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411

  杨林这会儿虽然心中焦急,也没有办法,他只能按杨聪说的先去盐城,走之前他还特意去跟潘年道了个别。
  他当然没跟潘年说自己的儿子会派人来收拾你,他只是说自己带的粮食不够了,需要去补给一下。
  两千余人吃喝拉撒需要的东西很多,他不可能一次带上一个多月的量,一般都是带上十余天的,然后一路在沿途城池补充,这会儿他已经在盐场附近待了十多天了,潘年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杨林一走,自然还有其他盐商前来兑换盐引,没过几天,又一个盐商赶着百余辆马车来了。
  这盐商也很懂“规矩”,在盐场旁边驻扎下来以后,便带着一车银子来拜会潘年了,一切好像很正常,但是,大院里的人都没注意到,这盐商带着人过来的时候,一个管事模样的人也带着几个灶户模样的汉子往大院走来。
  这灶户就是煮盐的盐户,来管盐场的大院倒也不奇怪,不过,那管事模样的人带着几个灶户来到大院门口的时候,看门的衙役却将他们拦住了。
  这衙役拦他们倒不是因为里面正进行见不得人的交易,这盐商孝敬银子又不是一回两回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几十年来都是如此,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并没有觉着有什么见不得人了,问题是,这衙役不认识带队的管事啊。
  这边盐场是大,但管事也就那么多,衙役都见过,不认识那就有问题了,所以,看门的衙役拦住了这帮人,不让他们进去。
  这衙役还真没看错,这管事压根就不是盐场里的,而是京城来的。
  这打扮成管事模样的人就是都察院御史胡宗宪,而那些所谓的灶户则是杨聪手下的护卫高手。
  胡宗宪见混不进去,干脆一挥手命随行的护卫撂翻那看门的衙役,随即便带头往大院里冲去。
  这会儿潘年正站院子里笑眯眯的和那盐商寒暄呢,他见胡宗宪带着人闯进来,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麻匹的,这盐场附近他就是天王老子,谁这么不长眼的闯进来坏他好事。
  他不由恼火道:“你们哪个管事的手下,跑进来干什么。”
  胡宗宪压根就没搭理,他直接抽出背后的刀子,随即便板着脸大喝道:“全部拿下!”
  潘年傻眼了,这帮人到底干什么的?
  他还没反应过来呢,便被一个灶户打扮的护卫给干翻了,在场其他人倒是想反抗来着,但是,他们根本就不是这些“灶户”的对手,很快,所有人都被摁在地上,双手反扣,绑了个结结实实。
  胡宗宪也不着急,他先是来到马车跟前,命人掀开篷布,打开箱子,见里面果然是一箱箱的白银,他这才转身走到潘年跟前,嘿嘿笑道:“淮北盐课提举司吏目潘年?”
  潘年这会儿都懵逼了,这帮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不知道啊!
  他战战兢兢的道:“你们,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胡宗宪这才从怀里掏出一块牌子,举到他面前,得意道:“你说我是干什么的?”
  潘年盯着牌子仔细一看,“都察院巡盐御史”!
  他顿时吓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都察院巡盐御史可是专门管他们的。
  其实,他这几天一直在暗暗担心,毕竟杨林是状元郎杨聪的父亲,他们这样为难杨林,状元郎杨聪肯定会报复,他只是没想到,报复来的这么快,而且直接就落到了他头上。
  不带这样玩的好不,我只是个小喽喽而已!
  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人赃俱获,还有什么好说的。
  胡宗宪突然又板起脸来,厉声道:“潘年,你可知罪?”
  这个罪他肯定知道,但不能认啊,潘年干脆咬着牙,不开口。
  胡宗宪见这家伙不开口,也没再问了,而是直接挥手道:“准备升堂。”
  这一般衙门基本都有升堂问案的地方,就算是这小小的盐科提举司分部也不例外,很快,潘年等一众人等便被拖入中间的大堂,那些护卫也如同衙役般站在了大堂的两侧。
  胡宗宪这会儿已然换上了官袍,坐在了公案之上,他直接拿起惊堂木使劲一拍,随即厉声道:“潘年,你可知罪?”
  潘年还是不吭气,他是想着咬牙挺住就没事了,毕竟这巡盐御史还只敢拿他这九品芝麻官开刀,上面五品提举和三品盐运使他估计人家也不敢怎么样,只要他这里挺住了,上面人自然会想办法搭救他,毕竟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胡宗宪见这家伙还是不开口,也不着急,他干脆直接审问起一旁的盐商来。
  这盐商可没潘年这么硬气,自古民不与官斗,更何况这会儿被人抓了个现行,在胡宗宪的威逼恐吓下,很快,这盐商便竹筒倒豆子般,全招了。
  胡宗宪见这盐商在供词上签了字,画了押,这才再次惊堂木使劲一拍,随即厉声道:“潘年,人证物证俱在,你招是不招?”
  我招你媚啊,潘年还是紧闭双唇,一声不吭。
  胡宗宪也不知道是气疯了还是怎么了,竟然直接大喝道:“来人,拖出去重打二十大板。”
  两个护卫立马上前,夹着潘年就往外拖。
  潘年吓得大声道:“我是朝廷命官,你不能动用私刑。”
  他说的的确没错,按大明律法规定,凡是有功名在身的又或是有官职在身的,在没有革去功名和官职之前都是不能用刑的。
  但是,胡宗宪却如同没听到一般,尿都不尿他。
  很快,外面就传来噼里啪啦的打板声和潘年的惨嚎声,这打板子可不是开玩笑的,胳膊粗的杀威棒打下去,几棍子就能打的伤筋动骨,十几棍就能打的皮开肉绽,一般人挨不到一百棍就会被活活打死,二十大板已经够狠的了。
  不一会儿,被打的屁股开花的潘年便被拖进来了。
  胡宗宪再次惊堂木使劲一拍,随即厉声道:“潘年,你招是不招?”
  潘年还想硬撑,他以为胡宗宪只是恐吓他而已,打二十大板已经是极限了,再打,把自己打出个什么问题来,这家伙就没法收场了,只要他不招,到时候有事的就不是他了,而是胡宗宪,所以,他还是咬着牙,一声不吭。
  没想到,胡宗宪一见他不吭气,紧接着便大喝道:“来人,拖出去再重打二十大板。”
  潘年吓得嘶嚎道:“住手,你,你,你滥用私刑,朝廷不会放过你的。”
  胡宗宪却是阴阴的笑道:“什么滥用私刑,人证物证俱在,你是畏罪自杀,知道吗?”
  这家伙竟然这么无耻!
  这家伙竟然想活活杖死他!
  潘年终于怕了,他虽然不知道胡宗宪最后能不能给他整个畏罪自杀出来,但是,这么打下去,他肯定会被活活杖死。
  死了,可就什么都没了,胡宗宪就算是滥用私刑被革职查办又怎么样!
  他可不是什么不怕死的硬骨头,胡宗宪这架势,着实把他吓住了。
  他不想死,那就只能招了。
第一〇一章
雷厉风行
  胡宗宪做事向来雷厉风行,潘年这里一招供,他立马押着人打马直奔淮安府城,淮北盐科提举司和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还不知道他这么位巡盐御史已经从京城下来了呢,他便已经赶到淮安府城了。
  他赶到淮安府城以后,并没有直奔城中的淮北盐科提举司衙门,而是来到了淮安知府衙门。
  这个时候,他才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公文,正式亮出了自己巡盐御史的身份。
  都察院御史,实际品级是正七品,跟知县是一个品级,但是,他们的权力却大的吓人,只要他们手里有证据,正二品的六部尚书甚至是内阁大学士他们都可以弹劾,外放出来的巡按御史那就更不得了了,凡是与他巡按的事情有关的官员,都得听他的,也就是所谓的见官大三级。
  当然,不是说巡按御史就牛上天了,任何地方官员都要听他的。
  这淮安知府就不一定要听胡宗宪的,因为胡宗宪是来巡按两淮盐政的,跟淮安知府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他进了知府衙门,跟淮安知府密议了一阵之后,淮安知府便听话了。
  因为他手里不但有都察院的公文还有张邦奇的私信,淮安知府一看就明白了,这位代表的是阳明一脉,至于他要收拾的淮北盐科提举司提举余中,那就是条丧家之犬而已。
  当初张璁在日,淮安知府还要对余中忌惮三分,这会儿张璁都过世了,淮安知府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这年头,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加入了派系,也不是所有官员都加入了夏言一党又或者阳明一脉,很多官员跟夏言一党又或者阳明一脉并没有什么关系,淮安知府就是这样,他既不属于夏言一党,也不属于阳明一脉。
  他或许有派系,也或许有后台,但是在圣眷正隆的阳明一脉面前,他还不够看,所以,胡宗宪亮明身份以后,他便很干脆的表示,愿意协助胡宗宪办案。
  胡宗宪并不是什么鲁莽之徒,他一把拿下了潘年只是趁人不备而已,一个九品芝麻官也没什么势力,余中就不一样了,盐科提举可是从五品的地方大员,而且油水丰厚的很,不说别的,盐科提举司的衙役恐怕就不下几十个,余中在淮安城里经营这么久,实力肯定不容小觑。
  他可没狂妄的认为带着几个护卫高手就能把人全干趴下,要逮住余中,还得借助外力,而这淮安知府就是最好的外力,再怎么说,一个正四品的知府总比一个从五品的盐科提举牛逼。
  淮安知府果然没让他失望,确定了他的身份之后,淮安知府立即给他调派了几十个衙役和捕快,一行人跑到淮北盐课提举司衙门一围,自余中一下,大小官吏十多个立马成擒,几十个盐科提举司的衙役压根就不敢动弹。
  这帮人逮住以后,事情就简单了,胡宗宪二话不说,直接在淮安知府衙门升堂,从下往上,一个个的审,不招就是一顿板子,反正有潘年的证供在,他们根本就无从狡辩。
  当然,他不敢真把人给打死了,不过,把人往死里打他还是敢的,反正二十大板一轮,打个两三轮还是打不死人的,一般人一轮都扛不住,很快便招了,就算嘴巴比较硬的,两轮之后,也打崩溃了,不到一天时间,便全招了。
  收拾完余中这帮人之后,胡宗宪故计重施,直奔扬州城,请扬州知府出面,协助抓捕王化。
  这些地方官员哪里敢招惹京城来的大佬,特别是圣眷正隆的阳明一脉,吏部尚书之位就在人家手里呢,而且这会儿正好是京察大计,人家随便使点手段,一个知府要撸下去并不难。
  扬州知府无奈之下也只能出人出力帮胡宗宪抓捕王化,很快,胡宗宪又带着一大堆衙役和捕快把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给围住了,王化极其都转运盐使司一干官吏,一举成擒,在铁证和杀威棒面前,没一个人能扛的住,不到两天时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官员也全招了。
  一个巨大的盐政贪腐案就这样浮出水面,以王化为首的两淮盐政官员,一年光是收受盐商贿赂就达到一百多万两,加起来比整个大明一年的盐税还多!
  紧接着,胡宗宪一边主持两淮盐政工作,给杨林及依附于他们的盐商兑换盐引,一边派人将王化等人的罪状送往京城,送给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岳。
  当然,这些罪状都是经过加工的,他并没有涉及到以前的两淮盐政官员,杨林等依附于他们的盐商也没有出现在贿赂名单中,整个两淮盐政贪腐案他并没有如实上报,牵连的官员也不是很多。
  不过,光是这样已经够惊人的了。
  张岳收到证供也着实吃了一惊,他坐自己书房想了半天才拿着证供赶往皇宫去拜见嘉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