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2006

  “主公?”阎柔生怕刘备有失,忙压低声音询问。
  “……”刘备这才猛地回过神来。一啄一饮,莫非前定。本该在豫州相遇的陈群,在汉中相会的马超,皆先后抵达蓟国。历史的进程,是否已被改写?刘备不由神游天外。
  不出意料,骑瘦马的马驹儿,又一骑绝尘,率先冲线。收获本场第一。
  目视数年未见,又蹿高一截的潘獐儿,朱獾儿还有一虎背狼腰,孔武有力的陌生学坛少年相伴冲入赛场。刘备心中一动:“此又是何人?”
  顺着刘备的手指,阎柔这便答道:“乃是鄚县张郃。”
  “……”
  “主公?”阎柔又忍不住低声唤道。
  “好一个英杰辈出的年代。”刘备欣然笑问:“张郃如今拜在谁人门下?”
  “乃是崔少师。马超则拜在蔡少师门下。”阎柔答道。
  “瘦马如何夺总冠。”刘备这便冲史涣言道:“传语家马令,从我家槽头各选一匹千里驹,赠与马超和张郃。”
  楼桑老宅后院大马厩,一直喂养着刘备的私马。黄骠马与青駹马这对马中伉俪,携众多母马,十余年间,已诞生许多良马。加之大宛马、西极马、胭脂马等世间神马,不断混血改良。高悬陆城侯匾的老宅大马厩,槽头骏马济济,已今非昔比。
  “喏!”史涣这便记下。
  赛马与沐休同日。
  听闻蓟王驾临。三楼雅座的蓟国官吏,纷纷登临五楼大平座,前来见礼。刘备索性摆下筵席,邀众人落座。
  筵席乃是指铺在地上的坐具、酒馔(zhuàn)。“铺筵席,陈尊俎,列籩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是宴席成套肴馔及台面的统称。
  故而,宴席的台面摆设,称筵席。
  蓟王回乡,自然轰动。见五楼大平座升起赤鹿焰角并三足金乌,蓟王旗帜。二层万人看台,顿时欢声雷动。后迁来的羌胡不知所谓,纷纷向同伴打听。得知乃是蓟王归乡,这才幡然醒悟。
  人的名,树的影。蓟王旧事典故何其多。尤其是楼桑一地,流传甚广,神乎其神。便是三岁幼童,亦出口成章。羌胡耳濡目染,故多崇敬,亦心生向往。皆以身为蓟国人为荣。
  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无疑是强大的。结合蓟国宽法严律,吏治清明。很容易便催生出归属感。户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同于封建时代的烙印。乃是判定归属甚至阵营的重要依据。
  马超,张郃,年岁尚青。不宜揠苗助长。便是赠马亦无需大张旗鼓。让苏双使人牵入学坛,由两位恩师转赠便可。如今家大业大,送礼自然也送的十分阔气。
  中山王刘雉等人在四层有专属包厢。收到刘备邀请,这便急忙整理仪容,赶来五层大平座相会。
  六人中有五人乃是王爵。还有一人是王子。自当与刘备并排而坐。小酌数杯,刘备这便向中山王刘雉提及桑邱城之事。
  不料中山王刘雉竟出口成章:“前汉元朔五年,封桑邱候国,隶属中山国。元康四年(前62年)桑邱国除。两汉之交,此城池数毁于洪水战火,城郭多半坍塌,内城却还算完好。少时,我北上游猎,曾夜宿此城。”
  “原来如此。”刘备这便问道:“为何不重修城池,安置流氓?”
  “近年来,易水泛滥成灾,淹没农田。此城地势低洼,难以修复。”中山王刘雉急忙问道:“蓟王可是看中了此城,欲效仿重筑三台城,以为藩屏?”
  “然也。”刘备这便试问:“不知中山王意下如何?”
  “可也。”中山王刘雉喜不自禁:“我这便去信国相,办理交割事宜……敢问蓟王,可否如河间王旧例,许我千万赀金?”
  “有何不可?”刘备笑着点头。
  “妙极!”中山王刘雉正欲一蹦而起,却被身旁河间王暗中压住长袖,这才未曾人前失仪。一块边界处的不毛之地,换来千万赀金(‘赀’通‘资’)。当真飞来横福,大赚一笔。
  幽冀之间,枝津纵横,故渎(旧河道)时有泛滥。聚水成陂,没土成泽。正如陛下封刘备为临乡侯时,令他自行圈地。盖因督亢大泽横亘其中,诸县以水为界。潮生潮落,水浅水满,边界皆有不同。
  本朝儒皮法骨,无为而治。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须劳师动众,相互商量着办即可。
  刘备和冀州诸国之间,亦是如此。
  掘鲤东西二淀盘踞在蓟国与河间国之中,亦无从定界。互相商定,自行划归即可。当然,类似劵书亦不可少。一千万换来桑邱侯国旧土,看似刘备吃了大亏。
  实则不然。
  只需重筑桑邱城。南、北、中,三条易水,皆入蓟国。南境有桑邱城、三台城,互为犄角。附近又有诸如徐城、敌城、武遂邑,散布其间,纵深串联呼应。中间横亘掘鲤淀以为屏障,安全自当无虞。
  中山国相府。
  砰!
  上好的青瓷食盒应声碎裂。盒中美食散落一地。
  “竖子不足与谋!”
第060章
八关都邑
  “滚!”见赶来传命的骑士仍跪地不起。中山相张纯一声怒喝。
  “喏!”骑士不卑不亢,转身离去。
  “国相息怒。”待信使远去,便有一人从屏后走出。此人风仙道骨,飘飘然有出尘之表。必是太平清领道中妖人无疑。
  “唉。”张纯叹了口气:“桑邱不过是旧城一座,地势低洼,又处边境,民众逃离,早已废弃。然毕竟是祖宗之土,有道是寸土必争。如今宰卖与他人,何其容易!”
  作为手握大权的一国之相,张纯之所以无可奈何,乃因今汉诸侯国,主权和治权分立。
  国相只拥有治权,而主权仍归国君所有。于是。将一片无人问津的边境废土,划给另一位王爵,中山王可自决。
  “既是一座废城,国相又何须动雷霆之怒。”道人劝道。
  “仙师且看。”张纯手指屏风上中山国山河地形图言道:“桑邱城位于南易水之南,背靠古燕长城。深入我国境,与周围数城,连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我等一旦举事,北伐蓟国,须破桑邱城、敌城、三台城,数城封锁。蓟王刘备善于营造,或不出三月,各城便固若金汤。我军苦无攻城诸器,道路又泥泞,急切间如何能攻下?”
  “三月……”道人捻须一笑:“我等便赶在他将国境修造的固若金汤前,挥军北上。与三郡乌桓里应外合,上下夹攻,一战灭国!”
  “如此,甚好。”张纯大喜。
  “却不知国相现有多少兵马?”道人忍不住问道。
  “郡国兵丁三千,私兵五千。从弟张举乃渔阳豪强,今为泰山太守。我与他约定,共同举事。(张)举已暗中招募数千泰山贼寇,藏于山谷。只需一声号令,便会奋勇北上,与我等合兵一处。”
  “哦?”道人亦喜:“泰山豪杰,我亦有耳闻。今已募得多少人马?”
  “约三千之数。”张纯笑道:“多亏教主鼎力相助,方能募得数千强兵。”
  “何人统领。”道人又问。
  “琅琊贼颜浪,领吴敦、尹礼、昌霸、孙康、孙观泰山五寇。”
  “三千之数还是太少。”道人想了想道:“幽州圣教屡遭劫难,根基全无。三郡乌桓出兵三万。我等亦需凑足一万只数。”
  张纯答道:“泰山郡,地接山海,人民流窜。常有刁民据险作乱,保山为寇。是为泰山贼寇。自从弟张举到任泰山太守以来,便暗中结好各寨贼酋。今若收为己用,颇费金银。”
  “此事易耳。”道人高深一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国相只管募来,财货之事,不劳费心。”
  “如此,我便传信从弟,让他尽数募来。”举事在即,手下虎狼之士,自当多多益善。
  刘备之所以择古城重建。最主要便是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平地”是建造高楼的关键。所谓平地,便是指夯实的地基。
  在筑城之前,需要夯打地基。而在打造地基之前,还需进行“验土”。有“辨土法”和“称土法”等不同称谓。
  所谓辨土,便是在基址选定后,先开挖探井验土。以“土细而不松,油润而不燥,鲜明而不暗”为佳。
  时下此“穴井勘探法”与后世勘探中的坑探法非常相似。
  具体为:“取土一块,四面方一寸称之,重九两以上为吉地,五、七两为中吉,三、四两凶地。或用斗量土,土击碎量平斗口,称之,每斗以十斤为上等,八九斤中等,七八斤下等。”
  其吉凶观念的本质,其实是指土壤的密实性和坚固度。并以此来推断地基透气渗水性的优劣,及承载能力的大小。此非迷信。
  若是‘凶地’,不宜造城,便需更换城址,继续辨土,直至寻到‘上吉’之地。
  可若地处要冲,必须在‘凶地’上造城。则也有方法。
  对‘凶地’基土的处理方法,时下大致有两种:换土法,密实加固法。
  换土法:即是将地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凶地’‘下等’之土,尽数挖去。换填‘吉地’‘上等’之土,再分层夯实,作为持力层。为了增加稳固性和承载能力,甚至会换用‘碎砖粘土’,或更强大的‘三合土’。
  密实加固法:一言蔽之,便是打桩。以桩柱加固土层。与干栏式建筑类似,土层松软不足以支撑,便下桩柱辅助承重。又据承载力的不同,桩柱的数量、密度及粗细皆不一样。刘备少年时,用一根阴沉木钉入泥沼,修建义舍医馆,便借用此法。
  春秋战国时,刘备的蓟国位于韩赵燕,三国交界。为守卫国境,三家造城时不惜工本。
  以三台城为例。刘备已命人看过,地基夯打如铁板一块。从地基边缘发掘得知,实存夯土总厚度达二仞(3.1m),每层夯土厚二寸余(4~5cm)。如同百炼钢一般,层层夯打,千锤百炼乃至积累出二仞之厚!甚至夯土底部还铺垫有三层鹅卵石,用以加固。夯土中亦加入石渣、碎砖、瓦片等,进一步提高强度。
  可想而知,此城在建造之初,是何等的不惜工本。
  每当看到这些残存的古迹,刘备的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上古先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华夏大地究竟经历了多少浩劫,只怕这条历史的长河,历代史官终其一生亦书录不尽。
  还是那句话。不亲临这个时代,如何能得知这些被后世大多数人所遗忘的文明的碎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