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1270

  为何这个时候都开始翻旧账了?
  因为墙倒众人推啊!
  现在大家表面在说成都府的私矿案,实际上在整一位内阁大学士。
  换做之前,阎鸣泰、刘若宰这些人肯定不会选择贸然开口。
  可是现在周阁老身上已经按了这几项大罪了,我再出来加几项罪名,也无伤大雅吧?
  还可以在皇帝面前博得一个好的印象,何乐不为。
  政治游戏从来如此。
  那孙之庆的官是如何来的,为何在郫县?这一查,肯定就能查到成都知府头上,而成都知府又是周道登举荐过去的,这一条查下去,基本上都是精准打击了。
  这个时候,王永光还不忘记出列道:“陛下,关乎到民生社稷,当严查不待。”
  崇祯语气逐渐冰冷下来:“都察院立案,将上面所有嫌疑犯全部捉拿入京,三法司会审。”
  杨所修道:“臣遵旨!”
  “国税局给朕将全国盐引、茶引,各类商税全部清查一遍,朕要看到各省详细的商税明细!”
  郑三俊出列道:“臣遵旨!”
  “鸿胪寺少卿陈方明、大理寺少卿文立高,教子无方,罢免官职,吏部备案,永不录用。”
  王永光立刻道:“遵旨!”
  皇帝又道:“立法院,即日起,发布《大明国土管理法》,天下山川、河流、树林、道路等一切,全部归属朝廷,私人不可随意霸占,凡有违规者,一律律法处置!”
  皇帝此话一出,几乎大部分大臣脸色都变了。
  这才是真正的大风暴啊!
  比起即将到来的周道登案,这一条,足以震动天下。
  为什么?
  因为这是继新农税之后,又一条震动利益既得者的政策。
  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是无穷无尽的大,没有人敢想象。
  有人立刻就要站出来反对了,岂料皇帝长袖一甩,便离开了皇极殿,完全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建奴的仗还没有打完,大明朝内部又开掀起一场大风暴了。
  但他们不知道,这根本不算大风暴,因为接下来几年要改变的局面,将会是翻天覆地的。
第369章
对抗与撕裂
  早朝结束后,天已经微微亮了。
  今日的大明日报的内容相当丰富。
  首先是关于昨日如梦令门口的造谣案,造谣者已经拘捕。
  编辑在末尾写了一句话:造谣必究到底。
  其次是《大明国土管理法》和《临时妇女法》的颁布。
  一时间,引发了无数人的热议。
  就在大家八卦的时候,朝堂上的风云已经变了。
  焦点忽然从对外战争被拉到内阁大学士周道登的身上。
  当天,还在床上躺着的周道登,就被抬到了都察院躺着喝茶。
  仅仅是三天之后,周道登的供词就被放到了皇帝的御案前。
  结果是什么?
  周道登招了。
  他个人每年从成都府知府冯任手中私收10000两。
  历年成都府的盐引、茶引呈报名额全部由冯任提报,周道登以内阁大学士的名义,在票拟上写的全部是通过。
  这算是证据确凿了。
  接下来,就是从这一条链上去查了。
  这绝对是一次大震动,并且伴随着《大明国土管理法》的发布,将会再次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
  而事实上,崇祯五年,这起由内阁辅臣周道登引发的成都府贪腐案,背后牵扯出来的是大明朝商税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腐败。
  商业最发达的地方自然是南方,大明朝私人矿产最多的也是在南方。
  有人猜测,从这一个案件来看,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朝廷要对南方诸省动刀子了。
  有人恨透了周道登和冯任,认为若不是他们俩,皇帝也不会颁布《大明国土管理法》,自己手中的矿山便不会受到威胁。
  但稍微聪明一点的人就知道,朝廷早有意向如此。
  正如英国公张维贤所言:朝廷战事繁多,对外投入巨大,对内投入也如流水,为了弥补亏空,必须如此。这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这还是财政问题。
  虽然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但其实真正在意的并不多。
  因为普通小老百姓,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饭碗。
  至于有人提出《大明国土管理法》颁布以后,是不是渔夫就不能打渔了这种问题,完全是杞人忧天。
  因为《大明国土管理法》里做了详细的解释:湖泊禁止私人占有,但私人可以使用。
  不仅如此,对山川也做了详细解释:反所有山川,私人一律不可擅自开采。若需商业行为,可向当地国土管理局申报审批。
  《临时妇女法》扔下来的反应倒是并没有那么激烈,毕竟对于大明朝的男人们来说,这种事咱是没有立刻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可能也就是价值观上受到了冲突。
  但这几年随着朝廷的改制,人们许多传统价值观已经在崩溃了。
  再来一个,也无所谓了。
  倒是《大明国土管理法》的法案出台,立刻开始在北京城上空聚集一片厚厚的乌云。
  这几天,整个京师的政治气氛压抑得有些诡异。
  再也没有人提北伐建奴了,至于辽东半岛双方僵持的战事,也没有人插嘴了,倒是军委会的人耳根清净了不少。
  八月二十日,有三十四名官员在皇宫门口,要求陛见。
  这三十四名官员,从六部官员到顺天府官员,到国子监官员,都有。
  带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吏部侍郎成基命。
  一个副部级的大官,带着三十三名官员,在大明门门口跪着,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了。
  崇祯看完了成基命的奏疏,放在御案上,他将韩爌和孙承宗找来。
  然后将奏疏给了韩爌和孙承宗。
  崇祯道:“成大人说,《大明国土管理法》必然会导致更大的腐败,甚至比税权下放地方造成的腐败更严重。”
  韩爌心头一沉,暗暗道:成基命太沉不住气了,就算你要反对《大明国土管理法》,也不是这个时候和皇帝硬来啊,律法已经颁布,难道你还想逼皇帝收回不成?那样就是让皇帝自己打自己的脸。
  韩爌被迫为刘惜君站台,力挺《临时妇女法》了。
  如此,已经遭到了诸多有识之士的恶语抨击。
  现在,《大明国土管理法》出台,不少人又责怪韩爌不拦着皇帝。
  而韩爌其实是有苦说不出。
  这事是王在晋一手在主导着,立法院在起草,根本没有经过他的手,而且皇帝说颁布就颁布,完全没有跟内阁打招呼。
  眼下这事木已成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先推行下去。
  到时候必然会有两种结果出现:
  一、正如成基命所言,各地借此大肆贪污,引发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皇帝不得不废除此法。
  二、各地无法执行,因为各地牵扯庞大,甚至牵扯到皇亲国戚。山川河流与田产不同,田产是各地官府都能知道,并且人可以去的地方,便于统计。但山川河流这些,是很难统计的。
  韩爌回答皇帝的话,他说道:“陛下,臣以为,成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只是臣以为朝廷当徐徐图之,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