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1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8/1270

  例如某些宴席上,区分这宴席的高端程度,是菜里放了多少糖。
  当然,这对21世纪的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
  就像21世纪的欧洲人也想不通他们的祖先为什么甘愿万里大航海去找香料一样。
  在天启年间,糖是少数贵族官员的奢侈品。
  进入张凡的工业时代,尤其是南洋被收复后,大量的甘蔗被海运运输到内地,制糖业迎来了爆炸式发展。
  糖的供给变多,价格降低,俨然形成了暴利行业。
  而汪忠桥的弟弟垄断的恰恰就是民生行业,当地没有人敢管他们。
  这一次汪忠桥被抓,他的两个弟弟自然也全部被抓。
  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女儿也都利用权力,在当地做着大买卖。
  许多朝廷官府投资的生意,本来是招标,品质好的商社上,但这里不一样,几乎好的官府投资生意,都直接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
  据说调查组在查汪家的家产的时候,查出1500万两!
  1500万两是什么概念?
  够普通人不吃不喝打工100万年。
  而且还不止于此,布政使以下的左参政、右参议,还有照磨,全部被查。
  另外地方上的青州府知府也被查。
  随即,南直隶、北直隶、山西省、河南省多地被查出有官员和商人进行交易的案例。
  这大明朝啊,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人。
  而且朝廷早就建立起了人才储备库,今天谁下台,转身就有人顶上。
  所以,当官的也别拿自己去隐形要挟朝廷说什么没我这里不行。
  那都是扯淡,一批批换都没问题,更别说一个个撸。
  再说了,年轻人进入官场,做梦都想着升官。
  多查一些官员,让老旧的官僚腾出位置来,一是盘活了官僚体系,二是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快的晋升通道。
  进入十一月,可不仅仅是内地了,台湾省,南洋,甚至扶桑,都开始搞大侦查。
  十一月三日,台湾省一个郎中令在家中上吊自杀,随后被查出来他与马尼拉的商人有私下巨额交易。
  这一条绳摸下去,就烧到了马尼拉。
  无数官员瑟瑟发抖。
  十一月二十日,广州商务司员外郎跳楼自杀。
  十一月三十日,厦门市舶司主事自杀。
  十二月初五,上海八名官员被调查,档案备录到北京。
  十二月初十,第一批到杭州的调查组回北京,无果,第二批调查组立刻补上。
  十二月二十四日,小年的这一天,杭州府知府落马。
  杭州府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官商勾结,牵扯到好几家远洋贸易商社,甚至浙江首富李顺臣被爆和知府有巨额交易。
第1119章
南大陆
  崇祯二十二年,全国性调查才刚刚开始而已,但国库却已经增收3000万两。
  蒸汽机战船舰队妥妥的有了。
  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地搞反贪,第一批蒸汽机战舰群,却悄然出了马六甲。
  崇祯二十二年三月,10艘蒸汽机战舰出现在狮子岛港口,正式交付给郑成功。
  正在怛罗斯一带的李定国也已经厉兵秣马。
  大量的工兵队伍聚集到葱岭一带,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影响力强大的集团军。
  三月下旬的时候,数不清的商人越过葱岭,打通了吐鲁番、哈萨克、布哈拉的商道,这条封闭近已久的商路再一次畅通起来。
  这些商人中,有一批军情处的人,他们打扮成平民的样子,活跃在西域一带,收集大规模的情报。
  进入四月,北京收到了来自怛罗斯的电报。
  西征在即,李定国再次发回北京的请战要求得到了层层审批后,终于通过。
  不仅仅李定国开始了。
  狮子岛的海军也开始了。
  不仅狮子岛的军事开始了,南大陆移民潮也在这一年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崇祯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年轻人从停靠在南大陆最北岸的商船上下来。
  他眯着眼睛望着前方的人群,后面的人说道:“公子,借个道。”
  姚启圣连忙给后面的人让了一个道。
  “诶,这位仁兄,你也是移民过来的吗?”
  那青年说道:“是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就都待在这里了。”
  “在下姚启圣,浙江会稽人。”
  “在下施琅,福建人。”青年自报了姓名。
  “施兄为何会长途跋涉移民过来?”
  “我父亲让我过来的,你呢?”
  “哦,我是来这里做点小买卖的,听说这一次移民人数很多。”
  施琅伸出两根手指:“两百万人!”
  姚启圣感慨道:“真的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多人愿意背井离乡。”
  想他小时候,大明朝的老百姓大多数还在种田,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和现在的大明朝仿佛完全两个样。
  施琅说道:“我跟你说,这一次,朝廷还是取消了丰厚的移民奖励的。既然如此,也有这么多人愿意南下,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这几年的移民,无数人获得了土地和财富,已经是有目共睹。”
  “新一轮的大开荒时代到来了。”
  施琅从怀里掏出一张海图,说道:“你瞧瞧,这海图,和二十年前的海图,完全是两个样,我听说,西夷人带来了大量的海图,还有更多,民间已经能买到最新海图了。”
  施琅左看看右瞧瞧,小声说道:“我听说,海西的海图也有了,很多人想买,很多商人想去那边去做买卖。”
  姚启圣惊疑道:“可我听闻海西离这里有万里之遥。”
  “姚兄,这你就孤陋寡闻了,蒸汽机船听过没,海军已经装备上了,很快就会流传到民间。”
  姚启圣摇了摇头。
  “一种只需要添加煤,就可以自动航行的船,跟火车一样。”
  “还有如此神奇的船?”
  “自然是有的。”
  实际上,这一次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愿意南下,也是因为发达的海运也给移民南大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在新政之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身上充满了力量,他们眼中放过光芒,对一切的未知,都有着期待。
  从朝廷开始动员的时候,一大批年轻人就自告奋勇。
  像姚启圣这种就是沐浴在新政下长大的。
  而在正统历史上,这个人和施琅都在康熙下来做官,并一起收复了台湾。
  “姚兄,你做什么买卖?”
  “我做的是布行买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8/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