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校对)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550

张斌点了点头,赞许道:“嗯,他们的确做的很好,这样吧,将他们的饷银再翻一倍,让他们再加把劲,争取月底把火炮厂和火枪厂所有工程都干完。”
徐孚远连忙拱手道:“弟子明白。”
张斌又问道:“下个月初正式开工,有问题吗?”
徐孚远郑重的点头道:“没有问题,户部已经开始征召京城附近的匠户了,估计月底之前也能到齐。”
张斌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道:“好,这里就交给你了,好好干,这可关系到一年上千万两银子的利润。”
徐孚远再次拱手道:“弟子明白。”
张斌点了点头,又去火枪厂转了一圈,随即便带着亲卫回到码头。
此时,天雄军和秦军都已经登上了镇远巡洋舰,就等他发号施令了。
张斌没在耽搁,直接带着一众文臣武将登上旗舰,随即便一挥手,朗声道:“出发。”
随着一阵令旗挥舞,百余艘战舰陆续离开港口,随后便排成一条长龙,直奔南洋而去。
大明王师就这样出发了,太师卫国公带着海州侯孙传庭和辽阳侯卢象升,带着天雄军和秦军乘船一路往南,开始了征服南洋的征程。
舰队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安南,也不是东胡,而是新港城,因为这会儿张斌对南洋诸国的形势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他特命南洋侯郑芝龙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派出精锐斥候,跟着东盛堂的商队前往南洋诸国打探消息,经过这几个月的打探,南洋诸国的形势郑芝龙应该了解的差不多了,而他率军去新港城就是为了了解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十余天后,舰队抵达新港城,郑芝龙早已恭候多时,张斌也不耽搁,直接就带着一众将领来到南洋总督府会议室,随即便命郑芝龙将南洋最新的地图取出来,摊在会议桌上,汇报南洋诸国当前的情况。
郑芝龙对此早有准备,地图一摊开,他便手指地图上的南洋诸国,一一介绍起来。
此时南洋最强大的当属东吁王朝,据郑芝龙的查探,东吁王朝这会儿都快独霸东南半岛了,除了安南和占城,东南半岛上其他国家差不多都被东吁王朝给灭了,就连实力相对比较强的暹罗都被东吁王朝打得连连败退,仅守住了都城大城附近的少部分领土,其他地方,都被东吁王朝给占了!
张斌看了看地图上相当于后世缅甸全境、泰国、老挝、柬埔寨大部的广袤区域,不由皱眉道:“东吁王朝现在有多少人口,军队数量大概有多少,武器装备怎么样?”
郑芝龙详细汇报道:“东吁王朝现在人口不下千万,至于军队数量我们还没有完全摸透,仅仅暹罗大城附近就有东吁王朝大军二十余万,还有其都城阿瓦附近大军也不下十万,其他地方太零散,还有待进一步刺探,至于武器装备,他们还是以刀枪弓箭为主,不过他们好像从荷兰人那里购买了一些火枪和火炮。”
这光探明的就不下三十万大军了,听起来着实有点吓人,不过,光是刀枪弓箭的话,就算他们有五十万甚至是一百万大军都没用,在先进的火枪和火炮面前,冷兵器根本就不足为惧,现在决定胜负的关键就是火枪和火炮的数量。
张斌听了郑芝龙的汇报,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又问道:“他们火枪和火炮具体有多少你查探清楚了吗?”
郑芝龙闻言,不由尴尬的道:“这个,我们真不是很清楚,不过根据他们与暹罗的战况分析,他们的火枪应该也就数百杆,火炮应该不会超过百门,因为暹罗的战力摆在那里,如果他们有数千杆火枪,数百门火炮,暹罗早就被他们灭了。”
这话在理,看样子他们火枪和火炮的数量应该不是很多,暹罗他们都灭不了,就足以证明一切。
张斌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那安南和占城呢,现在是什么情况?”
第777章 平安南
这个时候的安南内部并不稳定,安南境内现在有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安南郑氏为首的北朝,一股是以安南阮氏为首的南朝,而安南真正的皇帝,后黎朝真宗则成了郑氏手里的傀儡。
至于占城,则被安南阮氏压得喘不过气来,要不是有北朝郑氏的威胁,估计占城早被安南阮氏给灭了。
这情况,安南好像是个软柿子啊,或许,先从安南下手比较好。
张斌想了想,随即问道:“安南郑氏和阮氏的实力怎么样?”
郑芝龙详细汇报道:“安南郑氏和阮氏手下军队都不到十万,不过他们都会铸造火炮,尤其是南朝阮氏,他们早就在葡萄牙商贩的协助下设立了铸炮厂,这些年来铸造的火炮不下数百门。安南郑氏被逼无奈,只能找荷兰人帮忙,后面,他们也在荷兰人的帮助下设立了铸炮厂,这些年铸造的火炮也不下百门。”
张斌闻言,不由皱眉道:“他们铸造的是什么炮,射程如何?”
郑芝龙紧接着汇报道:“他们铸造的是最老式的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其中安南阮氏铸造的是佛朗机炮,射程大概三里左右,安南郑氏铸造的是红夷大炮,射程大概四里左右”
这下有点麻烦了,安南阮氏和安南郑氏铸造的火炮虽然不如千斤佛郎机炮,但是却比虎蹲炮强,如果要登陆作战的话,就必须携带足够的千斤佛郎机炮,不然步卒就会伤亡惨重。
张斌听完汇报便皱眉沉思起来,现在看来,征服南洋主要就是要征服东吁和安南,东吁是兵力雄厚火器少,安南则是兵力薄弱火器多,到底先打哪一方呢?
郑芝龙见张斌皱眉不语,忍不住建议道:“双全,要不我们先遣使去安南令其归附大明吧,安南自永乐年间被我们大明打了一次之后好像挺怕我们大明的,只要遣使前去,他们每次都老老实实的归附了。”
这点张斌自然清楚,他忍不住叹息道:“芝龙,安南好斗,你知道吗?让他们称臣纳贡没什么意义,这一百多年来他们都反了几次了,每次都搞的我们大明南部边境不得安宁,所以,此次,我们必须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直接划入大明治下,这样才能保证南洋的长治久安。”
郑芝龙闻言,不吭气了,这家伙,要让他们低个头,喊大明一声老大,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让人家全听你的,这难度就有点大了。
张斌沉思了一阵,终于下令道:“元孔,遣使前去通知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让他们即刻来降,不然,大明王师到日,就是他们人头落地之时。”
宋应升闻言,连忙拱手道:“下官遵命。”
张斌还是决定先来文的试试,毕竟来武的代价有点大,他可不想让天雄军和秦军这样天下有数的精锐去吃炮弹。
安南的确有点怕大明,没过几天,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纷纷遣使跟着南洋水师的快船到了新港城,他们都表示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只要大明给他们封个王就可以了,安南郑氏想要的封号是平安王,安南阮氏想要的封号是广南王。
这帮家伙,怕是故意装糊涂吧,张斌要的是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直接纳入大明治下,他们却还想当逍遥王,土皇帝!
看样子,不动手是不行了,他立马召集了一百艘威远战列舰、一百艘镇远巡洋舰和两百艘轻型铁甲舰,带着天雄军和秦军,带着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的使者,直奔安南最大的港口海防港。
这个时候,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的确都有点怕大明,但是,他们都不想大明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因为那样一来他们就成了大明的臣子,而不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
他们之所以都派出使者到新港城服软,就是想告诉张斌,我们还是按老规矩来,称臣纳贡吧,至于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什么的,那就算了,我们是怕你,但并不是怕得不敢还手那种,有种你就来。
百余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大明是不可能在安南长期驻扎大军的,因为耗费太大了,大明朝廷根本就承担不起,所以,永乐朝的时候大明虽然征服了安南,但是,后面大明又主动把驻扎在安南的八万大军撤走了,后面大明更是屡屡威胁要对安南用兵,但是,只要安南愿意称臣纳贡,大明朝廷便接纳了。
他们以为这次大明朝廷又是来威胁他们的,所以,他们都要求封王,而不愿意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张斌可不光是威胁他们,后面还带着恐吓呢,恐吓再不行,那就真要登陆作战了。
没过几天,大明水师舰队便来到了安南最大的海防港外,密密麻麻的巨舰一到,海防城里的安南守军便吓得脸色巨变,开玩笑,他们总共才几千人马,怎么干得过数百艘大明的巨舰。
张斌也没管他们的脸色,直接就下令一百艘威远战列舰对着海防港先来五轮侧舷齐射,然后再对着海防城来五轮侧舷齐射。
“轰轰轰”,随着他一声令下,海面上便响起了恐怖的火炮轰鸣声,无数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海防港,港口码头和停在港口的船只瞬间被砸的木屑纷飞,海防城里的守军和老百姓都被吓得仓皇逃窜,不到半个时辰,海防城便成了一座空城。
张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这会儿还只想恐吓一番,并不想开战,所以他才下令让威远战列舰先轰击港口,把城里的守军和平民百姓全吓跑。
恐怖的火炮轰鸣声足足持续了将近半天时间,十轮侧舷齐射过后,海防港和海防城都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个时候,张斌才命人把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的使者叫到跟前,指着海防港和海防城道:“回去告诉你们的郑主和阮主,如果不投降,就是这下场。”
这一下着实把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都吓坏了,这大明也太恐怖了,动不动就是万炮其发,如果大明王师真发动进攻,他们岂不会被轰成齑粉!
他们可不知道大明能不能把上万门火炮都拉到陆地上来,万一能的话,他们就死定了,所以,没过几天,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便相继来投,表示愿意接受大明帝国管辖,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第778章 战东吁
张斌一通威胁恐吓之下,安南郑氏和安南阮氏终于降了,紧接着,占城也遣使来降了,他们连安南阮氏都干不过,自然不敢违抗大明的意愿。
这三方势力相继投降,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一事貌似水到渠成,马上就可以开始了。
不过,张斌并没有急着划分州府,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因为他派去暹罗和东吁的使者也回来了。
暹罗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大明王师帮他们赶走入侵的东吁王朝大军,不管是称臣纳贡还是直接接受大明的管辖都可以。
而东吁王朝却不愿意归附大明,甚至称臣纳贡都不愿意,他们的态度很强硬,不服,就来战,不要派什么使者,耍什么嘴皮子!
他们可能认为大明还是几十年前的大明,就算占领了他们的都城也没有那么多钱维持驻军的粮草供应。
张斌其实也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东吁并不是安南,安南本就是大明的藩属,而且也曾接受过大明的直接管辖,所以,安南会在威胁恐吓下屈服并不奇怪,但是东吁王朝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不是大明的藩属而是大明的敌人,嘉靖朝到万历朝,东吁王朝和大明前前后后打了五六十年,想通过威胁恐吓的手段让他们屈服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他也令人打探清楚了,东吁王朝进攻暹罗的时候压根就没用到火枪和火炮,他们的火炮都架在自己的都城阿瓦城呢,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凭仗吧,他们可能以为有数十门火炮为依仗明军根本就打不下阿瓦城,就算在野战中打不过明军又怎么样,到最后明军拿不下他们的都城还不是得乖乖撤军!
从东吁王朝的态度来看,这一战是无法避免了,那么迟打不如早打,因为这会儿东吁王朝的二十万主力大军正在进攻暹罗,正好乘机将其歼灭,如果让他们跑回去占据这一座座城池和一个个关口层层抵抗,那这场大战就不知道要打多久了,这会儿东吁王朝的面积可不小,足足有大明四五个行省那么大,要是演变成持久战,打个几年都不奇怪。
为了避免陷入万历朝那样的持久战,张斌一收到暹罗和东吁回复,立马就率舰队直奔大城,而安南郑氏、安南阮氏和占城,他只是分别调派了一万东番战兵来镇守,反正他们已经吓破胆了,应该是不敢反抗了,就算他们反抗也不怕,一万东番战兵去进攻他们架设了火炮的城池肯定是打不下来,但是反过来守城却是绰绰有余了,就算他们都有十万人马也不一定攻的下来。
这次率领东吁王朝大军前来进攻暹罗的并不是东胡国王他隆,而是东吁王太子平达力,因为他隆王年事已高,别说是领兵打仗了,骑马的时候跑快点估计都会从马上跌下来,所以,他让年轻气盛的王太子平达力领军前来进攻暹罗。
这并不是东吁王朝第一次进攻暹罗,而是第三次,头两次进攻暹罗的时候东吁王朝还没有现在这么广袤的领土,也没有这么多的军队,所以只是跟暹罗大军在边境线上干了几仗便不了了之了,双方并没有分出胜负。
但是,这次就不一样了,此时的东吁王朝可谓盛极一时,兵强马壮,光是进攻暹罗的先锋大军就有十余万,后面还跟了十余万援军,而暹罗总共才十余万大军,双方实力相差过于悬殊,暹罗大军压根就抵挡不住,只能退守大城,凭借城墙阻挡东吁王朝王朝的大军。
历史上暹罗的大城王朝就是这样一次次被东吁王朝逼到都城,最后被东吁王朝攻入大城而灭亡。
这会儿东吁王太子平达力那叫一个不可一世啊,他认为自己比父亲他隆王都强,因为他的父亲他隆王两次率军进攻暹罗连人家的边境都没突破,而他却一路势如破竹攻到了人家的都城。
他认为自己将是东吁王朝历史上最强悍的国王,他认为自己终将踏平暹罗,击败安南,一统东南半岛,他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击败大明,洗刷当初都城被破的耻辱!
所以,当大明的使者前来劝降的时候,他想也不想就回绝了,不服,来战啊,耍什么嘴皮子,要不是杀使者会被人唾弃,他估计会当场就把大明的使者给砍了。
正因为他不可一世,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当张斌率六万精锐大军从大城南面的港口登陆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搭理,直到张斌率军逼近大城,他才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拦截。
张斌着实被他这白痴之举雷的不清,这家伙,东吁大军的统帅脑袋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看见自己率大军前来,不赶紧撤去大城之围,找个有利地形据守也就罢了,这家伙竟然还敢率十万大军前来阻拦,难道他认为十万手握冷兵器的杂牌军能干得过六万装备了先进火器的精锐吗?
平达力的确是这么想的,他知道明军很强悍,但是,他对明军的认知还停留在万历朝,那会儿,如果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他们东吁王朝的大军肯定是干不过明军的,但是兵力比人家多一倍的话还是有可能打赢的。
他不认为自己干不过眼前这股明军,因为他现在的兵力差不多是明军的一倍了,就算打不赢,打个平手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如果双方僵持不下,他完全可以从大城再调点人马过来,一举将明军击溃。
他这想法如果放在万历朝没准还真能打个胜仗,可惜,这会儿是永兴朝,明军的装备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还把现在的明军当万历朝的明军,注定是要吃个大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