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5/2006

  “竟有此事。”王太后,焉能不惊。
  “然也。”唐七尸体,乃史涣亲检。断不会有错。
  陪坐七贵妃,皆不知所以。然王太后心中,已起滔天巨浪。
  “此中有诈。”王太后,轻声言道。观董太皇,声泪俱下,似不作伪。不料奸夫,另有其人。换言之,唐七盗窃永乐积铜是真,然却并未染指永乐太后。
  被人杀之灭口。恐另有原因。
  旧时宫闱禁忌。董太皇讳莫如深。莫非……
  “来人。”王太后,已有定计。
  “奴婢在。”增成署长融漓,闻声入殿。
  “速传幕府中丞入宫。”
  “喏。”融漓,领命自去。
  彼时,蓟王亲赴洛阳上计。于马市之中,与贾文和相识。后拜为主簿。京中旧事,贾文和多有参与。且足智多谋,焉能看不破,此中迷局。
  “母亲,夜已深。何不等来日。”绾贵妃进言。
  “等不及也。”王太后,答曰。
  函园,遗芳里。大内官,曹节别馆。
  “阿父何在?”安素自宫中返回。
  便有心腹小黄门,谄媚答曰:“禀公子,阿父正于内室小憩。”
  “嗯。”安素自去后院。
  自曹节避入函园,多已不问世事。然大长秋兼领尚书令,雄职傍身,却并未辞去。宫中有事,曹节先知。
  “阿父。”安素入内室拜见。
  “我儿何事出宫。”曹节临窗高卧,悠然自得。
  “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恐难两全。”安素言道。
  “何以知之。”曹节似不意外。
  “阿父何以先知?”安素不答反问。
  “嘿!”曹节嘿声一笑:“前日。张让、赵忠等十常侍,暗遣家中老小,悉入九坂悬楼。此乃破釜沉舟,背城借一也。”
  语出《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言指,竭尽全力,行最后一搏。
  “阿父所言极是。”安素遂问:“为今之计,该当何为?”
  闻此问,曹节徐徐坐起。目光慈炯,凝视养女:“我儿,欲全天子,(亦或)欲全汉祚乎?”
  “两全可乎?”安素,神情坚毅。
  “如此,天子、太皇,不可缺也。”曹节语透深意。
  “当如何施为。”安素,求问。
  “我儿且附耳。”曹节遂授之以机密。
  “云台之下,竟藏甬道。”安素纵自幼长于宫中,亦始料不及。
  “先助天子,再救太皇。”曹节,一语中的。
  “喏。”安素,再拜领命。
第148章
汉宫多事
  洛阳东郭马市。
  一辆安车,徐徐止步。黄门死士,举火列队。将车厢上下左右,团团围住。
  随车小黄门,见四处无声,别无动静。这便躬身言道:“阿父,马市已至。”
  “嗯。”机簧声中,踏板下落,车门开启。避入函园,颐养天年之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稳步下车。眺望二宫火焰冲天,映红西边。曹节这便问道:“城中兵事如何?”
  “大将军何进,火烧永乐,攻杀云台。”便有心腹小黄门答曰。
  “尔等,戒备。”曹节举火出阵。独自走向马市子钱家。
  子钱家,亦出黄门。早在曹节执掌蟾宫时,便已设下。谓“狡兔三窟”。“蟾宫折桂”、“贵女定制”、“诸园赎人”,乃太仓蟾宫,不传之秘。获利之丰,数以亿计。
  贵女定制,需寻北邙秦太仓。诸园赎人,便要入东郭马市子钱家。另有蟾宫折桂,需先为大内官座上宾。且非曹节、封谞,不可为。便是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亦不足称“大内官”。更无从染指蟾宫。
  云台密道,出口有三。其一通胡姬酒肆。乃桓帝命曹节首造。其二便通马市子钱家。乃灵帝即位后,曹节私造。其三,多年前便已毁去,不提也罢。
  见曹节入内。肆中黄门,纷纷上前见礼。曹节命人各去休息,室门紧闭,卧榻不起。不可窥探。黄门自幼驯养成习,自当唯命是从。
  少顷,待肆中再无闲人。曹节自入后院庖厨。搬动机关,静待暗门开启。
  谓“君子远庖厨”。此地少有人来。
  举火下密道时,曹节喃喃低语:“麒麟降世国祚终,宗王三兴乃为始。”
  此谶于洛阳,广为流传。妇孺皆知。闻乃出千秋观。却不知,何人首创。
  桓灵年间,曹节多次往返。阶梯路径,早已烂熟于胸。何须火把引路。便伸手不见五指,亦足可转圜。立于中阶,俯看渠水无波。曹节屏气凝神,静待来人。
  不知多久,忽闻兵戈之声。
  须臾,便见机关船,自暗处驶来。
  船首二人,火把高举。
  正是董承、张绣。
  舟船靠岸,董太皇并窦太皇,搀扶而行。
  “前方何人。”仰见火光人影,张绣厉声喝问。
  “老奴曹节,叩见太皇。”
  张绣捉刀在手,健步登阶。举火抵近,显出粉妆红唇,曹节相貌。
  “果是老大人。”董太皇,终得安心:“今日死里逃生,幸赖老大人相助。”
  “老奴,不敢居功。实乃太皇,吉人天相,否极泰来。”曹节躬身引路:“请太皇移驾。”
  “此密道,通往何处。”窦太皇,忽问。
  “东郭马市。”曹节似随口一答。
  董太皇,又问:“自朕入宫,未闻老大人有养子。”
  “太皇,所言是也。”曹节答曰:“非老奴养子,乃养女也。”
  “原是女扮男装。”陈年旧事,浮上心头。董太皇这便醒悟:“可是安世高女。”
  “正是。”曹节前方举火引路。众人鱼贯登阶。出密道,穿子钱家。函园安车,已恭候多时。
  远眺城中火光冲天,厮杀不断。二宫太皇,四目相对,皆心有余悸。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寝于积薪之上。今永乐大火,云台血溅,便是明证。
  窃据高位,而无大权护身。便如二宫太皇这般。亦如何董二戚。难免斧钺加身,身死族灭。
  二宫太皇,心事重重,相伴登车,趁夜色遮掩,驶向西郭函园。
  见窦太皇隔帘回望东郭马市。董太皇遂出声相问:“妹,何所思?”
  窦太皇答曰:“窃思,二宫多少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董太皇,亦心有戚戚:“妹言,是也。”
  穿街过巷,一路无阻。凡有路口,必有黄门举火接应。洛阳十万黄门,忠于汉室。今夜可窥一斑。待车入函园,董承、张绣,前往交接。便有幕府精兵,护送太皇车驾,车入二崤城。移驾瑶光殿。
  “曹大人何在?”下车前,董太皇忽问。
  “老大人,似未同行。”永乐卫尉董承答曰。
  “哦?”董太皇虽觉有异,却也无可奈何。彼时,便是曹节出使河间,迎回先帝母子。论从龙之功,曹节不落人后。以大长秋领尚书令,守尚书台多年,足见先帝恩重。
  人老将死,各安天命。
  董太皇暗自振作。与窦太皇,并入瑶光殿。静待洛阳城中厮杀,尘埃落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