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949


投向西方。
置身于这座炮台上的人当中,为首的正是幕府大老酒井忠胜,以及老中松平信纲,阿部忠秋,他们三人是幕府真正的核心,自从将军德川家纲在七年前继位后,正是在他们三人的扶持下,幕府才在“胡虏入寇”以及“大名背离”的风波中,勉强维持统治。
但是,现在局势对幕府已经越来越不利了。
凝视着大海,松平信纲突然开口说道。
“明正天皇的儿子,已经十四岁了。朝廷那边已经派人去请求大明皇帝准许他就国日本了,他既是大明的亲王,也是日本的天皇,他势必不会答应作为摆设的,而且,他一但来到日本,势必会带着上万大明军队过来的……”
明正天皇……那是大明皇帝的妃子啊!
当年把明正天皇远嫁大明时,乾圣皇帝还是大明的“平虏大将军”,那时候谁想过大将军会变成皇帝,更没有想到,那个皇帝会把宗室分封到海外为诸侯。他既然能分封宗室到海外为诸侯。那明正天皇为他生育的儿子呢?那可是能够继承日本天皇皇位的人啊!
在过去的几年中,那些被幕府打压多年的朝廷公家大臣们,可是没少在这件事上做文章,早在十年前,就有大臣递交国书请天皇皇子回日本,到京都监国,那里是监国啊,分明是想要借“天皇皇子”的势,夺权啊!
天皇皇子的另一个身份是大明皇子啊。
大明的皇帝会让他儿子孤零零的一个人来日本?
势必会派出大军的。
更要命的是什么?
除了朝廷之外,很多外样大名也是口口声声喊着“尊王攘夷”,他们尊的是天皇,攘的自然是占据着关西等地“胡虏”。
胡虏、大名、朝廷……
幕府这边的日子不好过啊!
那怕是这些年,勉强与胡虏打了个平手,可是面对一群离心离德的口口声声喊着“尊王攘夷”的外样大名,还有居心叵测,想要迎回“天皇”的公家朝臣。
面对这样的局面幕府怎么办?
头痛啊!
“要是大明的皇帝把皇子派来,那幕府……”
不等阿部忠秋说完,酒井忠胜就开口说道。
“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
沉吟片刻,酒井忠胜说道。
“如果大明许皇子来日本的话,我们能阻止他们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甚至都不需要言语,他们都知道结果是什么,当年丰臣秀吉率领几十万大军,都没能在朝鲜挡住明军,现在,内忧外患的幕府更不可能了。
“一但皇子回国的话,几乎所有的外样大名,都会倒向他,毕竟,他不仅仅是天皇的继承人,还是大明的皇子,大明会倾尽全力支持他的,到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外样大名,还有大明的精锐。”
老中松平信纲长叹了口气。
“如此一来,幕府根本无力与他们抗衡。”
“所以,我们才要早做打算!”
凝视着大海,酒井忠胜说道。
“其实,尊王攘夷不见得是件坏事,毕竟,现在胡虏入寇,为祸日本,要是能以“尊王攘夷”为大旗,号令天下,怎么可能打不败胡虏?”
其实,满清之所以能占领关西,不仅仅是凭借着火器以及远超过日本人的战斗力,外样大名与幕府的离心离德也占相当一部分原因,相比于抵抗元寇时的镰仓幕府的上下一心,在满清入寇时,被德川家打压多年的外样大名甚至大都希望借满清之手削弱德川幕府,毕竟过了关西就是德川家的核心所在,就是关东了。
军阀眼里从来没祖国,这是放之四海的公理,日本人同样也是如此,那些外样大名同样也不介意引狼入室,况且,那狼还是不他们引过来的,是实在挡不住,与其硬挡,不如借刀杀人,借那头狼吃下德川幕府。
至于将来……将来可以“尊王攘夷”啊!
毕竟,天皇是大明皇帝的妃子,可以向大明皇帝求援啊。至于胡虏,那可是被大明天军打败的逃到日本来避难的落水狗。
要早天朝大军来了日本,那里还有胡虏的事儿?
你瞧这算盘打的多精明。
反正一句话,那些个外样大名,各有各的算盘,“尊王攘夷”不过只是他们保存实力的一个说辞而已。
“以“尊王攘夷”为大旗,号令天下?大老的意思是?”
松平信纲疑惑道。
“如是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他们,那就参与其中,他们可以邀请皇子来日本,我们同样也可以邀请!”
酒井忠胜的话,让松平他们吓了一跳。
“邀请皇子来日本,那将军……”
“将军,如果让他们成功的了,那就再也没有德川家了!”
酒井忠胜沉声道。
“外样大名、公家,他们都不会容忍德川家的,可是如果德川家主动邀请皇子来日本继位,那么至少可以保证德川家的存在,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德川家仍然存在于江户,至于朝廷……”
凝视着大海,酒井忠胜说道。
““尊王攘夷”之后,关西可以让给朝廷,德川家依然掌握着大局的,至于天皇和外样大名,他们之间会互相利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三方互相利用的话,其实也就是势均力敌的那些外样大名,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交出他们手中的权力给天皇,天皇不过只是他们的一张牌而已,和尊王攘夷一样,我们所需要的也就是等待,等待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爆发就可以了,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事情。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上百年。只要大明不亲自介入,德川家总是还有机会的。”
机会!
有时候为了一个机会,人们是甘愿去冒险的,况且,在酒井忠胜看来在一切都无法阻止的时候。幕府这边主动介入的话,总好过这个机会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抓住,然后用来打击幕府。
其实对于德川幕府来说,他们并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毕竟,他们压根儿就无法阻止这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认爸爸总比将来被爸爸找个借口狂揍一顿要好吧。
“所以我打算派人去一趟大明,去办一下这件事情,你们觉得怎么样?”
第824章
天朝上国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
自从乾圣二年,乾圣皇爷将上海开为商埠,设上海县,已经整整十二年了。
曾几何时,上海县不过只是黄浦江的一个小县城,虽然临近松江号称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但是繁华却远无法与现在相比,毕竟作为港口的上海,有着自身的天然优势——位于长江口!
长江绵延数千里,流经数省,而沿岸的河流、湖泊又连接着诸湖广、江西等地,这些地区无不是物产之丰富之地,是大明其他任何一条河流所不具备的。
这些地方的货物,比如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等地丝货,可以顺着江河很快就能运到上海,再经过黄浦江转运,由长江而入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上海开埠后,凭借着得天独特的地理位置,其重要性很快远超过了宁波和广州、厦门等港,很快就成为了天下最繁忙的港口。
作为商埠的上海,现在的繁华甚至不逊于南都,宽敞的街道上,人流熙攘,马车骆绎不绝,商铺酒肆旗幡招展,南北商品淋漓满目。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上海云集着各地的商馆。而且上海随处可见肤色各异的外国人,不过,在这里却没有外国的商馆。
毕竟,大明既是开放的,同样也是保守的。
现在的大明商船通行四海,但是却禁止外国商船直航大明,其实这既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大明的航海贸易,同样也是为了保密——为了让大明先进的科技,不至于迅速外传。比如铁路——去年,京沪铁路的修通,意味着江南也进入了铁路时代。
至于那些外国人……往往都只是富商的婢女而已!
尽管外国的船只不能驶往大明,可是外国人却可以搭乘大明的船只来到大明,学者如此,使者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那怕是使者,在抵达大明后,也需要经过朝廷许可,才能前往南京,而在等待的过程中,作为幕府代表的松平信纲以及酒井忠清等人,却始终显得兴致昂然。似乎上海城里的每一样事物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令人激动,甚至就连同与他们接触的上国人也都能让他们惊为天人。
而且动辄就惊叹“这是该跪着欣赏的宝物”、“当真不愧是天朝上国”……倭人喜好夸张的性格正迎合了国人的脾胃。这群来自倭国的“萝卜头”俨然成了不少人眼中知书达理的模范藩夷。
然而众人却不知道的是,在这一张张谦卑的笑容背后,松平信纲等人内心怀揣着怎样复杂的心理。当他们在赞叹朝的繁华时,心情却是复杂的。
毕竟,相比于的天朝的繁华,日本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曾经的太平盛世,随着胡虏的入寇而结束,胡虏占据着关西,臣服于幕府的外样大名,也是心怀异志,试图推翻幕府的统治。
与倭国内忧外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蒸蒸日上的大明天朝,却处于前所未有盛世之中。目睹着眼前这座繁华似锦、灯红酒绿的上海城,酒井等人难免会联想到本国的悲惨情景。
当然,他们谈不上愤恨,然而他们却是充满羡慕的,同样他们的心里又浮现出一种意念,也正是这种意念让他们愿意追随强者。成为强者的奴仆,当然是否忠实取决于这个强者是否会一直强大下去。
“酒井,你们今天拜访了城外县学感觉怎样啊?”
松平信纲看着酒井忠清问道。
“天朝的繁荣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谁能想到,区区一个县学里,居然会有如此广大的藏书楼。楼内包揽了古今各国的典籍,天朝的富足,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其实酒井忠清并不知道,上海县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藏书楼,一来是朝廷拨款,二来则是地方的捐赠,这地方什么最多,商人最多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