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6/2006

  话说,诸葛丞相,损益连弩,造流马木牛。还有孔明灯、孔明锁诸如此类。民间传说,机关奇术,皆出夫人黄月英悉心传授。若论师承,黄月英家学渊源,必从其父黄承彦。莫非……
  “似有耳闻。”刘备心情沉重。
  “正是受承彦所托,代为北上访友。”水镜先生道破天机。
  “不知这位沔南名士,可曾让先生结识子慎?”刘备再问。
  “未曾。”水镜先生摇头道:“月前,承彦遣人投书。书中言,年初染患,卧床不起,故与旧友相约一聚,无法成行,求我代劳。席间与子慎相识,皆是后事。承彦又岂能未卜先知。”
  刘备轻轻颔首:“原来如此。”
  只是,水镜先生荥阳访友,至服虔因故晚行。待北上之日,又在都亭与何苗,曹操等人偶遇。一番恳谈,竟窥破太平余贼之谋。火烧敖山,取张飞燕、张曼成首级。
  如此“巧合”,环环相扣。此中,必有蹊跷。
  水镜先生、庞德公、黄承彦等,诸襄阳名士,皆近居南阳。
  究竟谁才是幕后主使。
  刘备一时神游天外。
  回宫后,四方馆长朱建平,又遣人上疏。
  进言道,群仙会已近尾声,主公欲广纳天下经方为己用,何不抽空莅临。
  刘备思前想后,并无不妥。这便传命大相者朱建平,不日当亲赴黄金台。与群仙相会。
第186章
五子连台
  几百岁的老神仙。却各个风华正茂,貌若天仙。顿顿吃防腐剂,也不可能如此长命。
  比如李八百。传闻,自春秋战国及先秦两汉,已足足修炼八百年。前朝旧事,头头是道,张口便来。八百年所历人事,口如悬河,娓娓道来。
  路遇某人,掐指一算。言道:某年某月某日,曾在某处,遇见某祖先。彼情彼景,如何如何。又赐某物,如何如何。
  “某人”将信将疑。回问家中长辈,果然得证。翻出所赠仙家物品,历久弥新。人证物证具在,如何能不信以为真。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类似事件,八百年来,层出不穷。周围百姓如何能不深信。
  三人成市虎,众口铄真金。遂成“活神仙”。
  八百年来,此派香火未曾断绝。足见传承有序。后世称“李家道”,活跃于江南一带。从最初一蜀中方士集团,辗转吴地后,广泛传播。李家道,同样以符水治病,与天师道颇多雷同。或为五斗米道支系,亦未可知。然,比起走下层群众路线的五斗米道。李家道,逐渐渗入上流名门望族。晋以后才逐渐消失,融入天师道。
  据后世所载。李家道,或为三国时,蜀人李阿、李宽所创,以崇拜神仙“李八百”而得名。吴大帝(孙权,222-252年)时,二人至吴地传教。因以符水治病,颇为灵验,广纳信徒。及东晋时,“弟子转向教授,布满江表,动有千许”。
  大而化之。时下传教,所凭有三:“符水术”、“导引术”、“房中术”。治病、强身、啪啪啪。此“传教三板斧”,屡试不爽,吸纳广大信众,趋之若鹜。
  此时此刻。神仙“李八百”本尊。道士李脱,正立于蓟王当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妹,女道李真多,并立身侧,惟妙惟肖,惊为天人。
  “贫道兄妹二人,拜见王上。”见刘备身后,一左一右,并立二美妇,颇多高深莫测。神仙李脱不敢托大,这便近前施礼。
  刘备身后所立之人,其一为大秦圣祭,安娜塔西娅。其二为天师道二代嗣师夫人,卢暒。
  诸如许师钟瑷,倭女王那美,精通巫术、鬼道,此来并未伴驾左右。
  “仙师免礼。”刘备笑道:“赐座。”
  “谢王上。”李神仙兄妹,翩然落座。
  黄金台,乃是由钓台、大金台、兰马台、小金台等,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又坐落有致的数座高台,共同组成。各台之间,连以飞阁。郭隗台、乐毅台、邹衍台、剧辛台、屈景台,五座小金台上,皆建有独栋馆舍。与大金台上四方主馆,高低呼应,相映成辉。
  刘备此来,并未前往大金台四方馆。只入驻小金台,邹衍行馆。
  邹衍乃战国末之阴阳家,五行学说创始人。著有《邹子》一书,提倡“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及“大九州说”。因“尽言天事”,时人称其为“谈天衍”,又称邹子。
  馆如其名。此馆用来接见群仙,正当适宜。
  “五子连台,如五指并天,天下人望尽入王上彀中矣。”蓟王天降麒麟,也算同道中人。不敢故弄玄虚。神仙李脱,遂从世俗开场。先讨个好彩头。
  “仙师何出此言?”刘备果兴致盎然。
  “郭隗、乐毅、邹衍、剧辛、屈景,五小金台,宛如神来五指,并立四方馆侧,聚拢人望,尽入彀中。”李脱言道:“纵横家、阴阳家、兵家、法家、农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小说家……天下百家,士竞投蓟。再续汉祚二百年,王上功高盖世。”
  “蒙仙师吉言。”刘备欣然一笑,又话锋一转:“孤闻,曾有‘三天真人飞阳君’,海上偶遇仙师,传水木之道。后回金堂山,行法数百年乃成‘九鼎金丹’。服用此丹,可时隐时显。丹涂顽石,顷刻变美玉。如有人私自凿崖取玉,则风雷大起,云霞变色。不知可有此事?”
  “正如传闻所言,两汉之交,贫道不忍看天下板荡,生灵涂炭,遂泛舟海上。偶遇蓬莱仙飞阳帝君,传授金丹道法。修炼百年,略有小成。”偷眼看蓟王表情。见并无半分贪念,李脱急忙收敛:“实不值一晒。”
  “敢问仙师,若无羽化登仙之仙缘,如何保容颜不老,长命八百岁。”刘备又问。
  “此乃我派不传之秘。悉数收录于二十卷《九鼎神丹经》中。此经,初乃九天玄女私授黄帝。故又称《黄帝九鼎神丹经》。开篇曰:‘黄帝服之,遂以成仙。’又云:‘虽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微末小技,倒让王上见笑了。”
  “神丹何在?”刘备问道。
  闻此言。李脱眸中精光毕露,又一闪而逝:“此丹,先以金为炉,采天地之灵。一甲子方能初成。而后需纳入丹田气海。以人为鼎,取日月之精。再炼一甲子,方得大成。此丹,自出金鼎,已被吾妹纳为内丹,日夜炼化,已待天机。”
  “当如何取出?”刘备果然中计。
  “阴阳相济神丹成。”李脱一派仙风道骨,语出超凡脱俗:“金丹度化有缘人。”言下之意,需亲从……女道气海度出来?
  “哼!”蓟王尚未及开口,身后美妇先已冷笑出声。
  “何方神圣。”李脱朗声发问。
  “天师道卢暒。”美妇冷声应答。
  “竟是卢夫人当面,失礼,失礼。”所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既是同道中人,李脱自不敢大意。
  蓟王笑道:“非是天师卢夫人,而是孤王卢美人。”
  美人,乃后宫妃嫔称号。前汉时,“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今汉光武中兴,“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蓟王宫美人,却能领千石宫俸。若诞下子嗣,则再领千石家俸。卢暒当如此例,食双千石俸。折六十四万八千大钱。加上‘岁时赏赐’,当过百万。
  单凭卢暒一人,便足以养活与嗣师张衡所生四子一女:张鲁、张卫、张愧、张玉兰及张徵。四子一女,今为蓟王“假子”。皆得善待。张鲁、张卫、张愧、张徵,或入四海馆,拜乌角先生为师,学修仙之法。或入陇右府校,拜得名师,习治国之术。独女张玉兰,将将与母相认,暂居蓟王宫中。
  音犹在耳。自落座后,便“眼观鼻、鼻观心、心观气海”的女道李真多,不由美眸微睁。横了卢氏一眼。
  “不过是夺舍续命,何来黄帝神丹。”卢暒一语道破。
  “何为夺舍。”刘备明知故问。
第187章
夺舍续命
  若要理解卢暒的愤怒,需先想明白一事:与蓟王刘备的人伦大事,究竟是谁的幸事。
  或者更直白的说,究竟是谁占了谁的便宜。
  如蓟王刘备与倭女王的和亲。在时人看来,乃是倭女王占了我家大王的便宜。蓟王汉室宗亲,天家麒麟。自高贵无比。更加位高权重,明以照奸。于是乎,凡能与蓟王沾亲带故,足可鸡犬升天,乃莫大福缘。
  蓟王床笫之事,用“临幸”一词,便足见一斑。
  “幸”,“运”也,“福”也。
  “临”,居高而下也。
  故“临幸”一词,用于位高者。且不分男女。
  如和帝时,“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数往来京师,因叠母元自通长乐宫,得幸太后。”
  齐国王子,都乡侯刘畅“风流倜傥”,入京后被太后所幸。
  正因如此,当李八百口出“阴阳相济神丹成,金丹度化有缘人”时,卢暒怒而发声。李八百摆明是想占蓟王便宜。骗蓟王与其妹,女道李真多,行男女之事。
  即便不论蓟王天家麒麟,阳髓玉露是何等珍贵难得。单就蓟王高高在上的王者身份而言,幸后收入后宫,从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又谓“同道中人”。李氏兄妹,如此行事,卢暒焉能不知。话说,若无蓟王刘备麒麟降世,数年后,走投无路的卢暒,凭借“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益州牧刘焉家。才得以保全一家老小性命。
  换言之。“借权贵以栖身”。亦是道门常用之手段。
  普天之下。还有比蓟王更:枝繁叶茂,冠盖如云,树大根深,一枝独秀的,参天巨木否?
  答案显而易见。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卢暒得蓟王宠幸,摇身一变,今非昔比。将心比心。不谈夫妇情义,便是只为固宠,卢暒又岂肯让,更显年轻貌美,不食人间烟火的李真多,轻易上位。
  故闻蓟王发问。卢暒顾不得藏私,遂将仙家隐秘娓娓道来:“回禀夫君,所谓‘夺舍续命’,便是寻一有‘仙缘’之童子,自幼传授‘修仙法门’,待‘机缘一到’,便‘夺其身而续己命’。”
  所谓夺舍,古而有之。
  《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冯依於人”,便是“附身旁人”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