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949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演习结束之后,与赫梅利尼茨基策马前行时,多尔衮说道。
“波格丹,我有一建议。”
“大汗尽管直言。”
我有一个侄女,至今还未成亲,我想把她许配给你的儿子为妻,你看如何?”
多尔衮口中的侄女,就是代善的女儿,其实他倒想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可……他没有啊!现在把侄女嫁过去,是为了笼络哥萨克人之心。就像满蒙联姻一样。
对于深受血统影响的赫梅利尼茨基来说,在他的眼里,贵族应该嫁给贵族,平民应该嫁给平民,虽然他现在是“哥萨克大酋长”,可也就是号称而已。
谁认啊。
可要是他的儿子能够娶上的多尔衮大汗的女儿,那他的儿子在哥萨克里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将来完全可以接替他成为酋长!
哥萨克的大酋长可不是继承的,而是选举的,虽然他可以指定,但是谁知道将来会不会被选下可,可如果他的妻子是大汗的侄女,那……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那怕就是赫梅利尼茨基同样也不能免俗,面对于这样一个口口声声为了自由和尊严起兵的“哥萨克大酋长”,他也无法免俗。
甚至在这一瞬间,他就已经做出了决定——投靠多尔衮大汗!
至于沙皇……沙皇会把他的女儿或者侄女嫁给他的儿子吗?
当然不会。可是眼前的这位大汗却愿意把她的侄女嫁给自己的儿子,如此丰厚的条件又怎么可能拒绝?
几天后,按照天朝的宗藩惯例,多尔衮以“契丹大汗”的名义向赫梅利尼茨基赐了“哥萨克大酋长”的金印,并且按照“盟旗制”对哥萨克各部进行重新划分,赐哥萨克各部小酋长官职,换来他们的效忠,由此顿河哥萨克便成了“契丹大汗”的臣属,但是天知道——这个契丹大汗,自己都没有登基。
会盟之后,在醉意尚浓时,多尔衮对赫梅利尼茨基说道。
“大酋长既然他举族归顺,本汗就将侄女礼烈亲王之女、礼亲王之妹许配给你的儿子,这个喜事现在要办,要办他个轰轰烈烈,办他个家喻户晓。”
对此,赫梅利尼茨基自然是感激不尽。
当天晚上,多尔衮与赫梅利尼茨基二人越聊越高兴,一直到午夜方散。
在洪承畴的操办下,赫梅利尼茨基儿子的婚礼办得热闹非常,成亲之日,盛京城内外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尤里·赫梅利尼茨基按哥萨克的习俗迎亲,可谓是风光无限……
满清与哥萨克酋长国会盟,哥萨克成为满清藩属的事情,会给波兰和罗斯带来什么样的轰动,没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却震撼了南方的大顺。毕竟,大顺君臣都很清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多尔衮实力急剧膨胀!
第784章
寝食难安的大顺皇帝
长安,这个长安也是位于渭河河畔,不过这条渭河过去叫“阿姆河”,而长安城则是过去的布哈拉城。
十几年前,在李自成兵败时,李过领兵逃到了草原上,在多尔衮的接应下,暂时在河套平原立下了脚,可那毕竟是人家的地盘。
大顺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盘。
怎么办?
在多尔衮西征的同时,派出军队助战的李过,同样也把目光投向了西域,与多尔衮不同,他把目光投向了哈萨克以南,那里有希瓦、布哈拉以及土库曼人等势力。大顺首先征服了正处于内乱中的希瓦——可汗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嫡传后裔。
然后又派遣重兵征服了布哈拉,夺取两国后,一直颠沛流离的大顺终于有了一片立锥之地。
那怕是这片土地有太多的沙漠、荒山,只有部分绿洲可以耕种,但大顺君臣们仍然长松了一口气。
总算可以过上几年的安生日子了。和满清一样,无论是李过带着的十几万大军,还是陕西顺军的匆匆北逃时的近百万军民,有很多是男丁。在西征的过程中,数十万壮丁与本地的女子结合,与当地人融合成了一体。
至于男人?
都在沙漠下面埋着。
征服,从来都是如此。
所谓的“融和”,征服者从来不会问被征服者同不同意,他们会把女人掠来为妻,把男人杀死,把孩子变成奴隶。
至于什么仁慈。
什么人权?
被征服者有资格谈这个?
而对于征服者来说,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特权,就像铁木真说的那样:“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夺敌人的马,拿走敌人的箭袋,同时拥抱仇人的妻女。”。
对于普通的大顺官兵来说,他们当然没有这样的畅快,更无法从中享受到那些乐趣。他们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女人,仅此而已。
现在大顺的百万军民,算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立下了足。
尽管大顺人口多达一百六十余万,但是仍然有点缺女人,所以经常袭击土库曼人、阿富汗人以及波斯人,说是扩张,其实也就是抢女人,当然也是抢地盘。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大顺在西边干的和满清干的差不多。不过,在当地人看来,这些“契丹人”简单就是魔鬼,他们不仅摧毁城市,而且还捣毁了寺院,这些渎神的行为,简直就是不可接受的。
可问题是他们打不过这些人啊!
作为战败的代价,男人被杀了,女人被抢了,甚至就连同消失在这片土地上的佛教寺院,又一次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上。
满清信喇嘛,李过他们信……其实无所谓佛教道教。反正是不会信天方教,没办法,大伙都喜欢吃猪肉。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顺在希瓦和布哈拉的统治越来越稳固,能不稳固嘛,不稳定的因素都杀掉了。大顺势力越来越大,不但占领了土库曼人和波斯的一些土地,而且还形成了几十个屯田卫所制的城市。
这些曾经流贼们倒也算是安顿了下来,抢妻生子屯田,日子过得倒也自在,但是和过去在大明的生活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现在的大顺几乎是全民操练习武,就连孩子也不例外,不过这些年生下来的孩子大都是混血。他们一样的要练习武艺,要学习使用火枪,除此之外,还要到学堂读书,甚至作为皇帝的李过还下了旨意,每个卫所都要建学堂八岁以上孩童,无论是否耕种,每天都得腾出两个时辰到学堂读书。
这帮普通百姓出身的流寇,就算是远逃到西域,也打心里认可读书识字,这就是儒家的教化之功,甚至这也是区别汉人与夷人的标志,那怕他们的下一代,很多人都是混血儿,但是读书把他们和夷人,和奴隶区别开来。
虽然中亚的降雨量并不多,但渭河两岸的水资源却极为充足,来自雪山上的雪水在沿河两岸莆成了一片片绿洲,而屯田的官兵在绿洲中修建水渠,开辟出密密麻麻的田地。
当李过策马出宫时,正值初秋的丰收季,放眼望去满是金黄色,沉甸甸的麦穗煞是喜人,而远处的玉米田时也是一片金黄。
“这可真是一片世外桃源啊!”
从马背上跳下来,李过感叹道。
与陕西老家相比,这里确实是一片乐土,尽管他们远道而来,但是,军民百姓却能在这里安居乐业,高山上的雪水灌溉着绿洲,给他们带来了吃不完的粮食,仿佛真是书中描写的世外桃源。
“要是能不打仗的话,咱们大顺,可真是世餐桃源了……”
孙可为,这位大顺的丞相在一旁说道。
虽然他的话有些夸张,但确实如此,当然,这是因为没有官府盘剥——都是军户啊,大顺还指往着他们打仗哪。尽管官府会拿走屯田的三成收成,但是屯田军户都有五六十亩或者几百亩草场,收成绝对够让他们过上相对富足的日子。
也许,再过几十年,等到这里的人口超过土地承载限度,再加上土地兼并,到那个时候各种矛盾就得爆发出来。
当然,眼下,李过压根就顾不上这些,作为大顺的皇帝,他不得不考虑的更长远的一些。
“丞相,听说了吗?”
“嗯?”
“大明把手伸到波斯南边了。”
李过忧心忡忡的说道。
“陛下说的是他们和亚里巴签的那个条约?”
“是啊!”
李过点了点头。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就变得寝食难安,甚至在他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大明在为将来做打算。
什么打算?
肯定是要剿灭大顺了!如果将来有一天大明海陆齐发的话。到时候又该怎么办?等待大家伙儿的又是什么?
恐怕也就是死路一条吧!
往南看了眼,然后李过说道。
“原本的,咱们是准备往南,把波斯打下来,毕竟,希瓦、布哈拉,都是小国,除了河边的绿洲,还有什么?而且军中还有十好几万将士无妻无女,时间长了肯定是要出乱子的,可现在……”
他的话声沉了沉,
“现在,咱们要是打下了波斯,可能就得和大明碰上了!”
和大明碰上!
这正是李过一直以来想要回避的,甚至他之所以选择了南下,就是希望不与大明发生直接的联系,这些年,他已经累了,寻思着只要能给大家伙打下一片立锥之地,让大顺的兄弟们有一个地方安居乐业,也就知足了,至于什么皇帝不皇帝的,不重要。
甚至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真正的登基,尽管下属们称他“陛下”,对内也以皇帝自称,可他的年号还是李自成的年号。
“是啊……”
孙可为点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