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2006

  刘备欣然点头。这便整衣近前,心悦诚服,长揖及地:“闻君一席话,备茅塞顿开。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在下颍川荀攸,字公达。正欲前往四方馆,应王上所募。不料却在半道偶遇王驾。”
  刘备浑身一震,急忙稳住。暗出一口浊气,不显山不露水的和煦一笑:“先生大才,何须再去四方馆多此一举。这便随我入城。可暂领辅汉大将军幕府左丞,兼蓟王宫中庶子。”
  “攸,拜见……主公!”荀攸开口时中气十足,不料语气却在中途陡然一转,最后险泣不成声。
  幕府左丞,兼领蓟王宫中庶子。前官秩二千石,后官秩千石。两俸相加,超过真二千石的一众太守,与中二千石的一众诸侯。年俸合计二千五百二十石,折钱七十五万六千钱。
  与远在洛阳的幕府右丞贾诩同俸。
  好一个千里送骸骨!
  话说,刘备善识人,天下尽知。麒麟寻宝,每出必中,从不走空。只是,此人何德何能,竟能坐享七十五万年俸!再加春腊二赐,轻松过百万。
  放眼天下,便是洛阳朝堂诸公,亦多有不及。
  “臣,乃元常好友。荐书在此,请主公过目。”荀攸这才道出实情。
  “原来如此。”刘备欣然接过:“公达高才,又是元常所举,孤自当重用。”心里美得直冒泡有没有。
  荀攸是何人。奇策十二,谋录不尽。大将军左丞,一直悬而未决。既得荀攸,终是完满。两位国相识人善用,内政外交,皆其所长。然论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当属贾诩、李儒、戏志才、荀攸。
  四大军师归位。咩哈哈……
  史涣送来西极良驹。荀攸这便翻身上马,与刘备相伴入城。
  待蓟王远去。亭舍众人各自嗟叹。前有戏志才自投马前。今有荀公达千里送骸骨。一前一后,皆享高官厚禄。
  天下俊杰何其多。若得闻,如何能不千里来投。
  “千里送骨”,遂成典故。
第058章
岁不我与
  范阳县治,既名固城,自当比一般城池来得坚固。事实也是如此。毕竟曾为侯国,营造此城时,工匠乃是按照高一级的侯城规划建造。无论城墙高度、厚度,还是长度,皆超出一般城邑。
  却不如刘备建造的临乡城。内、中、外,三城嵌套。
  内城由原侯府改建的县治,管宁携一众属吏出府迎接。数年未见,管宁虽只二十出头,却已蓄起短须。气势越发沉稳。
  三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少时求学,锄禾见金。管宁弃如敝屣,华歆却捡起后又扔掉。管宁割袖断交。却被刘备请母亲巧手续接。三人出仕刘备,督亢城短短数年,已有二十余万口。放眼望去,重楼鳞次栉比,如游龙盘踞。号称亢龙。亢,督亢也。龙,一龙也。
  并六县为国。三人皆被委以重用。分别调往各县。邴原现为泉州长。华歆为安次长。两地饱受水患,民生凋敝。何来万户。不足大县规模,无法称令。然刘备还是将俸禄提升到秩比千石。低于令,却高于长,和两人先前的六百石城宰一职。
  近海,水大泽广。道路泥泞,车马难行。若冀州流民北上,范阳县首当其冲。断不会取道泉州、雍奴。
  诚然。沿中山国新掘的西极渠,顺流而下,入蓟国水系最是方便。料想,能乘船出逃,非富则贵。一般流民,还是靠双腿,一步步艰难行来。
  此时再筑一道横竖五里的外城,已然来不及。只能从范阳现有城池中,想办法。
  所幸管宁未雨绸缪,已将山川地形微缩沙盘制出。请主公刘备近前一观。
  目光顺着范阳县城,一路南移。刘备忽指着一城问道:“此城何名?”
  “战国时,燕之武遂邑。北临南易水,曾为燕南重镇,今已废弃。距范阳县治,四十五里。”管宁答道。
  距离倒是刚刚好。下意识扫了眼南向,刘备这便又指一城问道:“此是何城?”
  管宁似早有准备,脱口答道:“此乃桑邱城。亦始建于战国,距范阳城西南,六十五里。史载,周武王五十五年(前985年)至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此城均为燕辖。同年齐伐燕取桑邱,此后则归齐管辖。周赧王四十二年(前273年),韩、齐、魏大战于桑邱,桑邱复归燕。”
  见刘备不置可否,管宁又滔滔不绝于耳:“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樊舆侯国、桑邱侯国,立中山靖王之子刘修为樊舆侯。桑邱遂属中山国所辖。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又封东平思王子项为桑邱侯……
  两汉之交,因数次洪灾,将此城淹没,今乃一座废城。
  桑邱城在武遂邑正南二十里处。南距范阳城六十五里。”
  将心中所想,悉数说出。抬头一看,见主公正与身后一人面含微笑。
  管宁这便心领神会。
  “明庭可是想,孤向中山王讨要桑邱城?”刘备笑问。
  “主公明鉴。兵法云:‘拒敌于国门之外’。桑邱城前汉时确属中山国。今汉却已沦为废城。城池毁于洪水,居民已四散逃命,乃是一片飞地。臣已命匠人看过,石基皆在,重修不难。”
  见刘备不语,管宁又道:“主公既封蓟王,自当尽得南燕之地。桑邱城古时便为燕国所有,今日取来,想必亦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公达以为如何?”刘备回身问道。
  “回禀主公,明庭言之有理。攸亦觉此城乃上佳之选。”幕府左丞兼蓟王宫中庶子,荀攸仍感觉飘飘然如坠云端,入城许久也未能六神归位。
  “修造两座城邑,需要多久?”刘备问道。
  “一月足以。”管宁脱口而出:“如督亢旧例。先在易水河岸,对建港口。将木料石材、诸城机关器源源不断运来。再遣国中能工巧匠,先立垣墙,再修楼院。遣一上将驻守。待流民涌入,再行通渠圩田。则事成矣。”
  刘备欣然点头:“既如此,孤这便返回与中山王相商。”
  “愿主公天遂人愿,马到功成!”管宁长揖及地。
  “幼安欲逐客也?”刘备笑着摇头。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国难当头,主公恕臣无礼。”管宁正欲下拜,却被刘备伸手扶起。
  “幼安言之有理。孤这便返回。”刘备笑着告辞,甚是洒脱。
  顺流而下,返回临乡。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出半日已抵南港。
  问过方知,恰逢赛马日。中山王刘雉,河间王刘陔、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常山王刘暠、赵王子刘赦,所谓六国联盟,皆聚在赛马场内赛马博戏。
  想了想。遂命人唤来两位国相,一同乘船前往西林。舱内,主臣落座。刘备将新任幕府左丞兼领蓟王宫中庶子荀攸,介绍给二位国相。
  主公每每出人意表。先有马市认主得贾诩,再有一掷千金(亿钱)得李儒,后有三日之义得戏贤。西域、洛阳,三位府丞算无遗策。屡破阴谋诡计,又屡献神鬼之策。外人虽难尽知,可两位国相却一清二楚!
  其中未尽之妙,时过境迁,仍不时回想。
  别的不说。只说戏志才、李儒,飜手为云,覆手为雨,从西域卷回金银无数。贾诩谈笑之间,运来一座金山。如此大才,岂是我等只会老老实实种田的庸才可比。
  再观此人。年岁尚青,却已神丰内敛,温润如玉。能与上述三人并列,必是天下奇才。
  胸藏千百策,腹中有乾坤。
  能得此高才,国之幸也。
  “耿雍(崔钧),见过左丞。”两人先行礼。
  荀攸急忙回礼:“荀,骤登高位,心气难平。一时失仪,还望二位国相海涵。”
  “左丞言重了。主公慧眼识人,火眼炼金。从未有失。想必此次亦不例外。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还望我等齐心勠力,为君分忧。”耿雍笑道。
  见耿雍言语诚恳又不失诙谐,知其乃是肺腑之言。荀攸这便肃容回礼:“攸,敢不从命?”
  两位国相,单俸虽高,可又如何能比得过众多食双俸者后来居上。然而。二人却恪尽职守,从未有怨言。
  刘备心中已有计较。断不会让跟随自己最久,即是君臣,又是至交好友的二人居于人后。
  待安排好国中诸事,这便择吉日,为二人加官进爵。
第059章
将星闪耀
  西林港。
  和南港类似。塔吊、轨路,皆朱漆坚木包搪瓷钢构。再嵌套铸铁底座,稳如泰山,坚若磐石。充满了机关器的独特美感。自从楼桑拆除港口,在清溪与西林交界的上游,另起一座西林水砦,与下游白湖水砦,一头一尾,恪守楼桑水路。担负二城水运的西林港,繁荣与日俱增。
  蜿蜒流淌的清溪,乃是巨马水的枝津(支流)。穿西林后折向西北,汇入北巨马水。
  西林水砦与南北二处羌人街衢,如同臂弯环抱,拱卫着现如今被称为大溪地的溪谷地。
  下船时,西林令阎柔,率属吏与一众港口船官,已在码头列队迎接。
  阎柔年纪尚小,甚至未曾及冠。奈何在胡人中,极富威信,统领西林邑,自当水到渠成。横竖三里的西林,已建起五里外廓。与居中的赛马场,亦组成内中外,三层城池。
  邑民亦破二十万口,多为胡人。阎柔与众城令一同兼领王宫行人,食双俸。
  赛马场三界总冠军,分属太史慈、张飞、黄叙。三人皆是刘备义弟。各有万夫不当之勇。黄叙、太史慈乃下一代蓟国将星之翘楚。本以为诸如魏疏、魏延二兄弟、潘獐儿,朱獾儿还需数年才能长成,驰骋赛马场。料想。这些年中,赛马场必将竞争激烈。你追我赶,齐头并进。冠军花落谁家,不到年底最后一场总决赛,犹未可知。
  岂料又有马驹儿横空出世。驰聘赛道,已连胜数场。
  北看台五层大平座。刘备听完阎柔的述说,不由好奇问道:“马驹儿是何人也?”
  “乃汉羌混种。随大船而来。定居楼桑,姓马名超,小名驹儿。”阎柔随口答道。说完抬头一看,只见主公刘备目光呆滞。却不知是何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