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411

  很快,上千辆马车便被排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两千余名壮汉十个一组,十个一组,熟练的配合着,不一会儿,一个个帐篷便出现在平地上,整齐的很,简直就如同军队的营盘一般。
  营盘扎好,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便带着几辆盖着篷布的马车,跟在杨林的后面,向远处一个大宅院缓缓行去。
  这宅院是管理盐场的官员办公和住宿的场所,杨林都来了不少回了倒是轻车熟路。
  不久,众人便来到了宅院大门外,杨林给看门的衙役塞了个银锭子,很快,里面便传来一阵大笑:“哎呀,是杨林老弟来了啊,有失远迎,抱歉抱歉。”
  一个满脸肥膘的中年官员快步从里面走去来,貌似很亲切的样子。
  这位就是管理盐场的吏目潘年,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不过却是个相当肥的肥差。
  杨林也装出一副亲切的样子,大笑道:“潘大人,好久不见啊,想煞小弟了。”
  两人寒暄了一阵,这什么潘大人便领着杨林一行人进了大院。
  紧接着,便有一帮衙役上来接管马车,这些人甚至问都不问,抢过马车的缰绳就要往里拉。
  这个时候,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有点紧张了,因为马车上是银子啊,足足四万两银子,就这么给人家吗,难道不用点个数什么的吗?
  他们不由满脸紧张的看向杨林,杨林却是没事人一般,微笑着朝他们摇了摇头,随即便跟着潘年往旁边的书房走去。
  这孝敬银子是规矩,而且这些银子也不是全孝敬给这什么潘大人的,潘年只是经下手,大部分银子他都要上缴的。
  这规矩也延续了几十年了,前来拉盐的盐商都清楚,也没人敢少一文钱,所以,潘年压根就没点数,直接就命人搬去了内院。
  潘年将杨林引进书房,客气的招待了一番,这才亲切的道:“杨林老弟,听说令郎高中状元,这下你可有清福享了,恭喜,恭喜啊。”
  杨林连忙拱手谦虚道:“都是皇上恩典,都是皇上恩典。”
  他以为潘年是真心恭喜他呢,却不曾想,潘年低头的时候,眼神却变得复杂无比,貌似有点惶恐,貌似有点担忧,甚至还带着一丝绝望与疯狂。
第九十七章
盐运使
  杨林根本就没发现潘年复杂的神情,他跟潘年寒暄了一阵之后便小心的问道:“潘大人,小弟什么时候可以来拉盐啊?”
  这冬天都来了,年节也快了,他很想快点把盐支出来,运到湖广那边,交给那边的掌柜贩卖,然后他便可以回家过年了。
  他已经好久没回家过年了,自己的儿子都长大了,中状元了,甚至成亲了,他这个做父亲的却没有尽到一点责任,他感觉相当的内疚,所以,他想着,怎么滴今年也要回京城的家,跟儿子还有儿媳过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
  潘年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四千盐引你都带来了吗?”
  杨林连忙点头道:“都带来了,都带来了。”
  这四千张盐引可不是一点点,好大一箱子呢,他自然不可能带在身边,只有开始兑换的时候他才会拿过来。
  潘年貌似犹豫了一下,随即点头道:“那行,我这就派人去汇报提举大人,你先等两天,休息一下,等提举大人准了,我自会派人去通知你。”
  杨林并没有察觉什么不妥,因为往年都这样,潘年得先把银子交上去才能放盐,这也是规矩。
  他又跟潘年寒暄了一阵,随即便带着李建江、李建林兄弟等回扎营地去了。
  没想到,都过了三四天了,潘年竟然还没派人通知他去拉盐。
  这就有点不正常了,一般都是三天左右便能拉盐了,这次为什么拖这么久呢?
  他忍不住又去拜会了潘年一番,潘年也没说什么,只是告诉他提举大人还没发话,请他耐心的等一等。
  这一等又是三四天时间过去了,潘年还是没有来通知他拉盐,这下杨林真坐不住了,这样拖下去,他怕是不能回京城陪儿子过年了。
  他忍不住带着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又来到了潘年居住的大院。
  潘年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不但跑到大门口迎接,还拉着他一个劲的寒暄,热情的不得了。
  不过,杨林一问道兑换食盐的问题,他却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这家伙,也太贪了吧。
  杨林也有所预料,甚至银子他都带来了,他直接让李建江把一包银子送进书房,摆潘年面前,这才小心的问道:“潘大人,这盐具体什么时候能出,你知道吗?”
  潘年一看那包银子就知道,最少一百两,他恬不知耻的将包裹收了,这才摇头叹息道:“杨林老弟啊,不是我要为难你,实在是提举大人那边不松口啊。”
  晕死,这一百两银子貌似是白送了。
  杨林小心的追问道:“我这都按规矩办好了,提举大人那边还有什么问题吗?”
  潘年继续摇头叹息道:“好像也不是提举大人的问题,听闻是山西那边出了问题,盐运使大人已经派人去山西那边确认了,这一来一回怕是得个把月时间,我也没办法啊。”
  杨林闻言,不由眉头一皱。
  山西那边出了问题关你们屁事啊,你们只管兑换盐引便成,只要盐引不是假的,跟你们又有什么干系?
  他已经听出点端倪来了,好像是盐运使大人要故意整自己呢。
  这一拖就是一个月,等他把盐运到湖广差不多就要过年了,而且过完年他更忙,六万多盐引要兑换,他哪还有时间去京城。
  这些人,搞什么鬼?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状元郎吗?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娶了陆家和张家的女儿吗?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后面有阳明一脉的支持吗?
  这些人精,既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是状元郎,这些事,他们肯定都知道!
  他们既然都知道,还这么搞,这事肯定不简单。
  杨林也懒得问潘年了,这种小角色肯定不知道具体情况,他稍微和潘年寒暄了几句便告辞回扎营地了。
  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派人去通知自己的儿子了,因为他等不起,不能回京城去陪儿子过年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明年的六万多盐引,拖一个月那是多大的损失,一直拖下去又是多大的损失。
  如果这帮人这么玩下去,他非被玩死不可,六万多盐引啊,光是前期投入就有将近一百万两,如果到时候领不到盐,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回到营地之后便写了封亲笔信,将这边的情况和自己的猜想细细写在里面,然后便让李建江亲自带人日夜兼程送往京城。
  那么,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此时,扬州城醉仙楼一个包间内,两个身材皆已的中年男子正把酒举杯,亲切的交谈着。
  其中略为发福那位中年男子心情貌似不是很好,面对满桌的酒菜,他好像提不起什么胃口,只是在另外一位胖的厉害的中年男子敬酒的时候他才会举杯喝上一口,筷子他却未曾动几下。
  那胖的厉害的中年男子见状,连忙挑了块带着脆骨的鸡肉恭敬的夹他碗里,随即赔笑道:“怎么了,王大人,您还在担心啊?”
  这胖的厉害的中年男子就是潘年口中的提举大人,淮北盐课提举司提举余中,而这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正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盐运使王化。
  这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盐运使可是从三品的高官,而且手握两淮盐政大权,可以说是个肥的流油的职位,每年躺那里都能收几十万两银子。
  而这淮北盐课提举司提举余中肯定是来给他送银子的,他为什么满脸愁容,一点都不高兴呢?
  很简单,因为他在担心自己的官位,自己的前程。
  他是正德十六年辛巳科进士,张璁的亲信,这盐运使的职位也是张璁给他提上来的,这会儿张璁已死,他等于失去了靠山,这肥的流油的职位自然早有人虎视眈眈,而且今年正好是京察大计年,他的职位可谓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他唯有自救,转投其他阵营,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职位。
  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投靠声望正隆的夏言一党,因为夏言一党的元老级人物严嵩在南北两京都有很大的势力,而这余中就是严嵩的党羽。
  可惜,转投阵营并不是那么容易,像他这样的,原本跟夏言一党对着干的更不容易,严嵩就给他提了个要求,让他拖住新科状元杨聪他爹杨林,作为投名状!
第九十八章
寻死
  新科状元杨聪可是阳明一脉的后起之秀,而且还娶了陆家和张家的女儿为妻,靠山硬的很,他爹是这么好惹的吗?
  王化当然知道杨聪他爹不好惹,但是,严嵩偏偏以此为条件,他也没有办法啊!
  他甚至有点后悔投靠严嵩了,或许,随便找个阳明一脉大佬投靠,都比投靠严嵩强。
  但是,一想起自己贪腐的银两,他心中又充满了无奈。
  他是真的没办法啊,阳明一脉的大佬几乎都是两袖清风的典范,他这样的贪官投靠过去找死吗?
  甚至夏言都以清廉自居,他唯有选择严嵩,因为他知道,严嵩也很贪,甚至比他都贪,夏言一党和阳明一脉里面就这么一个大贪官,他不投靠严嵩投靠谁!
  他忍不住叹息道:“唉,严大人为什么一定要跟新科状元杨聪过不去呢,阳明一脉可不好惹,更何况这家伙后面还有陆家和张家,一个不好就是惹火烧身啊。”
  余中无所谓的道:“这上面的事情下官也不懂,反正严大人也就要求我们拖他一个多月,下官觉着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他杨聪再牛也不至于因为这么一点小事来收拾我们吧?”
  你个白痴!
  王化心里暗骂了一句,随即继续摇头叹息道:“唉,余大人,你难道不知道吗,原山西巡抚陈达就是因为为难这个杨林被皇上给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