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2006

  “(灅水)出右北平俊靡,东南入庚(浭水)”,“浭水西至雍奴入海”。
  “阿爹,没有田该怎么办?”
  “乖女儿,别怕。没田不打紧,咱家有矿啊。”
第108章
命续二载
  所谓上行而下效。
  钱币的流通与其强制设限,不如因势利导。
  先从蓟国官俸开始。十月官俸,千石以上官吏,皆用赤铜铸造的“四出五铢”钱,足量发放。此钱一出,立刻风靡蓟国。甚至有楼桑豪商愿“五兑一”,用普通五铢钱足量换购四出文钱。
  皆是蓟国官吏,王上岂能厚此薄彼。千石以下官吏,纷纷求问。两位国相言道:先前乃是试铸,数量不多。腊赐时,千石以下官吏或皆可得。百官这才大喜而归。皆翘首以盼腊日到来。
  不久。朝廷择吉日,拜恩师为车骑将军。皇甫嵩、朱儁为左右中郎将,公孙瓒为骑督尉,领四路大军进剿黄巾乱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万大军出征,又岂是旦夕之间。
  数路兵发,如大将军何进所言。度辽将军臧旻、捕虏将军田晏,将度辽、渔阳二营,并三郡乌桓、南匈奴、缘边十二郡骑士及弛刑徒围剿冀州黄巾。虎牙将军夏育、轻车将军董卓,将虎牙营、黎阳营、雍营、三辅募士、三河骑士,出虎牢,剿灭豫州黄巾。
  十一月初,度辽将军臧旻、捕虏将军田晏,双双奔赴北地。
  度辽将军,银印青绶,秩二千石。屯扎五原,与乌桓校尉合称二营。弛刑徒多会流放到度辽将军辖地。捕虏将军,银印青绶,亦秩二千石。屯驻渔阳,守卫边塞。
  “(建光元年)甲子,初置渔阳营兵。”“置营兵千人也。”
  大汉营兵多是千人。联合出征时,多为中军或先锋,乃是平乱中坚力量。至于三郡乌桓、南匈奴、缘边十二郡骑士及弛刑徒,则是与“郡兵”类似的次一级地方武装。
  统领三郡乌桓、南匈奴之兵者,亦非胡人,而是护乌桓校尉和使匈奴中郎将。换句话说,整个将官体系和架构,皆来自汉朝。
  辽将军臧旻、捕虏将军田晏、虎牙将军夏育,并称“北伐三杰”。与刘备少年便已相识。白檀大捷后,积功封将军,县侯。乃是继凉州三明后,帝国武将之中坚。
  至于轻车将军董卓……
  刘备六百里去信洛阳,方知乃是贿赂中常侍得来。董胖子的眼光,手腕,皆一流啊。
  在此星空下,因刘备而产生的正向增益,“北伐三杰”,绝对能排在前列。三人皆是能征善战之宿将。时下南匈奴、三郡乌桓、鲜卑十四部,皆俯首帖耳。外患剪灭,只剩内忧。情况远比历史上的黄巾之乱要好许多。
  然有利有弊。黄巾贼提前两年起义,虽准备仓促,然而。大贤良师却凭空多出两年寿命。
  大贤良师之于黄巾,可比檀石槐之于三部鲜卑,轲比能之于东部鲜卑。
  大贤良师在时,黄巾军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然张教主突然暴毙,黄巾军一泻千里,溃不成军。如前所说。没有形成类似大汉朝四百年根深蒂固的封建体制,快速崛起的势力,皆免不了个人崇拜。并不断将被崇拜者神化。一旦神化破灭,整个组织亦会随之土崩瓦解。
  总而言之。大贤良师意外获得的两年寿命,足以抵消刘备带来的增益。
  因并六县为国的蓟国,横亘在幽冀之间。冀州势如油锅沸汤。而幽州却风平浪静。
  前往渔阳的捕虏将军田晏,路过蓟国,岂能不投帖拜见。
  刘备便在蓟王宫接见。殿内就坐还有新任甘陵国相刘虞。
  “多年不见,王上越发英姿飒爽。”田晏伏地行礼。
  “少年时孤与将军并肩杀敌,乃是至交。无需见外。”刘备伸手虚扶:“请坐。”
  “谢王上。”宫女取来坐席,田晏这便落座。武将居右,文臣在左。两人同为二千石,故坐于一排。
  “这位乃新任甘陵国相,刘伯安。”刘备为二人介绍。
  “刘虞见过将军。”
  “田晏见过国相。”
  寒暄过后,刘备这便问起正事。
  田晏言道:“此番贼乱,不比寻常。大汉十三州之八:青、幽、徐、冀、荆、扬、兖、豫,皆有贼军作乱。斥候来报,贼人攻城略地,据险而守。更与以往不同。贼人非但没有纵兵抄掠,杀害百姓。反倒开仓放粮,广施符水。城中百姓感激涕零,从贼者日众。”
  刘虞叹了口气:“此乃收买人心之策。百姓若得衣食,又被符水所救。焉能不举家从贼乎。”
  “钱粮、符水,皆从何处来?”刘备又问。
  “传言,城外豪强坞堡,多被洗劫一空。钱粮、药材,便是来自当地豪强。”田晏又答。
  刘备眉头微皱:“黄巾军抄掠豪强,分粮百姓?”
  “正是如此。”
  这便是不同。与历史上如蝗虫过境,无论豪强还是佃户,皆被啃食一空,寸草不留的黄巾贼完全不同。他们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而对底层的广大百姓来说,被豪强地主,经年盘剥欺压,早不堪重负。内心所积累的仇恨,亦可想而知。
  换句话说,黄巾军不但指明了反抗的对象。更学会了走群众路线。果然是地狱难度啊。
  见刘备沉默不语,田晏又语出惊人:“时下,或黄巾贼已聚拢百万之众。”
  “竟有如此之多!”刘虞满脸惊惧。
  “以将军所料。黄巾逆贼当如何?”刘备一脸平静。
  “末将料想,眼看隆冬将至,天降飞雪。黄巾军必蛰伏不出。待来年雪花路开,便四面出击,攻城略地,壮大己身。以求待朝廷四路大军抵达时,能有一战之力。”田晏果然是宿将。
  刘备却摇头:“依孤看来。明年开春,黄巾贼或不会倾巢而出。仅出精锐,守备坚城要塞,打通彼此路径。余下老弱妇孺,则居于后方,乃行屯田。”
  “精锐前线据守,老弱后方屯田。”田晏幡然醒悟:“黄巾贼欲久持乎!”
  “然也。”刘备轻轻叹了口气:“张教主还有时间。”
  多出的两年寿命。让张教主在战略选择上,便有了充足的余地。不似史上那般急迫。大汉十三州已占其八。种田养士,与朝廷行持久战。坚持越久,情况便会对黄巾军越有利。
  因为最富裕的关东,皆渐落入黄巾军之手。陛下仅凭剩下州郡,又如何能支撑十万大军的消耗。
  何须两年。不出一年,洛阳便会有缺粮之危。
  为何?
  且借留侯一席话:“洛阳地小田薄,四面受敌,确非用武之地。”
第109章
宁有种乎
  当然,这只是黄巾军一厢情愿的乐观估计。能不能实现张教主的既定目标,还要等战争打起来再看。
  之所以黄巾军如此行事,正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结果。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攻城从来不易。而大汉朝的城市化率又冠绝古今。人皆城居。前有无名王饮恨西域,班定远虽兵少,却可据城而守,弩发如雷吼,待粮草不济时,无名王只能求和。
  黄巾军据守大城,呈割据之势。并开仓放粮,广施符水。持续吸纳信众入伙。汉庭四路大军远道而来,只求速战。而黄巾贼却避其锋芒,龟缩不出。野战变成攻城,其难度可想而知。
  时下虽屡遭大灾,然田地皆在,并没有无故消失。只需持续耕种,总有收成。
  然而,面对持续不断的天灾人祸,轮番盘剥,自耕农纷纷破产,鬻儿卖女,成为奴仆佃户。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奢靡以淫耳目。”
  于是,大量土地被豪强所并。今汉豪强,俨然封君。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伫,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又“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大汉缺粮吗?
  不缺。因为田亩只增不减。耕种人口亦未曾减少。只不过原本属于自家的良田,被豪强所并。辛苦耕种的自耕农,变成了依附豪强而存在的佃户。
  既然不缺,粮食都在哪里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真实写照。
  试想,若黄巾军开仓放粮,施符水救人。又将豪强兼并的良田,均分给贫苦百姓。情况会如何?
  有人说,黄巾军没有治世人才,不过是暴民土匪。的确,这是所有农民暴动的劣势。然却别忘了,黄巾军是政权和神权二合为一的组织。
  大贤良师乃是“黄天化身”,是“黄天上帝”在世间的代言人。其口出之言等同于天帝真言。对教徒来说,便是无上神谕而唯命是从。不妨想想后世那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人肉炸弹。那么,若黄巾军当真在张教主的神谕下,“等贵贱、均贫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被天平教徒从上而下,一丝不苟,贯彻执行。不懂不要紧。大贤良师怎么说,俺们便怎么做便是!
  那时,广大寒门庶子,又当如何。
  再说,即便造反前期皆是草莽,别无人才又如何。黄巾军亦可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参照人物,便是蓟王刘备。蓟国如何如何,早已人尽皆知。良宅一座,美田一顷。同工同酬,多劳多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