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2006

  夫余王城,所在“鹿山”,即后世吉林龙潭山。其都城所在,位于龙潭山、东团山、帽儿山之间的“三山之地”。旧时称“濊城”。今称扶余城。
  蓟国使团,绣衣亮甲。气势轩昂,人马如龙。不禁令城内濊人,相形见绌,望而生畏。
  车驾入宫。遥见一雄主,身披王服,矗立殿前。
  蓟国使节这便趋步近前,阶下行礼:“蓟使孙乾,拜见大王。”
  “蓟国名臣,孤亦略有耳闻。却不是贵使,现居何职。”尉仇台曾二次上京,言谈举止与汉人无异。
  “下臣,忝居主簿一职。”孙乾答曰。
  汉三公、郡守、县令等,均以贼曹、督盗贼、功曹、主簿、主记为门下五吏。主簿与门下督等俸,亦食六百石。皆是蓟王近臣,位卑而权重。
  “传闻郑门十贤,皆随上庠令,投奔蓟国。不知贵使可曾名列其中。”尉仇台竟也知晓。
  孙乾躬身答曰:“下臣,正是郑门弟子。”
  “果然如此。”尉仇台微微一笑,余光一瞥,又问道:“你是何人?”
  便有一披坚执锐之赳赳武夫,抱拳答道:“张郃拜见大王。”
  “可是杨氏城头,随王傅黄忠勇为先登者。”尉仇台竟又知晓。断不可小觑。
  “正是下臣。”张郃再答。
  见二人年纪尚青,皆未及冠。尉仇台不禁遥想当年:“永宁元年,孤,年十五,西去洛阳。恍然回首,今已满甲子。耄耋之人,行将入土。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再见二位贵使,青春年少,不由得心生感叹。”
  “回禀大王,鄙国多‘少年长吏’。便是我主,亦年少成名。”孙乾谦逊作答。
  “蓟国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如日初升,尚未极天也。”尉仇台伸手相邀:“贵使请。”
  “大王请。”
  入殿中,孙乾先大礼参拜。后上呈礼单。尉仇台,遂命近臣高声诵读。
  国礼之丰厚,令殿中百官,啧啧有声。
  待读完,殿内一时落针可闻。这份国礼,究竟价值几何,多已无从衡量。
  “蓟王厚礼,受之有愧。”尉仇台言道:“敢问贵使,所为何来?”
  “乃为‘先礼后兵’也。”孙乾答曰。
  本以为会口出“两家通好”的殿中群臣,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好一个‘先礼后兵’。”尉仇台不置可否:“蓟王意欲何为?”
  “我主已降服三韩。不日将携水陆大军,上下夹攻,灭高句丽。”
  “放肆!”便有扶余重臣,怒急喝问:“蓟王既灭三韩,尽得百万之众,千里之土,犹不知足乎!”
  “阁下是何人?”孙乾笑问。
  “某乃四出道,狗加是也!”
  “四出道”,或可称为扶余国之“外郡”。“出”便是国外之意。分别是:马加、牛加、猪加及狗加。
  每一加,皆由各部族长统领,“加”或可通“家”也。大者数千户,小者数百户。麾下民众亦称“下户”,即奴隶。再加国中一道,共计“五道”。“诸加”,相当于部落首领,负责供应牲畜给扶余国中,每道亦设一位神女,为国祭天祈福,各设神宫一座,用于安置神女。
  《三国志》载:“扶余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便指此也。
  扶余五道,各有部落首领统领。扶余王尉仇台,统领国中。传言。高句丽,或出于四出道之马加。
  所谓兄弟同心。或正因如此,狗加才出声呵斥。
  事实上,扶余国“四出道”的设立,尽显游牧习俗之粗放。马、牛、猪、狗,四大部落,赶着漫山遍野的牲畜,出走四方,沿途放牧。便是所谓的“四出道”。
  “我主向来光明磊落。谴我等出使贵国,以实言相告。赤诚如斯,何故动怒。”孙乾温文尔雅。
  “大胆!”狗加正欲上前,却见张郃微微侧目。目光如电,不怒自威。狗加竟不敢忤视。
  此人,或万人莫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孙乾面色不变,近前施礼:“大王亦曾上洛朝拜天子,受印绶金彩。亦是大汉藩属。与鄙国乃兄弟之邦。正因如此,我主才待之以诚。不加欺瞒。请大王明鉴。”
  “高句丽乃出我种辈。蓟王可否手下留情。”尉仇台不动声色。
  “高句丽擅据大汉旧土,阴藏不臣之心久已。听闻,建光元年,贼王高宫,率马韩、濊貊数千骑,兵围玄菟郡。时大王尚为王子,便亲率二万余众,并州郡同讨,退高句丽。昨日旧闻,言犹在耳。不告而取,谓之贼。今大王何故为国贼求情。”孙乾对曰。
  尉仇台轻轻颔首:“孤已尽知也。”
  白海之滨,高车王庭。
  门下督郑泰,亦领蓟国使团,出使高车。
  沉疴卧床的副伏罗归义王,竟亲出相迎。足见持重。
  “下臣郑泰,拜见大王。”
第065章
东界牧马
  游牧与农耕最大的区别,归根结底,便是对土地的认知。
  所谓游牧行国,便是如此。正因逐水草而居,在各草场间往来迁徙。首先,对国界的认知,十分模糊。其次,不重视土地的价值。因为没有哪个游牧民族,是“种草”的。换言之,一片草场吃完,便会驱赶漫山遍野的牲畜,迁往新牧场。假以时日,先前被啃食一空的草场,或只需三两场雨后,便会绿草丛生。待新草吃完,再迁回。如此反复。
  高车,便是典型的游牧行国。
  换言之。时下高车,并不觊觎长城内的汉人田地。然却霸占了几乎所有的鲜卑牧场。草原上的残存部族,漠南悉数并入高车,漠北正被没鹿回窦统部,快速兼并。东部鲜卑或南下投靠新任大单于刘备。或避入辽东半岛,被扶余兼并。西部鲜卑乱入西域,彻底融入都护府治下。只闻鲜卑人,再无鲜卑国。
  刘备少时,一战灭鲜卑后。用了十年时间,平定内乱。而高车亦用十年时间,统一了整个塞外草原。
  高车十二部族,互相结亲,以白檀与大汉互市,国力蒸蒸日上,大有融合之势。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副伏罗归义王,却身染沉疴,卧床不起。乃至人心思乱,十二部,暗中拉帮结派,觊觎归义王位者,大有人在。
  便在此时,“北有蓟,莫纵缰”的副伏罗“主婿(女婿)”,蓟王刘备遣使王庭。
  老王亲自出帐相迎。一时万众瞩目。
  郑泰趋步近前,肃容下拜:“下臣郑泰,拜见大王。”
  “贤婿可好。”老王白须皓首,老而弥坚。
  “回禀大王,主公一切安好。”郑泰对曰。
  “小女母女可好?”老王再问。
  “侧妃,母女安好。”郑泰再答:“下臣来时,宫中侍医言,侧妃又有身孕。”
  “贤婿号称麒麟,必然多子多福。”老王笑道:“贵使请。”
  “大王请。”
  胡人重血脉。先前副伏罗氏诞下长公主,便是蓟国与高车,血脉相连之标志。今副伏罗侧妃又怀身孕,自是加固血脉纽带之大大利好。难怪老王亦开怀一笑。
  入王帐。郑泰奉上礼单。
  按大汉习俗,需当场诵读。
  便有王庭近臣,以副伏罗语,逐条诵读。郑泰偷看帐内各部首领表情,这便了然于胸。
  礼单何止是丰厚。尤其青盐、粮秣、布匹、铜钱。数量之大,瞠目结舌。
  待近臣哑声读完。帐内血脉喷张,呼吸粗重者,比比皆是。利字当头,何人能免俗。
  话说,近臣不过是照本宣科,嗓子都喊劈了啊。足见礼单之长。
  “贤婿厚礼,受之有愧。何以为报?”老王亦面色红润,难掩兴奋。
  郑泰答曰:“我主此来,确有所求。”
  “且说来。”老王言道。
  “我主,欲北伐岛夷高句丽,却心忧扶余南下。故欲请大王‘东界牧马’。”
  话说。先帝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乃至“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拘行,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留,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楼人(东夷,楼人是否意为倭人,此处存疑)善网浦,于是东击俊(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渔以肋粮食。”
  鲜卑既灭,高车南下,尽占水草丰美之地。自也继承鲜卑衣钵。“东却夫余”。时下高车东界,便是扶余西界。两国交界。
  蓟王欲请副伏罗王‘东界牧马’,其意不言而喻。乃为牵制扶余南下兵力。蓟王向来以备不虞。虽遣孙乾出使扶余,却又命郑泰出使高车。做两手准备。
  “诸位以为如何?”老王目视帐内各部首领。
  便有泣伏利氏首领,起身言道:“我等既与蓟国结盟,且蓟王又重金相求,自当出兵相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