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2006

  机关连弩准头差。完全是浪射。靠连绵射击,形成箭雨,杀伤敌人。所以机关箭车很适合。但弓骑却不适合。马背窄小,马力亦有限。安置不了诸多的连弩。所以,将机关马鞍改造成专为并发弩上弦。用于弓弩手远距离狙杀敌骑。那便再好不过了。
  试想。强弩击发后,便随手挂在马鞍上自动上弦。再随手取来一用。
  随取随用。是何等的方便快捷。
  弩的威力,与开弓所需拉力成正比。三石以上重弩,已很难用臂力张开。于是刘备改用‘上弦绞盘’和‘棘轮弩机’协同配合。若能借马力驱动绞盘,为强弩上弦。岂非比人力快十倍不止!
  别的不说。只需两侧马鞍各挂一张曲臂复合黄肩弩,骑士手里再举一张。三弩轮用,五百步外,一击毙命。
  连发连中,画面实在太美。
  半自动狙击有没有。
  待刘备放下图卷。小姐姐们大体上已忙完。
  四四方方的中军车帐,居中有一个挑高的圆顶。外蒙牛皮,中圈钢丝网。内衬轻纱帐。既不显压抑,安全亦有保障。
  得益于‘田’字型车厢墙板的任意组合,可将中军车帐拆分成不同的区域。小姐姐们自居内室。外室便可用作商议军情,接人待物。
  “大哥!”安置好赤菟和白蹄乌的两位义弟,这便双双赶来相会。
  “二弟、三弟,速速进来。”刘备笑着招手。
  两人这便脱靴入帐。
  刘备指着两个装饰华美的漆木长箱笑道:“二位贤弟可知内中何物?”
  关张二人,互相看了看,这便齐声道:“不知。”
  刘备笑指漆木箱:“何不打开一看?”
  “喏!”两人这便上前。围漆木长箱四面看过,试往箱门上一按。
  啪嗒。
  箱门这便开了条缝。
  张飞心急,猛地打开。只见一团黑影迎面扑出。下意识后仰,竟翻了个跟头,轰然坐地。
  这才惊觉,黑影却是一道乌光。
  四仰八叉,坐地仰望。只见箱中一套吞光神铠,胸前涂搪斑斓虎纹,后披白虎皮短氅。端坐如人形,乌黑到发亮。
  刘备取剑在手,左右劈砍。上下切割。神铠光滑如镜,竟无半点划痕!
  不等张飞站起,关羽亦将箱门拉开。
  同样是一套量身定做的吞光神铠。胸前涂搪青龙纹,后披染青苍狼皮短氅。坐如人形,霸气外露。
  饶是眼高于顶的关羽,亦不禁两眼发光。
  此甲,刘备亦是初见。
  白虎神装虎虎生威,青龙神装飞龙乘云。正与二人身形匹配。
  虽未披挂上身,两具量身定做的吞光神铠,竟隐隐有龙吟虎啸,万夫莫敌的风雷之声。
  着实太强悍。
第105章
烈女庞娥
  洛阳到长安,千里之遥,五日可达。
  若走水路亦可。沿大河逆流,过潼关后入渭水,便可直达长安。
  时下大河漕运亦十分便利。唯一难处,便在壶口。
  大河航运,古而有之。春秋时便有“泛舟之役”的记载。漕运则兴于先秦。西汉自建都长安,每年皆要将大河流域所征粮谷,运往关中。漕运因而发达。时下,壶口附近,东西龙王辿(chān)便是大河航道最繁华的水旱码头。
  船只经行壶口时,由于瀑布落差极大,舟楫难渡。舟船便在壶口龙王辿处泊下,先将船上货物搬上码头,再雇两岸百姓抬船上岸,移到沿山凿出的旱地航道。然后放滚木于船底,用畜力拉船在石岸上行走数里。绕过瀑布,再靠人力将船重新推入水中,方可继续顺流而下。这段旱地航道被称之曰:“旱地行船”。
  虽有如此艰难的一段旱地行船,可时下大河漕运量,仍年高达四、五百万石。足见繁忙。
  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字,不难理解。可当刘备沿大河边的东方道一路西进,看河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暮时,船火摇曳,宛如流动的万家灯火。不禁徒生出一种超脱文字之外的生活之美。非活在此时的大汉星空下,而不可知,不可见。
  虽今汉沦为陪都。可当刘备风尘仆仆抵达长安。仰望这座巨城时,仍深受震撼。
  与无郭之都洛阳,气质迥异。这座恢弘的城市,仿佛天空之城。远远望去,城外错落有致的闾里被一道城墙拦腰遮掩。而在极远处的天幕下。恢弘的宫殿却陡然拔升,金碧辉煌,神光万丈。高居在城墙之上。
  高贵高贵。以高为贵。
  长安,便是两汉审美的起点与巅峰。
  路遇长安,岂能过门不入。奈何军情紧急,刘备想了想,还是算了。正欲登车,领兵西去。不料一行人等,已从亭舍疾步而出。
  “敢问将军。可是辅汉将军、西域长史、临乡侯当面?”被拦在队列之外的少吏,冲刘备高声疾呼。
  “正是。”刘备示意放行。
  “拜见君侯。”少吏伏地行礼:“我家大人已在城中备筵,恭请君侯入城一叙。”
  “你家大人又是何人?”刘备再问。
  “乃现任凉州刺史周公是也。”
  原来是凉州刺史,周洪。
  只是。凉州刺史为何在京兆尹之长安?
  刘备问过。少吏答曰,刺史家在长安,数日前抱恙修养,正巧在城中。
  “如此,劳烦少吏前方引路。”命军士就地扎营,刘备轻车简从,随刺史府少吏入城。
  刘备之所以知道周洪其人,乃因烈女庞娥。
  赵娥,酒泉郡禄福县人。丈夫庞子夏,故又称“庞娥”。夫盛年早逝,赵娥独自抚养其子庞淯。不料她父为同县豪强李寿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染瘟疫病故,仇人李寿与同宗族人庆贺说:“赵家强壮绝尽,只有女弱,何足复仇?”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仇家。然十余年不能得。
  光和二年(179年)二月,一日清晨,赵娥终与李寿相遇都亭,她奋力挥刀杀死仇敌,割其首级,提到都亭长面前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
  时禄福长尹嘉,不忍判罪,便解印辞官,欲与俱亡(一同逃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仇不报,怨气能把人闭死,为父报仇乃我分内之事。但依法论罪,是君子应有的典范。我怎敢贪生怕死,以枉国法。)”
  乡民听闻此事,皆聚往城中,请求赦免。时人无不为赵娥的烈行嗟叹。
  后遇赦得免(大汉之赦,亦养大汉之风)。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人共同上表,禀奏赵娥烈行,刻立石碑以显赵家门户。时太常张奂嘉叹,以束帛礼之。黄门侍郎梁宽,还着书追述赵娥的事迹,为其作传。
  此事轰动大汉。刘备便是远在临乡,亦有耳闻。
  法有所限,侠义当头。故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
  下到黎民,上至百官。无不替赵娥拍手称快。
  既能为赵娥奏表立碑,周洪此人,自当一见。更何况西域长史,名义上受凉州刺史所辖。乃是刘备的上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非凉州刺史所辖。然长安乃天下名城,将家人安置城中,比安置在时有反叛的凉州,要安全百倍。且丝路与西方道无缝接轨,轻车一日四百里。往返凉州与长安,亦十分方便。
  车驾停在府前。
  待刘备下车,见凉州刺史周洪已立在阶下。
  刘备上前见礼。周洪急忙回礼。刘备官秩不高,却有显爵。先行礼已是礼遇。周洪又岂敢稍待,这便急忙回礼。
  “听闻君侯西来,洪扫榻以待。今日得见,足慰平生。”周洪言道。
  刘备笑答:“备一介闲人,徒有虚名。此番奉命西行,事成则身退。本不想叨扰,却让大人费心了。”
  “君侯效班定远,领三百人疏通西域。长安城人尽皆知。洪若非老迈体虚,恨不能同往。”
  刘备笑道:“大人坐镇凉州,身担重任。不见得比疏通西域易。”
  “君侯请。”何须多言,周洪表情说明一切。保凉州一地,确实不易。
  “大人请。”刘备笑着伸手。
  此乃私宴,别无旁人。宾主对饮,胜在闲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且烈女庞娥事件对诸如刘备这样的豪杰,更加吸引。
  酒过三巡,刘备便问起庞娥诸事。
  岂料周洪抚须一笑:“老夫知君侯必有此问。君侯且听我细细道来……”
  其中内情,远比刘备想的精彩。寒夜磨刀,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十年设伏、一朝截杀。遇树刀折,扼喉毙敌。听得刘备津津有味。当真是回味无穷。
  不等刘备尽兴,周洪又笑道:“烈女赵娥,便在府中。君侯何不一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