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校对)第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596

  吴川对着他笑了笑,然后对着身后的人说道:“那么我们就进车间,向工人们问声好吧……”
  看到厂里的领导拱卫着一个人走进来,自然是打断了工人们在休息时间组织的自我表演。很快他们就认出,进来的是报纸和画报上频频出现的党的主席吴川,于是纷纷围了上了向他问好。
  自从共和党成立以来,党的高级干部前往工厂考察的次数是频繁的,毕竟共和党对外都是表明自己是劳动阶级的代表,自然是要经常和劳动阶级进行经常的联系的,而东北地方广大,下乡的话其实并不是很方便,倒是城市内的工业化发展的不错,想要去走访的话,只要半天时间就够了,自然大家都喜欢去工厂考察了。
  而在另一方面,东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赶上了战争的红利后,很快就成为了革命委员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工业产值还不能同农业产值相比,但是在东北地区,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产值。
  在这个数据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工业的集中,人口的集中,资源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也就是说在东北的工厂内拥有着最多最出色的人才,而这些工厂也拥有着庞大的资源和财力,能够得到工人阶级的支持,也就意味在党内获得了最强有力群体的支持。
  于是工人阶级的地位获得了快速的提高,和战争爆发前工人阶级的地位相比,现在的中国工人阶级,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国营企业中,正逐渐形成国家主人翁的意识。他们对于共和党高级干部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敬畏变成了现在的欢迎和亲热。
  应该来说,最受工人们欢迎的党内领导还得是李大钊,这位宣传委员在工人面前最没有架子,学问又好,到现在还兼职着工人学校的老师。而最愿意让工人们亲近的,还得是吴川了,这位党的主席说话好听,还常常给工人们画大饼,至少还是有一部分实现了的。至于那些没实现的,大家都认为是底下干部们没听主席的话。
  按照某些爱发牢骚的工人们说的,基本每个工厂里都有几个,他们常说:“要是干部们都听吴主席的话,我们说不定早就进入社会主义了。”
  虽然也有一些正直的工人认为,“吴主席的话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正确未必能够一下办到啊。我们现在连自行车都不能一人一辆呢,怎么可能今后一人一辆小汽车?
  想要出去旅行不坐火车,只要坐飞机,几个小时就能飞到海南岛了。上飞机的时候穿棉袄,下飞机的时候穿背心……”
  总之,吴主席描绘的未来中国简直就是天堂一般,大家听得都很开心,但觉得不大可能看的到。当然,吴主席的保证还是很有信用的,大家认为过上一百年,也许还是能够实现的。不过,每次遇到吴主席来厂里视察,大家还是忍不住想听一听,主席对于未来中国的描绘。
  吴川还是蛮喜欢和这些淳朴热忱的工人阶级交谈的,这个时候的工人阶级有着一种他过去没有看到过的生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喜欢问未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共产主义又该怎么实现,但是很少请他解决个人的问题。
  这些工人们觉得自己能够克服大多数困难,真有什么难题,也可以寻求集体的帮助。而国营工厂的工人们越来越把工厂当成了自家的财产,他们愿意响应厂里的号召,免费的为厂里义务劳动,比如清理厂区的垃圾,挖掘排水沟,甚至还自己动手搭建自来水系统。
  吴川一度担心工人的义务劳动过多,从而引发工人们的不满,因此对各工厂进行了数次细致的调研,不过工人们却回答说:“这是这在为我们自己干活啊,宿舍和车间周边的垃圾不清理掉,我们工作睡觉也不舒服,而自来水、电力引入宿舍后,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既然最终享受的是自己,我们当然应该出力气。”
  同这些工人们的交往中,吴川再一次认识到了,所谓国营企业的大锅饭,其实描述的并不正确。只有当工人失去了对于工厂财产的管理权力,对于工厂干部的监督权力,工人们才不得不被迫的接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而当工人拥有对于工厂的管理权力和对于干部的监督权力时,他们对于工厂财产的爱护,要比自家的财产更加的爱惜。
  事实上工人们也很清楚,只有把工厂经营下去,他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毕竟工厂不是土地,分了之后啥也生产不出。那些合作社的农民整天想要把土地私有化,是因为分了田地之后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经营土地的权力,当然他们不会明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小农的自由经营权就是个大坑,资本会用市场让这些小生产者破产。
  因此哪怕是规模再小的工厂,在面对调查时,工人们最大的愿望都是添置机器扩大生产,从而提高本厂的生产能力,而不是什么拆了工厂大家分财产。
  而且国营工厂反对降级为集体所有制,集体工厂也反对被个人承包或是出售股份给个人。这些工人们很清楚,一旦工厂为少数人所掌握,那些资本家必然会降低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生产保护。从美国回来的工人们给身边的工友们描述过,美国工人所遭受的那些不公平待遇。
  虽然资本家给这些工人的工资相当高,美国的物价也不算贵,但是美国的房租、教育和医疗费用却不是工人阶级能够负担的起的。一般来说,工人拿到手的工资大部分都被房东拿走了,所以一旦失业也就意味着露宿街头。美国确实是一个很容易生存下去的国家,但是工人阶级却很难有什么生活,因为他们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需要在美国各地到处跑。
  这一次对第一机床厂的调研,吴川还是感到相当满意的。第一机床厂总结出来的这套管理办法,缓和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泰勒制下干群关系是相当紧张的,工人把干部视为压迫者,而干部则不得不采取强硬的姿态迫使工人留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保证整条流水线能运行下去。
  第一机床厂的管理试验至少证明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干部,不如适当倾听和下放权力的干部更容易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物质奖励虽然能够提供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工人更希望能获得集体的认可,他人的尊重。
  在从机床厂离去时,吴川向着厂领导们说道:“你们厂的管理尝试非常好,我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不要只顾自己埋头思考,也要让工人同志加入到管理中来。工业化的发展固然会令机器成为生产的核心要素,但是没有人是无法让机器运转起来的……”
  吴川从工厂回来时又顺便去看了看附近的高中,等他回到自己的住所,天色都已经黑了。不过有着安娜的等待,吴川倒是不用冷冷清清的自己吃晚饭了,毕竟张云荣和叶曼莎已经结婚,也是有着自己的二人世界的。
  两人一起用了晚餐,吴川便去了自己的书房内继续工作,而安娜则在一楼做自己的事。不过就在吴川翻看着文件时,房子突然晃动了一下,在头顶的电灯开始不停晃动时,张云荣匆匆跑了上来,要拉着吴川赶紧下楼。
  吴川跑去了一楼把安娜拉出了小楼,站在空旷的花园内,安娜靠在吴川怀里有些惊恐的问道:“这是地震吗?长春发生了地震?”
  吴川皱着眉头过了好久才说道:“是地震,不过应该不会在长春。云荣,你去问问电报房的同志,电报要是还能用,给东北各地区发报,问问到底震区在什么地方。”
  直到第二天早上,张云荣才确定地震中心在宁夏固原、海原之间,全国四分之一的地区都感受到了本次地震,远至新疆都有房屋倒塌,香港大部分人能感受到震感,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早上七点就被叫醒,然后被紧急召集到人民宫开会的中央委员们,到了早上9点多的时候大致确定了宁夏地震的消息,和得到了一些极为惨烈的情报。
  一晚没怎么休息的吴川脸色难看的很,向着各位中央委员们说道:“根据现有的消息,地震的中心应当在六盘山,位于固原、海原、通渭、静宁四县之内,更加确切的消息,还需要前往当地调查。
  六盘山这个地方,虽然人口比较少,但是这一次的地震至少有8.5级,远至香港都受到了影响,因此西北的宁夏、甘肃、陕西、山西等地都有着房屋倒塌压死人的事件。现在我们也不清楚,之后还会不会有较大的余震,但是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思想准备。
  地震灾害和旱灾、水灾不同,它其实和战争一样,都是突发性的事件,一开始因为地震死亡的人数并不会很多,但是我们救援的时间拖的越长,死亡的人数就会飞快的增长。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安排军队进入地震中心,把那些还有希望的灾民转移出来。”
  宋云桐苦笑了一声道:“今年可真是多灾多难,好不容易才熬过旱灾,这就又来一个地震。主席,不是我抱怨,眼下想要尽快进入六盘山一带救援,确实非常的麻烦。因为没有路啊。
  陇海铁路卡在了宝鸡到天水段,距离固原至少还有3、400里,西安到银川的铁路才修到庆阳附近,庆阳到固原至少也有300里。这一地区都是山或高原,公路都很少。若是采用驼队或大车运输物资,我们恐怕找不到那么多骆驼和拉车的牲口,也未必赶得上救人的最佳时间。
  而且,这一地区现在也不算在革命委员会的控制下,我看是不是先让当地组织自救,然后我们给他们补充一批物资?这样,我们对于外界有一个交代,但也不用承担额外的指责。”
  李大钊顿时不满的反对道:“让当地组织自救?这和抛弃这些灾民有什么区别?当下最严重的地区都在宁夏、甘肃境内,我们都很清楚,甘肃和宁夏现在虽然划为一个行政管区,但是当地却是小军阀林立,光是甘肃就有八个镇守使,这些小军阀能有什么组织自救的能力?他们不贪污我们送去的救济物资就不错了。
  而且,现在的甘肃省长张广建是北洋出身,他在当地的施政并不受老百姓的欢迎,如果不是陇海铁路还没有修建到兰州,我们原本早就应该让他下台了。甘肃、宁夏内部政治混乱,基础设施又这么落后,我们发文要求他们自救,估计他们最多也就发给电报糊弄我们一下。
  当下的国内,除了我们之外,难道还有能够快速集结人力、资源进入六盘山救人的吗?我们去救,好歹还能救些人出来。我们不去,则当地灾民只能等死。”
  会议室内的中央委员们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为了赈济今年北方的旱灾,革命委员会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不仅仅是大量物资的调动,也让许多党员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之中。在现在这样的隆冬时节,不仅要重新组织大批的资源运输,还要动员大量的军人前往灾区,这确实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委员们都不清楚,下面的党员干部能否继续维持这样高的自觉性,一旦其中出了什么问题,那么就会从好事变为坏事了。事实上,就今年的这个连续灾情,其实和打一场大战没什么分别了。救人虽然重要,但是同志们的情绪也还要照顾的,更何况深入到这样严重的震区,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就算是朱和中,这一次也没有先观望吴川的态度,而是为难的说道:“不管是调动关外还是关内的部队,地震的中心都是大家不熟悉的地理环境。平时倒也没什么,但是这么大的地震之后,当地的地形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本地人都未必能认出来,何况是外地的部队。
  我建议,还是先让侦察飞机对该地区进行拍照,先分辨出当地的情况,然后我们再派军队进入灾区救人,这样的效率也许会更高一些。革命军人虽然不畏惧牺牲,但是对于这样的天灾,也是束手无策的。”
  耿谨文见状也开口说道:“我支持李大钊同志的意见,但是,我觉得朱和中同志的意见也应当考虑。地震这样的天灾真的很难判断危险,灾区又位于山区内,一旦发生较为强烈的余震,我们的军队也可能被困在其中的。稍稍等待两天,也许对军队更安全一些。”
  听了几位委员们的意见,还有更多的委员则注视着吴川,想要先等他表明态度。吴川端起了面前的黑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很是让他振奋了起来。外面的天色已经大亮,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射在会议桌上,映出了外面建筑物的模样,连屋顶上厚厚的白雪都隐约可见。
  他注视了桌面上的影子数秒,然后放下了咖啡杯,扫视了会议桌前的委员们一眼说道:“这是人民对于我们的考验。假若我们在这个时刻退缩,虽然这并不会影响到外界舆论对于本党的风评,毕竟我们做的比满清、北洋、国民党这些势力好的多了,但是我们真的能够过得了人民对我们的审视吗?
  信仰这个东西,想要把它树立起来是千难万险,想要让它坠落在地却只要一瞬间。我不想和同志们讲什么大道理,我只想告诉你们我的决定,我吃过午饭就会出发前往西安,我要去灾区的中心看一看。军队可以不比我早到,但我不希望他们比我迟到。”
  梁廷栋和朱和中不约而同的发言道:“主席,不如让我去灾区,您不能冒这样的风险,现在那边的情况,我们完全没有掌握啊。”
  吴川向他们点了点头后说道:“正因为没有掌握情况,所以,我要去亲自看一看。现在我国的内外局势也微妙的很,如果西北动荡不安,你们觉得列强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我去,就是要尽快的,把西北地区安定下来。让那些外部的敌人知道,这场地震并没有打击到我们。只要我国的内部安定了,那么外部的因素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委员们纷纷出声希望吴川多考虑,但是都没能阻止吴川的决心。朱和中不得不向其指出,从西安走庆阳到震区太过危险,因为当地铁路线上有太多的桥梁和山洞,现在如果不是必要的话,铁路也不会允许列车通行的。因此,吴川还是应当从东蒙铁路前往包头,然后沿着黄河经过宁夏平原,再前往六盘山附近。
  宋云桐也支持朱和中的主张,他向吴川说道:“从这条路线过去虽然远一些,但是沿途几乎都比较平坦,我们要往灾区运输物资,恐怕也要走这条路,这也能保证您抵达灾区时有物资可以调配。”
  吴川最终接受了朱和中的建议,之后他又安排耿谨文、李大钊去同国内外的新闻记者接触,向海内外寻求捐款、物资,主要还是各类帐篷。现在的西北灾区民众肯定不能再住在窑洞里了,而这个天气露天住宿,真的是会冻死人的。
  在吴川登上专列和同志们告别时,北京政府才刚刚获得地震中心的情报。总统府内,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国民党各大员一时相顾无言,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胡汉民想要督促政府对地震做出反应,汪精卫则干脆的摊手说道:“徐世昌已经辞职,内阁总理现在是外交部长颜惠庆兼着,颜总理是三权分立制度的推崇者,他恐怕不会接受总统府对内阁的督促命令。要是激怒了颜总理,他直接提出内阁总辞职的话,政府可就彻底停摆了。
  据我所知,今年财政预算早就花完了,年底还有好多花钱的地方,现在却出了这样一档事,谁来当这个家都是赈济不了灾民的,除非让共和党来主持政府,他们倒是有钱。
  要我说,这件事还不如交给政府去办,我们完全不沾手为好。不过总统倒是可以给甘肃发份电报,让张广建、马福祥尽快探明震区情况,并组织自救。如此,我们对于外界也算是有个交代,却又不必承担太多责任。”
  坐在大厅正中的孙中山按着腹部,声音有些沙哑的问道:“难道就不能安排各界人士募捐,好歹也给灾区凑一些物资过去啊。”
  胡汉民摇着头道:“今年北方大旱,各界人士已经掏出了不少了。南方么,据说下半年上海金融家和实业家炒作白银、黄金,结果亏了不少。这些人,都是宁是可拿着钞票去投机,也不会拿出来赈灾的。总统你开口向他们募捐,他们也就意思意思而已,要是到时只捐个数百上千,岂不是让总统您丢脸了吗?”
  孙中山想了好久后说道:“戴季陶不是在上海吗?让他告诉张静江,帮我把上海那套房子卖了,然后组织一场募捐大会,把钱当众捐出去,那些实业家和银行家总不好就这么看着吧?”
  汪精卫听了有些不以为然,张謇的大生纱厂这几年趁着欧战赚了数百万两,结果却还仗着其在袁世凯内阁任工商总长给自己工厂颁发的特许令免去了税收,到现在为止几乎就没向国家缴纳什么税金,还禁止在南通大生纱厂附近建立新纱厂,可谓是霸道的很了。
  这样一个整天高喊:政府不能同民众争夺利益,要求政府学习日本殖产兴业,其实就是把国有资产廉价卖给他的官僚资本家,又怎么可能会不好意思的给灾区捐赠呢。
  只是汪精卫、胡汉民向孙中山劝说,对方却态度坚决的很,孙中山最后叹息的说道:“我本以为就任总统之后能够大展拳脚,将过去和诸位一起规划的建国大业付诸实行。但是没有想到,三年过去却依然是一事无成,到现在连一部宪法都迟迟没能通过。今年又连连遇上这样的大灾,我实在,实在是无言以对本党同志和各位国民啊。”
  看到孙中山这等落寞的神情,胡汉民不由鼻子一酸,他强忍着泪水说道:“这怎么能够怪到总统呢?地方不肯服从中央,军队不肯服从政府,财政上又被内外牵制,就连本党同志都是三心二意的,换谁也不能干的比总统更好了。”
  孙中山摆了摆手说道:“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算了,在外面可不能说,只会寒了本党同志的心。不过季陶说的也不错,党内是要整理整理了。有些人接着本党谋了职位,但是一到做事的时候就对党的命令推三阻四,简直就是吃里扒外么。展堂,你去同共和党的代表谈一谈,这场灾应该怎么救。只要他们愿意出钱、出力,我们可以一力配合,不能再死人了……”
  汪精卫和胡汉民看着孙中山被搀扶进入了后堂,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确实,总理接手这个总统职位实在是太倒霉了,外交上事故不断不说,好几次都差点爆发了国战,稍稍过了两天安宁日子,这边就水灾、旱灾的,搞的外边都在风传,总统是无人主相,所以压不住国运。
  这传闻估计也是传到了总统耳中,所以今天看起来就特别的颓废,因为昨晚又爆发了这样大的地震,这可真是冥冥之中似乎气数真有不足的样子。
  胡汉民回过了神,同汪精卫打了个招呼就出了总统府。不过在西郊民巷21号,他却没找到王葆真,只能坐着等待了下去。此时的王葆真,其实正在美国大使馆和大使查尔斯-克莱恩会谈。
  两人谈的是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事情。威尔逊总统两任完毕,虽然因为他给国内农民弄来的大订单,使得他还算是光荣卸任。但事实上,他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并不多,而且他在第二任上执意参战的决定,让民主党遭到了极大的声誉打击。
  美国国内的德裔美国人背弃了民主党,因为威尔逊总统让美国加入了一场针对他们故乡的战争,而从各方面来看,这场欧洲大战并不存在所谓的绝对的战争责任者,因为并非德国挑起的战争,而是奥地利和俄罗斯引发了这场战争。
  同时一部分孤立主义者也背弃了民主党,他们始终坚持美国不应当搅入欧洲的事务,而美国军队在欧洲留下的创伤和欧洲各国对于美国债务的拖欠,更是增强了这部分人的看法。
  最后就是,石油资本和大企业已经厌倦了美国的进步主义,在威尔逊总统镇压了国内的工人运动之后,他们认为进步主义者也可以抛弃了。没有工人支持的进步主义者,其实就没什么对抗资本的力量了,而同进步主义者反目的工人们,很难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聚集在一起。
  还有就是,威尔逊总统的远大理想,让资本家们左右为难,他们觉得是时候找一个庸人让美国过上平静的日子了。联邦参议员沃伦-甘梅利尔-哈定,就是资本家所认可的下任美国总统。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博伊斯-彭罗斯这样提议:“不要让沃伦离开家乡,如果他到各地去竞选,肯定有人向他提问题,而沃伦恰恰是那种想回答他们的窝囊废。”
  王葆真平静的向美国大使确认道:“这么说,哈定先生已经确认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了?”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从哈尔滨前往大连的列车上,某节卧铺车厢内,躺在床上的北一辉放下了手中的书籍,看着不停向着窗外张望的朝日平吾,笑着问道:“你是第一次来满洲吗?”
  看起来就像是年轻大学生的朝日平吾立刻收回了视线,挺直了身体向着对方低头致意后回道:“是的,北一老师,这次还是我第一次来满洲。如果不是大川老师的命令,我还真没机会来满洲见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5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