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006

  若是普通战马,能换两百五十匹!
  虽有普通二字,却是实打实的战马。远比一般驽马聪颖强健!白毦精卒只两百人。不仅能一人一马,还有剩余!
  不错不错。
  刘备这便问道:“何时来换?”
  阎柔却道:“最近时有鲜卑南下,乌桓王不愿赶马来此。说要当面交易。钱货两讫。”
  乌桓王庭远离海岸的无终县境内,听说在长城脚下。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草而居。以部落为单位,散落在燕山沿线。
  在乌桓王庭交易的好处显而易见。能防备各种风险。
  若贩来水砦,沿路有鲜卑劫掠不说。万一刘备言而无信,不肯付钱,岂非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刘备想想便释然。人之常情。
  想要良马,燕山之行在所难免。
  去是不去?
  去。
第103章
铁脊蛇矛
  此去路远。为避人耳目,最好单人匹马,不用车队。
  刘备的青駹马,惧水。无法乘舟。自然也就不可能随船带来。黄盖和白毦精卒也皆无良马。驽马勉强乘骑,若路遇鲜卑游骑追赶,则不堪其用。最好能租用几匹本地良马。问过管事,田氏只有拉货的牛马。水砦中最好的马匹,都在此间主人的厩中。
  记得水砦主人名叫程普。
  田氏和他颇为相熟。让管事引荐,刘备这便携礼拜访。
  立在砦中的坞堡,就是程普居所。
  听说程普也在县中任职,刘备想了想,便以陆城侯的身份,递上了拜帖。
  都说‘异地为官,坐地为吏’。若为官,必远赴他乡。正如刘备祖父,要远赴东郡去做范县县令。程普即是本地人氏,又在县中任职。多半是小吏。然而既是水砦主人,必有过人之处。再说,英雄莫问出处。万万不可怠慢。
  不久,坞堡中门开启。一八尺大汉,携兵丁昂然而出。刘备抬头一看,此人相貌堂堂,颇有容姿。
  “不知少君侯到此,未及远迎,恕罪恕罪。”大汉抱拳行礼,声音中正平和,浑厚有力。
  刘备甚是欣喜,这便回礼道:“备冒昧前来,礼数不周,还望程君海涵。”
  “少君侯言重了。”见刘备甚有礼节,全无上位者的嚣张气焰,程普心中更是喜悦:“请入堂一叙。”
  “请。”在黄盖等人的护佑下,刘备随程普走入坞堡。
  院中有一队部曲正在操练。刘备边走边看,甚有章法。程普不仅是武人,亦通兵法。必是良将。
  堂中两侧陈列着各种长短兵器。在最当中的位置,横着一柄蛇矛。与一般木杆矛枪不同,这柄蛇矛,杆亦为铁铸!
  只见此矛,矛头弯曲,如灵蛇吐信。红缨似血,连着通体乌光的铁脊杆身,恰似一条铁线巨蟒,杀气腾腾,横架半空。拦住了众人去路。刘备脱口而出:“铁脊蛇矛!”
  程普笑道:“正是程某所用。”
  有道是好马配英雄。见此良兵,黄盖顿时技痒。这便抱拳说道:“某零陵黄盖,可否一试?”
  英雄惜英雄。
  见站在刘备身侧的黄盖,颇有气势,与自己也不逞多让。程普这便笑道:“有何不可。”
  俯身看向刘备。见少君侯亦同意。黄盖这便迈步上前,只手握住矛杆,稳稳举起。
  在手中掂量掂量,转了个枪幕。这便双手握住,在堂中舞了起来。
  一时寒光四起,风云变色。
  铁幕好似噬人巨蟒,呼啸绕盘,泼水不进。
  白毦精卒立刻护刘备避入角落。
  程普却身姿挺拔,在枪幕中岿然不动。
  忽听阵中一声低喝,枪式骤歇。
  黄盖面不改色,收枪而立。手中蛇矛犹在嗡嗡震颤,不绝于耳!
  “好棒法。”黄盖善用双鞭,被程普一语道破。
  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黄盖把蛇矛当成混铁棍来耍,自然瞒不过程普。
  “少君侯麾下英雄辈出。程某大开眼界。”能把铁脊蛇矛,柴火棒似的舞成铁幕。这身怪力,世间难寻!
  刘备笑着点头:“黄将军确能以一当千。”
  黄盖将铁矛放归原处:“君侯门下有一人,姓黄名忠,字汉升。万夫莫敌!”
  “哦?”程普不疑有他,“不知黄壮士今日可在?”
  “邑中诸事颇多,这次未能前来。”刘备笑答。
  “可惜,可惜。”程普面露惋惜。能结识天下英雄,方才不枉此生!
  刘备忍不住说道:“程君乃人中龙凤,又岂会一直困于此地?他日有缘,必能相见。”
  程普释然一笑:“谢少君侯谬赞。”
  英雄如黄盖,都甘愿立在刘备身侧。程普对楼桑少君侯更加不敢怠慢。本想请刘备上座。刘备却推辞不受,反自坐于宾席。程普这便陪坐在东席。
  宾主落座,婢女奉上鲜果茶饮。刘备将登门所求,一一道来。
  听完,程普沉声说道:“右北平乌桓王乌延,率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麾下精骑善射,能征贯战。又不服管教,时常与官民争斗。且恰逢鲜卑游骑南下。四处劫掠,马踏青苗。路不太平,此去凶险。”
  乌桓善战。于是朝廷常选其精锐,外出作战。号称‘乌桓突骑’。乌桓突骑,作战中常为先锋,摧陷敌阵,勇猛非凡。幽州各郡皆有突骑。以渔阳、上谷突骑最享盛名。突骑皆由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的内迁乌桓人组成,所乘战马也都来自辽西、辽东各边郡。牧马之地,就是后世的科尔沁大草原。
  自内迁起,直至当下。三郡乌桓由于战争迁徙和民族融合,人口组成越发复杂。部落中融入了大量的匈奴人、鲜卑人、汉人、林胡、羯等多族。人口增加,势力伸出塞外,与匈奴、鲜卑厮杀不断。然而几大部落却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互不属统,加之族中精锐屡被朝廷征调,战损极大。实力不断受损,没能一统塞外。
  故而,三郡乌桓对朝廷颇多怨气。劫掠边民,攻杀州郡,屡见不鲜。
  名义上是汉朝藩属,也能受诏征调。但仇恨却早已暗结。无奈朝廷势大,又有鲜卑等强敌在外。三郡乌桓只能忍气吞声,不敢造次。
  程普说这段话的意思,刘备已经领悟。
  乌桓和汉庭的关系,并没有表面上那么恭顺。胡人生性多疑,刘备此去,不啻羊入虎口。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可想着比涿县便宜一半的马价,和即将到来的天下大乱。却又不能不去。骑术日精的刘备,深知骑兵的机动性,在这个时代有多重要。
  “程君之意,备已尽知。然,此去势在必行。”刘备笑道:“不知,可否借马一用?”
  程普这便点头:“何须少君侯来借。某这便命人选良马与少君侯代步!”
  “如此,多谢!”刘备大喜。
  微微顿了顿,程普又说道:“少君侯既亲登吾门,某又岂能置身事外。也罢,这便陪少君侯走一趟乌桓王庭!”
  “有劳。”多说无益。刘备心中一暖,这便起身行礼。
  “义之所在。”程普郑重回礼。
  北地义士何其多!
第104章
北上贩马
  程普先命人选出十几匹快马,分与刘备一行。交待完砦中诸事,这便提枪上马,与刘备结伴北行。阎柔前方领路,一队人马出水砦,上官道,直奔燕山而去。
  路遇的农田,只见青苗参差不齐,长势极差。刘备问过方知,鲜卑和乌桓突骑时常纵马,啃食青苗,乡民苦不堪言。
  突骑来去如风,地方官吏追之不及,已是常态。
  以至于沿途民众纷纷逃难,远走他乡。村落日渐衰败,许多地方据说千里无人烟。人口日渐减少,土地荒芜,无人耕种而长满野草。退化成鲜卑、乌桓的牧场。右北平郡所治之地更是逐年萎缩,如今只剩四县。尤其是长城之外的边郡,早已变成了蛮族的草场。
  边民除去逃难,还有大量人口被掠入乌桓。带去先进的技艺,壮大了乌桓的声势。
  刘备年少身短。特制的鞍马一路随船带来,正当其用。双侧马镫的好处,外人未能知晓。程普对马镫上的软梯,却十分赞赏。如此即便身短,也能骑乘高头大马。
  奔驰在边郡的旷野,与奔驰在涿郡的感觉完全不同。此处官道,损毁严重。邮亭馆舍几乎没有。即便有一两处驿舍的遗迹,也多半残缺不全。一片烟熏火燎的痕迹。抵到近处,还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燃烧的焦味,和淡淡的尸臭。大汉的存在,正被蛮族一点点的抹去。等野草遍地,边民罕见。仅存的四县,也都会退化成鲜卑的草场。
  白毦精卒散落在马队前后,将刘备牢牢护在中央。左侧是黄盖,右侧是程普。各个神色肃穆,满身萧杀之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