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411

  不过,这次,严嵩可不是来跟嘉靖谈什么修炼的,他稍微拍了几句之后,便装出忧心忡忡的样子,叹息道:“唉,皇上,有句话微臣不知当不当说。”
  嘉靖这会儿很有把严嵩当知己的架势,他一看严嵩这个样子,不由关心道:“怎么了,惟中,有什么事就说,我们君臣之间无需扭扭捏捏。”
  严嵩装出受宠若惊的样子,小心的道:“皇上,夏大人这段时间心情都不怎么好,每每跟微臣说话都长吁短叹,微臣看着,着实为他忧心啊。”
  哼!
  心情不好就对了,谁让他这么张狂来着。
  嘉靖对夏言的意见的确越来越大了,不过,他对严嵩却没什么意见,严嵩跟他聊这个他也不是很反感。
  他淡淡的问道:“噢,他都在感叹些什么啊?”
  严嵩有些尴尬的道:“他无非就是说阳明一脉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而已。”
  嘉靖有些不屑道:“他就不任人唯亲吗?他就不排除异己吗?”
  严嵩小心的道:“这个,微臣也说不好,不过夏大人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自从张大人当上吏部尚书之后,阳明一脉的确越来越过火了,像这次两淮盐政贪腐案,听夏大人说,他们就是有预谋的,王化此人的确罪不容恕,不过,他们拿下王化并不是因为王化贪腐,而是想垄断两淮盐业生意。听夏大人说,他们上次全力争夺南京户部尚书之位也是为了盐业生意。这些事情,微臣也不是很懂,不过听夏大人说来,这阳明一脉的确是有预谋的。”
  嘉靖闻言,不由沉思起来,这阳明一脉争夺盐业生意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了,自己还真没注意到。
  他想了想,随即问道:“你感觉张邦奇为人如何?”
  严嵩假装大公无私道:“张大人本事倒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只是同门相求的时候,他可能拉不下这个脸,这应该算是个小小的瑕疵吧,要换做微臣,管你同门还是同乡呢,自古忠义不能两全,为官当以忠为先,忠于皇上,至于义,跟皇上比起来,跟大明的江山社稷又算什么?”
  这话说的,太合嘉靖胃口了,嘉靖不由对严嵩刮目相看。
  这严嵩,不错啊,如此忠心,不像其他朝堂官员,满口仁义道德,还时不时上谏,说什么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干。
  这大明到底是谁的,朕需要听你们的吗!
  他深深的看了严嵩一眼,脑海里已经有了些想法。
  王栋拿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一职,阳明一脉自然是一片欣喜,这下好了,拿下了两淮盐政,要整治盐政贪腐就更方便了,只要把盐政贪腐解决了,这盐价就能降下来,老百姓的负担就能减轻不少,这简直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不得不说,这些文官,迂腐也罢,固执也罢,有时候他们的确是想干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当然,他们也不全是为国为民,或许,他们还想求点名。
  不管怎么说,这王栋拿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的确是件大好事,的确值得庆贺一番。
  不过,他们还没高兴几天,嘉靖突然一盆冷水泼下来,泼的他们心里哇凉哇凉的。
  嘉靖竟然下旨,迁严嵩为吏部尚书,迁张邦奇为礼部尚书,将两个人的职位对调了一下!
  这一下,阳明一脉,包括杨聪都懵逼了。
  他们这会儿才明白,自己这边完全上了严嵩的套了,原来,严嵩并不是为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一职,而是为了吏部尚书之位。
  严嵩这家伙,着实厉害啊!
第一〇四章
雪上加霜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都存在一个怪现象,几乎所有大臣都知道,拍皇帝马屁,把皇帝哄好了,肯定有前途,但是,真正能拉下脸去拍皇帝马屁的却不多。
  明朝这个现象尤其严重,文官不但不喜欢拍皇帝的马屁,还喜欢对皇帝指手画脚,说什么这个不可,那个不行,好像皇帝都得听他们的一般。
  实话实说,真正敢于去跟皇帝将道理的人,他们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对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皇帝爱不爱听你讲道理。
  嘉靖朝的文臣大多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觉着皇上顾道长生不对,当以国事为重,殊不知嘉靖就想顾道长生,你讲的再有道理,在他眼里都是个屁。
  很多人都因为这个吃了大亏,但是,朝臣们还是不依不饶,不停劝谏,希望嘉靖能“改邪归正”,唯有严嵩,不但不劝谏嘉靖以国事为重,反而不断进献青词,“鼓励”嘉靖修炼。
  谁聪明谁蠢,显而易见,严嵩正是凭借这个获取了嘉靖的信任,而很多人却因为劝谏嘉靖,成了刀下冤魂。
  有时候严嵩心里真的很想笑,你们这些傻叉,看老夫怎么玩!
  他使劲鼓励嘉靖修炼当然不是为了什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话也就嘉靖能信,他自己都不信。
  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掌控朝堂大权。
  这次,他正是利用嘉靖的信任,玩了招声东击西之计。
  他之所以让王化出手去为难杨林就是想逼的阳明一脉出手收拾王化,当所有人都以为他的目标是两淮盐政时,他却出人意料的推出了一个毫无竞争力的江启臣,当所有人都不明所以的时候,他却跑嘉靖跟前,利用夏言的嘴批判阳明一脉去了。
  结果,嘉靖也上套了,在他的暗示下,嘉靖开始思考了。
  阳明一脉以权谋私,夏言张狂不知收敛,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嘉靖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用严嵩,不为别的,就因为严嵩赞成他修炼,知音难觅,好不容易冒出这么个“贴心人”,他自然要好好任用,所以,他把吏部尚书之位给了严嵩。
  这吏部尚书之位多重要,谁都知道,因为所有官员名义上都是归吏部管的,只要掌控了吏部,任人唯亲,网络党羽,简单的很。
  严嵩这一招着实让阳明一脉措手不及,任谁都没想到,这张邦奇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才待了短短几个月就被严嵩给取代了。
  还好,在杨聪的谋划下,阳明一脉该升官的差不多都升完了,朝堂之中能拉拢的官员也拉拢的差不多了,这会儿吏部尚书之位被夺对阳明一脉的影响倒不是很大,现在,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严嵩会利用手中的职权疯狂的拉拢朝臣,扩充党羽。
  官场之事纷纷扰扰,年节不知不觉悄然降临,杨林如愿回到京城跟儿子儿媳过了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杨聪有父母妻子相伴,年节也过的比较充实。
  不过,整个阳明一脉包括杨聪这一边的张岳、陆炳、徐延德等这个年节过的都不是很开心,因为这吏部尚书之位被夺,严嵩还不知道会整些什么幺蛾子出来呢。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他们在为严嵩的事情担心的时候,过完年,又传出一个不幸的消息,内阁首辅李时病倒了。
  李时这个好好先生,为官还是比较公正的,有他在内阁,夏言还不至于胡搞瞎搞,他这一病倒,夏言岂不是如同出闸猛虎一般,逮谁咬谁!
  这一下真是雪上加霜啊。
  杨聪这一系的人,心里都难免出现阴霾,因为时局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利了。
  这会儿朝廷最重要的三个衙门就是内阁、都察院和吏部,而这三个衙门现在几乎都掌控在夏言一党的手里。
  比如内阁,李时病倒,不能管事,就剩下夏言和严嵩两个大学士了,他们还不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又比如都察院,张岳虽然晋升左副都御史,都察院真正做主的还是左都御史屠侨,而屠侨早就和夏言一党联合了。
  至于吏部就更不用说了,严嵩可比夏言和屠侨更厉害,他掌控了吏部简直比夏言掌控内阁和屠侨掌控都察院还麻烦。
  时局如此不利,该如何是好呢?
  杨聪再次邀请派系大佬赴宴,共商对策。
  这次酒宴再没了以往的轻松愉快,大家脸上都是愁眉不展,夏言一党全面掌权,迎接他们的恐怕将是毁灭性打击,大家能高兴起来才怪。
  众人闷闷的喝了几轮酒之后,张邦奇终于忍不住叹息道:“唉,没想到首辅大人竟然在这个时候病倒了,他老人家已然年近七十,这一次恐怕是很难扛过去了,要说这夏言的运气还真是逆天啊,当初张璁张大人也是说病就病了,而且没多久就过世了,如果李时李大人再一病不起,这内阁首辅之位恐怕就非他莫属了。”
  这情况谁都清楚,因为这会儿内阁总共就三个大学士,除了李时就是夏言和严嵩了,严嵩刚刚入阁,而且又刚刚接任吏部尚书,继任内阁首辅是不可能的,夏言已经成为继任内阁首辅的唯一人选。
  定国公徐延德也忍不住跟着叹息道:“就是不知他们会不会对维静下手,如果他们把维静给整下来,我们就麻烦了。”
  维静是张时彻的字,这会儿张时彻这个南京户部尚书的位置真的相当重要,如果张时彻被整下来,这盐引份额又得重新洗牌,现在是夏言和严嵩当权,如果张时彻下台,这盐引肯定是没他们的份了。
  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杨聪在心里暗暗叹息一声,表面上却是镇定道:“他们虽然掌权了,也不能无法无天吧,要他们真敢无法无天,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现在貌似只能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了,当初他能整的夏言没当成内阁首辅,这会儿他同样能让夏言和严嵩吃不了兜着走,大不了撕破脸,大家各凭本事,玩一把大的。
  没想到,很少说话的穆孔晖突然开口道:“诸位,不必如此气馁,不管他们想怎么样,总得经过皇上这一关,皇上英明神武,只要大家能勤勉任仕,做出成绩,不会有事的。”
  嘉靖英明神武吗?
  这话说的,好像有拍马屁的嫌疑,依穆孔晖的为人,应该不至于拍嘉靖的马屁啊。
  杨聪闻言,心里不由一动。
  这嘉靖,怎么说呢,有时候他的确相当的倔,想怎么样就要怎么样,压根就不管朝臣的反对,但是,很多时候嘉靖还是比较看重能力和功绩的,只要他觉着你有能力,你哪怕犯点错误也没关系。
  就好比夏言,不知道犯了多少错误了,嘉靖却一直没有让其下台,说白了,嘉靖就是看重夏言的能力。
  那么,怎么让嘉靖看到自己的能力呢?
  ……本卷终……
第三卷
亚圣之名
第一章
著书立说
  怎么让嘉靖看到自己的能力,这个问题,杨聪思索了很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