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1/2006

  皇上未雨绸缪,轨路先铺。
  窥一斑而知全豹。机关之利,处处可见。言北都临乡为机关大都,亦不为过。
  皇宫车驾,一路无阻。穿行内外城郭。驶入宫门。
  玲珑天宫,近在咫尺。方觉巍峨高耸,气势逼人。试想,一里之回,九重错落。好比,蜃楼海市,身临其境。可望而不可即,忽变触手可及。忽生隔世之感。心中震撼,无以复加。更加九重之上,迎仙台,集仙殿,唾手可得。乱世容身,已属不易。更与东王父,朝夕相伴,福莫大焉。
  升南宫凤梧馆,入祥凤东舍。
  祥凤之意,出《淮南子·泰族训》:“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溶波。”
  与之相隔,便是西舍。舍中所居,正是前任中书令,赵娥。
  九九重阳。当以贵妃之礼,聘入家门。闻另有竹隅女王,玉清神女房素,亦行贵妃之礼,与巫山神女同嫁。三贵妃同日而嫁,本就是家门幸事。不料日前,皇上不等加尊太上皇帝,便出王命。以王后之礼,聘娶二宫太皇。皇上已除董姝,窦妙,太皇太后尊号,改尊皇英太后。又因彼时曾分居永乐、永安二宫。故宫中又称,永乐、永安二太后。皇上已命京兆伊,于长安宫中,改筑永乐、永安二宫。待迁都长安,为其栖身之所。
  此亦坐实。皇上并无,出尔反尔,自食其言之意。
  凤梧馆中所居,皆是宫妃亲眷。如永安窦太后母,亦久居馆中,往来西宫,颐养天年。窦氏家门,另有窦太后姑(窦琼英)先为贵妃。此,亦符“姪从姑嫁”之媵制。
  话说,“密室三药”之一,何贵妃母舞阳君。今已出家,遁入仙门。了断红尘,“方外之人”。语出《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言指,出脱世俗礼法之外。
  稍后,若假西王母之命重返。授皇上以玄素之术。亦无可指摘。
  再思宫中传闻。皇上远征身毒,唯舞阳君伴驾西行。昆仑山下,王母不请蓟王。唯使舞阳君,登瑶池墉宫。许,西王母,别有深意。
  彼时,舞阳君诚邀董姝,窦妙,同赴瑶池。却被二人婉拒。
  此中真意,唯皇上可知也。
  西王母究竟何方神圣。能否入东王父后宫为帝后。执掌天下女仙,犹未可知也。
第202章
名分先立
  重阳大婚之后,皇上当君流十万里。
  数月之期,日新月异。国中署寺上下勠力,务求万无一失。
  虽直入凤梧馆。然礼不可废。稍后便有馆中侍医、官婢,鱼贯入内。行蓟宫仪。首当其冲,录入诊籍。无出意外,俱合法相。巫山神女派,由上古传承至今。门内自有,内媚外秀之法。试想,虞姬帐中,内辅霸王。又岂无房中之术。
  便是充作媵从,江东二乔,亦不逞多让。二乔尚未及笄,先得名分,不及侍寝。循例,媵从为美人。皇上改美人为太夫人。二乔虽年幼,然位高且尊。试想,便是当今天子,亦需执晚辈礼。太上皇帝之妃,自是长辈无疑。
  闻神女入馆。皇上亲往探视。
  神女受宠若惊。不及薰蒸湿发,急忙更衣出迎。青丝散落,楚楚动人。芙蓉出水,雕饰天然。美艳不可方物。
  皇上扶起,携手入舍。“巫山云雨术”,远超“点石成金术”并“灵台种玉术”。话说,刘备窃以为,点石成金、灵台种玉,二仙门奇术,必出自巫山云雨术。然绝非青出于蓝。神通远远不及。巫山云雨术,好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着痕迹。点石成金、灵台种玉,皆有迹可循。
  一夕之欢。皇上情根深种。梅雨时节,季季南下。泛舟云梦,以解相思。足见,巫山云雨之威力。皇上初尝此术,乃黄金台群仙会。田圣化身钩弋夫人,突然发难。室中名女仙,无一幸免。便如翟姜、麻姑,皆未能脱身。事后,更改换门庭,投身入家门。侍奉夫君十年如一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吞吞吐吐,难舍难分。
  虽有朝夕相伴,日久生情之故。然巫山云雨术下,情根深种,亦不无原因。
  虽无夫妻之名,然有夫妻之实。促膝而坐,咫尺相谈。
  神女唤二乔来见。言,为媵从陪嫁。
  皇上略显迟疑。二乔盛名,不下貂蝉。后人皆知,乃配周瑜、孙策。
  纳之,可否?
  皇上多虑。史上二乔,皆为妾也。
  奈何,田圣出使巫山,神女求媵从自寻。田圣已代夫君先应。此时,焉有反悔之理。唯有先养于神女身侧,稍后随机应变,不迟。
  神女舟车劳顿,不宜侍寝。皇上回宫传诏,名籍如旧,添董姝,窦妙,太后二人。
  亦如前言。太上皇帝幸太后,礼乐之隆兴,天经之地义。人伦之大统。
  安长御遂入皇英殿传诏。
  董姝,窦妙,有宠乃其一。蓟王效蜜月之幸。乃为密集受孕,是也。
  太皇范太后,自知皇上欲行自罪,君流十万里。便传语太上公孙皇后。重排侍寝名籍,不行避孕。以求数月之中,后宫妃嫔,皆能珠胎暗结,身怀龙种。如此,十月怀胎,十月断奶。不等王子公主,牙牙学语。皇上三载而归。
  此乃,太皇太后,安家之道。公孙太后,心领神会。
  终归,家和万事兴。
  皇上此后临幸,亦是雨露均沾,颇多成人之美。
  皇英殿。
  见女侍医,如期而至。董姝、窦妙,四目相对,食髓知味。
  如董姝,枕边耳语。那日酒醒,余韵犹存,上下通而一气泰。于是,爱屋及乌,不忍堕胎。谓,“小马过河,深浅自知”。彼时,董姝便始终存疑。区区一介匠人,五短身材,如何能令河间姹女,回味无穷。何况,精出不止,浸湿床榻。一发而不可收拾,远胜常人。再闻悬钟后顾,一角戴肉之禁中风传。焉能不疑,另有其人。毕竟,亲身经历。必有蛛丝马迹,难以磨灭。
  封谞进言,可诈言乃蓟王所幸。董姝,言听计从。或是芳心暗许,情难自禁,亦或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之人。
  “夫君乃为孕也。”窦妙柔声道。
  “然也。”董姝亦心知肚明:“九九重阳,三月而已。君流之期近矣。”
  “王(太)后可生三子。”窦妙言道:“长姐,尚有余力。”
  一语入心扉。董姝遂问:“却不知,假子算否?”言下之意,前有先帝,后有合肥侯。董侯乃三子。
  “假子不计。”窦妙已问过安长御。
  “如此,妾尚能生二子。”董姝沾沾自喜。眉眼间,俱是柔情蜜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窦妙吐露心思:“长姐岂不闻,四海仙馆,方士谶语:‘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
  “何人所言。”
  “语出云牙子,《周易参同契》。”窦妙答曰:“本名魏翱,号伯阳,自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其父魏朗,字少英,位列八俊。作《魏子》三卷。”
  “‘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董姝亦知黄老之术。
  “此其一也。”窦妙答曰:“河上姹女者,河间姹女也。得火则飞,言指得炎汉火德,诞真龙天子。隐入太上皇宫,天下莫知所存也。”
  时过境迁。董姝侥幸不已。
  窦妙语透艳羡:“大汉母凭子贵。长姐之事,犹在甘后之上也。”
  董侯出身,神乎其神。比千里投怀,甘后双身,亦不逞多让。
  “‘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此亦是董姝心中隐忧:“夫君布告诸侯,天下可信乎?”
  乃问窦妙,纵有蓟王将董侯出身,开诚布公,广而告之。然天下芸芸众生,当信与不信?
  “‘《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窦妙果然,蕙质兰心:“信者自信,疑者自疑。”
  言指,可信当作可信留传;可疑仍作可疑留传。
  一言蔽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妹言是也。”董姝这便心安。
  静待良辰吉时,入合欢殿侍寝夫君。
  甄都,承光后殿。
  黄门令左丰,眉飞色舞,入殿通禀:“陛下,大喜。陛下,大喜。”
  “喜从何来?”董侯忙问。
  “太上皇帝,幸永乐太后,七日不绝。”黄门令左丰,与有荣焉。
  “……”少年天子,先是喜从天降。稍又急忙遮掩:“朕,已尽知。”
第203章
天宫栖身
  董侯既知。甄都朝野尽知。
  皇上保全董姝母子之心,毋庸置疑。至此,董侯稳坐天子大位。无人胆敢妄言废立。
  两汉史家,秉笔直书,惜字如金。然凡记帝后,多有“有宠”或“无宠”见载。如窦太后,“御见甚稀,帝所宠唯采女田圣等”,显然无宠。
  又如先帝宋皇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