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19

  陈顺才如今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无所有的包衣奴才了。现在的他有属于自己的宅子、金银、奴才,唯独缺的就是个女人了。
  本想着去山东掳掠一个回来,却不曾想刚到德州就碰了一鼻子的灰。
  罢了,想这么多作甚?还是吃好喝好睡好实在。
  想通之后陈顺才便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拉米饭。
  他正吃得兴起,便听到屋外响起一阵阵马蹄声。
  他分到的宅子临街,故而听得十分分明。
  陈顺才好奇之下放下碗筷往院子里走。
  包衣奴才吴狗子弓着腰凑到近前道:“主子,吃得可好?”
  陈顺才摆了摆手道:“外面发生什么了?怎么那么多人跑马?”
  “啊,主子还不知道?是朝廷下了剃发令了。”
  剃发令?
  陈顺才微微一愣。
  作为一名辽东汉人,陈顺才对剃发令当然不陌生。满洲男人都会剃头,整个脑袋剃的精光,只留下后脑勺一小根辫子,细的能够从铜钱眼中穿过,故而又称金钱鼠尾。
  老汗努尔哈赤时期在辽东严厉推行剃发令,不光满人要剃头,其治下汉人也必须剃头。陈顺才是包衣奴才自然不会有任何的犹豫,但辽东汉人中有不少反抗的,这些人都被砍了脑袋,尸体丢去喂狗。
  不过八旗军进驻北京后却并没有立即推行辽东时期的剃发令,这是因为大学士洪承畴担心会引起畿辅地区百姓的反抗。
  毕竟大清还没有拿下天下,如果态度太过强硬后院起火就不好了。
  吴二狗见陈顺才一脸茫然,媚笑着说道:“奴才刚刚出门买菜的时候看到街角墙上贴的告示,朝廷正式在畿辅、河南推行剃发令了。据说是多尔衮王爷认为畿辅有人向伪明方面透露军情,这才导致德州大败。多尔衮王爷一怒之下,便要推行剃发令。”
  陈顺才点了点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大门前。
  往出走个百十步,他便看到街角墙上贴的告示。
  告示上用满文和汉文同时写道:“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
  陈顺才点了点头,心道早就该这样了嘛。不光要剃头,还要易服。既然当了大清的顺民,衣冠自然应当遵本朝之制。
  “主子,您再看这张告示。”
  吴狗子朝那张告示右下方点了点,陈顺才便移目一瞥。
  要圈地了!
  怪不得城中有那么多骑兵!大概是要出城圈占土地罢。
  这种事情当然是赶早不赶晚。赶得晚了良田都被人圈占完了,能圈的都是劣地了。
  对此陈顺才倒是不怎么上心。毕竟告示里说的很清楚,只许满洲旗人圈地,可没汉军旗人什么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段时间北京城内外有的乱了。
  “这些日子少在外面晃悠,若是被当做奸细砍了脑袋也是活该。”
  朝廷连下剃头令、圈地令两项政令,足以看出多尔衮王爷是真的暴怒了。
  既然王爷认为北京城里有奸细,那么势必会有一番清洗。
  陈顺才可不希望自己仅有的奴才被当做奸细砍了脑袋,是以才会刻意提醒一番。
  吴狗子连忙点头媚笑道:“主子教训的是,奴才记住了。奴才这就把这个月的米面、菜果全买下来,不再轻易出门了。”
  “对,快去多买点米面,弄不好过几日便要涨价了!”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京师的米价肯定会涨。陈顺才虽然不缺银子,却也不想白白割肉。
  还记得在辽东时米价一个月能涨几十倍,即便手中捧着大把银子也买不到米。
  北京眼下虽然存粮够用,但大败之际难保不会有人从中作梗囤货居奇。
  ……
  ……
  南京,乾清宫。
  朱慈烺看着内厂军情司递送的密奏,心情十分复杂。
  清廷还是推行剃发令了。
  在原本历史中,满清大规模推行剃发令是在灭掉南明弘光政权,基本掌控全国之后。但在这个时空却是提前了不少。
  满清在剃发易服时宣传,“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更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在原本历史中这一政令一经推行便激起了民间强烈的反抗,热血男儿们纷纷自发抗清,打起华夏衣冠保卫战。
  民心可用!
  对朱慈烺和大明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
  ……
第八十四章
民心可用
  历史上南明的内耗直接导致满清趁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席卷天下。
  弘光、隆武、绍武、鲁监国、永历……
  南明的政权更迭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却鲜有能与满清抗衡的。
  眼瞅着满清就要坐稳江山,结果多尔衮出了一式昏招,便是剃发令。
  本来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朱家皇帝坐江山还是满清皇帝坐江山没有什么分别,他们也都做好了做大清国顺民的准备。
  可剃发令一下,神州大地仁人志士纷纷揭竿而起,自发组织抗清。
  在他们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侮。
  要他们剃发易服,披发左衽,简直是奇耻大辱。
  起初他们只以为满清入关,亡的是朱明一家一姓。
  直到剃发令的发布,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满清想要亡的不仅仅是大明,还有华夏文明,汉家衣冠。
  亡国可忍,亡天下绝不可忍!
  一时间神州大地处处打起抗清旗帜,有星火燎原之势。
  就连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也和南明朝廷精诚合作,共同抗清。
  他们虽然曾经想要推翻大明,但此一时彼一时。
  此时满清已经张开了獠牙,显露出其凶残的面目,若想不被亡国灭种,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若再醉心于内斗,则必定被满清各个击破。
  是以郑成功站了出来,张煌言站了出来,李定国站了出来,文安之站了出来。
  在抗清的这面旗帜下,不分大西军,不分大顺军,不分明军,不分义军。
  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驱逐鞑虏,恢复神州!
  昔日的个人恩怨放了下来,各个阵营精诚合作,甚至一度转守为攻。
  抗清联盟势头最盛时便是全面反攻湖广,携李定国两撅名王之势,若能一鼓作气打下去,说不准就能一路打回神京,光复神州。
  可惜因为各种猪队友拖后腿,最终功败垂成。
  眼下的形势远比原本历史要好。朱慈烺是崇祯嫡传血脉,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帝位继承人。只要朱慈烺在,南明就不会陷入帝位争夺的泥潭之中。
  满清提前颁布剃发令和圈地令,无疑是最大的昏招。
  如果朱慈烺没料错的话,逃人法和投充政策很快也会颁布。
  他只要借助这股势头多加宣传,就能让满清治下河南、畿辅等地统治不稳。
  这个任务他准备交给内厂军情司来做。
  如今内厂军情司在畿辅、河南的番子加在一起有五六百人,稍稍显得有些不足。朱慈烺准备命韩赞周再增派几百人潜伏,利用世人对满清剃发令的厌恶打一场轰轰烈烈的舆论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