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6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949


“会……一些,但不能……说快。”
“你是什么地方过来的?”朱盛武问道。
“奴婢是从日本的过来的。”
“哦,日本啊……”
瞧着面前的娼妓,朱盛武略微点了点头,这恐怕就是乾圣朝最大的特点,妓院里的妓女来自海外各国,绝对不会有明人。尽管大明的法律不禁奴婢,但却禁止明人自卖为奴或者买卖明人为奴,违者抄家,流万里。所以,现在大明的妓女都来自海外各国。
在承化这地方……嗯,也是有土人的妓女,因为很多土人尚未归化为明人。这就是典型的帝国主义的双标。
不过,即便是如此,妓院中还是倭女居多,随舰船往返各地的朱盛武,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没什么见识的龙子风孙了,现在他的见识得多。当然知道日本是很有意思的地方,他们除了铜锭和日本刀、扇子之类的东西,也没啥商品能够出口赚钱的。
不过性能温顺的会侍候人的倭婢反倒是“名牌货”,在倭婢大量输入大明以及南洋各地的同时,那些没什么进项的各地大名居然主动联络大明商贾,把治下女子送去大明或者南洋为妓,以挣取钱财,这既缓解了南洋移民的生理需求,同样也让日本大名得到了一笔额外的收益。
这当然是肮脏黑暗的历史,可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个时代,又有什么是伟光正的。
何必用后世的道德标准去强求这个时代。
那怕是出身宗室,朱盛武倒也不娇情,一翻云雨之后,除了二十文钱的嫖资外,又额外付了十文钱。
在外奔波这么多年,他知道,这些倭娼差不多都是苦命人,她们非但要将一半以上交给老板,还有五文钱是要交给大名的,自己顶多只能留五文钱。即便是一个月就要接上几百个客人,每天接待10多个客人,一个月也不过只挣几两银子。
挣得都是辛苦钱。
多给个几文钱,总能让他心里舒服一些。这倒不是说什么怜香惜玉。而是因为对苦命人的可怜。
人生总是这么神奇,十几年前,他还是楚王府里衣食无忧龙子凤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民间疾苦。
而现在,他睡的是吊床,甚至连媳妇都没娶到,只能却在廉价的妓院里,在廉价的倭妓身上满足着生理上的需求。说起来,他现在也不过是苦命人中的一员。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终于,回到船上之后感觉到有些疲惫的朱盛武也不顾吊床睡得极不舒服。仰身躺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闭眼哼着悠闲小曲。
而在船舱里,还有老鼠穿行,猫捉老鼠的尖叫。对于水兵们来说,这些声音和海浪声一样。不过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这些声音将会一直陪伴着他们……
第832章
强国都是吃出来的
出访欧洲的船队“镇戎城”休整了三天后,就再一次扬帆启航了,几天后,船队抵达的“归化港”,也就是锡兰的“科伦坡”。这是大明特色的命名,就像当年葡萄牙人将这里命名“科伦坡”以纪念哥伦布一样,随着大明在世界的扩张,将来势必也会出现许多类似的地名。
什么迪化、归化、承化之类的地名,势必将会取代什么哥伦布、什么麦哲伦,什么维多利亚之类的地名。
欧洲人命名是彰显某个人的“功业”,而大明却是为了教化。谁才为文明,自然一眼就能看个通透,毕竟,欧洲人所谓的“文明”是建立在屠杀的基础上的,而我大明……那是“教化四方”,是真心实意的想要让当地人过上好日子,过上像汉人一样的好日。
沐圣人之德、受华夏之教、尊华夏之礼……这样的生活,岂不比刀耕火种更好,当然碰到不愿意的,当爹的打打骂骂,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打是亲,骂是爱嘛!
这不,打打骂骂的,现在的归化港已经遍地皆官话了。
船队在“归城港”并没有呆上几天,然后就继续起航了,船队并没有像这个时代的欧洲船只那样,沿着顺着洋流航行,而是直接朝着莫桑比克海峡驶去,尽管大明还没有驶向欧洲,但是这些年大明的船队一直航行于各地,尤其是舰队,早就通过航海钟、六分仪,对印度洋的许多地方进行了简易的测量。
按照海军都督府的计划是先用十年的时间,绘制出好望角以东的精确航海地图后,再考虑好望角以西。
稳扎稳打倒也不失为稳妥,毕竟航海是有风险的。
不过朱由彬的出现让海军都督府的计划有了一些改变,其实变化也不大,不过只是稍微提前一些,其实,大明的商船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航行到了莫桑比克岛——这里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尽管在大明的打击下葡萄牙失去了印度以及东亚等地所有殖民地,但是大明似乎对莫桑比克岛并没有什么野心,甚至大明商人的到来,也繁荣了这座岛屿,让其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莫桑比克总督在得知有大明船队驶来时,自然是如临大敌似的全力戒备,唯恐遭到明军进攻,毕竟,这些年葡萄牙在大明身上可是没少吃亏啊。
从澳门到果阿,一个不落的被大明打了下来。
现在听说大明舰队过来了,又怎么可能不害怕?
不过,他们注定是要白忙活一场,毕竟,朱由彬的舰队是出访欧洲的,犯不着在为了一个小岛和葡萄牙人发生冲突。
在经过马达加斯加岛的时候,舰队的航向微微发生了一些改变,朝着岛屿东部驶去,最终泊停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的多凡堡,这里是法兰西的殖民地,而且也是此次航行的重要补给点。
按照朱由彬的计划,舰队将在这里和欧洲人进行接触,而法兰西是欧洲大国,自然是第一个进行接触,先敲敲门总是不错的。
大明船队的抵达,在造多凡堡成难以想象的轰动。
并不仅仅是因为多凡堡只是一个不大堡垒,港口内甚至没有战舰驻防,也就城堡里有几百个法国商人以及士兵而已。面对铺天盖地驶来的船队过来,自然一个个的被吓得龟缩在城堡里不敢露面,暗中通过望远镜观察具体情况。
直到船队上的通译,向多凡堡表示了友好的,鸣放礼表,并且表示是出访欧洲,途经此地,希望在这里补给物资后,多凡堡的法国人才总算是松了口气,在松下口气的同时,他们也匆匆以礼炮回应。
被这支庞大的舰队吓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殖民者官员,甚至主动通过港口内的明商,向使团表示愿意提供物资。欧洲人从来都是如此,先敬实力,后敬人,只要对方够强,他们一个个肯定会乖乖听话的。
不过因为多凡堡实在太小的关系,供应的物资中有不少是野味。甚至其中不乏在大明难得一见的渡渡鸟。
“王爷,你瞧,这些傻鸟可真够傻。别瞧个头跟小羊羔子似的,我听那些法国人说,它们跟家养的鸡一样,只知道跑,而且还跑不快,被人一抓就是一个准。”
李闻德指着笼子里的傻鸟说道。
“是这个鸟啊,我在皇家动物园见过的,听说皇家动物园和大司农那边已经繁育了好几千只,指不定将来在大明随处都能见到它,听人说,它的口感还不错。”
瞧了一眼,朱由彬惊喜道:
“这一只得有好几十斤,像小羊似,难怪就连陛下,都觉得适合百姓养,授意大司农试验当成家禽来繁育。”
其实,在1650年代,渡渡鸟虽然不再像一百年前那样岛上遍地都是,但是数量仍然不少。
和那个年代被发现的许多新奇物种一样,欧亚大陆上的人们一直热衷于收藏几具标本,或捕捉一些活体圈养。在灭绝发生前,至少有11只渡渡鸟被圈养在欧洲;印度的莫卧儿皇家园林里有2只渡渡鸟生活过的痕迹。甚至历史上在1647年,就连正在锁国的日本,也有长崎的收藏家购买了至少1只活体渡渡鸟。至于大明,肯定也有好爱好者买过渡渡鸟。
而早在十几年前,朱国强建立皇家动物园后,自然有航海家、商人进贡各国新奇物种,渡渡鸟就是其中之一。一次就进贡了几十只活鸟和几百只鸟蛋,因为它的个头大,重达数十斤,产肉量高,而且相比于猪羊之类的它的食量相对较小,所以朱国强才特别授意大司农繁育驯化,以便在大明推广养殖。
“对了,好像叫“愚鸠”……嗯,就是这名字!今个先杀上几只,让大家伙尝个新鲜!”
一只愚鸠足有几十斤重,只要杀上几只,就足够一船人食用,当天晚上,一锅香喷喷的红烧“愚鸠”,就端上了桌。
刚尝第一口,朱由彬就直接皱眉道:
“这肉柴得很,口感比鹅肉还粗,真不知道陛下怎么瞧上它的……”
其实,朱由彬并不知道,马达加斯加上的气候干湿交替,所以为了生存渡渡鸟必须在食物丰富的潮湿季节储存大量脂肪,以抵抗干燥季节的食物不足,这也造成了它的口感呈现出两极分化,旱季时肉又老又硬,雨季时又有浓腻的油脂,油腻难以下口。
可是在人工养育的环境下,有了人类提供的充足食物,它非常容易变得肥胖,口感当然比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要好很多。
而朱国强之所以会看重这种“愚鸠”,除了它过人的体重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禽肉是最高效、高产的肉食,产量高、吃得少,自然受到他的推崇。作为皇帝要考虑很多事情,当然也包括让百姓吃上的足够的肉食,无论是什么肉,只要能吃到足够的肉,就能够保证百姓的身体素,保证他们不至于像满清治下的百姓一样,因为营养不良而沦为东亚病夫……
当然,这一切,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不过另一方面,嗯,在另一个时代,这种鸟已经在灭绝了,这不能说不是“大吃货帝国”的一种遗撼。
现在来到了这个时代,作为皇帝的朱国强当然会发挥一下当皇帝的特权来弥补这方面的遗憾,不仅自己要吃到,还要让将来的大明子民们都能够吃到这些海外过来的奇珍,享受到大航海时代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第833章
一张饼,一个女人
瑟瑟发抖!
大明的出访船队上的官兵来说,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在海上航行时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压力,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任何敌人来说,面对它都会有种瑟瑟发抖的感觉。
而朱由彬、张名振等人并不知道,他们在前往马达加斯加的半路上,曾遭遇过一次“我鞑清”的船只,不过因为那艘三桅商船悬挂的是大明旗帜双方也就是远远的打了一个招呼。
对于远航的船队而言,这艘船不过只是半路上的插曲,可是对于船上的人,尤其是对于大阿哥富绶来说,他却意识到了危机。
“大明来的好快啊!”
“黑人国”是大清的退路,可眼下,就连退路上出现了大明的身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也许,应该向更远的内陆继续深入。
富绶忍不住在心里这么寻思着,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范承荫时,范承荫想了一会,就说道。
“大阿哥,躲总不是办法,咱们还得想法子,让大明的注意力从这边转移出去。”
“转移?怎么转移?”
“大阿哥,上个月,您不是派了人去唐国那边嘛,他们要是能从唐国那边和睿王取得联系的话,兴许,咱们可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不得不说,现在的东亚,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已经变成了另一个“春秋”,各方比拼的不仅仅是实力,同样也考量着“外交”、“谋略”,尤其是面对大明这个实力强大到难以撼动的对手时,包括满清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绞尽了脑汁。
甚至就连远在“黑人国”的富绶都知道“合纵联横”了,主动的派人前往唐国去联络睿王多尔衮。而他口中的唐国,其实,就是李过的“大顺”。
乾圣十四年的大顺,就像十四年前破潼关一样,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去年南下波斯后,一路攻城掠地,尽管在波斯的都城伊斯法罕碰到了硬骨头,守卫这里的波斯大军一直坚守着城池,一步不曾退缩,期间甚至多次主动的反攻。
其实,从波斯人选择坚守时,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之中,数十万大军,非但没有对唐军形成有效的威胁,反而被李过用数道长壕死死的困在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成了一座孤城、死城!
与此同时,唐军却四处出击,不断的攻城掠地不说,而且还通过围点打援的方式,多次在野外重创或者全歼试图解救伊斯法罕的波斯军队。
至于伊斯法罕,这一围就是整整八个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