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6/2006

  “禀主公,已筑毕。”岑晊答曰:“县中善水人家,多迁入安居。然港令一职,空悬至今,未得其人。”
第160章
能者居之
  蓟国高薪养廉,天下皆知。
  千里国土,二十七县不过二十七令。二十七县,不过二十七港。港令秩比千石。月谷八十斛,年九百六十石。另赐民爵十二等之“左更”,岁俸六百石。授田七十八顷,授地七十八宅。
  比六百石以上,自千石,官邸为二进院落。比二千石以上,至中二千石,官邸为三进院落。万石,则为四进院落。
  一港之令,年足可得一千四百六十余万角钱。
  所谓“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正因俸禄着实太过丰厚。故蓟国上下,皆慎之又慎。若所授非人,空耗民脂民膏,徒令清明吏治受污,乃至主公一世英名受损,追悔莫及也。
  二十等爵之第九等,号“大夫之尊”的五大夫以上,为高爵。除“本家得免役”外,授田从五大夫的二十五顷,暴增至十等“左庶长”之七十四顷。授地亦从二十五宅,暴增至七十四宅。
  田、地,皆增四十九(顷/宅)。换言之,四百石至六百石,是仕途上的一道坎。用判若鸿沟来形容,亦不为过。只需跨过鸿沟,便可得享千万薪俸。
  故在蓟国,二百石称少吏。四百石称长吏。六百石称宿吏。六百石宿吏一年所得,便是寻常州郡,二千石高官,亦远不能比。
  日前,蓟王以宫职增族兄刘平,双食六百石,足见恩宠。老族长焉能不老泪纵横。
  “诸位可有适宜之选。”蓟王问道。先前,庐江陈策携众数万,东牟王营众三千家;另有山越歙帅金奇、毛甘,黟帅陈仆、祖山,各率万户;丹杨费栈率众三万户,会稽山越大帅潘临,携五千户,渡海来投。刘备遂封陈策为沙垒港长,王营为金州港长。后港口民户破万,升长为令。万户大港,人员往来,货物吞吐何其多。诸事繁杂。二人上疏陈情:力有不逮。刘备遂转封二人为城尉,专司治安。二人本就是强宗骁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乃平生所愿。然治万户之港,则勉为其难。刘备亦不勉强。转为四百石城尉,亦算升迁。整日操练兵士,巡视港口街衢,正合胃口。
  皆大欢喜。
  然港令一职,却悬而未决。
  老子曰:“良才善用,能者居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二人不肯窃居高位,主动让贤。弃享千万俸禄。蓟国吏治,足见一斑。
  “回禀主公。为帮扶临近州郡,国中干吏多行外派。捉襟见肘,苦无人选。”辽海守郭芝起身奏对。
  “黄金台亦未有良才出仕。”刘备言道:“能者多劳。权且由公孝暂代。”
  “喏。”岑晊欣然领命。
  “扶余、挹娄,沃沮、高句丽,皆有民举家南下。沓氏、金州二县,当妥善安置。”蓟王又道。
  “喏。”郭芝领命。
  “报。”绣衣尉史涣,捧函入内:“四方馆遣使来报,有南阳诸葛氏,兄弟二人,齐登六层楼,当领比千石俸。”
  “南阳诸葛氏。”可想而知,蓟王是何等喜出望外:“速速呈来。”
  郭芝见状,抚掌笑道:“沙垒、金州二港,终得其令矣。”
  刘备遂将四方馆书报,遍示众人:“传令,沙垒改沙州,与金州一并,交由二人掌管。”
  “喏。”
  蓟王似漫不经心:“南阳诸葛氏,不日当举族北上。可令族中子弟,悉入太学坛。拜名师门下,以为褒奖。”
  “遵命。”史涣这便去传令。
  正如陈群、刘晔、周瑜等人故事。刘备以为,诸葛丞相,无论身居何处,终归会成“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再过十载,蓟国英杰辈出。便是远征域外,国中亦后继有人。有何惧哉。
  南阳,林虑山,正阳亭。
  自甯姐姐扶棺南下,将亡父与夏馥,并葬于院中老松下。便深居简出,守孝草庐。
  这日,柴门忽被叩响。
  “来者何人?”甯姐姐问道。
  “老朽郭亮,特来祭拜旧友。”门人访客沉声言道。
  “请稍待。”甯姐姐开门视之。见一老者,须发灰白,年过半百。却颇为陌生,未曾相识。
  “多年前,老朽与令尊,相识于亭下酒垆。数面之缘,颇多相契。知故人辞世,特来祭拜。”老者言道。
  话音未落,忽听巷口又有人言:“前方可是恒直?”
  门前老者闻声回望,这便反问:“来者可是季瑜。”
  “正是董班。”巷口老者,年过六旬,须发皆白。
  甯姐姐这才醒悟。门前老者,乃郭亮、董班,二义烈之士。
  郭亮,字恒直,汝南朗陵人。年十五游学洛阳,故太尉李固闭门弟子。
  董班,南阳宛人,字季瑜。少游太学,同师事李固。
  时顺帝崩,太尉李固,因被梁太后倚重,而受大将军梁冀所忌。待质帝崩,李固据理力争,不肯立刘志为(桓)帝,梁冀恼羞成怒,枉杀李固。暴尸于洛阳城北夏门亭外。并下酷令:凡有哭丧者,严惩不贷。却有李固门生郭亮、董班,哭尸守丧十余日。夏门亭长感其义行,视而不见。梁太后闻而怜之,乃许二人护柩归葬。二人由此显名,三公并辟。然二人隐身,莫知所归。
  不料皆隐居在林虑山中。
  “二位长者请进。”甯姐姐肃容行礼。
  “叨扰。”二人遂入院祭拜。
  礼毕,请入庐中。
  宾主落座。
  董班言道:“令尊可曾说起我等。”
  “未曾说起。”甯姐姐如实作答。
  “实不相瞒,令尊与子治(夏馥)、文祖(王芬),皆与我等同党。”董班语出惊人。
  “莫非……”回忆父亲临终之言,甯姐姐忽有所悟。
  “然也。”董班轻轻颔首:“自开党锢,州郡海捕,天下党人,十不存一。余下皆避入深山,遁去海外。林虑山,便是我辈藏身之地。”
  话到此处,甯姐姐焉能不知:“家父千叮万嘱,欲葬身于此。非让我联络天下黄巾,而是……”
  “而是联络天下党人。”郭亮一语惊醒梦中人:“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度尚、张邈、王芬、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响、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第161章
空前绝后
  “又有张俭乡人朱并,承望中常侍侯览意旨,上书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为部党,图危社稷。以俭及檀彬、褚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乾为‘八俊’;田林、张隐、刘表、薛郁、王访、刘诋、宣靖、公绪恭为‘八顾’;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为‘八及’;刻石立墠,共为部党,以俭为党魁。灵帝诏‘刊章’捕(张)俭等。”董班又说起另一段陈年秘闻。
  “张俭乡人朱并所揭党人,各有参差。”甯姐姐旋即领悟:“换言之,党人名册有二。”
  “然也。”郭亮叹道:“大长秋曹节,因此讽有司奏捕前党,故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翌、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百余人,皆死狱中。余或先殁不及,或亡命获免。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
  “朱并,因何要另书他人?”甯姐姐又问。
  “朱并素来奸邪,曾被张俭当面痛斥。因而怀恨在心。所列名册,多出同郡。传闻,皆是时与会之人。因目睹其被张俭痛斥,而未施援手。故同遭朱并构陷。”郭亮答曰:“无非,公报私仇耳。”
  “渭以泾浊,玉以砾贞。”董班叹道:“时大长秋曹节,将党人名册,呈报禁中,请下州郡考治(拷问)。时上(灵帝)年十四,问曹节:‘何以为钩党?’对曰:‘钩党者,即党人也。’上曰:‘党人何用为恶而欲诛之邪?’对曰:‘皆相举群辈,欲为不轨。’上曰:‘不轨欲如何?’对曰:‘欲图社稷。’上乃准其奏。”
  “曹节诓灵帝,党人‘相举群辈,欲图社稷’。灵帝焉能放过。”甯姐姐深看二老一眼,便问道:“先父隐姓埋名,远赴蓟国。自入琉璃暖阁,深居简出,对外只称‘夏公’。先父之事,二位何以知之?”
  “实不相瞒,蓟国之事,我等悉知。”郭亮深长一笑。
  “陈逸。”甯姐姐脱口而出。
  “然也。”郭亮亦不隐瞒:“蓟国上计令陈逸,乃党人三君,前太傅陈蕃之子。与我等,早有往来。借掌管案比上计之便。故蓟国大事小情,我等虽远在千里之外,却心知而肚明。”
  “诸公,意欲何为?”甯姐姐不动声色,微微抬起长袖。
  郭亮连忙摆手:“贤姪(侄女)袖中飞虹,又岂是我二人能受得。”
  甯姐姐一声暗叹,遂散去杀意:“既知我飞虹剑,二位前辈,果是先父故交。”
  “我等垂垂老矣,时日无多。自投门前,贤姪当信。”郭亮言道:“先前,王文祖趁先帝北巡,骤然发难。虽往来书信,皆落款‘合肥侯’。然我等心中所属,实乃蓟王也。”
  “何以证明。”甯姐姐反问。兹事体大,又牵扯蓟王,甯姐姐如何肯轻信。
  “合肥侯相,胡毋班,与王芬同列八厨。故经他之手,伪造往来书信,方令朝廷鹰犬,信以为真。”郭亮答曰。
  “时,平原术士襄楷,与王芬密语。陈逸便陪同在座。”董班又道一隐秘。
  “原来如此。”甯姐姐略作思量,便通晓其中关窍:“今日方知,先父这盘天下棋局,竟还留有后手。”
  “蓟王先灭黄巾,欲再灭宗贼。荡涤宇内,布武四海。”董班言道:“我等党人,或可一用。”
  甯姐姐与刘备自幼相识。对蓟王知之甚深:“家贼不除,国祚难继。张甯窃以为,党人亦不例外。”言下之意,党人亦需悉数铲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