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411

  杨聪这边倒没什么气不气的,大同镇突然失守,他着实有点吃惊,不过吃惊过后,他立刻就开始组织人马,准备赶去支援了。
  太原镇的曾铣同样如此,听闻大同镇失守,他当即便命张达率一万边军精锐赶往雁门关,准备支援大同镇。
  当然,他们也不敢胡乱出兵,虽说他们口头上都答应了相互支援,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有朝廷的调令,如果没有朝廷的调令,擅自率军离开自己的防区那可是重罪。
  山西这边的边镇都在紧急调动,准备支援大同镇,陕西那边,咸宁侯仇鸾却是眉开眼笑,兴奋不已,吉囊终于攻破了一个边镇,这下,他就有吹嘘的资本了。
  怎么样,鞑子集结十余万大军来了甘州镇两次都被“我”给打退了,结果,一跑到大同镇,不到一天就攻进去了。
  这下你们没话说了吧,说我虚报战功,大同镇被攻破又怎么解释?
  吉囊的大军不是跟你们开玩笑的吧!
  其实,嘉靖也给他下了旨,命他集结陕西边军,做出进攻河套的态势,逼迫吉囊回援,他却站在一边看热闹,压根就没打算出兵河套,反正陕西离京城足有两三千里,他说他正在集结大军,谁又能说他没集结。
  杨聪和曾铣这边倒是早就把大军集结到大同镇的边境了,嘉靖的旨意一到,他们便率军直扑大同镇。
  曾铣选择的是支援大同府城,配合刘天和去对付吉囊所率的三万精骑,而杨聪选择的则是支援蔚州,因为蔚州就在宣府镇以南,距离宣化府城还不到两百里。
  其实,大同镇也不是一点防御皆无,要说到防御,大同镇可以说是所有边镇里面最严密的。
  长城只是大同镇的第一道防线,大同镇里面还有很多城池和堡垒呢,据史料记载,大同镇光是大小城池就有十余座,城堡更是多达七十余座,甚至每个村庄都筑有土堡,只要鞑子骑兵一来,所有平民百姓便会就近躲进城池堡垒和土堡,鞑子骑兵要想捞到太多的好处那是不大可能的。
  这也正是吉囊前几年一直选择宣府镇而不来进攻大同镇的原因,因为平民百姓逃跑的时候基本上会把所有金银细软和粮食带走,他们最多也就能抢些锅碗瓢盆而已。
  往年的时候草原上是什么都缺,不但缺锅碗瓢盆,更缺粮食,没有粮食,就算抢了锅碗瓢盆也没什么用,所以吉囊很少打大同镇的主意。
  不过,这会儿就不一样了,因为咸宁侯仇鸾已经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他缺的就是锅碗瓢盆,而且宣府镇的防御相当的恐怖,他也不敢去,他只能进攻大同镇。
  这次他战术应用是相当不错的,兵分三路,大同镇的守军还没反应过来,便有两路突破了长城防线。
  他抢的也相当的过瘾,一般老百姓仓皇逃窜的时候能把粮食和金银细软带走就算不错了,谁会去管灶上的铁锅和柜子里的瓷碗,所以,大军每到一处,都能“捡”到不少战利品,看着手下将士几乎个个身上挂满了锅碗瓢盆,他嘴巴都快笑歪了。
  要是不明真相的人看到这场景,估计会以为这家伙脑子有问题。
  尼玛,锅碗瓢盆又不能吃,你笑个什么劲啊,脑子进水了还是怎么了?
  他这一路是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便抢的差不多了,因为大同府城离阳和卫比较近,还不到一百里,而且沿途村庄多的很,足够他手下将士抢了。
  昆都力哈那一路进展就没他这么走运了,因为蔚州离镇虏卫差不多有两百里,而且中间都是山地,根本就没什么东西可抢,路还不好走,更为可怕的是,宣府镇的援军已经扑过来了。
  大同镇东北方,蔚州通往广灵县的官道上,上万明军正带着两千余辆火龙战车往西南方向疾行,杨聪收到消息,将近三万鞑子骑兵正在广灵县境内劫掠,而曾铣和刘天和正率大同镇和太原镇的边军精锐赶往大同府城,也就是说,这股鞑子骑兵很有可能就是他唯一的对手了,至少,在曾铣和刘天和溃败之前,他无需面对其他的鞑子骑兵。
  一万对三万,他还是有点信心的,要是一万对六万,他可能就要考虑先据城而守,等候援军了。
  大军正奔行中,前面突然有侦骑疾驰而来,大声疾呼道:“报,西南方向十里左右发现零星鞑子骑兵正在四处劫掠。”
  这意思就是说,鞑子骑兵正分散在四处呢,要不要趁机冲上去呢?
  杨聪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队伍,又看了看四周的地形,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万步卒对三万骑兵,如果乱战的话肯定不是对手,他们的优势是结阵推进,并不是分散作战。
  他想了想,随即果断下令道:“背靠北面山坡,结箭矢阵,堵住两边通道。”
  这意思就是要将通往蔚州和镇虏卫方向的大路全部封住,将敌军堵在广灵县境内,随军而来的李凤鸣和汤克宽心领神会,当即便指挥大军开始布阵了。
  这时候十余里外的昆都力哈也接到了探报,知道明军已经扑过来了,他考虑了一下,随即下令道:“命所有头领率军跟上来集结。”
  说罢,他便带着身板的五千精骑直奔明军方向而去。
  这广灵县境内还是比较开阔的,他并不担心被明军给围住,而且据探马来报这股明军并没有携带投石机,他也不怕跟人家开战。
  他之所以率领直属骑兵往明军方向跑主要是想近距离观察一下明军的反应而已,如果明军手忙脚乱,他甚至会趁明军没有结阵之前直接冲过去,杀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第五十八章
真正的精锐
  广灵县东北方向,明军正在飞快的布阵,一辆辆火龙战车被拉到指定位置,脱缰、绑马、驻车一气呵成,有条不紊,很快一个倒三角型的箭矢阵便逐渐露出雏形。
  杨聪打马矗立在靠北面的山坡上,满脸淡然的注视着前方,貌似很镇定的样子,其实,他心中还是有点小紧张的。
  这可是他第一次真正在野外与鞑子骑兵开战,而且对方的兵力足足是他的三倍,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上次他虽然击败了比这数量还要多的鞑子骑兵,但是那时候他待在膳房堡内,根本就没有一点危险,这次可就不一样了,他所处的位置并不是什么城堡,可以说没有任何防御设施,如果鞑子骑兵突破车阵,他就危险了。
  这也正是朱希忠和戚景通没有随军而来的原因,当初大军出发的时候朱希忠原本是想跟着过来的,但是李凤鸣却死活不同意,开玩笑呢,让成国公世子犯险,绝对不行,他宁可自己战死沙场,也不能让朱希忠上!
  杨聪无奈之下只能让李凤鸣代替朱希忠出征,而朱希忠则和戚景通在宣府镇驻守,以防鞑子骑兵偷袭。
  至于他自己,自然要来,所谓富贵险中求,他对火枪和火炮还是有那么点信心的,因为后世火枪和火炮普及之后骑兵基本上就被淘汰了,这就证明骑兵在火枪和火炮面前是没用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后世的火枪和火炮可不是这时代的火枪和火炮可以比拟的,一万步卒到底能不能完败三万骑兵,不试试,谁也说不准。
  这会儿他之所以紧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万一敌人突破了车阵阻隔那可就危险了,他回头看了看李凤鸣、汤克宽等将领和李建江、李建林等护卫高手,心里总算是踏实了一点,就算敌人冲进来,有这些高手保护自己应该没什么事吧。
  他定了定神,随即下令道:“阵前两百步和一百步分别布三丈铁蒺藜,阵前五十步布三层绊马索。”
  这次他是没办法布置出什么狭窄地形了,因为南面就是一大片平原,一坦平洋,根本就没什么阻隔,他只能将铁蒺藜和绊马索都布在阵前,以增加火枪和火炮的杀伤力。
  这铁蒺藜和绊马索的布置也是有讲究的。
  阵前两百步正好是火枪和火炮射程的交替处,敌人冲到这里的时候三轮火炮肯定已经放完了,当敌人的战马踩到铁蒺藜,火枪就要点火发射了。
  阵前百步则是敌人弓箭的攻击距离,这个时候敌人肯定会拿出长弓准备射箭,一排铁蒺藜估计能让敌人阵型大乱。
  阵前五十步则是火枪和手弩射程的交替处,敌人被绊马索绊倒的时候火龙战车里的将士就要赶紧射出弩箭准备投掷轰天雷了。
  随着他一声令下,四队骑兵从立马从未布置完的大阵中疾驰而出,他们每人马背后面都绑了个特制的木箱子,到达指定位置之后,他们直接将马背上的木箱子打开,然后沿着阵型平行位置一路跑过去,这铁蒺藜便布置好了。
  这几队骑兵刚刚返回大阵,又有上千步卒拿着锤子和大铁钉疾步跑出车阵,开始布置绊马索,那动作同样是快捷无比,不一会儿绊马索就布置好了。
  而这个时候,远处已经传来隆隆的马蹄声,很显然,鞑子骑兵已经冲过来了。
  这会儿还不到半刻钟时间呢,鞑子骑兵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不过,还好,听这马蹄声的密集程度,这股鞑子骑兵数量应该还不到一万,如果他们发起冲锋,光是铁蒺藜和绊马索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那么,这些鞑子骑兵会不会直接冲过来呢,杨聪不由满怀期待的看向远方,他当然希望这股鞑子骑兵能不要命的冲上来,各个击破总比一次性面对三万骑兵要好不是。
  昆都力哈也有直接冲锋的想法,不过,当他看到明军阵型的时候,却是硬生生拉住了自己的战马,同时抬手命后面的手下全部停了下来。
  这时候远处的大路附近已经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箭矢阵型,明军的战车已经背靠后面的山脉排布开来,虽然箭矢的尾部还有些空档没填上,但是,前方大部分战车明显已经做好准备,严阵以待了。
  这家伙,这股明军动作也太快了吧,他收到探报的时候明军好像还在赶路,这一冲过来,明军的车阵差不多就要布置完了,这才多长时间啊!
  他打马矗立在远处,看着明军飞快的结阵,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这股明军,这结阵速度,一看就是真正的精锐啊,自己率五千人马冲上去肯定是干不过的,算了,还是等人马到齐了再说吧。
  杨聪一看这股鞑子骑兵在一里多远外突然停住了,心里不免有些遗憾,这帮家伙,要是无脑的冲上来就好了,看他们这规模差不多也就是五六千人的样子,凭借铁蒺藜的阻隔和火枪、火炮的轮番攻击,足以将他们全部吃下,后续的敌人再冲上来的时候,火枪和火炮肯定又准备好下一轮攻击了,这一轮等于就是白捡的,可惜啊。
  昆都力哈可不知道杨聪想把他这股“先头部队”一口全吞了,他还想将这股明军给全吞了呢,随着后面的骑兵越聚越多,他信心也越来越足,没有投石机和巨型轰天雷的明军他还真不怎么放在眼里。
  不过,他并不是什么鲁莽之辈,他也知道明军还有火枪、手弩和小型轰天雷,如果拉开战线,一把冲上去,他们肯定要吃大亏。
  其实,他们上次大败亏输之后也不是没有想过怎么对付明军的车阵,他们想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组织一批身强力壮的勇士,给他们配上长枪和双层厚牛皮甲,让他们冲在最前面。
  明军轰天雷、火枪和手弩的威力他们也分析过了,普通的牛皮软甲肯定是挡不住的,但是,双层厚牛皮甲是能挡住,让这些人冲在最前面,不但能挡住明军的轰天雷、火枪和手弩,还能推开甚至是挑翻明军的战车,这样一来,明军的车阵就算是废了。
  不过这样的勇士并不是很多,他手下也就两三百而已,怎么利用好这两三百勇士就是此战的关键了。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明军的阵型,随即下令,所有人马往明军车阵正南方集结,准备发起冲锋。
  他已经看出来了,明军的箭矢阵是朝两侧的,而正南方,箭头方向其实是个盲区,根本就没有战车正对着这个方向,从这个方向冲上去,绝对能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第五十九章
铁蒺藜
  敌人竟然会选正南方发动进攻,杨聪见状,眉头不由一皱。
  他发现,他犯了个小小的错误,刚才他只是想着堵住这股鞑子骑兵的去路,并没有考虑其他问题,所以才根据地形在大路的拐角处排了个箭矢之阵。
  这会儿敌人竟然选择从正南方发动进攻,这箭矢之阵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所有战车车头都是朝着东南方向又或者西南方向的,正南方正好是盲区,根本就不在火炮和火枪的攻击范围内。
  怎么办呢?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便果断下令道:“变阵,排雁行之阵,所有战车掉头朝南,向中间靠拢。”
  这会儿可不能犹豫,敌人的骑兵一旦发起冲锋,一里多远的距离转瞬即至,如果他还犹犹豫豫,那就输定了。
  果然,他这边刚开始变阵,敌人的骑兵已经开始向中间聚集了,这边变阵还没完成,敌人便已经发起冲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