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9/2006

  董太皇,看得真切。玉壶所乘,正是饮药必死,无药可解之鸩毒。
  董太皇终是落泪:“非惜命,乃不忍弃我儿也。”
  董太皇口中我儿,必是董侯无疑。
  “王上三兴,不可逆。董侯为天子,亦出天意。纵为废帝,亦可得善终也。”窦太皇,柔声言道:“你我姊妹,若为首恶。从众皆可免也。”
  言下之意,只需负罪而亡,死无对证。前朝隐秘,悉数作古。增成公审,无疾而终。成悬案一桩。许,才是上上之选。
  此,亦是窦太后,此举之深意。
  毕竟,王太后请开公审。乃为拨乱反正。若二宫太皇,饮药而亡,自领首谋。为全汉室体面,王太后必不深究。贾文和,纵多智,亦无能为也。
  然“蝼蚁尚且偷生”。董太皇岂不惜命。
  见状,窦太皇一声叹息。遂将玉瓶入袖。静待公审毕。
  增成殿。
  融漓将木匣,上呈贾诩。
  谓“非礼勿视”。贾诩先请王太后。
  得王太后默许,这才轻启木匣。
  “董箕。”
  “学生在。”
  “且看,可是此物。”
  董箕趋步入殿,待确认无误,这便伏地对曰:“正是。”
  命董箕归位。少顷,又看侧席:“甯贵妃。”
  “妾在。”甯贵妃闻声行礼。如前所言,贾诩乃代王太后行事。张甯虽为贵妃,亦需称“妾”。
  “贵妃,可识此物。”贾诩语出惊人。
  殿中宿老,若有所思。
  甯贵妃出身,国中重臣尽知。乃右国令之女。以“太平圣女”,行走江湖。少时便与蓟王相识。诸多旧事,《少君侯二三事》,皆有涉猎。右国令故后,送葬林虑山。守孝期满,蓟王遣族兄并义弟,亲赴林虑山中,以贵妃礼聘。并筑金华殿,以栖身。论与蓟王情深义重,不下长姐公孙。然从未听闻,与永乐有何交集。永乐床笫之私,甯贵妃如何识得?
  “乞过目。”甯贵妃亦,不知所以。
  “贵妃入殿。”王太后直言。
  “喏。”甯贵妃自出侧席,趋步入殿。
  取匣细观,久久无声。
  “如何?”甯贵妃,王太后以家妃待之。见其无言,不由出声。
  “禀母亲。”甯贵妃不敢不言:“妾,识得。”
  “何处得见。”王太后追问。
  甯贵妃闻此问,不由泪目,伏地不答。
  自公审以来。殿中群臣,心情忽上忽下。如波浪起伏。甯贵妃,彼时乃为太平圣女。当真牵连禁中之乱。再思永乐宫,闹鬼传闻。莫非,永乐太后,豢养逐鬼童子,除遮腹中子,亦真为逐鬼。不成?
  殿中亲历之人,如封谞、毕岚等人,早已浮想联翩。
  “甯儿,且直言。”王太后,必求水落石出。
第187章
灵魂出窍
  辅汉大将军府,中庭二重寝室,居中密室。
  入宫赴宴,变故突生。身中奇毒,性命不保。千钧一发,刘备留言,请来太平圣女。
  此时此刻。
  蓟王刘备,仰卧榻上。面如赤火,浑身滚烫。亚马逊御姬,合力搬来府中各室冰鉴,塞入榻下。须臾,寒气自榻下弥漫,透背而出,与榻上刘备,冷热交替。汗雾相杂,水落如雨。
  榻旁,太平圣女面色坚毅,美眸难掩痛惜。
  密室之中,气氛凝重。唯水落冰鉴,响声不绝。
  亚马逊御姬,奉命背身而立,谨守暗门。
  时间分秒流逝。水滴声势渐起。刘备昏睡入深。危在旦夕。
  便在此时,忽闻叩门。
  太平圣女,回眸示意。亚马逊御姬,遂开暗门。便有黑衣人送药入室。
  黑衣人,五短身材,双目泛白。皆是黄门盲童。锦被松散,内中妇人,酒香四溢,酣睡正甜。然头覆白纱,容貌不辨。太平圣女,举灯上前。确曾为人母无疑。
  先除襌衣,取仙门秘药涂身,再施“约药”。“约”,“束”也。取紧缩之意。
  便在素手施药时,忽觉有异。举灯一看,角玉深嵌。太平圣女,不怒反喜。虎狼之年,药效甚佳。遂拔角玉,再施约药。
  有顷,待首药毕,黑衣盲童,又将二、三药送至。
  太平圣女,心中大定。先使盲童,悉数昏睡。再施术榻上刘备。
  待周身要穴,遍插金针。太平圣女,稳住气息。取长针刺颅。
  金针入脑,刘备眼皮微颤,气息渐重。待长针入位。太平圣女,附耳轻唤:“三墩,三墩?”
  刘备怒目圆睁,右眼竟起白瞳。
  待辨清相貌,独目杀气尽消:“甯姐姐。”
  “是我。”见果如阿父所言,刘备灵台,暗息隐主。太平圣女,不由泪目。
  “身中何毒?”隐主亦是刘备。幼时明隐交替,刘备浑然不知。待学成公孙剑击。隐主渐息。深潜灵台之内,不为人知。唯夜深人静时,呓语惊梦。明隐交替。
  “慎恤胶。”
  “当作何解。”刘备仰问。
  “金鐏束麟角,与妇人交。待鐏破(精)出柙,淫毒可解。”太平圣女,这便将解毒之法,娓娓道来。
  《礼·曲礼》:“进戈者前其鐏。”本意,戈柄下端圆锥形金属套。后世亦称“箍”。此处乃指,纯金所铸,房中之器,有锁固之用。真金质软,可变形延展。金鐏尺寸几何,因人而异。
  “可。”榻上刘备,独目言道:“谢甯姐姐,救命之恩。”
  “你我何必言谢。”太平圣女,遂命室中御姬,合力将首药托举榻上。
  “三墩手足可动否?”待首药就位,圣女柔声言道。
  “唯右臂可动。”刘备如实作答。
  “善。”圣女宽慰道:“一臂足矣。”
  先施首药。待药效不足,再换二药、三药。圣女故技重施,补足药效。三药轮替,直至刘备精出毒解。
  先敷首药,再授御姬施药口诀。待操练无误,太平圣女这便去调配二药。
  “嗯?”配药半途,忽觉有异。举灯细看,竟是完璧。
  太平圣女,有苦自知。遂弃之不用。先调制三药。若两副良药,足够施展,二药不用也罢。
  岂料,事与愿违。蓟王龙精虎猛,根骨体魄,远超常人。更加隐主本就不常外露,隐忍灵台而不发。骤然发难,可想而知。
  不得已,太平圣女,唯取二药,已用之。
  唯恐绞痛至醒,挣扎失控。圣女再施秘术以制……
  金针刺穴,除唤醒隐主。亦有放血解压之用。唯恐积血倒灌,血崩而亡。榻下排列冰鉴,亦起冰敷降温之效。
  慎恤胶,本是“一丸一幸”。多食必至“精流输不禁”。“余精出涌”,精尽而亡。金鐏便有锁固之用。待熬过催发淫毒,而精气不散。此毒,便已去大半。
  余毒则化害为利,好比“一丸一幸”。毋需吞药助兴,亦可久战不殆。
  是夜,东郭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主簿贾诩,长史盖勋,从事中郎傅燮等,心腹家臣,守立前庭,昼夜不安。中庭重楼,先行撤梯。府中内外,广置绣衣。断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二重暗室,更是片光不泄,密不透风。
  直至后半夜。暗门开启。重楼加梯。便有黑衣盲童,卷被高举,鱼贯而出。将三药其一,送下楼去。直奔后院,过覆道入马市。再不见踪迹(详见:《关东·013
药入病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