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5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0/596

  紧跟着小幡向着二楼走去的小林秘书马上汇报道:“确实有个大新闻,法国人预备接受中国人的要求了。”
  小幡下意识的停下脚步,侧着身子看着身后的秘书惊讶的问道:“怎么会这么快?”
  小林秘书道:“此前奥匈帝国失去了对于国内各民族居住区的控制力,上个月在萨格勒布建起了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生活在前奥匈帝国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的国民委员会,该委员会宣称要建立一个包括所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独立国家,克罗地亚议会也在上个月29日宣布断绝同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所有国家-法律上的关系。
  但是15年4月26日的伦敦会议上,英国把波黑、斯拉沃尼亚、斯雷姆、巴奇卡、南部达尔马提亚及北部阿尔巴尼亚给了意大利,把大部分马其顿给保加利亚,一部分巴纳特给罗马尼亚,这并没有获得塞尔维亚王国的首肯。
  因此国民委员会独立后认为自己抵抗不了意大利的入侵,就像塞尔维亚王国提出了保卫南斯拉夫领土的请求。本月6日塞尔维亚军队进驻萨拉热窝,14日他们又进驻了萨格勒布,15日又进驻了里耶卡,这遭到了意大利人的抗议,因为他们认为里耶卡,也就是他们口中的阜姆是属于意大利的。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被意大利夺取了濒临地中海的地区,加上其他民族地区纷纷独立,奥地利实际上已经很难独立生存下去了。因此奥地利帝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把奥地利命名为德意志奥地利,并正式向柏林提出了请求,希望加入大德意志,这是昨天的事。现在英法都表示了反对。”
  小幡眨了眨眼后问道:“那么美国人怎么说?”
  小林秘书回道:“正因为美国人保持了沉默,所以法国人才会想要向中国人妥协啊。以我看来,现在欧洲的情况相当的诡异,西线现在已经陷入了对峙局面,而意大利人虽然占据了奥匈帝国一大片土地,但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力量继续向维也纳进军了。”
  小幡站在楼梯上思考了数分钟后,终于转身向着二楼快步走去,口中说道:“对于亚洲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在欧洲战事没有结束之前,欧美也无力对于亚洲事务指手画脚了……”
  此时的伦敦,英国的外交大臣和法国、美国大使紧急磋商之后,决定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加强东欧及巴尔干地区的亲协议国力量。
  在美国人的支持下,捷克应当和斯洛伐克联合成一个国家以抵抗苏维埃俄国及监视德国,并把匈牙利的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交给捷克斯洛伐克,以增强它的力量。
  然后把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交给罗马尼亚,以奖励其对于协约国的贡献,并继续保留在协约国的阵营内。为了让南斯拉夫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缓和关系,英国人又把匈牙利的克罗地亚和巴纳特西部地区交给了南斯拉夫王国。
  协约国一边要求德国和俄国尊重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权力,一边又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俄国共产党的进攻,和彻底的击溃德国。
  英国人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对于以为独立后可以逃脱战争责任的匈牙利共和国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卡罗伊·米哈伊政权是在布达佩斯工人武装起义下建立的,这一政权本身就没有什么力量,他们能够依赖的是指望协约国不在战后清算自己,从而赢得国民的支持,但是协约国的通牒让这个幻想破产了。
  于此同时,库恩·贝拉已经带着苏维埃俄国的援助返回了国内,开始组建匈牙利共产党,并对卡罗伊·米哈伊政权开始了斗争。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被欧美称之为“西班牙流感”,被中国人称之为“日本流感”的世界性流行感冒,此时已经变得比欧洲大战还要令人恐怖了。
  在美国这个流感的始发地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男主人早晨上班的时候还好好的,中午却突然出现症状,下午就直接去世了,甚至都来不及抢救。从10月开始的6周内,光是费城就死亡了12000人,最糟糕的一周死了4597人。这不是感染,而是直接的死亡,而整个费城也才几十万人口而已。
  美国人对于这个病已经闻之丧胆,每个城镇都开始拒绝外人访问,特别是西部的那些城镇,已经有地方宣布至少要封锁城市180天,甚至更长。
  当然其他地方也不好过,比如爱因斯坦就在给友人的信件中提道:“讨厌的流感又出现了,在这里也是流感疯狂肆虐。”德国的各个城市,都成为了收治流感病人的大医院。
  不过最惨的还是印度和荷属东印度群岛,据说印度的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十倍,欧美国家的流感病人死亡率是5%的话,那么在印度每两个病人就有1个死去了。
  在中国,情况也变得相当的不妙,南方江浙一带有几个小镇因为疫情之严重,都出现了无人收尸的情况。而因为死人不能及时的火葬和消毒,导致活着的人又遭到了反复的感染。
  只有在北方共和党治理的区域内,这一波流感造成的死亡率才被压制到了比欧洲更低的程度,并不是说共和党有什么灵丹妙药,只是通过土地改革和工业组织起来的农村和城市,在对抗这样大规模的疫情前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足够物资,又为截断流感的传播打下了物质基础。
  可即便东北一直控制着局势,但是东北的政府官员也差不多被国外不断传来的坏消息给吓到了,一度想要真的切断和俄国、美国、日本、欧洲的一切人员往来。这当然是不行的,吴川阻止了这些官员的决定,并说道:“今天革命委员会的经济完全是建立在对外贸易的扩张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因为疫情限制一些人员交流活动以降低风险,但是完全切断就不可取了,要是经济出现了问题,造成的后果要比疫情爆发更麻烦。”
  东北的官员对于吴川的决定半信半疑,但并不妨碍他们切断了存有传染风险的病人接近吴川的途径,虽然他们还是准许把安娜送到了哈尔滨医院治疗。
  这个体制开始渐渐有了自我的意识,吴川也颇有无可奈何的感觉了,不是它不顺从你,而是你无法每时每刻的去盯着它、纠正它,他现在总算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是累死的了。
  当吴川踏上哈尔滨车站的站台时,也才刚到11点出头,看着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吴川对着来迎接自己的周泽春、杨铨问道:“马迭戈旅馆的餐厅现在还开着么?”
  杨铨还在思考着一会该怎么向吴川汇报自己的工作,突然听到了这个和工作无关的问题,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倒是站在他身边的周泽春比较镇定,很快就向着吴川说道:“现在应该还开着,自从俄国流亡者不断跑来哈尔滨之后,现在哈尔滨的夜生活倒是丰富起来了。这些人喜欢在晚上跳舞聚会,然后出来吃夜宵,于是不少餐厅都增加了午夜这一餐。”
  吴川对着两人微微点头说道:“正好我肚子有点饿了,我请你们吃宵夜,然后今晚就别谈工作了,都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再说。”
  周泽春很自然的就让开了道路说道:“那我先去打个电话定个房间……”
  吴川说是请两人吃宵夜,不过他到了马迭戈旅馆后却先跑去和餐厅的大厨聊了半天,然后才回来和两人吃了简单的一餐。看着吴川拿着大厨做好的甜点匆匆离去,站在台阶上的杨铨忍不住向周泽春问道:“周委员,吴主席这是去拜访什么人啊?他还有亲戚在哈尔滨?”
  周泽春瞧了他一眼,随口搪塞道:“奥,毕竟吴主席是在哈尔滨举起的义旗,就算没有亲戚也总有几个朋友的。你是坐我的车回去,还是?”
  “不了,我和你又不住一个方向,还是自己打车回去吧,反正这里叫车也方便的紧。明天我们是8点半去汇报吗?”
  周泽春看着吴川坐的车子消失的方向,想了想还是回道:“我明天一早要处理点公事,还是九点去吧。”
  安娜此时已经被母亲和姐姐接回了医院街的住所修养了,和现在的医院相比,显然家里更舒适一些。这是一幢1914年建成的三层欧式小楼,原本属于一名俄国木材商人,不过因为革命委员会取缔了俄国商人在中国境内经营林场的特许权,这名商人便把在中国的产业转了出去,最后落在了谢尔盖手中,然后就借给了安娜一家居住。
  吴川抵达的时候,安娜家中还在开着一场小型的舞会,虽然吴川来的有些冒昧,但是玛利亚夫人和姐姐叶琳娜都感到惊喜。一开始她们确实是把哈尔滨当成了暂时避难的地方,但是随着国内的情况不断传来,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和德国人解除了布列斯特条约之后,哈尔滨的俄国人基本就对重建俄罗斯帝国的幻想失去了信心。
  不是他们过于现实,而是往中国逃难的俄国人突然增加了。过去这些人宁可忍饥挨饿的停留在西伯利亚,也不愿意签署放弃反对苏维埃俄国的声明进入中国,但是随着苏德达成和解之后,这些人就不在留恋于恢复旧日生活的迷梦了。
  拜之前俄美公司和中国人控制的西伯利亚铁路线所赐,现在从国内逃来东北的俄国人,他们能够带出的随身财物反而比早期逃难的人多的多了,有的人甚至连家乡的土地都幸运的出手了,捷克人叛乱时有不少人觉得布尔什维克快要垮台了,因此不少人就开始冒险购买了一批极为廉价的土地,据说俄美公司买的最多。
  结果就是,一些较为明智的人立刻脱手了在俄国的地产,然后带着一笔钱跑来了中国。他们的运气确实不错,现在的东北正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因为向俄国出售各种物资,直接导致了东北对于扩大生产的渴求,因此这批俄国人能够把带出来的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中,让他们过上了不错的食利生活。
  当然,也有一部分俄国人并没有带出什么财产,但他们却是俄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推动工业化的成果。他们原本是工厂中负责生产和管理的骨干,因为布尔什维克没收了工厂,和他们倾向于资产阶级的立场,使得他们成为了被工人阶级打击的对象。
  这些人中就包括了像西科基斯这样的工程师和许多出身贵族或资产阶级的年青学者,他们或者是被工人所排挤,或者是出于对布尔什维克的恐惧,最终都选择了流亡国外。有的人前往了柏林,有的人则来到了中国。
  和那些前往欧洲的同伴们相比,来到中国的俄国人显然要幸福的多,因为正在推动国家工业化的中国有着大量的岗位和机会给他们,这是现在正处于战争中的欧洲所不能给予的。
  当然,不少俄国流亡者也很清楚,他们在中国做出的每一分贡献,都在把自己和过去的俄罗斯帝国推的更远。毕竟这么多物资从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过去,显然不仅仅是提供给西伯利亚临时政府的,否则临时政府早就可以进军莫斯科了。只是和捍卫自己的祖国相比,先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他们这些流亡者来说。
  只是除了在异国他乡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之外,俄国流亡者们也需要找到一个精神寄托,或者说是能够保卫他们新生活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尔斯泰男爵一家就渐渐成为了哈尔滨俄国流亡者的中心人物。不仅仅在于男爵现在在临时政府的职位,还在于男爵女儿和某人之间的婚约。
  不过有不少后来者对于这项婚约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安娜生病期间某人一直没有出现过。只是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宾客们看到了吴川的出现,这才真正相信两人之间确实有着深厚的联系。
  玛利亚夫人和姐姐叶琳娜当然是最开心的,因为她们不想失去这个社交圈子对于自己的尊重,因此对于吴川表现出的热情,显然要比之前显得热切多了。
  只是吴川并无意和这些流亡者们多做接触,真正值得拉拢的俄国精英,如西科基斯这样的工程师,齐奥尔科夫斯基、尼·叶·茹科夫斯基、尤里耶夫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这些科学家,早就被邀请来东北大学讲课和进行科学研究了,剩下的这些不过是逐利之徒罢了。
  在玛利亚夫人的带领下,吴川拎着蛋糕盒子走到安娜在二楼的卧室,玛利亚夫人正准备敲门,门却先一步被打开了,穿着一件长外套的安娜出现在了门口,虽然看着脸庞消瘦了不少,但是两只眼睛却还是奕奕有光的,这让吴川心里放松了不少。
  依靠着房门的安娜,歪着头看着吴川,板着脸看起来有些冷淡的问道:“你来做什么?”
  玛利亚夫人抓着裙子有些不安的看了吴川一眼,真想劝一劝安娜,吴川却举起了手中提着的盒子温柔的说道:“我在马迭戈吃饭,突然想起你好像说过这里的巧克力蛋糕很不错,就帮你带了一块。要不你尝尝合不合胃口?”
  安娜瞧着吴川并不说话,站在一旁的玛利亚夫人终于抓住了机会说道:“正好,今天安娜的胃口不好,晚餐也没有吃多少,吃点甜点当宵夜好了,我替你们去拿碟子和刀叉。安娜,你招待吴坐一会吧。”
  看着母亲慌慌张张的下了楼梯,安娜这才有些黯然的向着吴川说道:“你到底想要什么呢?现在的你应该不再需要我当掩饰了吧,俄罗斯已经不存在了。我不希望,我的家人再被那些人利用,因为你不会在乎的,但我会在乎他们。”
  吴川沉默了许久,就在他犹豫着是否应该离去时,他的视线无意间落下看到了安娜居然一只脚穿着鞋子,另一只脚则赤着。突然间他就放下了心里的防备,再次抬头看着安娜的双眼,坦然的说道:“其实,今天我是想来向你求婚的。”
  安娜睁大了眼睛看着吴川,心乱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吴川扬起了嘴角说道:“你看,我们已经订婚了这么久了,我觉得你人不坏,而你好像也没有找到喜欢的人。所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一起呢?”
  “不,可,不是,你过去可不是这么和我说的。”安娜有些语无伦次,但最终还是说了一句完整的话。
  吴川眨了眨眼,思考了数秒之后说道:“奥,以前我觉得这个世界坏透了,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生存下去,怎么还好去连累别人呢。不过,今天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也许还是有光明的,也许我的光明就在你这里,所以就这么跑过来了。你真的要拒绝我吗?”
  安娜把手指放在嘴里咬着,过了好一会才有些害羞的低声问道:“那么戒指呢?”
  安娜等了好一会都没有等到回音,她不免有些奇怪的抬头看着吴川问道:“你连戒指都没带,就来求婚?你是不是临时想的借口?”
  觉得安娜似乎渐渐恢复理智了,吴川心里虽然有着紧张,但他还是脸色不改的回道:“我当时脑子里只想着你,只记得要买最快的一班火车过来,我真没记起来还要买戒指。”
  看着吴川一脸坦诚的样子,安娜渐渐去了心里的怀疑,她想着中国人和俄国人的风俗不同,也许确实是忘记了。想到这里,她终于把房门打开了些,微微颔首的邀请道:“把蛋糕拿进来吧,我确实有些饿了。”
  翌日,周泽春、杨铨抵达吴川住的地方,杨铨看了看吴川的脸色,不由小声的对着周泽春说道:“看起来吴主席今天心情不错啊。”
  周泽春还没有说话,坐在他们对面的吴川似乎听到了什么,抬头向着两人问道:“在说什么呢?”
  杨铨赶紧回道:“我是说,还是我先汇报吧,我的工作数据比较多,放在后面汇报容易混乱。”
  吴川对他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你先来好了,先说说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场、个人农场的调研情况吧。”
  杨铨立刻翻看了带来的资料说道:“首先说一下国营最好的机械化农场,就是阿城第一分农场,农场总面积2万亩,今年播种1.5万亩,农场职工45人,种植了1000亩小麦和1.4万亩大豆,一共收获了73吨小麦和1050吨大豆。
  今年市场价,小麦93元一吨,大豆107元一吨;国家收购价格是小麦71元一吨,大豆79元一吨,最终农场的农业收入是88133元,加上畜牧业及其他收入7749.25元,总计收入95882.25元。也就是人均产值2073.92元,扣除投入和机器折旧,农场盈利为45729.86元,利润率是49%。
  当然,我们对于这个农场的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已经达到了81063元,才能以如此少的劳动力获得较高的亩产。即便是在相同的国营农场中,这个农场的生产效益也是最好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最差的集体农场,几乎没有动力机械参与劳作,基本采用畜力和人力,不过在集体的互助下,还是修了不少小型的公共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加成,一个劳动力的粮食产量从战前的1000公斤上升到1500-2100公斤。
  不过,这一数值和最好的机械国营农场24000-25000公斤的产值相比,几乎还不到十分之一,可见现在我们许多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还有着极大的粮食产量提高空间。
  我们需要给农业提供更多的拖拉机、新式农具、化肥、农药和投入建设水利灌溉工程及电力浇灌站。这样的话,我们过去用了8年让东北的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那么下一个十年就能让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再翻一番,从而达到3600-3700万吨的样子……
  吴川一边听着杨铨的汇报,一边默默的在心里计算了一下,今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大约在1.2亿吨以上,按照4.75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505斤出头一点,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后世印度人均粮食拥有量的标准,既然后世的印度一年能够出口1200-1300万吨,那么中国出口个800-1000万吨粮食应该还是可以的。
  以目前中国的工业能力来说,出口粮食大约是最快积累资本的方式了。就算现在欧洲战争结束了,俄国和德国也依然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市场。当然,两、三年以后这个情况就会改变,俄国农业一旦恢复过来,就会重新成为世界粮食的出口国。所以应该趁着粮食价格尚好的时间,用粮食把工业装备换回来。
  想到这里,吴川伸手敲了敲面前的茶几,让杨铨停下了汇报后向他发问道:“这些情况你理一个详细的报告上来,到时候给中央委员们都了解一下。下面你再说一说,关于对国营农场经营方案的调整计划吧。”
  杨铨于是放下了手上的文件,拿起了自己的日记本翻找了一下,便继续向吴川汇报了起来,“之前根据一些部门汇总过来的基层信件和控诉案件,我们在各地的集体农场、国营农场也进行了核实,除了一小部分信件是不实的污蔑之词外,大部分信件上反映的问题是属实的。
  一些集体农场的农户确实不是自愿加入的,而有些农户在加入集体农场后也确实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他们私下里抱怨最多的:一个是缺乏对于农田经营的自主权利,认为有些农场厂长完全是瞎指挥;一个是对于安排给自己的工作量感到不满,认为存在不公平和打击报复的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0/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