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519

  至于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农民军出身,顺军将领会不会阵前放水则不必太过担心。
  首先西军和顺军的蜜月期早就过去了。
  后来为了争夺天下甚至一度反目成仇。
  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张献忠做了皇帝,李自成就做不成。反之也是同理。
  在这一点上西顺两军之间的矛盾一点不比西军与明廷之间小。
  只要朱慈烺能够给顺军公允的待遇,让他们看到希望,他相信顺军诸将是愿意给朝廷卖命的。
  至于文安之的能力更是不用怀疑。
  在原本历史中文安之出任四川督师期间很好的完成了永历帝交给的任务,将原本松散的“十三家”拧成了一股绳,一直抗击满清到最后一刻。
  现在的局势显然比永历年间好的多,文安之没理由办砸这个差事。
  对文安之和归降的顺军将领来说这次都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文安之需要这个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顺军诸将需要这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忠心。
  ……
  ……
  天子降下圣旨,命文安之率领顺军余部增援重庆。
  这道圣旨一下举朝哗然。
  在科道言官,都察院御史的带头下,一众朝臣纷纷上疏,责斥天子不负责任的举动。
  在诸臣看来天子是万民表率,理应把孝道放在首位。顺军是攻打神京,逼死烈皇的罪魁祸首。当今天子非但宽恕他们给其官军的身份,还对他们委以重任,把增援重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办了下去。
  这简直有违人子、人君之道,突破了他们的底线!
  他们选择犯言直谏,哪怕因此会被廷杖、杀头也在所不惜。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了他们心中的道,他们不介意血溅五步!
  朱慈烺却是没想到百官的反应会如此强烈。
  在他看来只要把顺军的责任全部推到李自成身上就可以了。
  随着李自成身死这笔债就可以随之一笔勾销。
  可现在看来,显然他把事情想的简单了。
  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把孝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在朱慈烺的意识中只诛李自成这个首恶即可。但在士大夫眼中,所有顺军将领甚至是士兵都是逼死烈皇的帮凶、罪人。
  这些罪人是不能宽恕的,必须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君臣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严重的矛盾冲突。朱慈烺将上奏的奏疏全部留中不发,这彻底激怒了百官。他们决定策划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来劝谏天子!
  ……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左顺门哭谏
  一众朝臣见朱慈烺想要冷处理此事,顿时坐不住了。
  皇帝当他们是傻子吗?这简直是对他们赤裸裸的侮辱!
  最终经过一番合计,一共一百三十六名官员来到左顺门外哭谏。
  偏偏朱慈烺这个时候正在文华殿听大儒阁老们讲课,刚一下课就听说了这一噩耗。
  这帮文官真是毒辣,在哪里哭谏不好偏偏选在了左顺门。
  要知道左顺门可是回宫的必经之路。
  绕是不可能绕开的。
  朱慈烺要想回宫,就必须面对这些哭谏的官员。
  此前朱慈烺从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可如果看看历史就会发现这种事情毫不罕见。
  遍观青史,论给皇帝找不痛快的本事明朝文官绝对可以排在第一。
  一言不合就犯言直谏,引经据典把皇帝喷的体无完肤。
  最有名的便是海瑞。这位仁兄曾经给嘉靖皇帝上过一份奏疏,把嘉靖帝喷成了千载难遇的昏君。
  嘉靖帝恨得牙根发痒,当即命人把海瑞下狱。
  可他知道如果自己杀掉海瑞只能爽于一时,却会留下一个无道昏君的骂名。而海瑞则会因为死谏名垂青史。
  这样的赔本买卖嘉靖帝这种聪明人自然不会去做。
  所以嘉靖帝只把海瑞投入大牢让他吃牢饭,而并没有杀他。
  嘉靖帝死了之后,继任的隆庆帝立刻把海瑞放了出来。海润也因此成了所有直臣的偶像,虽然吃了一段时间牢饭但着实不亏。
  当然海瑞绝不是文官犯言直谏的开端,只不过这位骂的太狠,太出名了。
  一开始文官们可能还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可久而久之他们发现皇帝真正有问题的时候并不算多。大多数情况下皇帝还是挺靠谱的。
  可他们不能不犯言直谏啊!这可是捞取名声的绝佳机会。
  所以他们变成为了喷而喷,为了骂而骂。
  皇帝却惨了,明明什么出格事都没做却得平白是被骂。
  你说你骂的轻些也就算了,偏偏骂的那么狠那么毒,叫人实在难以接受。
  一般人被骂了还要回骂还嘴呢。皇帝是天子,自然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皇帝处理犯言直谏的臣子一般直接动手。
  当然不是皇帝亲自动手,而是由锦衣卫大汉将军代劳。
  触犯皇帝龙威的官员会被下驾帖压到午门廷杖。
  廷杖是学名,实际就是打屁股。
  在明武宗之前,廷杖时是不除去衣裳的。非但不除去衣裳,还会在臀腿上包裹一层厚厚的毛毡。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保护臣子。毕竟廷杖只是为了让皇帝出一口恶气,教训教训这帮迂腐文官便是了,没必要闹出人命。
  是以在明武宗之前廷杖打死人的情况很少见。
  可到了明武宗,廷杖的风气随之大变。
  这就不得不提正德朝呼风唤雨的八虎之首,有名的刘谨刘公公了。
  刘谨出身并不算好,不然也不会进宫当太监。
  不过刘谨运气不错,被弘治帝派去东宫侍奉太子。
  朱厚照可是弘治帝的独子,明眼人都知道弘治帝驾崩之后大明帝国下一任圣天子便是朱厚照。
  刘谨当然也很清楚这点,是以他早早就抱紧了朱厚照的大腿,只等着朱厚照登基他就能随之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朱厚照登基后刘谨成了东厂提督太监。
  一些文官看刘谨不顺眼,觉得这个老阉货成天没事就怂恿皇帝吃喝玩乐,实在不是个东西。
  所以他们计划一次联名上书,逼皇帝杀掉刘谨。
  可惜他们低估了刘谨在正德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正德帝最终没有下决心杀掉刘谨,反而被刘谨一顿忽悠转而命锦衣卫把这些弹劾刘谨的官员廷杖。
  而负责监刑的就是刘谨。
  这可不得了。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刘谨为了报复,不但不给这些官员屁股上裹上毛毡,还命人直接扒掉了他们的裤子,光着屁股打板子。
  如此一来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文官们颜面扫地,直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