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5/1270

  红娘熟练地说着,显然,她对这些人都做足了功课。
  军情处对情报的掌控,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崇祯淡淡说道:“百万两的身价,平均一年赚十万两!”
  算上通货膨胀,现在饭店的小厮一天赚30文到40文,一个月最多也就才1.2两银子,一年15两银子不到。
  这是最普通的服务员的收入,他们是城市中收入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群体。
  而沈立这种,一年至少赚10万两。
  那些人至少要6667年才能赚到这个数。
  而且10万两是沈立的净收入,按照商税法,到他这个级别的收入后,纳税要叫40%。
  也就是说,沈立一年的营收其实是17万,叫40%的税,剩余10万两。
  倒不是说他赚钱就有罪。
  认为赚钱就有罪的,那是恨天恨地的愤青。
  资本当然要加以管控,但社会的发展,是一定要借用资本的力量的。
  人类经济体量的增长,人类生活物资的丰富,都需要资本的参与。
  红娘重点将这个人提出来,大概意思是这个人宣传反战的言论,有点不太寻常。
  为什么?
  这停止战争,跟他沈立有什么关系吗?
  他能在里面捞到好处吗?
  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他难道受到了和平之神的感召,想要用爱去拯救苍生?
  你信吗?
  反正崇祯是不信。
  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大家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出发。
  崇祯说道:“这个沈立,除了很有钱,说了一次反战的言论,还有其他的吗?”
  反战言论和有钱,在大明朝的律法中,都不构成犯罪。
  无非就是提出不同的建议和多赚了些钱,至少暂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他的钱是通过违法手段得来的。
  所以官府是不会,也不能拿他怎样的。
  若是仅仅因为他在公开场合说这些年打仗死了多少人,就被抓起来,那样必然引发舆论恐慌,使得人人不敢多言,只敢侧目而视。
  犹如周厉王时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即便是张凡在施行大清洗、严查的年代,也没有这样过。
  这样会毁灭一个国家的根基,20世纪北方钢铁巨人那种野蛮控舆模式早在中国周厉王时代就被证明是绝对的暴政。
  除非有人公然煽动民众,损害国家利益,伤害他人生命财产。
  “这个沈立可不简单,我们查过,杭州大学第一批毕业生,杭州大学风云人物,历届学生的榜样。”
  “他在发表这些看似普通的言论之前,早就有不少年轻的学生,开始对战争有异议了,这些人日常会写一些文章,或者组建一些社团,在那里讨论国事。”
  张凡立刻就明白过来了,这种套路,对于他一个21世纪的人来说,太常见了。
  就像网上的论坛里,到处活跃着某某行业大V,这些大V其实是背后资本的喉舌。
  资本通过他们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些大V在网上掀起一场又一场口水战,对网民潜意识里塑造一个又一个固有的认知。
  例如某某大V说:不愿意给你花钱的男人,就是不爱你的男人。
  这个大V背后可能是某某化妆品商家,也可能是大型品牌服装公司品牌策划部。
  这种喉舌模式,张凡才是真正的高手,要不然如何把大明朝玩成现在这个样子?
  只是,战争与反战,和沈立那种人到底有什么直接利益往来?
第1107章
君臣之情
  沈立只是个小角色,他翻不起大浪。
  柳如是说道:“这个沈立,是当初杭州大学博士张怀德的得意门生,张怀德八年前从杭州大学去职,被当时的杭州知府李望举荐,又获得杭州巡抚衙门不少人的一致认可,担任了同知,上任之后颇有政绩,尤其是在种植桑树,蓄养牲畜这一方面,使杭州的肉价跌了一半。”
  “哦,你认识这个人?”
  柳如是又说道:“他现在还管理杭州府新闻初版,每一季度他会定时呈报杭州舆情。”
  红娘在一边补充说道:“对了,那个上海的陈志,也是杭州大学毕业,与沈立是同窗,并且也是张怀德的门生。”
  “听如是这样说来,张怀德是一个能吏?”
  “这个人在东南一带的官场名望是有的,政绩斐然,吏部也曾多次出示公文对其表彰。”
  “如此说来,他们议论反战言论,只是心血来潮?”
  若是心血来潮,倒也无所谓。
  民众嘛,总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言论权的,毕竟要往文明时代走。
  “那个陈志呢,他又是什么背景?”
  “他是上海商会的人,一直很活跃。”红娘慢条斯理地说着,“与上海的官员来往倒是正常,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不过有人曾经举报陈志杀过人,有这方面的声音传来,但没有更多的证据。”
  “杀过人?谁举报?”
  “说是一个妇人,丈夫被陈志买通杀手杀了。”
  “杀人动机何在?”
  “并不清楚。”
  其实这种民间的事情,都是交给下面官府的人去管的。
  崇祯之所以很关心,是因为太子曾经在自己面前力保陈志。
  这说明太子其实是认识陈志的。
  陈志这样的民间商人,是怎么跟太子扯上线的?
  为什么连李岩他们都没有察觉到?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岩。
  大家都是普通人,视听之所及,都有限。
  而且李岩他们一天到晚忙着国事,甚至连中午吃饭的时候都在一边吃饭一边交谈。
  让他们在这方面上心显然不现实。
  “太子在朕面前提起过这个陈志,他们是什么关系?”
  “听说太子刚进户部,去上海考察财政用度的时候,和那里的一些商人吃过几顿饭,陈志便在其中。”
  “哦,这本是寻常之事。”崇祯只是很平淡地说了一句,然后没有追问下去,因为没有掌握任何更多的信息,追问就是瞎猜。
  瞎猜不是他的风格。
  “沿海各省官员反战也很合理,毕竟朝廷现在对西用兵,受益的是西部各省,而东部各省交税更多。”
  “不过太子今天跟朕说,有一些商人对朝廷现在收税怨声载道,朕倒是觉得新奇,朕让他们这些年赚得盆满钵满,给了他们更好、更稳定的内部环境,还开拓了更广的疆域。”
  “他们原本一个月连5两银子都赚不到,现在一个月能收入几万两,还嫌交税高?”
  红娘和柳如是对视一眼,也没有继续说什么。
  当天晚上,镇抚司衙门里,那些在行刺中重伤的人,都经过了包扎,有专门的医生来为他们治疗。
  等恢复了一点点后,锦衣卫们就开始不眠不休地逼问。
  锦衣卫的手法就像在厨房多年的老师傅,每一刀都切到刚刚好,肉看起来丝滑细嫩,疼得人是欲仙欲死。
  经过整整一夜的持续审问,第二天一大早,有了一些眉目。
  初夏的北京已经有些热了,崇祯一大早醒来,用完早膳,就自己跑到太液池边去乘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5/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