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5/2006

  “卫尉毋怪,我等皆是园夫。”便有人答曰。
  “既是园夫,何故着缁衣!”邹靖又问。
  “这……”那人顿时语塞。
  “勿动!”邹靖呵阻。
  “杀!”那人反喝。
  台下兵戈大作,杀声四起。蒋干当机立断:“太皇速避。”
  “孤母尚在,不可轻离。”窦太皇,心意已决:“主记自去禁中,寻小黄门吴伉。只需言‘元亨利贞,亢龙有悔’。吴伉自会将遗诏奉上。”
  “喏!”临行前,蒋干又道:“若形势急迫,难以脱身。太皇可传语越骑校尉曹冲,自会转危为安。”
  “朕,谨记。”窦太皇,言尽于此。
  事不宜迟。蒋干原路返回。经太仓出北邙。车驾直奔东郭马市。自下密道,前往云台(详见:《列宿·014
兴师动众》)。
  待侯台殿中,再无旁人。
  窦太皇,取匣中香囊在手。不由泪目:“君言,名备。何故,不识?”
  少顷,长信卫尉邹靖来报。贼人皆已毙命,请太皇移驾。
  窦太皇,这便收拾心情,遂下侯台。赶去景福殿,与母相见。
  蓟王上寿时,诸母便有意,携窦太皇,北归蓟国安居。言犹在耳,洛阳又起兵乱。二宫流血,宗室受戮。窦太皇,虽有先见之明。迁居永安离宫,又增筑改名长信宫以栖身。奈何,毕竟深入洛阳城中。十二城门禁闭,纵金汤坞堡,亦插翅难逃。
  所幸,长信三卿,各有不凡。先前,长信太仆程璜,掌宫事;长信少府王斌,掌外事;长信卫尉邹靖,掌守备。三卿各有出处。
  王斌前为执金吾,乃已故王美人长兄。邹靖曾为五官中郎将,为破虏校尉时,便曾参与北伐,后又讨伐冀州黄巾。且与蓟王刘备,乃是旧识。奈何长信太仆程璜,有感大长秋曹节,先其而去,吊唁归来,便卧榻不起。日前见过养女程夫人,便已亡故。程夫人已怀合肥侯子,故已先行离去。
  另有程氏二姝,程环、程璇,留守长信宫署。称养女刺客。姐妹二人所学,皆出天师道。天师道,一分成三:三辅骆曜、钜鹿张角、汉中张修。后三家女刺客,皆入蓟王天光三殿,得以乱世保全。老父亡故,骤失倚仗,无处遮身。程氏二姝,亦难免心向往之。只恨,转投无门。
  景福殿。诸母悠悠转醒。
  见窦太后,榻沿侧坐。似正暗自垂泪。诸母这便掀帘相问:“我儿,何故?”
  窦太皇闻声拭泪:“女儿无事。”
  诸母起身,正见匣中香囊。
  诸母看到真切。匣中所盛,正是先前,赠与蓟王之物。囊中合香,乃窦太皇,深闺待嫁时,素手亲调。后带入宫中。此香,唯窦太皇一人可调。是故,闻香识人。
  “既赐蓟王,何故送还。”诸母不解。
  窦太皇,情难自禁:“未可知也。”
  谓“知子莫若母”。诸母这便起身下榻。取匣中香囊,灯下细观。
  香囊针脚细密,浑然天成。然边角处,针孔略有重叠。似被人二次拆裁。论蓟王宫中女工,王太后首屈一指。若为王太后重缝,必难窥针迹。香囊女工,不过二流。
  诸母遂取香囊示意:“我儿且看。”
  窦太皇,眸生异彩。顾不得许多,急忙拆线。
  囊中香料犹在,似亦无缺。然窦太皇过目,已喜极而泣。
  诸母虽不知其所以然。然已料大概。这便唉声相劝:“我儿,心系王上。夙夜梦寐,常呓语‘刘备’。奈何,贵为帝后,焉配藩王?且为三兴之君,蓟王又当何处?”
  “女儿尽知矣。”多年隐秘,被母亲说破。窦太皇心中,忽觉轻松几许。
  “与蓟王,私通否?”诸母必有此问。
第183章
一命苟存
  “未曾,私通。”窦太皇断然言道。
  “如此,甚好。”诸母这便心安。若是一厢情愿,无伤大雅,便也罢了。
  毕竟,蓟王人中龙凤,汉室麒麟。又对窦太皇,礼遇有加。窦太皇,芳心暗许,亦是人之常情。然“发乎情,止乎礼”。只需尚未有夫妻之实。皆无大碍。
  北邙,上商里。
  自太仓大火,曹节寿终。久未露面,扶风公子侯殷,乘夜登门。先前,毒杀洛阳黄巾余孽,侯公子便离京北上。见过太平圣女,方知彼时“大贤良师”,不过提线木偶。太平道背后掌舵,乃出“神上宗师”。亦知多年前,为刘备贩窦氏八丽,求复祖爵,皆出神上宗师之命。大贤良师,不过奉命而为罢了。乃至于,救宋奇一命,亦出神上宗师之命。
  侯殷心中震惊,可想而知。
  神上宗师言。今汉气数已尽,蓟王三兴在望。先帝不死,天下不乱。群雄不起,王莽不出。于是乎,宋奇先奉神上宗师之命,与宋皇后携手,陷先帝崩于困龙台上。今又奉命入京,来寻秦太仓。再为蓟王三兴助力。
  不料,门人告知。秦太仓,早已迁居。门人又言,若非等公子,奴婢也已,先行归乡。
  洛阳之事,曲终人散,再不为人所知。
  侯殷遂问,秦太仓迁居何处。
  门人摇头,取秦太仓封函予之。言,公子一观便知。
  侯殷这便告辞。
  门人长揖相送。
  明日此宅,人去楼空。后院密道,早被填满,无迹可寻。又过一年半载。洛阳兵变,四郭百姓悉投函园。待朝廷东迁,黄门凋亡。洛阳旧宅,无人问津。旧事渐被遗忘。更不见书载。
  何曾记得。太仓之上,蟾宫折桂,夜夜笙歌。
  言归正传。
  见封泥完好无缺,侯殷不疑有他。遂取书一观。
  黑字白绢。乃出秦太仓手书。言及,太仓焚毁,曹节迁居函园。求右丞贾诩,安置蟾宫折桂馆中,一干人等,云云。
  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节,终其一生,也算,有始有终。
  为何善待蟾宫知情者。而非杀人灭口。其中深意,唯曹节并贾诩,可知也。
  见一切皆不出,右国令所料。侯殷遂依计行事,不提。
  伊阙山,蜃楼。
  这日,便有一青衫公子,木屐斗笠,翩然而至。
  “公子所为何来?”便有无语童子,举板书相问。
  青衫公子笑答:“为求洛阳二顷田。”
  众童子面面相觑,又板书问道:“悬楼峭壁,临崖而居。别无寸土,何来二顷?”
  青衫公子又笑:“家中之事,尔等黄口孺子,如何能知。速去见家翁。有无良田,一问便知。”
  童子不敢怠慢,又书曰:“敢问公子,高姓大名?”
  “扶风宋奇,宋元异。”青衫公子,轻松写意。
  “公子少安。”便有童子乘天梯,升顶阁通报。
  须臾,天梯落下。童子举板:“公子请移步。”
  青衫公子,欣然步入天梯,直升顶阁,与秦太仓相见。
  秦太仓,曾掌蟾宫,定制贵女诸事。与宋公子多有交往。先前,宋奇为赎回宋皇后,不惜盗掘梁冀金山。只可惜,晚来一步。被蓟王刘备,捷足先登,豪掷一亿,赎宋皇后回。今宋氏已身怀六甲,为昭阳贵人。深得蓟王宠溺。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此乃先秦苏季子名言。宋公子此来,不为求田,只为学苏秦,佩六国印耳。”秦太仓,书于座前。
  青衫公子,起身行礼:“如秦公所言。元异,奉右国令之命,南下豫州,收汝南黄巾,代掌五县,为王上所用。”
  “右国令之事,老朽亦略有耳闻。天下奇士,大忠似奸。直令人,敬重不已。右丞已有传语。言,若右国令遣人来此,当有求必应。音犹在耳,公子翩然至矣。”
  “右丞足智。多谋善断,不在右国令之下。”宋奇叹道。不料右丞贾诩,已先行窥破。
  秦太仓,一语破天机:“二贤联手,共施连环。”
  更一语惊醒梦中人。宋奇此时方知。
  贾文和得《子钱集簿》,知不其侯欠债未还。遂出奇计,赚来五县治权。心知右国令必窥之,于是六百里传回国中,此乃抛砖引玉之“上环”。右国令会其意,于是欣然出手,命宋奇赶来相助,便是“下环”。时人皆知,贾诩惯用连环。却无人知晓,右国令亦精于此计。
  二人琴瑟和鸣,伯牙绝弦。真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能得二人辅佐,真乃蓟王之幸。
  秦太仓遂从座下,取一漆木长匣相赠:“内有五县令印各一,留白敕令十卷,及通关传符数枚。从此刻起,公子已是五县之令。为五位长公主取食。”
  “元异告辞。”事不宜迟,宋公子起身拜别。
  “后会有期。”秦太仓,手书相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