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1

  余中闻言,脸色微微一变。
  山西的事情他当然清楚,他们找出的借口就是山西那边有问题,至于什么问题,的确不关他们屁事,他们只需要拖杨林一个多月便成。
  他举起酒杯,为自己壮胆道:“我们又没说不给他兑换盐引,就是需要去山西那边确认一下而已,他杨聪再牛,总不会为了这么一点小事收拾我们吧?就算他想收拾我们,也得有这个能耐啊,严大人都说了,会尽力保我们周全的。”
  严嵩这话怎么听都感觉跟骗小孩一样,什么叫尽力保我们周全,没保住怎么办?
  王化举起酒杯和余中碰了一下,随即一仰头把杯中酒干了,待脑海里稍微有点眩晕,他才借着酒劲咬牙道:“我就怕我们都成了严大人的棋子啊,严大人的狠辣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就算被那杨聪收拾了又怎么样,他完全可以换帮人来掌控两淮盐政,到时候全是他自己的亲信,他岂不更放心。”
  余中闻言,脸色又是一变。
  不过,很快他又装出无所谓的表情,自我安慰道:“严大人都说了,现在吏部尚书是张邦奇,如果我们下去了,这两淮盐政恐怕就落阳明一脉手里了,他不会冒这个险的。”
  真是这样的吗?
  王化闻言,不由皱眉沉思起来。
  杨聪收到书信之后同样皱眉不已,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什么意思?
  他并不是不知道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是干什么的,相反,他相当清楚,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就是专门负责南直隶海盐的生产和“销售”的,说白了,凡是盐引划分到南直隶的,都必须去他们那里“兑换”食盐,如果没有他们开具的兑换凭证,就是违法的,就是贩私盐,那可是要杀头的。
  正因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掌控着整个大明三成的食盐生产和销售,两淮盐运使向来都牛叉的很,不按“规矩”给他们孝敬银子,他们压根就不会给你兑换盐引。
  他就是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为难他爹。
  这些贪官污吏,太过分了吧,他爹并不是没有按“规矩”孝敬,四千张盐引,四万两银子,比朝廷征收的税赋高三倍都不止,他们还想怎么样!
  杨聪真有点糙了,麻匹的,狗官,寻死是吧?
  他还没狂到看谁不顺眼就要收拾谁的地步,也没有傻帽的想要把整个大明所有贪官污吏一扫而光。
  但是,这种收了钱还为难人的官员,特别是收了钱还为难他爹的官员,他真不能忍。
  这种狗官,哪怕关系通天,他也要想办法收拾了!
  那么,怎么收拾这狗官呢?
  很简单,请客,吃饭,当天他便发出邀请,请自己派系的大佬来杨府赴宴。
  这次他同样是把所有人都请了,不但包括阳明一脉的大佬,还有定国公徐延德、大舅哥陆炳、岳父张岳等人。
  众人也习惯了杨聪的宴请,反正这位状元郎家里有的是钱,一桌酒席而已,根本不值一洒,正好大家一起去打打牙祭,聊聊天,增进一下感情。
  杨聪也习惯了做这个“主人”,席间敬酒行令,推杯换盏,他都表现的相当积极,整个酒宴气氛也相当的热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皆有些微醺的时候,他突然放下筷子,郑重的道:“诸位,我这里有件事想请大家帮忙。”
  紧接着,他便将两淮盐运使王化为难他父亲,故意拖延,不兑换盐引一事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陆炳闻言,气得把酒杯往桌子上一顿,恼怒道:“这个王化,寻死还是怎么了,收了钱还不办事,他怕是活的不耐烦了。”
  他着实有点怒了,因为杨林明年就要帮他做食盐生意了,一年二三十万两的收益啊,他都幻想着怎么花这些钱了,现在竟然有人使绊子,为难杨林,他能不怒吗。
  定国公徐延德、京山侯崔元和武定侯郭勋也跟着他骂开了,因为他们也在做盐引这块啊,要淮盐都转运盐使司跟他们过不去,依附他们的盐商也要吃大亏。
  张邦奇和张岳等人也是皱眉不已,这王化也太过分了,收了这么多银子还要为难盐商,有这么当官的吗?
  他们本来就对贪官污吏十分反感,这种收了钱不办事还要为难别人的,他们自然更是深恶痛绝。
  杨聪见“士气”已经提起来了,连忙不失时机的对着张邦奇拱手道:“世伯,这王化是什么背景,您知道吗?”
  张邦奇回想了一下,随即皱眉道:“这王化是正德十六年的进士,跟张璁关系极为密切。不过这会儿张璁都已经去世了,他不应该如此张狂啊。”
  张璁的人?
  杨聪闻言,不由一愣。
  这家伙难道脑子进水了,后台都倒了还如此张狂。
  他明显感觉到这事不正常了,就算脑子进水了也不会这样找死啊,没有后台的人来招惹他们,别说是从三品的盐运使了,就算是正三品的六部侍郎那也是死路一条啊!
第九十九章
严嵩下的套
  这个王化,肯定有问题,他不可能不知道杨聪的背景,他知道杨聪的背景还这么干,那就有点不正常了。
  他这纯粹是在寻死啊,当官没这么当的。
  王化为什么要寻死呢?
  众人不禁皱眉沉思起来,过了半晌,詹事府少詹事邹守益才慎重的道:“清风,我感觉这是严嵩设的套,严嵩在南直隶党羽众多,他要找人去骗王化出手是很简单的事情。”
  严嵩设的套?
  这点杨聪还真没想到,他只知道严嵩是个大贪官,具体怎么贪的,又擅长什么手段,他还不是很清楚,而邹守益在金陵与严嵩共事那么久,对严嵩肯定比他了解。
  他想了想,随即请教道:“世伯,您觉得严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邹守益猜测道:“他可能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吧,两淮盐政可是一块大肥肉,光是盐商的孝敬一年就是上百万两的收益,他不眼红才怪。而且这个王化已经是无根的浮萍,要弄下去并不难。”
  杨聪闻言,不由连连点头,严嵩的贪婪那可是整个历史上都能排上号的,他眼红两淮盐政的利益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杨聪想了想,随即追问道:“他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呢,他要收拾王化估计也不难吧?”
  这个的确比较奇怪,严嵩如果想将两淮盐政收入囊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偷偷的收集王化的罪状,然后突然发力把王化给整下去,让各方势力措手不及,这样他把自己的亲信推上去就不是很难了,如果各方势力都有所准备,他要把自己的亲信推上去可就难了。
  众人不禁又皱眉沉思起来,这个严嵩,到底什么意思呢?
  过了半晌,张邦奇才猜测道:“严嵩可能是想挑起我们跟张璁一系恶斗吧,张璁虽然过世了,他提拔起来的人大多还在,这些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我们如果跟他们斗起来,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倒向夏言一党,寻求庇护。”
  这点倒是很有可能,不过,就算是严嵩设的套,也得往里钻啊,杨聪不可能看着自己的老爹被人欺负不出手啊,而且这里面还关系到一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的盐引收益,再怎么滴,也得把王化给收拾了。
  想到这里,杨聪慎重的道:“严嵩很有可能是想坐山观虎斗,不过,再怎么样我们也不能放过王化,至于其他张璁一系的官员,我想,我们不去主动招惹,他们应该也不敢来招惹我们,至于他们投入夏言一党什么的,只能随他们去了。”
  张邦奇闻言,缓缓的点头道:“嗯,这个王化的确不能放过,而且,我们必须把接班的人也准备好,我们只要掌控了两淮盐政,这兑换盐引的孝敬什么的就可以慢慢免除,这样一来,盐价又可以降下去两成左右,对老百姓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这兑换盐引的费用全部免除的确是件天大的好事,老百姓因此受惠,杨聪也能跟着受惠,明年他爹那里可有六万多引的份额,按现在的规矩,光是孝敬给两淮盐政的银子就多达六十多万两,这笔银子对杨家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能免除自然最好不过。
  那么,到底找谁来接王化的班呢?
  这个问题貌似也比较麻烦,因为这会儿阳明一脉的官员差不多都调动过了,你这刚调到新的位置,屁股还没坐热又跑去管两淮盐政,不说夏言一党会怎么阻扰,就算是嘉靖那一关也不好过啊。
  而且,阳明一脉的大佬基本都是从三品以上的官员,降级去管两淮盐政根本是不可能的,而杨聪拉拢的翰林院官员大多都是五品一下的官员,要升到从三品,最少得升四级,官场上也没这个升法。
  众人商议了一阵,貌似也就邹守益比较合适,因为他是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升一小级,去管两淮盐政倒是蛮合适的。
  不过,邹守益是嘉靖调来管詹事府的,很有可能太子接受册封以后他便会擢升为正三品的詹事府詹事,成为真正的朝廷大员,跑去当从三品的两淮盐运使貌似有点得不偿失啊。
  而且,他的职位是嘉靖定下的,贸贸然调动,很有可能会惹怒嘉靖,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这个时候,众人都皱眉不已,这严嵩算计的还真毒啊,他可能就是算到阳明一脉没有合适的人手去接手两淮盐政才会挑起王化和杨聪的恶斗。
  难道真让严嵩坐收这个渔翁之利吗?
  杨聪皱眉沉思了半天,终于想起一个人来,这人就是被徐阶弄去福建接替宋应奎出任左参议的王栋。
  王栋也是阳明一脉的二代弟子,为官也是比较清廉的,而且他这会儿正好是从四品的左参议,升个两小级出任从三品的两淮盐运使貌似刚刚好。
  王栋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杨聪一提出来,众人纷纷点头以示赞同,王化的接班人就这么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王化拉下马了。
  这个时候就要杨聪的岳父张岳出马了,因为都转运盐使司是受巡盐御史或巡盐道的监督和管辖的,而巡盐御史是都察院派出去的,巡盐道是各地提刑按察使司派出去的,也要接受都察院的管辖,也就是说,派个巡盐御史又或是巡盐道佥事去查一下王化就可以了。
  王化的贪腐是毋庸置疑的,光是杨林前前后后就给他孝敬了十多万两银子,其他盐商自然也少不了孝敬,要查起来,他最少也贪污了几十万两。
  当然,为了保护杨林,这个证供完全不用杨林来提供,随便逮住几个盐商,让他们老实交待便成了,正好,这次盐引份额重新分配,盐商也要换掉一大拨,那些没有依附他们的盐商就只能出来背这个行贿之锅了。
  有时候官场上的斗争就是这么残酷,一旦一个人倒台,他后面一大串人基本都要倒霉,不管是跟着他获利的官员还是跟着他获利的商户,都得倒霉。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杨聪他们这也叫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整治那些没有依附他们的盐商,这样其实也是很不讲道义的。
  人家又没招你惹你,为什么要收拾人家呢?
  不过,官场斗争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对与错,也没有什么道义可讲,你不下狠手,人家就会对你下狠手,不是自己人,干趴就对了。
第一〇〇章
招是不招
  杨林焦急的等候了几日,终于收到儿子杨聪的回信。
  杨聪在信里面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杨林带着人先去盐城附近扎营,他自然会派人过来处理盐引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