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006

  三叔送上礼单,大舅一眼撇过,顿时大喜。果品、绸缎,皆随车载来。另有十枚马蹄金饼,充作寿礼。
  大舅焉能不喜?
  这便殷勤备至,人人皆是笑脸。
  改嫁之事,绝口不提。
  寿礼开始,寿星穿戴一新,跪坐于堂中供案旁,接受亲友、晚辈拜贺。拜寿照例是两揖三拜,晚辈行跪拜礼。如遇平辈拜寿,受贺者须起身请对方免礼。若晚辈中未成年的小儿叩拜,须给些赏钱。若受贺者尚有长辈健在,须让长辈坐在受贺席上。诸如此类。
  凡直系亲属拜寿,多在上午进行。远亲或朋友,则随来随拜。受贺者的晚辈,须在寿堂两旁八字排开,对前来贺寿的跪拜者逐一还礼。行完拜礼后,摆设筵席,共同饮寿酒,吃寿面。
  礼仪繁杂。
  三叔席坐吃酒,被迎入后堂的刘备,对这些繁文缛节,多半不知了。
  刘备对这位外公,所知甚少。也是他第一次所见。反正,慈眉善目,颊瘦须长,老态龙钟就对了。
  忽听院外喧哗,有人高声嬉笑。
  出门一观,只见几个半大少年,衣衫褴褛,上蹿下跳,翻筋头,打滚,只为讨些喜钱。
  问过方知,此等恶俗,几乎已成惯例。
  喜事临门,又有谁愿与这些泼皮无赖多生事端?
  只是今次不同。
  见院中停有高车大马,非富则贵。于是几个少年得钱后,犹不知足。仍继续讨要。
  这才和范氏族人闹将起来。
  听说这些少年都来自附近乡里,也有临县人等。平日里聚在一起,多行些偷鸡摸狗之事。算不得横行乡里,却也都是不好轻易招惹的狠角色。平日花钱消灾,只是今日要的多了些,所以范氏族人才与他们理论。
  不过多几文钱少几文而已,刘备这便失了兴趣,转身返回屋内。
  不多时,母亲使人来唤。
  随仆人入了后堂,只见母亲正与几个范氏女眷堂中叙话。
  见母亲招手,刘备这便脱鞋入堂,走到母亲身侧坐下,向几位女眷行礼。
  问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刘备有一句答一句。言语中颇多试探,刘备皆含糊略过。三叔酒醉,被搀扶客房休息。陪母亲在后堂吃完饭,刘备母子被特意安排到了母亲未嫁时的闺房休息。
  屋中摆设,许多未变。母亲触景生情,忍不住上前细细端详。
  婢女端来热水,母亲先为刘备洗漱。这才熄灯,自己洗浴。母子相拥而眠。
  翌日清晨,女婢早早来唤。
  洗漱一新,赶到前堂,外公和大舅,已等候多时。
  说了些体面话,才由大舅道出实情。
  原来,涿县张屠曾遣人上门说亲,送来绸缎果礼,还有十万铜钱!
  只是……张屠何时见过母亲。
  大舅答道,城中质舍(当铺),多为张屠所开。
  原来如此!
  这就对了。因为母亲经常去县城典当度日,因而被张屠看中。打听清楚母亲的来历,又遣人千里说亲,还随车奉上十万钱,以充聘资。
  难怪!
  大舅不远千里,亲自跑了这一趟。牛车果礼,多是从涿县所购。这么说,去刘备家之前就见过张屠了?
  见刘备面色不虞,大舅急忙陪笑道:贤侄勿怪,彼时不知涿县刘氏还能有如此气象。
  连打个遮掩都不会。什么叫‘彼时不知’?
  当然,大舅说的都是真心话。或许,这个理由在当下也足够正经。所以才说的理直气壮。
  算了。
  即便刘备不是现在的刘备,母亲依然是现在的母亲。典当完家中值钱之物后,织席贩履,将刘备抚养成人。也未曾改嫁他人。须知,这个时代,改嫁实属正常。还有改嫁后,母仪天下的范例。
  而母亲能寡居,独自抚养刘备成人。更显母爱的伟大。
  刘备能成为刘备,最应感谢的就是他的母亲。
  所幸,刘备这次奉上了十金的寿礼。十金作价十万余。正好与张屠的十万钱相当!
  此,还不全是母亲氏族倒向刘备的原因。
  最关键是,涿县刘氏乃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后,刘家世代在州郡做官,祖父刘雄还官至东郡范令,父亲刘弘也举孝廉,不死必为官!生子刘备,年少持家,被赞麒麟子!
  前途正当大好。又岂能断绝名门姻亲,去结那下贱的屠户?!
  母亲族人的心理历程,刘备无需细想。只需知道,他们以后不会再逼母亲改嫁就够了。
  如此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刘备反倒感觉好受了一些。
  所谓的家族利益,估计就该如此吧。
  辞别外公和范氏亲族,刘备驾车返回。仍是三叔匹马开路。大舅同车送了十里,才依依惜别。
  历经十余日,返回了涿县楼桑村。
  五丈桑,树叶繁茂,层荫如楼。遥望见童童如车盖。
  正是故乡。
第047章
仓楼覆道
  “九月九日,可采菊华(花),收枳实。日月也,治场圃,涂仓,修窦窖,缮五兵,习战射弛竹木弓弧以备寒冻穷厄之寇。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百余亩水田一片青黄。稻香弥漫,红鲤穿行,不久便能收割。母亲已命人准备收割、打谷工具。
  宗人们操劳一夏,终将渠道挖掘完毕。正细细修葺,准备来年改植水稻。
  院外砖瓦成堆,家中堆满坚木大梁。物料齐备,老工匠却一筹莫展。
  因他被刘备临走前所绘的图板中,从未见过的一物,难住了。
  “敢问少东家,这是何物?”老工匠笑问。
  “水管。”刘备笑答:“挖空硬竹,连接而成。”
  “原来是竹筒连接。”匠人们纷纷醒悟。
  “此物……莫非是翻车?”老工匠指着一头连接水井,一头连在高楼之上的物件说道。
  “然也。”刘备笑道:“此楼名曰:‘水塔’。”
  “水塔……”老工匠结合刘备手绘图板,渐渐醒悟:“以龙骨翻车汲水,送入楼上仓房。再以竹筒通往宅院各处,存之备用。”
  刘备指着各楼里的抽水马桶笑道:“主要是为了冲厕。”
  “原来如此……”老工匠不禁摇头:“敢问少东家,此楼需耗费巨资,若只是茅厕冲水,是否太费?”
  “不费不费。”刘备连连摇头:“有人如厕,从不打水。”
  “哦……”工匠们纷纷点头。也不知是真明白,还是假知道。要说不愧是麒麟子。人家翻车为了浇田,他家翻车只为冲厕!
  一通百通。
  那些通行各处的竹管,工匠们也就知道,究竟是何用途了。就连刘备独创的这个‘塔’字,也被工匠们一笔一划,默记在心。
  林中毛竹,质地最硬。取其老成者,裁之烘干。缠以麻绳、接以铜管、胶粘漆涂以防漏水,不日乃成。水管将建在夹墙之中,地砖之下,连通各楼阁重屋,用来冲厕。如此天冷也不怕冻结。
  定做的双瓮化粪池,被老鸦渡的耿雍早早送到。
  沿墙头围成一圈的廊桥,连接起四座角楼。刘备担心自家墙垣能否承重。老工匠却笑言,足以!
  领刘备去看。
  掘土视之,墙基埋入地下,三尺有余!
  墙基厚度,东墙约三米,西墙约五米,北墙约六米,各不相等。院墙竟和城墙一样,乃‘版筑夯土’墙!细密结实,刮去墙皮,墙垣上一排排版筑夹棍眼痕,清晰可见!
  墙垣夯土所用土,皆经过挑选。大都为黄褐色黏土,夯打坚硬,十分牢固。
  所以说,倒屋不到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