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2006

  府中四大门客,杨奉、李乐、韩暹、胡才,亦授六百石军曲候。
  将军府上下,皆大欢喜。
  比起临乡王宫,洛阳大将军府受封人数虽少。却也十分热闹。
  前几日,刘备刚施完第一副药。身体稍微转好,这便封赏群臣。刚好与蓟国同步。
  也是刘备在六百里发去临乡的王命中,约定的时日。
  待封赏完毕。刘备这便起身,返回中庭。右丞贾诩自会招待黄门令不提。
  “大将军有恙呼?”身为黄门令,左丰自善察言观色。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却不动声色的笑道:“主公偶感风寒,抱有小恙。已让府中良医诊治,虽不能药到病除,却也无妨。只需按时服用汤药,细心调理,不日便可痊愈。”
  “原来如此。”听闻刘备并无大碍,左丰这才松了口气。自身荣华富贵,皆系于大将军一身。可不能有事啊……
  贾诩这便摆宴,与黄门令左丰欢饮。
  席间。贾诩旁敲侧击。细问日前陛下家宴诸事。
  黄门令左丰,不疑有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所见所知,娓娓道来。
  贾诩默记在心。
  将军府中庭。刘备登临二楼寝宫。
  陪刘备合气过的安若素,已卧床数日。想想便可知原因。
  刘备心生不忍,也已停药数日。
  “主人。”见刘备入内。安氏三姐妹这便近前行礼。
  见安若素亦要挣扎下床,刘备急忙前去制止:“勿动。身体好点了没?”
  “好多了。”安氏姐妹乃安息国人。失血过多,尤显面色苍白。
  “我之恶疾,却让你受苦了。”刘备面露歉意。
  “主人何出此言?”安若素眸中深情尽露:“奴婢能早晚侍奉身侧,温酒暖床,求之不得。听妹妹们说,主人已停药数日。这如何使得。余毒未尽,久必成害。主人身系万千人之安危,当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因小失大。”
  “唉……”刘备一声长叹:“我知道了。”
第019章
马儿快跑
  蓟国七月初立国。八月便要案比。上计令陈逸马不停蹄,往来各县,统计编户齐民。
  与众多同僚一样。陈逸亦受封蓟王宫行人。得食双俸。
  好在余下五县,编制健全。年年案比上计,未有疏漏。
  粗略统计。除去饱受水患的雍奴薮,四县颇有民众。数县相加,有百万之民。
  而临乡一地,便有民一百五十余万,比五县之和还多。足见繁华富庶。
  楼桑南溪。
  排建的五层干栏重楼,油漆新干,木香扑鼻。
  年前,楼桑令乐隐,见缝插针。沿西林边界排建高楼、院落。安置分到楼桑的千户北地羌人。
  又以清溪为界,辟成北溪、南溪,二街衢。每衢分五百户。羌人善牧羊。出后院,林中野地长满苜蓿,可割来喂养。前院便是良田,户户五十亩,下楼便可耕种。
  且周围皆是东羌族人,彼此抱团取暖,互相帮衬着,十分便利。
  自打被举族贩来,已将满一年。没有了初来时的惊慌,生活日渐安逸。
  汉家高楼令人生畏。楼桑的富足繁华,更是闻所未闻。邑中汉胡相杂,关系融洽。便是偶有争执,官吏亦秉公执法,帮理不帮亲。言行决断,有法可依,令人信服。
  再加里魁、衢长皆是羌人。汉律法规,用羌语口口相传,告知族人。
  何事可为,何事可不为。何事万万不可为。皆让羌人心知肚明。有道是不知者不罪。若明知故犯。便怨不得旁人。
  王上明以照奸,高薪养廉。楼桑宽法严律,吏治清明。
  加之刺奸、贼捕,日夜巡视。足以震摄宵小。
  若把楼桑比作文明的熔炉。
  演武场、赛马场,学坛、女校,四市、八景。楼桑重器,十万邑民,皆是薪柴。柴高火旺。日夜煅烧。熔炼出好一炉,煌煌炎汉。
  楼桑乃国兴之地。又是蓟王故里。能人辈出,干吏众多。学坛,女校的学子,还未学成出仕,便在楼桑各处充当实习生。
  日积月累,熟能生巧。
  等学成出仕,政务已得心应手。
  故而属楼桑官吏,被抽调到五县最多。
  乃至十里楼桑,人手不足,捉襟见肘。楼桑令乐公亦亲临各处,填缺补漏。
  正值稻作旺季。
  好在临乡农作机器早已普及。熟练老农二三人,互相帮衬。五十亩良田,一日便可种完了。
  多亏义舍良医救治及时。马驹儿母亲捡回一条性命。
  休养半月,第一批搬入新居。偌大的重楼,母子二人居住,实在太过空旷,亦过奢侈。
  马驹儿这便将在船舱内结识的孤寡老丈,接回家中。全当祖父赡养。
  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日子渐有起色。
  楼前水田,已被老丈与几位老农,使一种名唤插秧机的汉家机关器,合力插满。
  一顷秧苗,一日可成。
  实在是太省气力。种田何时变得如此容易。
  农事无须马驹儿操心。放羊才是第一要务。
  出后院便是西林。马驹儿正仰卧在一株老树枝杈,目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望着白云舒卷的碧空。
  一时神游天外。
  也不知父亲现在何方。是不是又娶了别人。有没有生下弟弟妹妹……
  树下林间草甸,羊儿散落周围,悠闲的咀嚼着嫩草。
  “马驹儿。”潘獐儿推门而出。在家未寻到,知他在放羊,这便赶来后院。
  “我在这。”树杈上的少年,懒洋洋的伸手。
  潘獐儿身如灵猴,攀上老树,躺在另只杈上。
  “有事?”过了片刻,马驹儿问道。
  “豆丫姐给你找了蒙师,怎不见你去。”
  “我去上学,羊怎么办?”马驹儿反问。
  “也是。”潘獐儿也没什么好办法。
  “朱獾儿怎没来?”马驹儿随口一问。
  “你不知道?”潘獐儿反问。
  “怎了?”
  “豆丫姐要成亲了。”潘獐儿随即道明原委:“听朱獾儿说,前几日在赛马场外看到一匹宝马,要去买来给豆丫姐充做贺礼。”
  “……”
  见马驹儿没有说话,潘獐儿亦未出声。
  豆丫姐,名‘蔓’。乃是刘氏老族长,九叔公家的长孙。
  刘备不及成年,便南征北战,时常出门在外。黄叙、太史慈,魏疏,还有再后来的潘獐儿、朱獾儿,马驹儿等一众少年,平日里没少受她的照顾。
  出身白湖女校,乃国令士异门下高徒。又常在义舍帮忙。眼看年岁渐长,落落大方。
  母亲便做主,许配给了刘备少时好友,临乡侯府洗马,苏双。
  苏双与刘备自幼相识。乃至交好友。母亲将刘氏一门中与刘备相伴长大的刘蔓下嫁,足见情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