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1/2006

  何如?认输和亲,秣马厉兵。其后百年。无数汉家赤子,捐躯为国,一战而胜之。“嫁妇无颜色”,“漠北无王庭”。
  “天下英雄谁敌手?”
  认输而不服输。堂堂正正,敢战而胜之。
  未战三分怯,上阵怯三分。不等胡虏来攻,便一哄而散,兵败如山倒。何谈汉魂,毋言汉人。
  皇上今为,天下共主。普天之下,唯朕独尊。更加,绝地天通,人神不扰。皇上以九五之尊,总皇权之极。一言一行,皆负天命。家、国、天下,皇权至上。
  一言蔽之。只需不逆天而为,便可为所欲为。
  是夜,太上公孙皇后,并甘太后、秦太后、宋太后、董太后、窦太后,携美酒佳肴,珍馐美馔,入合欢殿。与皇上宴。“皇后五日一上食,食賜上左右酒肉,留宿,明日平旦归中宮。”
  “侍中左右近臣,见皇后,如见帝”,“见婕妤,行则对壁,坐则伏茵”。
  “皇后一人。婕妤以至贵人,皆至十数。美人比待诏,无数,元帝、成帝皆至千人。”
  “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玉玺,金螭虎纽。”
  如前所言,凡策封,皆称“皇后”。无有策封“太后”者。凡“太后”,皆因天子即位,自然升辈加尊。譬如公孙长姐,便受封“太上皇后”。太上皇帝刘备不崩,公孙长姐不可省称“太后”。因母亲尊“太皇太后”。故刘备,亦不可省称“太上皇”,亦或是“太皇”。
  故刘备首创尊号:“皇上”、“主上”。无损祖宗礼乐,是也。
  自四海船商,纷至沓来。海内奇珍,汇聚北国。季汉兼容并蓄,包罗万种。皇上有诏,变汉化为向化。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知微见著。足知季汉行事,必纳百川。
  酥油胡饼,一剖两半,塞入时蔬并烤肉。唇齿留香,美酒佐餐。“杨豚韭卵,狗(月習)马朘,煎鱼切肝,羊淹鸡寒,蜩马骆日,騫捕胃脯,胹羔豆赐,熟粱貊炙”。
  “桑炭甚美”,“铁卢甚磐”,“三牲五鼎”,“五味俱全”。居中琉璃赤金釜内,牛油如砥,鲜味铺陈。浓汤初沸,云烟四起。山珍海味,垂涎欲滴。“越骆之菌,鳣鲔之醢,长泽之卵”。辅以,“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大夏之盐,宰揭之露”。配饭以,“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穄,南海之秬”。鉴中之冰,采至“三危之露,昆仑之井”;“白山之水,冀州之原”。
  尽取天下奇珍,而汇聚成筵。长姐为夫君上食,可谓费尽心机。
  且与无极殿用餐不同。
  合欢殿中合欢宴。陈列于机关圆案。诸后与夫君围坐。同牢合卺,所饮所食,无有不同。先前只有长姐,后多甘、秦。今增宋、董、窦。即便西王母,屈尊下嫁,位列七后。仍唯长姐尊太上皇后。
  席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皇上未设署长。乃由安长四御,统领宫事。太上皇后上食之礼,必有安长四御,并诸后署长,从旁服侍。太贵妃希雷娅,亲自宿卫。
  非十万火急,闲人免进。
  太皇太后,传语西王母之事。此时,后宫已尽知。无论并西王母国入汉土,亦或是修玄素术延寿。于家国天下,兼有大利,不可轻弃。
  西王母门派,传承有序。古往今来,已不下数千载。历代西王母,皆有留世传闻。武帝时,更于七七之日,下凡来见。后人言之凿凿,必确有此事。
  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所谓羽化飞升,位列仙班。皇上一笑了之。房中术延年益寿,确有其事。君不见,乌角道人,年过古稀,仍虎虎生风。皇上三十而立,若续百年之高寿。季汉三兴,坚如磐石。天下五帝,传承有序。
  至于百年之后,何人为帝。只需寰宇之内皆汉土,普天之下皆汉人。并无所谓。
  皇上确如此想,亦如此行。
  何况百子千孙。五帝之位,当不出汉室。无非亲疏而已。
  饱食思淫。沐浴更衣,皇上携诸后,共入鸳鸯合欢榻。赴云雨之会。
  长夜无话,书录不尽。
第218章
圣主无匹
  待金乌船宫,送北天竺诸国主,赴洛阳而还。
  皇上遂移驾金乌,顺下巨马水路,赴蓟国东境。自皇上尊太上皇帝。蓟国尚无新主而立。譬如后汉旧制,省都护,置长史。左右国相治政,太上皇帝监国,不立蓟王,亦无不可。待嫡长子及冠,再立为王,不迟。
  遥想当年,王太师割辽东于皇上。两汉之交,渤海内侵,大水漫灌,良田盐渍,家园尽毁。环渤海,百姓离散,千里无人烟。前汉渔盐大利之地,悉成荒野。足有二百年,方才恢复元气。又遇汉末播乱,鲜卑寇边。若非皇上力挽狂澜。辽东富庶之地,悉成东胡牧场。
  待百姓,流离失所,扶老携幼,悉投蓟国。再加姻亲齐聚,客庸风行。遂成大汉一藩,以一济广。《二十等爵》,分户不析产。拓土东境,势在必行。
  皇上立文成、首阳、芦州,三县为安昌郡;扶黎、昌黎、宾徒、徒河,四县为昌黎郡;无虑、险渎、房,三县为朝都郡;渝阴、渝阳、上辽、下辽,四县为朝黎郡;东川、中川、西川,三县为三川郡;赤璋、中野、辽关,三县为安辽郡。
  合称“蓟东六郡”。
  稍后,皇上兵发天竺,满载而归。数载之间,月起十万楼台。一城筑毕,二城省时,双城筑毕,四城省力。东境大建,皆毕。
  无论四氏云霞,初来乍到,亦或是子弟长成,分户而居。规矩如旧,便利如一。营城筑路,依山傍水。亭台楼阁,因地制宜。营造各城,制皆常模。然各有千秋,不尽相同。辽东半岛,已封山育林多年。象林大木,风靡北国。三十六小苑,皆古木参天。贩运蓟国,足够营城所需。便是制非常模,亦有千年巨木,可为梁柱。
  自蓟国营城术,荣升为季汉营城术。土木、石木架构,正迅速向百炼清钢架构转变。皇帝督造大震关城时,陇坂悬楼,环山覆道,便用列柱支撑,钢索提拉。双管齐下。稍后,悬崖栈道,绝壁阁楼,皆以清钢架构。百炼清钢,涂搪防腐。遂成营城制式。银炭高炉,清钢量产。清钢龙骨,遂取代坚木包铁,重造海船。传闻,将作寺,通体“清钢木兰”,已上报皇上。
  因耗费过巨,皇上权且,束之高阁。待五百城港,机关轨路铸毕,再言钢壳船,亦或是铁甲舰,不迟。
  墨门复兴,百家并入大儒学。早二千年释放科技红利。皇上所兴季汉,当真一骑绝尘。普天之下,再无敌手。
  入碣石港,幸碣石宫。
  皇上碣石设宴,君臣同乐。秋闱首冲,公卿罢朝,三日休假。往返东境足以。
  秋风送爽,海禾飘香。自爵室远眺,沿海滩涂,禾青一丈。言风吹稻浪,为时尚早。风吹草低,亦不见牛羊。然海风掠过,如笔走龙蛇。天地至美,动人心魄。青禾之后,盐田方格,卤水如镜。云舒云卷,海天倒映。
  更有座座机关风车,矗立其间。忽遇疾风,叶片陡转。惊起海鸟无数。盘匝数圈,又落禾田。只因根下,鱼虾汇聚。群鸟趁退潮,赴饕餮盛宴。
  如皇上所言。此禾长于海边,潮大则没于水。根叶被鱼群啃食可再生。穗高一丈具刺芒,鸟雀无从下口。更加,海潮来袭,杂生虫、草俱亡,唯此禾独活。命似苇,坚如礁。播种不闻不问,得五石粮。
  赤玉珠米,熬粥调羹,风味极佳。
  海禾于时人而言,乃皇上三兴之兆。国中大儒,争相歌功颂德。便有海内大儒,将信将疑。只需泛舟渤海,远观亵玩,两相宜。甚至趁涨潮之时,海禾悉没于水而泛舟其上。矗立舟头,俯看青禾劈波斩浪。海内大儒,惊骇之情,溢于言表。
  慨叹,此物只应天上有。
  随行国中大儒,心有戚戚,与有荣焉。
  即便只得一石谷,亦是天降祥瑞无疑。何况,足有五石。
  皇上豪言:广厦千万间,寒士俱欢颜,一日三餐饱,路无冻死骨。绝非,泛泛而谈。
  今贵为季汉共主。天下法蓟,已成必然。待放之四海而皆准。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万里江山如画,英雄岂不折腰。
  时不我待,岁不我与。皇上君流在即。待三载而归,赎回前罪。君临天下,再无破绽。为人臣之时,便自爱惜身。待为共主,必难开和蕃之门。
  此时不入皇门,悔之晚矣。
  天下,窃以为。此刻,皇上,白璧微瑕,人无完人。彼时,皇上,金玉无缺,圣主无匹矣。
  正因“此一时,彼一时也”。故太皇范太后,才口出惊人之语。欲以帝后礼聘,西王母入家门。天下仙门,无不拭目。且看后事如何。
  三殿女仙,窃以为。西王母配东王父。正与五帝之子,相合。
  皇上,受命于天。分封五帝,以御四方。人神皆无异议。谓人神不扰。神无异而人无疑。
  金乌船宫,出碣石宫,横渡辽东湾,斜驱通辽港。逆入大辽水。又过房、险渎二港,泊于辽关港。
  辽关本是外长城水砦,乃跨大辽水而筑。与两侧长城,连成一体。先前,大小辽泽泛滥,舟船不通,车马难行。后皇上命人,筑堤锁水,疏通河道。遂成边塞雄关。南北河道,日有舟船,列队进出,绵延十里。遂于关津内外,增筑良港。供船舶往来靠岸。
  亦是蓟国独一无二,横跨国境之内河良港。出辽关港,大辽水神龙摆尾,横穿塞北。沿途港津林立,大小船只,顺下枝津故渎。转运青储饲料,香茗新谷。贩出羊毛、鲜奶、牛马出栏,不一而足。
  白檀互市之城,亦掘深堑,引碧水环渠,假舟楫之利。
  草原轨路,尚未达成之前。草原航道,极尽便利。试想,顿逊海渠,红海横渠,皆不在话下。区区一马平川,草原漕渠,何值一提。
  季汉能工巧匠,辅以牛马机关之利。一年半载,足可通渠。
  何况大辽水,本就有迹可循。
  皇上此番,亦为开凿大辽水上游漕渠而来。
第219章
北巡守望
  先前,长城内外,多经卢龙塞,往来白檀互市。待蓟国东扩,据大辽水西岸。筑堤锁水,筑路营城。大小辽泽,圩田大成,变害为利。草原,水运大兴,港津林立。
  时下,自大辽水入海口之通辽港,经辽关港出塞,至扶余、高车共筑之南苏港。千里水道,皆可通行金乌船宫。南苏港西行五百里,高车又于乌侯秦水入饶乐水口,筑饶乐港。此段航线,可通千石河船。又自饶乐港,换乘五百石船,沿枝津故渎,广输塞上各处草场。漠南多得其利。
  除大辽水外,蓟国境内,另有诸水,可上溯塞北。互通有无,塞北渐归王治。除青储饲料,督亢粳米等诸多名产。无烟石炭,亦是北疆必备。数九寒冬,滴水成冰。草原部众,多已筑城定居。户户水暖水洗齐备。便是马邑、牛牢,亦有石炭保温。可御酷寒来袭,亦助来年出栏。
  可以预见。东胡各部,向化先成。彼时,汉境可北延万里之遥,直达极北冰原。
  漠北乃嫡长子,立玄帝之处。更加皇上,君流在即。欲横穿极北冰原,西通罗马。故亲来塞北,巡视草原航道。
  时下漠南通漠北,需穿大漠。商队通行受阻,不如绕行半道珠串,经苍海郡北乌稽港登岸,再赴漠北。此行亦有大鲜卑山阻隔。商队需南北绕行。颇多不便。待大凌港筑毕,可经完水、难水谷道,迂回北海,郅居郡。节省过半。完水春夏水丰,可行万石大舡。寒冬冰封,橇车不误通行。奈何先前远离汉土,未曾疏通。皇上已命将作寺,测量水情。沿途择址,修筑港津,督造城邑。其上游弓卢水,迂回漠北。四海商船,若能经难水入完水、再入弓卢水。漠北都护府,兴盛在望。
  毕竟,横亘帝国边陲,久无人问津。山势水情,究竟如何。尚不得而知。然只需皇上,雄心不减,逢山开路,遇水填桥。天堑终变通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