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6/2006

  “子远,既已早知,何必多问。”陈琳仍有不解,乃指殿上劝谏。
  “为主分忧也。”许子远,抚掌笑道。
  “原来如此……”陈琳亦是迟醒。
  不出三日。钜鹿张子明,举门出仕。遂成街头巷尾热议。唏嘘慨叹,兼而有之。
  蓟王家大业大。阿陵九城属吏,便是数百门徒,亦远不足用。蓟吏天下驰名。迁官河北五州者,比比皆是。且阿陵九城,得食比三百石守长之俸者,不满十人。余下丞、尉等,皆是二百石少吏。术业有专攻,学业有参差。为人师者,既能因材施教,自可量力而用。
  且举门出仕,必成轰动。如前所言,两汉经学,门派林立。同门还有枝属。如此细分,凡名士大儒,必有徒众。少则数人,多则数千。知蓟王举门为用,焉能不满门来投。
  且自蓟国并立《荀子》入《五书》,兴大儒学治世。编撰《大百科全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儒宗,携“郑门三千”,北上来投。然毕竟儒宗。《拾遗记·卷六》:“京师谓康成为‘经神’,何休为‘学海’。”
  我等枝门,无从可比。然观张臶,举门出仕。我辈,焉不为蓟王所用乎。
  蓟王此举,亦出“拾遗”也。唯恐蓟国大儒学,一统天下。故行“千金买马骨”。重用张臶门徒,以励天下枝门。齐投蓟国。
  此乃,人君南面术也。
  罢朝,蓟王移驾西宫,问安二宫太皇,三王太后。风雨无阻,旦夕不断。
  二宫太皇言。欲请王上夜宴。
  心知必有要事。蓟王这便从命。
  虽说宴无好宴。然毕竟蓟王宫中。二宫太皇,吃穿用度,皆出蓟国。谓宴请蓟王,亦是宫厨掌勺。无非餐自无极殿,迁入皇英殿,而已。断无,后顾之忧。
  入北宫见过三后,蓟王自归合欢殿。洗漱更衣。
  着常服,赴皇英殿夜宴。
第066章
海内兄弟
  皇英殿,枝灯高悬,富丽堂皇。
  蓟王远征北天竺时,万里传命,为二宫太皇增筑。巍峨高耸,金汤屹立。“九重开,灵之斿”。居高远望,北都京华,一览无余。虽不比洛阳南北二宫,天子气象。然论百万雄城,周回四十里临乡,有过之,无不及。
  尤其,车水马龙,帆满环渠。繁华鼎盛,盛世美景。直令人,心旷神怡。二宫太皇,窃以为。乱世容身,此生足矣。毋需,卖官鬻爵,自纳金钱。南宫少府,寄舱获利,足可盈满堂室。又何须身染铜臭,为清流名士所鄙。
  有道是,北枳南橘。自迁居一里之回,蓟王宫。董太皇耳濡目染,亦颇多洗心革面。便是将半生积财,悉数交由董重。今亦不足惜。
  何况,蓟王从未亏待。
  王宫赀库,皇英(殿)账户,二宫太皇,各有数亿资财。除去蓟王四时奉献,余下皆是寄舱获利。蓟国远征北天竺,为国库填充金银珠玉,作价五百亿钞。获利之丰,可想而知。更加,贩卖金瓯船坞所造,斗舰木兰,亦为王室,获利百亿。二宫太皇,皆有分润。
  汉室,家国天下。正如,蓟王行事。雨露均沾。
  如前所言。蓟王乃辅汉大将军,掌天下兵马。循汉室宗法,并二宫太皇之一,便可行废帝。正因利剑高悬河北。叔侄三人,才不敢妄为。励精图治,治国安民。三地大治,皆有明主之姿。不然,稍有昏庸之举,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便可请太皇制诏,废帝另立。
  或有人言,蓟王立谁?
  正如,二宫太皇此刻心声。
  “闻,阿陵九城,皆已筑毕。王上,命张臶举门以仕。”董太皇,落杯笑问:“易县为京,可乎?”
  蓟王闻弦歌,而知雅意:“太皇当知,易县甘泉宫,乃为甘后所筑。非为麟子阿斗。今,甄都天子无过。臣,无另立之心。”
  时至今日。二宫太皇与蓟王,成败荣枯,休戚与共。蓟王自当,直言相告。
  “王上所言极是。”董太皇这便心安。此番宴请蓟王,便是得闻,阿陵九城筑毕,可护易县为京。心忧甄都董侯,帝位不保。这才当面一问。毕竟,自蓟王班师,汉室三兴,已无可逆。
  乃因蓟王,经五方都护,已将拱卫大汉之藩屏建起,并以四面环路连成一体。人口、贸易、军事、政治,外事之利,四百年未有。而九州之内,崩坏在即。
  譬如,两汉续力,攻灭匈奴。然鲜卑南下,羌人兴起河西。更有如象林,为蛮夷所吞。言,内外通途,四面环路,贻笑大方。蓟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立四方五部都护。又续接江表十港至海西条支国。亲辟上下昆仑道,又筑大章道,再接两歧道,纳丰州入怀。毋需出葱岭以西,便可进出天竺半岛。待攻灭扶南,疏通大秦道,南州尽为汉地,亦不远矣。
  彼时,“日月所照,皆汉土”,“四海之内,皆兄弟”。
  于是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后人,诚不欺孤。
  二宫太皇,出身汉室帝胄。非寻常女子可比。自有远见卓识。先前,除西域都护府外,五部都护,徒有其名。今,赐支三百万贵种,举家迁入。另有故土难离,西羌八种,数百万众。闻漠北、岭南,向化之民,亦数以百万计。不然,蓟王亦毋需,另立新郡以牧之。
  吏治架构,由城升县,再升为郡。绝非蓟王,好大喜功。因如蓟国,民人众多。换言之,先立五部都护,再升郡县建制。蓟王已扼控,四裔之地,并四方之民。新拓之土,再无折足覆鼎之危。
  一言蔽之。并县为郡,便是外事皆毕,蓟王内顾之兆。
  时至今日,蓟王可比光武之说,蓟国已人尽皆知。
  或有人言。蓟王远非,二百年出之中兴主。乃“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二宫太皇,频频举杯。蓟王来者不拒。心结尽释,宾主尽欢。
  酒足饭饱,蓟王遂请罢筵。拜别太皇,步入北宫。合欢殿中,侍寝宫妃,正翘首以盼: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一夜无话。
  翌日晨,蓟王抽身下榻。洗漱更衣,入无极殿用膳毕。再升瑞麟阁理政。
  三载春闱。宫中女官渐多。
  初行春闱,蔡琰居首,诸葛婵居次,甄脱再次。融漓、麋贞、曹莹、蔡淑、陈芳、皇甫静、杨媚,顺次。
  次年春闱,孔萤居首,诸葛娟居次,甄道再次。岑颖、阎怡、许芙、许蓉、袁筱、何舒、陶丘葳,顺次。
  三年春闱,蔡琬居首,诸葛妍居次,甄荣再次。宋婧、胡盈、邯郸玲、崔绮、韩仪、陈馨、羊淑,顺次。
  孔萤,父孔融。诸葛娟、诸葛妍,为沙州港令诸葛玄二女。甄脱、甄道,乃长安令甄逸三女、四女。岑颖,海阳令岑晊女。阎怡,凉州牧阎忠女。许芙、许蓉,门下功曹许靖二女。袁筱,安辽守袁涣妹。何舒,楼桑令何颙女。陶丘葳,泉州港令陶丘洪女。
  蔡琬,父蔡邕。宋婧,南阳大儒宋忠小女。胡盈,中野长胡昭女。邯郸玲,瞽宗令邯郸淳女。崔绮,蓟北尹崔琰妹。韩仪,颍阴太守韩融女。陈馨,临乡令陈谌女。羊淑,并州牧羊续女。
  细看入闱榜单。蔡少师二女,皆为魁首。琅琊诸葛氏三女,并中山甄氏三女,竟皆位列三甲。令国人咋舌。
  更加,春闱未举之前。已有长安令甄逸长女甄姜,常山樊氏女樊妡,金州港令诸葛珪长女诸葛媛,同仕少府。换言之,琅琊诸葛氏,并中山甄氏,各有四女,入选少府女官。两家兴盛,指日可待。
  蔡少师二女蔡琰、蔡琬,名动蓟国,才女之冠。如融漓、麋贞、曹莹、蔡淑等人,今皆为西宫女官。或领宫职,或为博士。朝夕侍奉,言传身教,素为王太后所宠。
  “京沚令,何人为继?”蓟王坐定先问。
  “右相书录三人,请夫君决断。”士贵妃答曰。
  “哦?”蓟王心中一动:“何来三人。”
第067章
天下中庸
  蓟王此问,别有深意。
  右相何故避嫌?
  蓟王并非猜忌之主,非无容人之量。“见善如不及;用人如自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若是旁人,自诩身为右相,位高权重,行韬光养晦,退保富贵。便也罢了。
  右相与蓟王自幼相识。号刘备四友。焉不知蓟王。
  见士贵妃,面含笑意。
  蓟王这便心领神会:“必是宪和,有意滑稽。”
  “夫君,所言是也。”士贵妃,难掩开怀。
  蓟王取右相条陈一观,果不其然。
  右相所举三人,皆出太学。
  五经博士,焦先,字孝然,河东人,孑然无亲。见汉室衰,遂不语。露首赤足,结草为庐,食草饮水,饥则为人佣作,不冠不履(待魏国建立,太守贾穆、董经均往探视,与食不食,与语不语)。待南阳大水,蓟王万舟并发,力挽狂澜。遂自投河北,衣衫褴褛,满身污迹,坐立于太学门前。作歌曰:“祝衄(nǜ)祝衄(杀牲祭祀)。非鱼非肉。更相追逐。本为杀牂羊(母羊)。更杀羖(羊歴)(公羊)。”
  众人皆不解其意。传语儒宗。儒宗叹言:汉室操戈也。于是亲出,迎入高成馆。促膝长谈,举为博士。
  五经博士,胡宁,字稚威。南郡华容人,乃先帝太傅,名臣胡广三子。胡广四子,先后亡故。唯剩三子胡宁,继承家学。隐居乡里,不问世事。后应蓟王所徵,安车北上。
  胡广,字伯始,历仕途五十余载。周流四公,位极人臣,声名显赫,身事六帝。史称,“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终其一生,以奉中庸之道著称,“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裨之益”。时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盖棺定论,“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五经博士,徐胤,字季登,豫章南昌人。名士徐稺之子,家学渊源,隐居不仕。时有北海一龙之华歆,举于蓟王当面。蓟王遂命门下主簿孙乾,安车徵辟。并传语曰:“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孤欲举国绳之,公愿为一股乎?”徐胤泪目登车,举家北上。
  窥一斑而知全豹。
  蓟国五学,卧虎藏龙。天下名士,为蓟国莘莘学子,传道受业解惑。鼎力相助儒宗,编撰《大百科全书》。星星之火,涓滴成海,共克时艰,同赴国难。为续汉祚,鞠躬尽瘁,虽九死不悔。
  出为长令,牧守一方。亦助学以致用,修为大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