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206

  何守义自然也不例外。
  前不久郑、张联军攻打南京失败,不得已撤回海上。
  据说他们退到了舟山,重新整顿兵马。
  可是这只是传言,并没有人亲眼看到。
  这种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使者,确实有些可疑。
  作为四明山地区的抗清武装领导者,何守义必须对麾下的弟兄负责。
  是以他必须首先确认这个使者的身份。
  不然若是此人是东虏的奸细,混入四明山中那后果不堪设想。
  “你说你是张本兵的信使,可有证据?”
  “当然有!”
  那名张煌言的信使名叫张武,人如其名长得孔武有力,一身的腱子肉。
  他小心翼翼的从随身包裹中取出一封信来,十分郑重的递到了何守义的面前。
  “这是张本兵的亲笔信,还请何总兵过目。”
  何守义不由得面露尴尬。他虽然习得一身本领,可是并不识字。
  非但是他,整个四明山中实字的人也屈指可数。
  “崔秀才,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念?”
  周立和白了一眼一旁的崔秀才,替何守义解围道。
  崔秀才咳嗽一声道:“就在这里念?”
  “废话,这聚义厅里的都是咱过命的弟兄,你是信不过谁?”
  “周将军误会了,崔某不过是随口一说。”
  崔秀才自讨没趣,悻悻然的苦笑一声,接过信封抽出信纸展开来念。
  “四明山何总兵亲启……”
  崔秀才平日里跟一群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共处,根本没有地方施展才华。
  最多也就是替将士们写写家书。
  如今得了机会,他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他念的音调抑扬顿挫,甚至加了不少语气词,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何守义和周立和大眼瞪小眼,心道1读书人就是会整这些。
  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在书信里一写却是让人听都听不懂了。
  好在崔秀才念完之后又用大白话解释了一番,众人这才明白了大致的内容。
  “崔秀才,这信可是真的?”
  何守义也没啥可遮掩的,直接冲崔秀才问道。
  “这个信应该是真的。总兵大人且看,这印戳和沧水先生的一模一样。世间再无第二个张沧水啊。”
  崔秀才吞了一口吐沫,嘿然一笑道:“张本兵还在信后附了一首诗,总兵大人要不要听听?”
  何守义闻言眉毛都拧到了一起。
  这个崔秀才不是明知故问吗?
  但他又不能不听,这样既是对张煌言的不尊重,也容易让信使看轻了自己。
  “念罢。”
  崔秀才见何守义吃瘪,心中直是升起一抹快感。
  你强任你强,老子秀才郎。
  平日里不是耀武扬威的吗?看把你给能的!
  现在还不是得求着老子给你念?
  “这首诗名为《满江红·怀岳忠武》。”
  崔秀才刻意顿了一顿,酝酿了一番情绪念道: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他念完之后洋洋得意的扫视了众人一番,见没有任何表情不由得翻了翻白眼。
  这些个泥腿子丘八是真的不懂诗啊。
  见周立和瞪着他,崔秀才打了个寒颤,十分识趣的主动解释道:“呜呼哀哉,张本兵这首满江红真是作得极佳啊。借词怀古,极言国朝兴衰之事,但哪怕只剩下逋臣怒击,也要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颇有岳武穆当年之气魄。”
  在场众人即便没读过书,也知道岳武穆是谁,也听说过满江红。
  张煌言这词不但是向岳武穆致敬,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那就是哪怕再艰难困苦,哪怕只剩下一兵一卒他也要跟东虏干到底。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这不就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意思吗?
  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不就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意思吗?
  虽然处处模仿,但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匠气。
  何守义顿时觉得热血沸腾,深吸了一口气道:“张本兵一心为国,说是本朝岳武穆也不为过。他亲自写信给本总兵,是希望本总兵也能像岳武穆那样精忠报国啊!”
  何守义这番话直是说到聚义厅诸将的心坎里了。
  他们能够聚在这一起,十分的不容易。
  不是为了匡扶大明,谁愿意冒着随时掉脑袋的风险跟东虏对抗?
  大伙儿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便是因为心中有那么个念想:
  有朝一日,王师北定中原日,他们能够成为中兴大明的英雄。
  ……
  ……
第0077章
倔强的文安之
  何守义感慨万千,聚义厅内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
  张本兵之赤胆忠心直是令人折服!
  当然张煌言写这封信给何守义,不是让他带着将士们下山和清军绿营死磕的,而是让他们找进项。
  这个进项不是指的银子,而是粮食!
  舟山缺粮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何守义又如何不知?
  只是他没想到张本兵缺粮已经缺到大军难以为继的地步!
  十几万大军若是军心涣散那可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何守义稍作思忖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好了,本总兵一定筹措好张本兵需要的粮食,便是千难万难也要把粮食送到舟山去!”
  稍顿了顿何守义补充道:“当然,可能不能一次性送去,需要细水长流慢慢来。”
  “这个自然,如此便辛苦何总兵了。”
  四明山区的明军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一万人,靠存粮肯定是不行的,只能让将士们下山去买。
  余姚、宁波一代的粮食还是好买的,只是明军身份特殊,只能分散开来化妆去买,不然若是被发现非但买不到粮食,还会将祸水引到四明山区。
  “这算什么,有张本兵这样的擎天之柱在我们只需要做做敲边鼓的事情就行了,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脸面称自己是大明官军!”
  何守义一直把大明官军四字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哪怕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认为自己是官军,而清军绿营才是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