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9/2006

  吐卢氏首领亦起身附和:“趁我等南下,扶余率众北上,占我旧土。当出兵声讨,胁之以威。”
  “我等附议。”帐中各部首领,齐声言道。
  “如此,各部大人,各回各部。调集所部兵马,随我巡视东界。”老王言道。
  “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需出兵,蓟王所送重礼,便见者有份。大王垂垂老矣,当不久于人世。此时结好蓟国,当有百利而无一害。
  待各部首领出帐,郑泰又言道:“下臣此来,有国中名医随行。侧妃再三叮嘱,定要为大王悉心诊治。”
  副伏罗老王,轻轻颔首。眸中尽是慈炯:“老兽将死,时日无多。到让女儿挂心了。”
  郑泰答曰:“大王老而弥坚,何必言死。来时,主公命下臣斗胆一言:高车需后继有人。”
  “贤婿之意,我岂不知。奈何帐中诸子,皆碌碌无为,无人能继大位。强行推举为王,亦无法服众。那时,祸乱更甚。”老王言道:“倒不如待撒手人寰,各部再共举新王。”
  “原来如此。”郑泰缓缓点头。
  老王又道:“帐内子孙,贵使走时,当择数人,同返蓟国。”
  “下臣,遵命。”郑泰再拜。
  老王之意,乃是要蓟王全其血脉。若副伏罗氏在新王之争中落败,乃至身死族灭。蓟国尚有子嗣,能延续血脉。且时机成熟,蓟王定会率军北上,讨伐高车。待一战而胜,当立蓟国副伏罗“侍子”为新王。
  不得不说,老王目光深远。非,常人所及。
  高车仍是游牧行国。而此时的扶余,却已向农耕转变。
  扶余王将原始的畜牧文明剥离,组成“四出道”外放至国境之外。反在国中,大力推行居有定所的农耕文明。按后世观点,此举,便是剥离所谓的“轻资产”,紧紧抓住核心权重,而将非核心,悉数“外包”或“外放”出去。
  换言之。游牧,已非扶余文明核心。
  目送孙乾翩然而出。
  扶余老王尉仇台,居高下问:“诸加,以为如何?”
  牛加先行出列:“蓟国乃宇内第一强国。虎踞北疆,南征北伐,未尝一败。三韩七十八国,百万之众,一战而溃。国民被抄掠一空,国都被付之一炬。蓟王先前又表二公孙,出仕辽东、乐浪郡守。便有北上之意。蓟国虎狼之师,如何能挡。料想,高句丽必败。为自保,当与高句丽趁早划清界限,才好。”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狗加仍愤愤不平:“高句丽若灭,我等身死族灭,亦不远矣。”
  猪加进言道:“如蓟使所言,我等亦是大汉藩属,与蓟国乃‘兄弟之邦’。三韩之事,听闻乃因马韩辰王,擅自出兵,抄掠汉港。这才激怒蓟王,出兵讨伐。后辰王呕血坠马,蓟王却未曾归罪。反上表请立属国,仍令其为王。”
第066章
以稀为贵
  “果有此事?”牛加忙问。
  “确有此事。”猪加速答,欲言又止:“我等与蓟王,皆是大汉藩属。料想……”
  尉仇台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马加:“诸加皆言,因何不语?”
  马加遂出列:“回禀大王。蓟国一统北疆,乃大势所趋。前有东部鲜卑三归义侯,今有马韩属国。我等当仿效鲜卑与三韩,归义与属国,二选其一。”
  话音落地,殿内寂静无声。许久,尉仇台言道:“孤意已决:谴子入蓟国太学坛就读;与蓟国互设使馆;在北沃沮(珲春)沿岸,择一湾赠与蓟国,兴建互市港口。至于高句丽,便让其自生自灭吧。”
  “大王明见。”群臣下拜。
  沃沮,位于半岛北部。常分南、北、东,三沃沮。东沃沮大致位于今朝鲜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今图们江流域。东沃沮简称沃沮。夹于汉四郡与高句丽之间,故一直未能独立。时下为高句丽藩属。《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武帝灭朝鲜,以沃沮地为玄菟郡,后为夷貊所侵,徙郡于高句骊西北,更以沃沮为县,属乐浪东部都尉,至光武罢都尉官,后皆以封其渠帅,为沃沮侯。”
  而北沃沮,时下则为扶余藩属。“北沃沮,一名置沟娄(买沟溇,即‘买城’,北沃沮首城),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
  “其言语与句丽大同,时时小异。”“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
  其土地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人性质直强勇,少牛马,便持矛步战。食饮居处,衣服礼节,有似句丽。其嫁娶之法,女年十岁,已相设许。婿家迎之,长养以为妇(童养媳)。至成人,更还女家。女家责钱,钱毕,乃复还婿。
  半岛时局,很清晰。
  蓟国一家独大。无可匹敌。
  之于半岛上的异族政权而言。选择无非有二:求生,求死。
  求死,易耳。
  求生,亦不难。
  选择亦有二:藩国、属国。
  二者大同小异。非刘藩国,多为归义国。若为属国,则需听命于属国都尉。从“自治”角度而言,藩国要高于属国。然从政权的先进性而言,属国更多参与大汉吏治,国情、民生,皆远胜归义国。部落制度的愚昧和落后,显而易见。且奴隶制本身,亦大大制约了生产力发展。
  换言之,做一个贫穷的独裁者,还是做一名有道明君。见仁见智。
  就奴隶而言,若有选择,自当更愿举家逃亡蓟国,成为一名光荣的自由民。
  翌日,扶余王尉仇台,设宴款待蓟使。宴上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宴后,由智者马加出面,与蓟使孙乾,商讨结盟事宜。
  遣侍子入蓟国,互设大使馆,开放通商口岸。条条皆是利好。至于马加提出,两家结秦晋之盟,却被孙乾婉拒。
  来时,二位国相叮嘱再三。万勿再“代主定亲”。东胡已有高车与乌桓,与蓟王和亲。再和扶余,多此一举。亦会让另外二家看轻。所谓事不过三。再多,便卖不上价了。
  终归“物以稀为贵”。
  马加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若能与蓟王和亲,自当有百利而无一害。君不见,东胡二妃,深受蓟王宠爱。诞下二公主,虽年幼却获汤沐邑。蓟国之物,更是风靡北疆。右北平乌桓王乌延,数年前已得汉庭策封,称“乌桓单于”,号“汗鲁”。俗称“汗鲁单于”,或“汗鲁王”,统领三郡乌桓。高车归义王副伏罗氏,更一统阴山南北。称“高车大单于”。
  两家皆因蓟王而兴。扶余若能如此,自当百般利好。无妨,两家既已结好,当徐徐图之。可恨蓟王子年幼。若满十五,可退而求其次。
  再等十余年。待蓟王百子长成。来者不拒。和亲,好办。
  孙乾志得意满,代主签下国书。
  门下督郑泰,亦功德圆满。率尤其庞大之归国车队,与副伏罗王,依依惜别。
  不下万人的高车十二部侍子与贵女车队。在队列中,尤其显眼。
  先前。郑泰已答应,择副伏罗氏族中适龄子弟,辟祸蓟国。副伏罗王,又借侧妃有孕,遣族中贵女为媵妾,同往蓟国朝夕陪侍。引来高车十二部,纷纷效仿。
  各遣族中侍子、贵女,同赴蓟国。
  但凡族中贵女得宠,副伏罗新王之位,唾手可得也。
  试想。侍子、贵女远涉千里,又岂能无人服侍。于是乎,一干随行人等,大量充斥其中。至于陨铁、宝石、皮毛、骏马,更是多到难以计数。
  当真,人马如(长)龙。
  郑泰细想,或也无妨。范阳长安城内,足可安置。
  至于高车十二部贵女,自有披香博士穆夫人,代主公甄选。定不会有差池。心念至此,郑泰这才安心。引队南下,浩浩荡荡,奔赴蓟国不提。
  春分刚过,便有国民备耕、通渠,开始新一季稻作。蓟国稻作,已无需蓟王操心。各级官吏,驾轻就熟,成竹在胸。便是迁往薮东的二十四国辰韩、弁韩百姓,亦在薮中老农的指点下,学习稻作。二韩,多先秦遗民,骨子里的农耕基因,并未遗忘。正待被唤醒。薮东守乐隐,在三县之内,广造城邑。邑名,亦取二韩属国名。
  “弁、辰(二)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约三十余万众。分置薮东三县与临泃县。正当适宜。除去盐府牢城,四县计二十八城,除四县县治外,余下二十四城,皆命以二韩属国名。
  “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节时,蓟王携娇妻美姬,同赴紫渊王子馆,沐浴祓禊。顺带巡视馆中建造。紫渊王子馆,位于楼桑正南六十里。轻车、轻舟,半日可达。多次增筑,已成坞堡。且又处蓟国心腹之地,诸王子入住,自当安全无虞。
  谷雨之后,千里水田,遍布农人。各家各户,皆要赶在芒种前,整理好水田,以备育秧。今季,薮中人力充足。雍奴薮米产量,或可一举超越督亢粳米。与督亢秋成,周典并进。
  还有文安大泽。蓟南尹陈群,已筑城七座。虽多半还是空城,然搭建草庐,亦足可暂居。城外通渠圩田,自不受所限。双管齐下,日新月异。陈群一心多用,事事完备。且记忆极佳。诸事繁杂,却条理清晰,从未出错。遂令属吏拜服。二千及冠,果非同凡响。
  百万亩盐田,亦传喜讯。晒盐正入高产旺季。盐田建造,远比稻田简易。说白了,把泥质滩涂,夯实即可。只需盐水不快速下渗,盐田遂成。
  夏,四月,庚戌(十二日),大雨雹。
  天象异常,当又有三公背锅。
第067章
黑夜女王
  日落前的“杜拉—欧罗普斯(dura-euopos)”城。
  一队大半由安息人组成的丝路商队,缴纳了高昂的税金,又在罗马士兵的冷嘲热讽中,进入城内。
  这座被罗马人称为“东方庞贝”的名城,从五百年前,便是安息帝国的商队中心。服务于东西商道。安息人善于经商,货卖东西,锱铢必争。城内豪宅林立,巨商遍地。数百年间,积累了海量财富。却在十年前,被罗马人攻占。
  罗马帝国,东征西讨。已将地中海变成内湖。杜拉—欧罗普斯,便位于地中海东岸叙利亚行省,幼发拉底河畔。时下,叙利亚已成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行省之一,驻有数个军团。随时防备安息帝国的反扑。
  无论战局如何,贸易却从未中断。只需依法纳税,遵守主宰者的法律。便是敌国商人,亦被允许进出这座东方庞贝,往来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尤其对前往赛里斯(Seres,丝国、丝国人,时下便是意指大汉)的丝路商人,大开方便之门。
  商队穿行在热闹的街区。混入嘈杂的人流,抵达下城区,一座与城市一样古老的贸易栈。此也是安息帝国在城中硕果仅存的据点之一。
  “拜见殿下。”揭开面纱,四目相对。商栈暗探,纷纷俯身行礼。商队主人,竟是王子。
  “起来吧。”一路风尘仆仆的王子,顾不得歇息:“人可找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