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8/2006

  新任东女国主,紫元夫人,紧随王母之后。遣使上表,欲求二家之好。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去而复返,西河少女。
  西河少女,曾奉王母之命,夜探皇宫。为三殿女仙所败。后二家结亲,遂放其自去。今为东女国使,亦是有来有往。
  东女国,乃母系部落联盟。国中大小女王,立王城于康延川。亦有诸多女豪,各据其“川”,计八十余城。得皇上亿万门俸,西王母善加利用,遂为东女共主。重立西王母国。
  西王母,可比周天子。众女主,可比诸侯。虽尊王母号令,然各国分治,相对独立。皆与赐支都护府,通商互市。虽世代不下高原,然足可丰衣足食。又扼上下昆仑要道,国中黑水与巴蜀相通。将山南方国,大汉丰州、与赐支都护府隔绝。若不能并入汉土,久必为祸。后世吐蕃,便是例证。
  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上婚事,当先问太皇范太后。
  “女王,欲配何礼?”太皇范太后,必有此问。
  “女王言,王妃足矣。”西河少女,如实作答。
  “善。”太皇范太后,欣然言道:“如此,当不误重阳之期。”
  “太皇,明见。”西河少女,感恩下拜。上元、云华等,皆是美人之礼入家门。母凭子贵,方为媵妃。东女国主,紫元夫人,以王妃礼聘。若能母凭子贵,当可为贵(太)妃矣。
  太皇范太后又道:“若西王母,愿鞗(tiáo)革下嫁,入朕家门。当聘以帝后之礼。”
  太皇范太后所引,乃出《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鞗革,辔首垂也”。疏曰:“屈己之尊,降接卑贱。”后常用作套语,取屈尊之意。言指,若西王母屈尊下嫁,传授皇上“玄素之术”,当可为帝后。
  “喏。”西河少女,肃容下拜。虽早有准备,然出太皇范太后之口。西河少女,心中震撼,亦无以复加。自皇上受尊“东王父”。便有方士,口出谶言:天下名女仙,唯“西王母”可配之。
  彼时,皇上为王上。今为天下共主。譬如穆天子故事。西王母与东王父,缔结仙缘,共登仙班。必成传世佳话矣。
  “长姐,何意?”待西河少女自去,太皇二义太后遂问。
  “季汉三兴,海内一统。我儿若无,百岁之寿。不利家国,天下难和。”太皇范太后答曰。
  “长姐所求‘玄素术’乎?”太皇三义太后又问。
  “此其一也。”太皇范太后言道:“东女国,亦不可孤悬。”
  “长姐,所言是也。”
  自闻,皇上与太皇范太后,母子促膝长谈。自罪,君流十万里。太皇范太后,非但不出言相劝,反只言“善”。国人便尊太皇范太后,“礼宗”。
  其意,可比儒宗。礼法之大宗也。
  “有其母,必有其子”。自母亲义结金兰。先为,三王太妃,又为三王太后,今尊太皇三太后。姐妹同心,福祸与共。才有皇上,桃园结义,生死相随。
  前因后果,历历在目。
  为天下所敬,亦是汉风使然。
  不出三日。
  太皇范太后,欲聘西王母入家门,风传大河上下。
第213章
秋闱取士
  皇上首开秋闱,海内震动。
  俗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譬如我家诸葛丞相,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
  季汉三兴,必有新政,异于后汉。秋闱取士,便是季汉,新政之始。甄都天子,母慈子孝。登基大典,殿试儒生,便是与皇上,上下呼应,相向而行。
  只不过,比起曹司空圈定,甄下儒生,四十余人,多出名门世家子弟。皇上首开秋闱,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需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必择优而仕。毋论出身:
  “邓禹南阳来,仗策归光武。孔明卧隆中,不即事先主。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孙曹与更始,未可同日语。向非昭烈贤,三顾犹未许。君子当识时,守身如处女。”
  后人《感怀》之诗文,甚慰朕心。
  良禽择木,贤臣择主。切莫轻贱。
  进身无道,出头无路,朕之过也。明珠暗投,屈节事贼,君之罪也。
  如太皇范太后言,汉贼不两立。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蓟国五百城港,皆有学校。且民间私学盛行。凡国中名士大儒,皆立精舍授业。三季春闱,为女博士者,多于各城,立女子私学。爵民之家,趋之若鹜。尤其灵秀天成,秀外慧中。家门无不尽力培育,以求能入皇门。飞上枝头变凤凰,为皇上妃嫔,自是家门大幸。次为少府女官,足可光耀门楣。最不济,亦可为女博士,享岁俸,除徭役,礼聘勋贵。
  谚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亦是,人情使然。
  皇亲国戚,古往今来,兼而有之,无可避免。然正如儒宗所言,天下如昭姬者,能有几女?
  言下之意,如蔡琰这般,才学出众,家学渊源,万里无一。毕竟,天下之大,非一人可驭。犹如皇上慨叹,郑门三千,蓟国吏治之基。三千儒宗门生,得食二千石高俸者,屈指可数。余下多为,二百石少吏,至千石城令。才高八斗,凤毛麟角。中人之姿,皆有安身立命之地,足矣。
  正如爵民之家,亦是社稷之基。
  如前所知。后汉省丞相,由尚书台分曹治事。计有: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南北两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六曹。
  彼时,皇上将六曹分拆:左右国相治政,王傅治军,少府治宫,门下治吏,国老治学。分掌六曹之事。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以为,国老治学,大材小用。待春秋二闱始兴。国人方知,国老权柄之重。
  命题是其一,评判乃其二。
  为朝取士,权重如斯。
  无怪皇上,增秩万石君。非海内大儒,不可为也。
  秋闱之前。皇上再下诏命。
  封儒宗郑玄为太师,王傅黄忠为太傅,恩师卢植为太保,金章紫绶,秩万石君。
  太上三公,不出意外。左右国相,为左右太宰,指日可待。
  西周时,始设此职,又做“大冢宰”,或“大宰”。为天官之长,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六典为: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秦汉皆不置,位同于丞相。
  皇上尊太上皇帝。故取“太”字,立为上公。太宰,位在三上公之右,同秩万石君。
  少师、少傅、少保、少宰、大宗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九上卿,皆为万石高俸。
  大宗伯,皇上已封京兆尹刘陶。八上卿花落谁家,朝野多有先见。
  四少师,仍为少师。少傅、少保,亦各司其职。少宰,当为太宰之副。换言之,乃丞相副二。若类比左右太宰,太宰当有四人。若为“左、中、右”,当为六人,各为执政之一。
  如此便恍然大悟,六太宰,当效后汉尚书台,分曹治事: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南北两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计六曹也。六曹尚书,便是六少宰。
  无怪,皇上曾言。上卿,非只九人。
  此亦在情理之中。毕竟,自皇上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定西域,平北疆、吞东瀛,并丰州。寰宇之内,开疆辟土,何止万里。九九重阳,再并扶南入汉。恐徼外之地,便足比大汉旧土。庞大帝国,非充足人力,不能全吏治也。
  如此说来。皇上君流十万里。自大凌港登陆。横穿北部冰原之举。亦是开拓之旅也。
  若果如藩商传言。除草原商路外。另有冰原商路,可通西海。将北部广袤之地,分封嫡长子,皇上亦可心安。
  又闻沿途多塞种。《汉书·西域传》有载:“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自此塞王南君罽宾,塞种分散,往往为数国。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
  “疏勒西北”,正是蓟王君流,必经之地。
  先前,皇上命康居、大小乌孙,并北匈奴,共组联军。由西域都护府,新任绥西左将军,马翼统领。兵进咸海,攻取欢潜国,用于安置北匈奴余部。与奄蔡国,下上守望,扼控咸海。并将大汉西境,顺延至里海东岸。
  欢潜小国,何挡西域联军。绥西左将军马翼,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围攻欢潜国都。
  欢潜国主,见大势已去。遂献城,乞归附。
  攻略欢潜,乃为羁縻东罗马积势。与大建条支七城之国,异曲同工。乃皇上『真·天下棋局』,落子之处。
  时下欢潜,地处妫水下游,据咸海三角洲。号“咸海飞地”。难得水草丰茂,兼有渔盐之利。足可安置北匈奴残部,休养生息。
  只需占领埃及、阿拉比亚、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再并欢潜、奄蔡二国之地。上下夹攻,羁縻罗马东部行省。蓟王便足可立,『东罗马帝国』,扶秦后之子,立为白帝。坐东望西,以待天时,再吞西罗马。
  成天下一统之大业。
  于是皇上效泉州大使馆。将西域都护府,它乾城中西域大使馆,增筑为“西域列国邸”。用于安置葱岭以西,附汉诸国主。凡遇军情紧急,六百里数日可达。季汉谋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自不误战机。
  更有甚者。绿洲熔炉,兼容并蓄。只需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必同归,皆我汉人。
  皇上又六百里,传书绥西左将军马翼。依计行事。西域联军,留存精锐,余下皆遣回。加官进爵,犒赏有功。三军雷动,皆大欢喜。
  言犹在耳,半载已过。
  西域都护府六百里上表,列国邸已筑毕。
第214章
少年当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