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1270

  暂且按照每家均分来算,每家也能从中赚25.85万两(约1.7亿元)
  所以,这个商业模式是行得通的。
  前提就是要有人来买房。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商业模式中,银行也是有收入的,银行赚225万两。
  这是银行的收入,银行的支出就是除了银行的基本运营费,剩余的就是给老百姓的存钱利息了。
  按照目前皇家银行的存款利息,银行肯定是赚钱的。
  银行赚了钱,要怎么办?
  一部分留给自己做运作,一部分上缴国库。
  上缴国库之后,当然是投入民生建设和对外出口贸易,赚更多的钱来去拉动其他地方的发展。
  等等,还没完。
  买房的人找银行贷款,也要交利息。
  那么接下来到底有没有人愿意买房?
  6两每平,买100平的房子,600两,找银行贷款,总还款额度1000两,分30年还完,每年还33两,每个月还2.75两。
  买不买得起?
  以目前大明朝国民的收入,许多人都买不起。
  但有一部分人肯定买得起。
  甚至有不少人可以全款买。
  只不过,普通老百姓买不起而已。
  那么问题又来了。
  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只有有钱人买得起,这不是与张凡搞民生建设相悖了吗?
  这里要搞清楚一个经济学规律。
  任何一件新的商品问世之初,都是给小部分人用的。
  为什么?
  因为产能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呀!
  产能决定了商品的数量和边际成本,技术水平决定了商品的单价成本。
  举个例子,就算你最开始亏本补贴将房子卖得非常便宜,绝大多数人都买得起,但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买。
  因为新建的房子数量就这么多一点点。
  所以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是经济学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保守派们在哭天喊地、担心天崩地裂的时候,皇帝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新城新政算是往前踏出了稳定的一步。
  这是要做城市化的一次小小尝试,这也是一种朝廷新的收入方式。
  同时,这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这里面是多方收益的,主要还造就了许多就业岗位。
  不过,这种模式要控制好,要不然会有巨大的风险,出现泡沫。
  好在张凡现在面临的局面相当于零基础,零基础就可以控制好节奏。
  不急,新城新政的建设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出现疯狂建楼,却没人买得起的现象。
  二月初二的一大早,内阁就召开了廷议,所有部院大臣全部参加了。
  廷议的主题就是新城新政。
  前段时间大家都不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丫的根本不知道这个新城新政是这么玩的。
  最主要的是,不知道银行会介入进来。
  许多人都认为那些地是卖不出去的,因为太贵了,民间没有那个商人会那么蠢。
  保守派们都做好了这一条新政被泼冷水的准备,也做好了好几套温和的方案来做局面的救火员,以此获得政治声望。
  结果二月初一这一天,银行的突然出现,真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偏偏银行体系是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是内阁无法干涉的。
  廷议开始了,口水仗也就开始了,大臣们一个个握着小拳头,朝李长庚和陈子龙喷口水,大有一副要上前干架的架势。
第468章
荷兰人表态了
  新城新政也不是完全没有支持者。
  例如顺天府府尹李长庚,例如管银行的陈子龙,例如立法院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例如国税局的郑三俊,还有户部的毕自严,例如国土管理部的王在晋,例如北京制造局的徐光启、汤若望等人。
  这些全部都是当前第二五年计划的骨干。
  为什么他们会支持?
  难道他们被狗皇帝的主角光环给迷惑了心智?
  当然不是。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无处不在,立场问题。
  新城新政对顺天府府尹李大人来说是一次表现的机会,做好了,是可以升为部堂高官的。
  对于银行来说,就更不必说了,来一次基建,银行可以赚大钱,陈子龙的年度业绩目标是可以做的很漂亮的。
  对于立法院来说,那更是立刻可以去实践他们立的《商业法》、《商税法》等等一系列新法。
  什么?
  户部和国税局为什么支持?
  他们不是支持,他们是狂热地膜拜,就差跪舔了。
  为什么?
  因为特么的卖土地赚钱扩充国库收入,卖房子还能收税,这对他们完成本年度的业绩目标,简直就是开挂啊!
  对毕自严和郑三俊来说,简直安心入眠的好药。
  王在晋就更不必说了,国土管理部。
  北京制造局出来凑什么热闹?
  卧槽,新基建一旦拉起来,北京制造局的水泥是不是要卖得手软?
  还有汤若望负责的钢铁总局。
  这些大佬哪一个身上不是背着巨大的目标压力?
  你以为做官,真的就是天天发号施令?
  可能在天启朝做官可以爽歪歪。
  但在张凡下面做官,就又爽又痛苦着了。
  张凡愿意放权,只要你有要想法,放手去干。
  但是,责任!
  责任要摆在第一位!
  对目标的责任,这是雷打不动的。
  有压力才有动力,才有立场。
  所以,并非没有支持者。
  而反对派呢?
  依然是以成基命等人为首的温和改革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