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411

  他为什么这么痴迷修炼呢?
  这个当然有他本身的原因,谁又不想长生不老,他当皇帝的想这些也正常,不过,严嵩的怂恿也有很大的因素,要没严嵩这么怂恿,他估计还不会荒废朝政。
  这会儿在严嵩的拼命怂恿下,他处理朝政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朝臣想要见他也比较困难,除了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其他人,他基本都懒得见了。
  当然,杨聪除外,杨聪要见嘉靖还是很简单的,毕竟陆炳和陆灵儿跟嘉靖就如同兄妹一般,他这个准妹夫求见,嘉靖再怎么忙也会给个面子,见上一见。
  这天早朝过后,杨聪便抱着一个卷轴,捧着几本书入宫了。
  他已经跟陆炳了解过了,嘉靖因为痴迷修炼,吃过午饭就不怎么管朝政了,要见嘉靖,最好是上午入宫。
  这会儿皇宫之中的侍卫都归陆炳管,自然没人敢为难他,很快,他便来到御书房外面,嘉靖也很给面子,听闻是杨聪求见,想也没想便让他进去了。
  杨聪抱着这一堆东西进来着实让他吃了一惊,捧着奏折来求见的他见的多了,像杨聪这样抱着卷轴,捧着一堆书来求见的,还真不常见。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忍不住好奇道:“清风,你这拿的什么?”
  杨聪恭敬的道:“回皇上,微臣观《永乐大典》有些许感悟,感觉古书与现在很多事物都有些出入,所以,微臣想编撰一套书与之互补,还请皇上恩准。”
  这话说的就有点大了,竟然要编撰一本跟《永乐大典》互补的书,这意思就是这书编出来能跟《永乐大典》想媲美咯。
  你小子,这牛皮吹的也太厉害了吧?
  嘉靖也很喜欢看《永乐大典》,自然知道《永乐大典》其实就是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各方面古书的一个大杂烩,里面的内容都是从古书上摘抄的,跟现在的很多事物有出入也正常。
  不过,杨聪这海口也夸的太大了,编套书出来与《永乐大典》互补,可能吗?
  他颇为惊奇道:“清风,《永乐大典》可是本大全类的书,你也准备编本大全类的书出来吗?”
  这口气,明显是不信啊。
  杨聪当然不可能编撰一本《永乐大典》那样的大型百科全书出来,他编撰的是一本小型的、科技类的百科全书。
  不过,跟嘉靖说这些嘉靖估计也听不懂,只有上点嘉靖感兴趣的,来糊弄嘉靖了。
  他举起手中的卷轴介绍道:“微臣的确有这个想法,不过此书的分类与《永乐大典》略有不同,微臣暂时定下的分类有《天文篇》、《地理篇》、《五行篇》、《兵法篇》、《器械篇》、《风雨雷电篇》等六类,这就是微臣编撰的《地理篇》中的一幅地图,名曰《坤舆万国全图》,基本将现今世上所有国家都囊括进去了,与《永乐大典》中的地理书自有不同之处,还请皇上过目。”
  嘉靖闻言,立马就来兴趣了,说实话,他还不知道现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国家呢,杨聪竟然画了幅地图将现今世上所有国家都囊括进去了,他能不好奇吗。
  他接过杨聪手中的地图,缓缓展开来一看,顿时便被上面五颜六色的边界线给吸引住了。
  这地图上的标注相当的简单,他又看过不少地图,自然是一看就懂,大明、东瀛、南洋、北元、西域、莫卧儿、波斯、大食、米昔儿等等,他一路看过去,眼睛是越瞪越大。
  这世界与他脑海中的印象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凡是他看到过或者听说过的国家,这地图上都有,这就证明,杨聪不是在胡画,很有可能,整个世界就是这样的。
  他鼓着眼睛看了半天,这才惊叹道:“清风,这些都是真的吗,这世界真是这个样子的吗?”
  杨聪不慌不忙的举起一本书介绍道:“这些是微臣结合北元古书、郑和下西洋的记载,还有西夷海盗的海图编撰出来的,应该八九不离十。《坤舆万国全图》还只是大概的国界标识,这《地理篇》上还有详尽的说明,请皇上过目。”
  嘉靖闻言,立马接过他手中的书细看起来。
  这书装订的相当的精致,就跟《永乐大典》一般,上面还有书名和分卷名。
  书的封面上用标准的馆阁体写着《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大明卷》,打开封面,第一页就是目录,上面不但有大明两京十三省,还有大明各藩属国,再往下翻就是大明两京十三省的详细地图和介绍。
  这些,嘉靖自然有印象,他自己治理的国家,不可能没一点印象,不过,这地图却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他还从未见过这么全面而且还是按统一比例绘制出来的地图,而且杨聪“构思”的这种地形图和简图相对照的模式也是他第一次看到,这种方式,看上去的确简单明了,一看就懂。
  他翻了半天,看完大明两京十三省,又开始看大明的属国。
  朝鲜、安南、琉球等与大明来往比较密切的属国,地图画的都相当的全面,介绍也相当的详细,但是,后面的吕宋、苏禄、婆罗、真腊、满剌加等地图却不是很全面,介绍里面也有很多“待查”字样,着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这些国家杨聪还没有查清楚。
  可惜了,可惜了,嘉靖忍不住感叹道:“看了你这《地理篇》朕感觉对大明都有了重新的认知,可惜,后面的属国都不是很详尽,真是可惜了。”
  杨聪连忙拱手道:“皇上恕罪,微臣这刚开始编撰不久,而且只有罗洪先罗大人帮忙,所以很多地方还没编撰完成,请皇上再给微臣几年时间,微臣定会将《坤舆万国全图》所有国家全部标注清楚。”
  嘉靖闻言,又看了看《坤舆万国全图》,这才兴致勃勃的道:“噢,这上面的国家你都能标注的跟大明两京十三省一样详尽吗?”
  杨聪连连点头道:“微臣定当尽力而为。”
  嘉靖不由大笑道:“好,朕等着看你详尽的标注,这《坤舆万国全图》就留下吧,朕还没看仔细呢。”
  杨聪闻言,心中暗喜,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只要能引起嘉靖的兴趣,下面就好办了。
第四章
愿景
  嘉靖看着眼前精美的《坤舆万国全图》,兴趣已经完全被勾起来了。
  这《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着实给他带来不少惊喜,那么其他的东西呢,他忍不住问道:“清风,你手里拿着什么,是其他分卷吗?”
  杨聪连忙顺势道:“是的,皇上,微臣去年去了趟山西,听到最多的就是边境百姓对鞑子恐惧,所以,微臣想了一些对付鞑子的武器和方法,分别编撰在《五行篇》、《兵法篇》和《器械篇》当中,请皇上过目。”
  嘉靖闻言,精神不由一振,这鞑子着实烦人,年年来,年年来,搞得边军将士死伤无数,边境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军费负担也越来越重,搞得他头都大了。
  现在,杨聪竟然编撰出了对付鞑子的武器和方法,他这劲头一下就上来了。
  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接过杨聪手中的三本书,随即便匆匆翻阅起来。
  杨聪摆在最上面的是《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守御卷》,里面讲述的是怎么用热武器配合冷兵器守城,怎么在野外利用火龙战车配合热武器和冷兵器防御骑兵冲锋。
  这些兵法与以前流传下来的兵法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里面不但有编伍方法、行军方法、作战纪律、战阵配合等类似于冷兵器兵法的内容,还有火枪三叠阵、步炮配合作战、枪炮配合作战、射程、饱和攻击等纯热武器作战兵法,甚至还有很多插图,就算不是很精通兵法的嘉靖看了都一目了然。
  这兵法果然与众不同,嘉靖看的是热血沸腾,按兵法所描述的,如果是明军守城,一万精锐边军足以抵挡十万鞑子的进攻,如果是野外遭遇,一万精锐边军足以抵御五万鞑子铁骑的进攻。
  不过,看到后面的武器配备,嘉靖瞬间傻眼了。
  守城时,一万明军将士最少需要配备火枪三千支,轰天雷一万枚,重型火炮五十门,轻型火炮一百门。
  野战时,一万明军将士最少需要配备火枪五千支,轰天雷两万枚,轻型火炮两百门,战车两千辆,战马四千匹。
  我的天,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什么轰天雷,什么重型火炮,什么轻型火炮,还有火枪,整个神机营配备的火枪都不到三千支,西北足有六个边镇,哪里来的这么多火枪?
  嘉靖颇有些遗憾的合上《兵法篇》,随即叹息道:“清风,你这兵法着实不错,如果按兵法上所说,只要将西北六万边军精锐全部装备起来,鞑子就不成问题了,问题大明哪里来这么火枪、火炮、轰天雷和战车啊。”
  这个问题杨聪自然早就想到了,他小心的应对道:“皇上,大明现在是没有这么多武器装备,不过,只要我们肯造,这些迟早会有的。微臣也曾听闻有些人,没见过鞑子,也未曾想过上阵杀敌,就知道说风凉话,说这样不行,那样不好,风凉话说了这么多年了,鞑子也没见掉一根汗毛,难道打仗是靠嘴巴的而不是靠行动的吗?我大明国力是何等的强盛,这点枪炮都造不出来吗?”
  嘉靖闻言,不由一愣,他的确听过这样的风凉话,现在想来,这些人着实可恶,你们光会说风凉话,什么都不做,鞑子能被你们吹死还是怎么滴?
  他深有感触的点头道:“说的好,我们大明国力是何等的强盛,这点枪炮都造不出来吗!”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杨聪连忙趁热打铁道:“皇上,后面就有各式武器装备的制作方法,还请皇上过目。”
  嘉靖闻言,连忙把《兵法篇》放一边,继续看起来。
  第二本是《格物致知之理·五行篇·摘录》,里面记录的就是轰天雷和火炮的制造方法。
  这轰天雷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个石榴形的陶瓷罐里面塞满火药和粗铁针,然后用个木塞塞住,引根火线出来便成了。
  这陶瓷灌也很容易做,反正就是一次性消耗品,不用在乎外形美不美观,更不用上色绘制花纹,烧个粗坯出来就能用,简单的很。
  里面的粗铁针也不用经过什么加工,直接在沙模上面用竹签捅一些孔出来,然后把铁水浇上去变成,一次就能浇铸一大堆出来。
  至于火药,那就更用说了,大明永乐十八年就在京城设置了王恭厂火药局,能日产火药四五千斤,里面常年储备了数百万斤的火药,只可惜这会儿火器是越来越少了,火药的用量也是越来越少了,里面的火药估计很多都长霉了。
  嘉靖看到这轰天雷的制造方法,顿时雄心万丈,这东西,别说是一万枚了,造个十万枚甚至百万枚都轻轻松松啊!
  紧接着就是火炮的铸造方法,上面图文并茂,将火炮的铸造过程描述的相当详尽,嘉靖一看,这东西貌似也不是很难吗。
  紧接着,第三本是《格物致知之理·器械篇·摘录》,里面记录的是火枪和火龙战车的制造方法。
  火枪这东西其实早在洪武年间大明就会制造了,只是实战中用到的不多,所以朝廷也不是很重视,全套方法图文并茂看下来,嘉靖也没觉着有多难。
  至于火龙战车,当然不是说这战车能喷火,主要就是步卒能躲里面开枪放炮而不会被鞑子骑兵的箭雨伤到,甚至战车前面还能安装铁刺盾牌,直接用来冲锋。
  这铁刺盾牌制造起来也很简单,也就是一个沙模上戳一些深洞,边框围起来,然后把铁水倒上去,就能浇铸出一块长满铁刺的盾牌。
  这东西装火龙战车前面,然后把战车排成一排,直接朝鞑子骑兵推过去,都能撞的他们人仰马翻,头破血流。
  嘉靖看罢,不由抚掌大赞道:“好啊,有了这火龙战车,鞑子骑兵就等于废了。”
  杨聪连忙顺势拍道:“皇上英明,只要能把边军精锐装备起来,鞑子骑兵根本就不足为虑。”
  嘉靖颇为满意的点头道:“是啊,只要能按这兵法上所说的把边军精锐装备起来,该头疼的就是鞑子骑兵了,清风,你说,多久能把边军精锐全部装备起来?”
  杨聪胸有成竹道:“只要皇上能抽调足够的匠户,快则三年,慢则五年,六万边军精锐便能全部装备起来,到时我们便能将鞑子骑兵逐出塞外了。”
  三年,五年,听起来时间很长,嘉靖并不觉得有多长,因为自他继位以来,鞑子骑兵都让他头疼了十多年了,三五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已经算是够快的了。
  杨聪描述的这个愿景,很好!
  他仿佛已经看到鞑子骑兵被火龙战车追的到处逃窜,大明北境从此一片安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