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6/2006

  然终归,一语惊醒梦中人。汉室三兴,已不可逆。扶南举国立为宁州,此时甄下尽知。南州既定,濮越归心。假山南方国,与丰州山水相连。待东女国亦为季汉长公主之汤沐邑。雪山内外,俱为赐支都护所辖。季汉何止二十州。当倍于后汉也。纵得关东并江东十州,四面合围,焉能负隅顽抗乎?
  “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一言蔽之。野心,因时而变,因人而异。纵怀狼子野心,亦需识时务者为俊杰。
  再深思。永乐太后,结亲之意。未尝没有,相试之心。乃假立曹氏为后,以试曹司空,是否有与董氏乃至季汉,化干戈为玉帛之心。
  心念至此。曹司空,神态越发谦卑:“既如此,臣当请开朝议立后。”
  “善。”平氏君欣然言道。
  车驾出宫,曹司空,面色凝重。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立曹氏为后,曹司空满门勋贵。乃季汉外戚,自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然若,不过是董太皇,缓兵之计。待大势已定,再行废后。彼时,延祸满门,自曹司空以降,坐以待毙,束手就擒矣。
  信与不信,两难之选。
  若出皇上之意。曹司空必深信不疑。然若乃出永乐太后之意。曹司空焉能尽信。
  车入司空府,曹司空自入后堂,卞夫人内室相迎。夫妻伉俪。见其面色不虞,卞夫人这便问道:“夫君,何故心忧。”
  “平氏君言,欲立吾女为后。”曹孟德实言相告。
  “此家门之幸也。”卞夫人笑言。
  “夫人何出此言?”曹孟德当局者迷。
  “陛下乃季汉立朝之君。又出皇上九子。夫君与皇上,刎颈之交。可曾见皇上,割袍断义,杀母立子乎?”
  思前想后,曹孟德喟然长叹:“未曾见也。”
  “闻皇上兵出大章道,与南榖王约为兄弟。南榖王涕泗而言,乃信桃园结义。皇上若不为保全陛下母子,何必君流十万里。”卞夫人亦有英雄气:“卢太保言,皇上可比光武。然妾以为,当论高祖也。”
  “夫人所言是也。”曹孟德涣然冰释。
  无论立曹氏为后,出何人之意。只需此事既定,皇上必无反悔之意。一诺千金,九死无悔。正是豪杰所为。试想,前有阿斗母子,后有董侯母子。皇上不惜君流十万里,亦保家门万无一失。曹氏若为皇后,司空为治世能臣,辅佐幼主,一统关东,皇上又岂生加害之心。
  事不宜迟。曹司空遂命人上疏,共议立后之事。
  北都天宫,瑞麟阁。
  “拜见夫君。”皇英董太后,登阁来见。虽未行婚仪,然皇上早已昭告天下。故董姝唤夫君无疑。
  阁中诸妃起身恭迎。皇上悦色和颜:“太后免礼。”
  后妃依次就坐。五日上食,六后侍寝。未出三日,必事出有因。皇上笑问:“所为何来?”
  “乃为陛下立后之事。”董姝据实已告。
  闻董姝欲立曹氏女为后。皇上遂言道:“伏贵人又当如何?”
  言指,董侯年幼,皆是伏贵人相伴至今。且初尝人伦,亦是伏贵人侍寝。岂不为后。
  “夫君何意?”董姝遂问。
  “如此,可立二后。”皇上言道:“伏贵人为尊。”
  “夫君明见。”董姝心满意足。
  阁中诸妃,亦知立后事大。曹司空为权臣。甄都朝野,皆为其一言堂。皇上君流在即。董侯孤悬河南。曹司空麾下,济济人才。辅佐天子,足可保关东无虞。待皇上归来,江山一统,指日可待。
  董姝欲立曹氏为后。于公结好治世能臣,于私除家门积怨。于家国兼有大利。皇上焉能不知。
  不出十日,甄都朝议,并立二后。伏贵人尊右,曹司空女次之。
第243章
以全取胜
  群雄连横,曹氏立后。
  二事并起,别有深意。
  群雄唯恐,甄都曹司空,蓄兵马以讨不庭。故联姻自保。不料曹司空为固宠,而结亲天子。曹氏贵为季汉外戚,又总甄都朝政,更加手握二十万精兵。新得汉中五郡。南都宛城,距荆州一水之隔。驻守西凉十万大军。虽因南阳大水,百万居民北上蓟国栖身。然仍有野民留存。尤其北部诸县,因近伏牛山,地势高绝,得以幸免。尚余人烟。南都城中积水退后,又经刘表修缮。原貌重现。
  今西凉十万精兵,驻守南阳各城。曹司空遂开军屯:“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司空屯田,分民屯、军屯二种。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所获与国共分:用官牛、农作机关者,官六民四;用私牛并机关诸器者,官民对分。屯民不可擅离。军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为一营,边戍守,边屯田。
  人称,“司空屯田”。
  民屯虽不利。然军屯大兴。尤其南阳百姓,大半迁徙河北。无主之地,皆归戍守兵卒耕种。十万大军,单凭南阳一郡,足可自食。
  前汉宣帝,神爵年间,西羌播乱。
  名将赵充国,年逾七十,挂帅出征。为就地取食,以省粮草辎重,令行边塞屯田。彼时,以一万士卒,辟田两千余顷:“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
  西羌各部,五万联军,竟被赵充国,分化瓦解,去四万六千余。不战而屈人之兵。赵充国《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遂出名言:“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
  此便是赫赫有名,“种田克敌”。
  亦如古稀名将,金玉良言:“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正是皇上少时,与神上宗师对弈天下棋局,所行也。
  “帝王之兵,以全取胜”。亦是皇上,今日之所行也。
  不及日中,迎风馆再传喜讯。又有麟子,呱呱坠地。
  皇上喜逐颜开。遂携诸妃入馆探视。
  四氏云霞,深受皇上家国大恩。陇右牢城,羌户安居。大震关城上下,羌汉和睦,兄弟相亲。雍凉二州,因而复兴。西羌东进,势不可逆。谓,“富在深山有远亲”。反亦然之。
  闻牢城富足,远亲亦出深山。拖家带口,赶来投奔。唯恐避而不见。岂料宾至如归。酒足饭饱,安然入睡。翌日便有,属吏登门。先入瓮城营地,洗漱更衣。待录入诊籍,再入临时营帐栖身。足月无恙,且验明正身。遂分户安家,授田宅牛马,机关诸器。吃穿用度,先取后偿。短则三五载,长不过十载,足可还清。如愿入籍。陇右梯田、茶山、马场,星罗棋布。辎车载重,足可日行二百里。僦车一里一钱。即便僦车西行,亦可日赚二百大钱。
  陇右风闻,皇上欲将天下驰道,悉铺轨路。名曰:“季汉轨路”。与《季汉大典》,名留青史,并著于世。
  陇右编户,无不咋舌。亦与有荣焉。西林轨路,闻名遐迩。北都机关,如有神助。皇上已命蓟国五十二县治,内城皆铺轨路。稍后,五百城港,互相通联。新式“连舫列车”,可往来城港之间。
  连舟曰舫,正如其名。
  蓟国九河之地,四季长流。机关画舫往来,亦便捷如斯。有无轨路,大雅无伤。然如横贯大漠,掘渠不如铺路。省时省力。待蒸汽机车大成,日行千里不是梦。
  有生之年,天下驰道俱轨路。
  不急。皇上春秋正盛。和光同尘,居中守正。更苦修仙门延寿之术。长命百岁,无有意外。如此算来,季汉国祚,足有甲子。传位五帝,相沿成习。百子千孙,分封天下。真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意气风发,浮想联翩。
  便有侍医长义媮,推麟儿出馆:“皇上喜得,四百子也。”
  男女皆算。此子,排名四百。话说,若不行避孕。何言百子千孙。千子万孙,亦不在话下。
  “多多益善。”皇上口出前汉名言。
  “夫君所言是也。”群妃与有荣焉。
  前恐地不足分,故不敢多生。今忧子不足封,自当多多益善。一郡之地,不过数县。单丰宁二州,足可分封百子。海内十洲,无处不为汉土。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嗣。
  待三百云霞姬,人皆生子。皇上东宫,足有七百王子公主。不若,生满一千,凑个整。
  何为父系帝国?最大生产力。一母所出,屈指可数。一父所出,螽斯衍庆,不可尽数也。
  待诸子长成。各领舰队,拓土海外。星火燎原之势,寰宇无可阻挡。
  皇上拓土,亦如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季汉亦是,家国天下。
  西宫,皇英殿。
  华盖低垂,暗香浮动。华贵太妃,亲来问诊。
  “如何?”卧榻之上,窦太后柔声相问。
  “太后无疾,有孕。”华贵太妃笑言。
  “妾之幸也。”窦妙一笑明媚。累月侍寝,珠胎暗结。亦是人之常情。
  董姝感同身受:“妹如愿矣。”
  “长姐孕否?”窦妙眉目含情,柔然仰问。
  “未可知也。”董姝备受宠溺,艳光难掩。遥想当年,密室为药。皇上身中奇毒,仍授龙种。董姝远不及老,再结珠胎,亦在情理之中。无非早晚。
  子为郡王,女为县主。生而无忧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