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0/2006

  果然。郑玄眼中慧深如海:“既得明主,大汉三兴在望矣。”
  时下学派并起。为寻章摘句,证本派为尊,甚至有人不惜贿赂内官,削改兰台内皇宫藏书。足见门第之争,何其激烈。擅将他人学说,收归己用,自然是门派大忌。
  然此意,却出自赫赫威名之蓟王刘备。又授予名满天下之儒宗郑公。自另当别论。
  能得郑公亲手训诂,门派弟子与有荣焉,门派学说善莫大焉。此,便称为“王化”。
  亦可比在“月旦评”上,得许劭一语点评。无论是谁,必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月旦评”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闻蓟王亲下王命,将王充《论衡》等篇章,交由郑公训诂,纳入郑学门下,称“王论”,传承后世。于是,天下桓谭、贾逵、王符、王充等,“无神论”门徒,闻风而动。齐来蓟国。
  十日后,上党山中,常家壁坞。
  蓟王门下督郑泰,携重礼徵辟家主常林,常伯槐。
  宾主落座。常林将同乡司马直手书,细细看过。这便平揖相问:“敢问贵使,叔异所举‘元素令’,是何职也?”
  郑泰答曰:“元素令乃方技馆之长令。方技馆,乃我主为网罗天下经方,为国所用而新置。为蓟国第十四令。秩比二千石。”
  “原来如此。”常林又问:“贵使当知。常某乃一介书生,对方术一窍不通。叔异所托非人也。”
  郑泰笑答:“方士多侍神鬼,方术多假神鬼。而我主所欲,乃去芜存菁。蓟国‘经方’,不为装神弄鬼,只为国、为民所用。故自元素令而下,方技馆一众属吏,当不信神鬼。”
  常林这便醒悟:“王上欲用本门,以克神鬼乎!”
  郑泰欣然点头:“然也。”
  见常林沉思不语。郑泰遂晓以利害:“来时,我主已命郑公,训诂桓谭、贾逵、王充、王符等先贤所著籍册。并称‘王论’,流传后世。”
  闻此言,常林霍然站起:“贵使且速引我去见王上。”
  郑泰一愣:“何其急也?”
  “郑公乃当世儒宗,自毋需多言。然本门学说,却与时下大兴之儒术,多行抵触。若其中菁华,皆被视为‘大逆之言’而尽数删去。即便传世,亦名存实亡。犹如行尸走肉。”常林急道:“事关本门生死存亡,焉能稳坐!再行耽搁,恐不及也!”
  郑泰亦知事态严重,这便起身:“敢不从命!”
  常林唤来发妻、幼子,叮嘱谨守壁坞,善待邻里。这便登车,直奔蓟国而来。
  上党山中,坞堡连横。因受常林分谷之义,皆以常家坞,马首是瞻。悉知常林应蓟王徵辟,出仕蓟国二千石高官。左右邻里,皆弹冠相庆。等着常林安顿,便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共赴蓟国安居不提。
  兵荒马乱,群盗蜂起。自当避入强国,方可保一世平安。
  洛阳,西邸。
  史子眇再来:“拜见皇后。”
  “如何?”自见过麻姑,何后已深信不疑。
  “万事皆备。”史子眇微微一笑,一切尽在掌握:“待皇后算准时日,便可依计行事。”
  何后乃是过来人。史道人之意,焉能不知。略作计较,这便答道:“如此,暂定月中为宜。”用后世的话说,三月中旬,乃是何后排卵期。
  “贫道领命。”史子眇领命而去。
第178章
四氏云霞
  蓟王之事,蓟人皆知。少时斥走太平道徒,更被津津乐道。
  正因有蓟王天降麒麟,当世祥瑞。给了蓟人以莫大的心理优势。使得国人在面对故弄玄虚,神乎其神,各种“奇人异事”时,能稳定人心,守住心神。
  民间有一种自我解脱。唤作:再强强不过蓟国,再神神不过蓟王。
  正因有蓟王英明神武,为国人托底。凡遇奇人奇事,街头巷尾轰然叫好,不过是看场热闹罢了。莫过捧个钱场,仅此而已。个中神奇,无人深信,更无人仿效。
  再深思。与蓟国国力强盛,藏富于民,不无干系。
  所谓“临事抱佛脚,病急乱投医”。若非走投无路,上下无门,谁又肯轻易假托神鬼。
  只有对世俗绝望,才会去信左道旁门。
  丰衣足食,投医问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民情得疏,民意得彰。又有谁会愿意去轻信那些虚无缥缈的鬼神怪谈。终归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家中娇妻美妾,积谷满仓。莫不是江湖神棍,惦记我家富庶,骗吃骗喝才好。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只剩烂命一条,便交给神仙,搏命一试又何妨。
  有句话叫“生无可恋”。恋人、恋物,终有所依。对人世绝望,才会去想来生如何。
  饥饿难耐时,有人说能画饼充饥。重病将死时,又有人说能不药而愈。信是不信?
  邪教之所以能蛊惑人心,大多利用天灾人祸,再加为政之失。民不聊生,唯有信神。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陇右大震关城,升平里,四海馆。
  四海馆长,乌角先生左慈,收到黄金台四方馆长朱建平手书。掐指一算,不由大惊:“不好。北有赤气,东西竟天。必有阴谋,与我主不利!”
  遂当机立断,赴关首云霞殿,面禀慧妃。
  “‘群仙’半甲子一会。今择在蓟国,自是莫大福佑。”钟存慧妃,自帘后言道:“然先生既如此说,必事出有因。依先生之意,当如何行事。”
  “既是‘群仙会’,臣亦是仙门中人,自当亲临与会。”左慈已有定计:“且听闻主公欲立‘方技馆’,网罗天下经方,收为己用。老臣宜将本门《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献上。尽犬马之劳。”
  慧妃欣然应允:“先生忠君爱国,为人师表。此去,还需何人同往。”
  “慧妃明见。”左慈答曰:“此行,当与钟瑷、骆晹、卢暒,三位美人同往。”
  钟瑷乃钟存许师。冥蝶骆晹、幽姬卢暒,皆是天师道,门内高徒。左慈请三人协同,足见兹事体大。亦不出慧妃所料:“三位美人,皆有幼子哺育。此去,可否携子同行。”
  “此去凶险,万勿分心。”左慈言道。
  “如此,先生当小心行事。”慧妃当机立断:“早去早回。”
  “老臣,遵命。”心念一动,左慈遂又掐指一算:“陇右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三位美人皆离关东去,慧妃安危便无暇顾及。恐为奸人有机可乘。”
  “无妨。”慧妃自帘后高深一笑:“先生但去无妨。我已有万全之策。”
  “哦?”左慈掐指三算,这便醒悟:“原来如此。”
  “事不宜迟。”慧妃遣人唤来许师钟瑷并冥蝶骆晹、幽姬卢暒。即刻打点行装,乘幕府车驾,并四海馆长左慈,往蓟国一行。
  目送幕府车队,浩浩荡荡,奔下关城。矗立于云霞殿顶阁,慧妃一时神游天外。
  如乌角先生所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正因四海馆内,有“左仙人”及一众门徒坐镇,四方宵小才不敢轻举妄动。今四海馆长远走蓟国,赴群仙盛会。乃至馆内群龙无首。大震关城,必遭人惦记。
  行刺钟存惠妃,乱汉羌融合之大业。试想,若此时陇右羌人逆乱,必断帝国一臂。
  “姐姐。”当昔、当素二美人,闻讯赶来。
  “无需惊慌。”惠妃笑着宽慰:“夫君吉人天相,必可转危为安。”
  “姐姐身系社稷,亦不可不妨。”当素言道。
  “素妹之意,我已尽知。”见当氏二美仍心怀疑窦,惠妃遂取袖中一物视之。
  “此乃夫君随身之物。”当昔看得真切,正是蓟王随身佩玉。
  “然也。”惠妃笑道:“稍安勿躁,不日当见分晓。”
  话说。刘备东归前,为钟存惠妃等留守女伴,招募女卫。烧当、参狼、白马、钟存,陇右四大古羌之女猎人、女战士、女智者,女巫祝等“贤女”,纷纷应募。
  有参狼羌“汉率善羌君”之女梁氏,领族中数十女披“犛牛甲”入选,人皆身长七尺余,背猎弓战矛,飒爽英姿。另有白马羌“汉归义君长”之女白氏,领族中数十女骑入选。亦皆身长七尺余,持长矛皮盾,飒爽英姿。还有当氏猛女数十,钟存悍女数十,翻山越岭,善水步骑,联袂入选。
  论战力,四氏女卫,亦不弱亚马逊。再有蓟王绣衣,幕府精兵,层层守护。蓟王家眷,自当安全无虞。
  参狼梁氏女,白马白氏女,为左右云霞御卫长。统领三百“云霞卫”。其各自氏族,合称“云霞四氏”。遂成大震关城,羌人显族。与蓟王部族并列。
  大震关城,悬楼列肆,四海升平。辖民二十万余。乃陇右第一坚城。固守陇关谷道,西据分水,东扼东口。与大散关城,并著于世。
  正因扼关中之险。为防万一,蓟王才不惜工本,督造关城。又与钟存古羌和亲,令慧妃等人垂帘坐镇。以安万千民心。
  西蜀,阳平观。
  天将露白,便有一道人,撞响古钟。
  须臾,待余音散去,寂静无声。古钟忽无风自响:“所为何来?”
  “事关本教存亡,求仙姑出山相助。”道人答曰。
  “可是赴群仙之会。”古钟又问。
  “非也。”道人又答:“是往陇山一行。”
  “唉……”古钟一声长叹:“本教存亡,又干妇孺何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