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校对)第9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9/1270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完成的商业的雏形。
  到此为止,农民其实依然是农民,大多数人依然还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
  即便北京、上海、广州、武昌、开封、南京、苏州等新城越来越繁华,但能容纳多少人呢?
  就说这七个城市,每个城市平均150万人,一共也就1050万人,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而且这十多年的关内的和平,总人口早就超过2亿人了。
  所以,现在可能有2亿人都在农村。
  想要真正让大明朝变得富强起来,是需要提升城镇化率的。
  现在的大明朝城镇化率,算上全国其他的城市的人口,大概也就9%左右吧。
  这也符合古代的城镇化率数据,明末史料上的数据差不多也是9%。
  而新中国在建国的时候,城镇化率大概是10.64%,到了2017年已经到了58.52%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城市。
  城市化率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可以直观反应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经济水平。
  既然大明朝现在的农民还是大多数,都还在田里,是不是说朝廷现在到处建城,把大家吸引到城里来,就可以了呢?
  如果国家的发展这么简单就好了,张凡也不用心力憔悴,前前后后搞那么多事。
  他前两天看到最新的从海外进入大陆的粮食,崇祯十一年一整年,进入了1.5亿石。
  孙传庭现在还没有传来对占城的处理结果,崇祯还在等着孙传庭的好消息。
  占城那个地方一点拿下来,立刻就可以建立军港,并且有大片大片的粮食可以进入大明朝的东部沿海,从东部进入中部、西部。
  一旦更多的粮食涌进来,就不需要那么多农民了,农民可以转化成工人。
  开始真正的城镇化率的历史进程。
  如果现在贸然开启新城新建,一是农民没钱买房子,二是地方官府没钱发工钱。
  有人说可以让商人找银行贷款,开启印钞机拉动房地产,让房地产成为大明朝经济的引擎啊!
  说这话的都是在工业时代吃太饱了的。
  农业时代的人力最主要的还是要待在田里,因为粮食总量不够,必须要求农民待在田里。
  只有粮食总量持续增长,通过便利的交通方式,调解各地粮食分布的不均匀,才能考虑下一步拉动大基建。
  那是后话,眼下要解决的是眼下农民的劳动时长的问题。
  徭役制度调整之后,大量的农民将会减轻负担,有更多的专心在田里,有更多的时间腾出来种各种农作物。
  而且里甲制度的改革,新村官、镇官的改革,对应的就是对农村的发展和思想教育工作。
  想完这些问题,崇祯暂时没有再去想了。
  不过最近火器走私案闹得风风雨雨,有些大臣认为都是民间铁矿厂惹的祸,应该禁止民间冶铁。
  这事又吵起来了。
  禁止之后,铁矿的产出数量肯定会减少,这无疑是与现在铁路新政是背道相驰的,与皇帝的方向是背道相驰的。
  于是各种口水战就上演了。
  而在正月二十日的时候,李岩在御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观点,让原本就口水纵横的朝堂鸡飞狗跳起来。
  他提了啥?
  他是这样说的:“陛下,臣做了一份核算,如果要建立从北京到辽北的铁路,从北京到武昌的铁轨,从武昌到长安的铁轨,从长安到敦煌的铁轨,还有从沈阳到兰州的铁轨,需要增加冶铁厂,并且需要加大对民间铁矿开放力度。”
  他此话一出,简直如同天雷滚滚一般,轰得许多人外焦里嫩,呆立原地。
  “此话大谬!”刘鸿训站出来了,“陛下,这次的火器走私案的最大原因就是放开了民间冶铁厂,才导致民间有铁器能够制造火枪。”
  “若是在这个时候还要加大开放民间冶铁厂,必然会进一步让民间这群人更加猖狂。”
  刚从陕西回来的施凤来说道:“陛下,臣倒是觉得刘大人说的有理,现在进一步开放民间铁矿,恐怕不利。”
  李岩说道:“蒸汽火车铁轨建立在即,以后用铁的地方会更多更多,若是不开放民间冶铁厂,仅仅只是靠朝廷和地方官府,是无法满足铁路对铁器的需求的。”
  刘鸿训瞪大眼睛,直接说道:“那也不能随意开放,这一次走私火器的问题,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李岩你这般如此,是何居心,难不成你在这里面有利益纠纷!”
  刘鸿训的性格是比较刚直的,是那种有什么就说什么的。
  也正是他这种性格,在正统历史上得罪了崇祯皇帝被罢官。
  李岩不卑不亢说道:“刘大人身为内阁大臣,说话得有依据,不要信口雌黄,刘大人可曾测算过铁路一旦建成,对大明朝将会有多大的作用?”
  “就算再大的作用,铁矿是国家战略资源,绝不能随意再开放!”
  说完,他又对皇帝说道:“陛下,臣等认为,现在应该严管民间冶铁厂,一律查封,不准私人冶铁,这样才能严禁民间走私火器。”
  崇祯说道:“韩相,你觉得呢?”
  韩爌说道:“陛下,臣以为,禁倒是不用禁,至于李大人所说的要增加开放,臣以为,也不是不行,各地商务司衙门要做严格审核,并且明确规定铁器的用途,届时出问题后,方便核查。”
  刘鸿训义愤填膺说道:“韩相,你不能因为陛下现在要建铁轨,就一味的迎合,此事关乎民间安危,那新上任的村官就是因为此事,被活活打死!”
  “刘大人,那你知不知道,一旦火车通车,可以给西北输送多少粮食,可以拯救多少家庭,可以让多少孩子吃饱饭,可以让多少人摆脱贫穷!”
  李岩的声音也很大,额头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第837章
蒸汽火车时代
  韩爌就是个和事佬,而刘鸿训是个脾气很硬的人,李岩又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
  刘鸿训说道:“李大人,这火车能否成功,尚且未知,对于尚未有结论之事,便要大肆推行,李大人和韩相当真是对黎民负责?”
  “只怕这是一味迎合陛下吧,身为臣子,当真心实意为朝廷,为陛下,为百姓,而不是为了自己头顶的乌纱帽,便不分事情轻重缓急。”
  韩爌倒是不说话了,反正他也不是真正赞同李岩的想法,他最多就取个中间值罢了。
  李岩还想怼,被皇帝打断了:“刘爱卿忠君体国,朕心甚慰。”
  “若是火车这事能成,是不是可以对民间再开放铁矿和冶铁呢?”
  刘鸿训说道:“陛下,若是火车能成,自然是极好,只是……”
  “只是你们都不相信火车能成,都认为朕在闹着玩,都不看好火车。”
  “臣不敢。”
  “无妨,无妨。”崇祯笑道,“李岩,你是管商务部的,关于盐铁的商社规则,你再列一份出来,对特定的一些省,可以加大民间的开放力度,但不能完全放开,要找可靠的人合作,在设立一个商社监督局,专门管理此时,有问题就一并罚。”
  刘鸿训连忙说道:“陛下,这……”
  “不要急,朕知道你也是一片好心,凡是得去尝试,火车如果有问题,朕来承担这个责任。”
  崇祯大手一挥,豪言说道:“朕总是要求百官有权则要承担相应的责,此事朕把话也摆在这里,火车如果有问题,相应的责任朕来承担!”
  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众人也无话可说了。
  等结束后,大臣们纷纷离去。
  刘鸿训追上李岩的脚步,他说道:“李大人,韩相,之前在殿上,我也是针对事情,并无针对两位大人的意思。”
  韩爌和李岩对他作揖,李岩说道:“无妨,都是为陛下分忧。”
  “李大人,这火车一事,陛下竟然如此有把握?难道真的能成?”
  李岩耸了耸肩,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了,我只能相信陛下,陛下说能成,我就认为他能成。”
  刘鸿训看了看韩爌,韩爌笑道:“陛下为火车呕心沥血好几年,科学院那边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你怎么能在大殿上当面质疑火车呢,有些事,不要想那么绝对,到时候真有问题,难道还要朕陛下承担后果?”
  “咱们做臣子的,为陛下分忧是分内之事。”
  韩爌这话说的就比较含蓄了。
  火车?
  呵呵,怎么可能!
  世界上怎么可能存在这种东西!
  别说我韩爌不信了,你去外面问问大臣们,谁相信?
  连李岩也说不准,李岩也只是对陛下崇拜,所以选择相信,这种相信不是对事务逻辑本身的相信,仅仅只是因为对陛下相信,所以相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9/12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