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411

  张家老太爷当即暴怒道:“你们,还有没有王法了?”
  杨聪负手走上前去,冷笑道:“王法?好,本官就跟你讲讲王法,你这宅院最少四五百亩吧,花了多少银子修起来的,你当了多久的官,俸禄又是多少,要不要去诏狱里面好好算算啊。”
  张家老太爷一听“诏狱”这两个字,顿时吓得一哆嗦,他当然知道杨聪这话是什么意思,一个知府而已,能有多少俸禄,修这么大个府邸,没贪钱才怪,进了“诏狱”那还不被人打的什么都招出来啊。
  他吓得腿一软,结结巴巴道:“大人,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杨聪也懒得跟他啰嗦,直接冷哼道:“搬,还是不搬?”
  这家伙,太狠了,不搬就要把人打入诏狱,谁敢不搬啊。
  张家老太爷立马就怂了,当天他便在城东找好院子往过搬了。
  杨聪这招杀鸡儆猴果然厉害,第二天,剩下的几家也老老实实搬了,整个城北顿时空了下来。
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
  宣化府城北面的居民总算是搬空了,接下来就是改造了。
  第二天一早,杨聪便带着李凤鸣、朱希忠、罗洪先、王宣等一众文臣武将在城北巡视开了。
  这腾出来的地方的确够大,比皇宫都大,差不多都赶上皇城的面积了,但是,里面的建筑却是乱七八糟的,外围也没有围墙。
  他是想将这里建成一个大型补给基地的,这围墙自然要有,而且最好修的跟城墙一样高大,这样一来,就算是宣化府城被攻陷了,他这后勤补给基地都不一定会被攻陷。
  不过,这会儿他可没时间修城墙,甚至他连建厂房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再有三个月左右,鞑子很有可能就要来进攻宣府镇了,他如果大兴土木,恐怕鞑子来了,这后勤补给基地还没有建好呢。
  现在,最重要的是生产武器装备,至于其他的,可以以后再慢慢完善。
  他巡视了一圈之后,便带着一众文臣武将回到了自己的别院。
  这会儿他买下的别院倒是改建的差不多了,大门上甚至都换上了新的牌匾,不过不是“杨府”,而是“巡按衙门”。
  好吧,一般巡抚都没有单独的衙门,他这个巡按却整了个单独的衙门出来,不知其他巡按和巡抚见了会有何感想。
  没办法,他就是有钱,他不但买了个比县衙还大的府邸,甚至府邸二进都被他改成了正规衙门模样,里面不但有公堂,还有各级官员的书房,而三班衙役则由锦衣卫充任,简直牛的一塌糊涂。
  一众文臣武将随他进了公堂之后便自动站在了两侧“衙役”的前方,而他自然是高居公案之后。
  要说他手下的文臣武将,那也是相当之牛的。
  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神机营提督朱希忠,这是成国公世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成国公了。
  罗洪先、唐顺之、赵时春这些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储相,只要他不倒,这些都有可能入阁为相。
  李凤鸣、戚景通、汤克宽这几个武将也不简单,李凤鸣是京营宿将,戚景通是戚继光他爹,汤克宽那也是青史留名的猛将。
  还有沈炼、王宣、薛南塘、李杜,这些人虽然职位不高,却是他着力培养的亲信兼好友,将来前途也不可能限量。
  杨聪看着下面两溜文臣武将,这心里不由暗自得意,嘿嘿,这会儿我也算是个封疆大吏了。
  他暗自得意了一阵,这才咳嗽一声,威严道:“贞卿,鞑子今年很有可能会进犯宣府,这将士操练可不能懈怠,你抓紧时间,带领边军精锐和三千营将士把北门内侧张府后面那块地给平了,整个大校场出来,三天之后,本官去验收。”
  这!
  北门内则张府后面那块地朱希忠倒是清楚,那里足有数百亩,民房也不是很多,刚杨聪都说过了,要把那些民房推平,建成校场。
  问题他没一点领兵经验啊,别说一万多将士了,一千多将士他都没指挥过!
  不过,杨聪把宣府镇这仅有的一万多精兵全部交给他指挥操练,他着实觉着倍有面子。
  至于领兵经验什么的,带带就有了,是吧,他也读过不少兵书,这会儿正好拿来试试。
  想到这里,他兴奋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当然不会让朱希忠这个愣头青胡来,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拉拢朱希忠而已。
  他也清楚,这一万精兵无论是交给李凤鸣来带还是交给戚景通来带,都比交给朱希忠带要强,甚至就连汤克宽领兵经验都比朱希忠丰富的多,但他得顾及朱希忠的感受啊。
  如果让别人带兵,把朱希忠这个军职最高的右都督晾一边,朱希忠肯定会对他有意见,把兵全部交给朱希忠带就不一样了,人家心里肯定高兴不是。
  不过,拉拢人心是一回事,这一万多精兵他可不敢让朱希忠给带散了。
  紧接着,他又下令道:“景通、克宽,你们今后就跟在朱将军左右,好好辅佐朱将军练兵。”
  戚景通和汤克宽连忙拱手齐声道:“末将遵命。”
  这一下,朱希忠更高兴了,他是不会练兵,但是戚景通会啊,汤克宽看样子也不差,这一路从居庸关到宣化府城汤克宽都领兵一路相随,人家手下那三千边军精锐可是操练的井井有条。
  朱希忠是高兴的不行了,李凤鸣却是难受的不行了,他难受倒不是因为朱希忠夺了他的兵权,他本就是成国公府一系的,成国公世子领了他的兵也不算是夺权,他主要是担心宣府镇的安危。
  这巡按大人简直是在胡闹啊,他才是宣府镇总兵好不,再说了朱希忠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能有什么领兵经验,他们这么胡闹下去,万一鞑子真的来了,怎么得了啊!
  杨聪也注意到了李凤鸣的表情,不过,他并未做什么解释。
  他可不是在胡闹,要说领兵经验,李凤鸣肯定比朱希忠强的多,但是,要说热武器和冷兵器配合作战的经验,李凤鸣跟朱希忠一样,都是新丁,而且李凤鸣带兵肯定会受原来冷兵器作战经验的影响,朱希忠却不会,因为朱希忠原本就没带过兵也没打过仗。
  这次,他要操练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有没有作战经验其实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得按新兵法来,论新兵法的接受程度,朱希忠应该比李凤鸣强。
  他紧接着又下令道:“义修、景仁,你们也随同朱将军左右,配合练兵,这次火枪火炮估计是来不及造了,就以战车和轰天雷为主吧,你们好好琢磨琢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战法。”
  唐顺之和赵时春连忙拱手道:“下官遵命。”
  紧接着,杨聪又下令道:“达夫,麻烦你先画个城北的草图出来,我们好好规划一下,看这地方具体该怎么改造。”
  罗洪先也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下官遵命。”
  紧接着,杨聪又下令道:“先生,你带着宣府镇的军匠去张府,把原来的牌匾摘了,改成工部营缮清吏司宣化厂,先造轰天雷和火龙战车,薛南塘和李杜你俩给先生当副手。”
  王宣、薛南塘和李杜闻言,连忙拱手齐声道:“下官遵命。”
  这在场的人几乎都有任务了,就剩下李凤鸣没事干了,他还以为杨聪这是故意把他晾一边呢,却不曾想,杨聪紧接着又下令道:“李将军,你去趟万全都指挥使司衙门,让他们赶紧将所有战马全部集结起来,送到宣化府城来。你就在那边盯着,一个月之内,一定要把所有战马全部集结起来。”
  李凤鸣这个无奈啊,这简直比把他晾一边还厉害啊,人家直接把他踹万全县城去了,这会儿他抗命的想法都有了,让这帮毛头小伙子胡搞下去,可怎么得了啊。
  不过,他看了看朱希忠,还是忍了。
  算了,还是先命人快马加鞭去联系下国公爷吧,他如果擅自做主,抗命不尊,世子这脸就可就没地方搁了。
第十三章
缺铁
  杨聪这会儿最关心的还是武器装备的制作,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边军之所以打不过鞑子,主要还是武器装备上的问题。
  人家鞑子武器装备虽然跟边军差不多,但是人家有马啊,一匹马的冲击力少说也有四五百斤,也就是说,人家哪怕不使什么劲,凭借马的冲击力顺势一刀砍过来,那也是四五百斤的力,边军精锐哪里能扛的住,就算装备差不多,人数差不多,边军精锐在鞑子面前也要吃大亏。
  现在,跟人家比骑兵肯定是拼不过的,因为人家就是专门养马的,集结五万甚至十万骑兵都不在话下,而大明这边战马本就不多,大部分还被那些贪官污吏给拿去卖钱了,从山西到山西,六个边镇,能拉出六万匹战马就不错了,跟人家比骑兵,那纯粹是找虐,要想击败鞑子骑兵,唯有依靠武器装备。
  这会儿造火枪和火炮肯定是来不及了,这两样东西可不是纯靠手工打造出来的,还需要一些辅助设施,比如说倒沙模的沙田,钻枪管的台子,掏炮管的机器等等。
  当然,这里所说的机器并不是后世那种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机器,而是纯手动的机器,不过,光是这些机器就需要准备个把月,在加上准备场地,准备材料,试制样品,测试性能什么的,三个月时间根本就不够。
  这年头的火枪和火炮可不是造出来就能用,很多都是一试就炸膛了,至于炸膛的原因,有很多,杨聪也没时间去考虑这些,总之,没半年时间的筹备和实验,休想造出合格的火枪和火炮,这会儿他只能先造点轰天雷和火龙战车出来,先把鞑子这波进攻应付过去再说。
  这轰天雷和火龙战车也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光是准备场地和材料什么的估计就得个把月时间,而鞑子还有三个月左右就要打过来了,时间相当的紧,他也比较的急。
  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沈炼和一帮锦衣卫,跑到原来的张府也就是现在的工部营缮清吏司宣化厂督工来了。
  他跑到张府一看,好家伙,里面可热闹了。
  原来那块张府的牌匾也不知道是被张府的人自己摘走了还是被王宣给拆了,大门上面就光剩几个挂牌匾的钩子了,几个木匠正在门里面忙活着做新牌匾呢,而王宣正拉着薛南塘和李杜,还有几个老头,围在前院的广场中间商量什么呢。
  杨聪凑过去一看,原来中间是一张张府的草图,王宣正指着上面安排着,甚至连他过来了都没发觉。
  他伸着头听了一阵,终于被一旁的薛南塘给发现了,薛南塘连忙拱手道:“大人,您来了。”
  杨聪连忙摆手道:“不用多礼,不用多礼,你们继续。”
  这年头可没这么随便,尊卑贵贱分的可清了,王宣一见杨聪来了,连忙停下来施了个礼,那几个老头更是拱手作揖,恭敬的很。
  他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在这些军匠眼里那已经算是顶天的了,要以前,他们哪里会想到堂堂巡按大人会跟他们站一起说话啊,要不是杨聪拦着,他们估计都趴地上了。
  这家伙,看样子自己貌似有点多余啊,算了,问问大致进展就走吧。
  杨聪干脆问道:“先生,这场地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开工啊?”
  王宣闻言,面露难色道:“这场地倒是够宽敞,房子也多的很,只要把马车道整出来就行了,但是,这材料有点难办啊,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材料,没法开工啊。”
  材料什么的杨聪倒是考虑过,比如火药,直接从京城王恭厂拉过来就行了,一颗轰天雷撑死也就一两斤火药,一万颗也就一两万斤,有个十来辆马车就够了,至于木材,山上到处都是,直接去砍就得了,粘土也好找,直接去挖就成了啊。
  这会儿造军械就这样,就地取材,谁也不敢拦着,比如攻城的时候造云梯、攻城车什么的,看见树就砍便成,谁敢拦那就不是砍树了,而是砍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