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623


换成重甲铁浮屠,也是一样的道理。
铁浮屠冲破了敌军战线……使得敌人没法联络,军令下达不良……惶恐的士兵也会逃散,自然而言,就会损失惨重。
不管是中间突破,还是两翼包抄,也不管是重步兵,还是铁甲骑兵……在进攻的时候,双方的死亡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真正大规模的死伤,发生在大面积溃逃之时,一旦全都亡命狂奔,把后脑勺交给追兵,想不死都难。
话说到这里,如果一支军队,从上到下,都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哪怕最低级的将官,都能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坚守岗位,继续死战……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呢?铁骑或许能突破,可突破之后,两边的敌兵不计生死,围过来夹击,往死里拼杀……铁骑真的能所向披靡吗?
一口弯刀,砍三五次之后,就不再锋利,骑枪或许戳倒一个敌兵,就要断裂。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使用狼牙棒……毕竟从耐用度来讲,狼牙棒就完爆大多数的兵器。
“跟你讲这些,是想告诉你,耶律延禧和你真是一对卧龙凤雏,天赐的搭档,绝妙的配合……你们俩都弄得上层离心离德,下层民不聊生……军中统帅将领,没有死战之心,下面的士兵,一触即溃……这样一来,才成就了金人无敌威名!”
赵佶老脸通红,貌似还真有点道理。
“那,那你的治下就不会吗?”
“或许也由零星的情况,但总体上不会的。”赵桓信心满满。
“为什么?”赵佶追问。
“因为他们知道在为什么战斗!因为他们知道,我这个天子不会跑……只要我不退,诸将就没法退,将领不退,士兵自然肯拼命……而一旦有了死战不退的心,再辅以差不多的战术,不出大纰漏的安排,基本上就不会输。”
赵桓笑道:“这就是说,即便耶律大石变成了第二个金国……他在战场上也做不到所向披靡……而且正因为朕有这个实力在,不管是蒙兀人,还是党项人,吐蕃人……他们真的会甘心情愿供大石驱使吗?不可能的,他们只会来找朕,求我帮他们的忙!”
“你,你会帮他们吗?”
“当然不会!”赵桓笑道:“你都说了,耶律大石是个枭雄,我帮他们,岂不是要和耶律大石直接冲突,我又不傻!”
“那,那你到底是在打算什么啊?”赵佶万分不解,怎么都想不通,他第一次感觉到艺术家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没有什么复杂的打算……就是在大石的治下,保留一支可观的,并且不会被摧毁的亲宋势力……只要这样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保持足够的定力,可以等待大石遭遇挫折,甚至可以等着大石去世,等到主少国疑,然后再出手,只有那时候,才能做到十拿九稳!”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当后盾,有实力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要是像你那样,连个燕山府都拿不下来,连辽国的溃兵都打不过,又怎么指望人家把你当回事?”
又说到我的头上了!
赵佶欲哭无泪……不过他略加思索,也就明白了一些奥妙……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间的博弈,都是你来我往的对手戏,真正的碾压局,是很少出现的。
就好像斗地主,你也不能把把俩王四个二吧?
汉朝被冠以强汉之名,可汉朝给匈奴缠斗了多久?
说句不客气的,金国的崛起,属于历史上的意外,来得太突然,太猛烈,太不可思议……甚至是女真人自己,都未必明白是怎么回事。
而一旦历史恢复到了常态,一两个枭雄人物,也是没法真的力挽狂澜……曹丞相兵败赤壁,刘先主夷陵遇火,孙十万合肥献头……大抵就是如此了。
“所以说,因为忌惮耶律大石,就嚷嚷着要断绝盟约,甚至出兵攻打契丹……那就大错特错了。贸然出兵,甚至没法削弱耶律大石,反而给他提供了帮助,帮他整合部下,将塞外之地,打造成铁板一块……总而言之,咱们已经从救亡图存的决死模式,变成了大国中兴的博弈模式……该怎么驾驭大局,统筹内外,却是需要仔细思量权衡……这里面的学问,你是无论如何,也领悟不来的。”
再一次被嘲讽了。
赵佶都不知道挨了多少骂?
夸你懂得孝道,你就不能用心演演?好歹给我这当爹的一点面子?
赵佶满心都是不满……不过他也真的有了不少的领悟,至少眼界格局都上来了……这个逆子,除了不孝这一点,还真是无懈可击,是个绝佳的天子。
赵佶微微感叹,突然不知道搭错了哪根弦儿,竟然探身道“官家,事到如今,天下一统,太平初现……你也别太苦了自己,别的不说,选几个妃嫔入宫吧!趁着年轻,多生几个孩子,开枝散叶,光大皇家,这才是正办!”
“你闭嘴!”
赵桓突然圆睁醉眼,怒道:“你可以回去了,别在我眼前晃悠!”
赵佶愕然……我没说错什么啊,这家伙怎么属猴的?
他愣了半天,还是灰溜溜离开了……而赵桓怒视着赵佶的背影,切齿咬牙,“催婚,催婚!就讨厌你这种人!朕就喜欢躺平当咸鱼,不行啊?”
赵佶不知道哪里惹了赵桓,只能狼狈逃回住处,他倒是邪不下,除了要想办法编书之外,还要抽空去瞧瞧可怜兮兮的耶律延禧,给这位悟省大师送去一点久违的温暖。
也就在忙碌中,突然就有一伙人来到了燕京,求见赵桓。
他们正是金国派来的使团,向大宋乞和!
赵佶听到之后,呆了半晌,忍不住惊骇自语,“天啊,这逆子神了!”
第395章
入关心态
“此番金人来使名叫韩昉,是金主合剌的老师……北地汉人的翘楚才俊……他已经向礼部言明,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和大宋达成议和……不管是称臣,还是割地,或者赔偿,他们都没有怨言。”
李若水简单介绍了一下金使的态度,其余诸公听到这里,不免有种恍如隔世的错愕感……这还是大金国吗?
“如今是靖康七年春,老夫真有种回到了当初金人围城,朝野之中,皆是一片言和之声的风雨飘摇中。”张叔夜长长一叹,“金国当真到了如此地步吗?”
面对老相公的询问,刚刚升任兵部侍郎的张浚站出来。
“回枢相的话,金人连番惨败,前后折损万户不下十个,死去的悍将也不下十人……可谓是精华尽去,死伤狼藉,现在只剩下一口气了。”张浚呵呵笑道:“偏偏此刻契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果不能和大宋言和,专心对付契丹,只怕金国不但要灭亡,就连女真部落,都要荡然无存!”
能把不可一世的金国打得这么惨,大宋百官也倍感振奋,觉得与有荣焉。
不过刘韐却有别的看法,他最近接了张悫的位置,也开始负责财税,等接手国库之后,刘韐才知道大宋朝是个什么玩意……
首先,大宋朝有很强大的武装力量……目前御营的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以上,其中骑兵也史无前例地达到了五万人!
这些御营精锐,一半都是百战老兵,相当骁勇善战。
其中骑兵提升是最显著的,主要是靠着缴获了金国的马匹,解决了最大的短板,韩世忠的静塞铁骑扩张到了五千。其余的轻骑精锐,也是相当了得。
这还没算数量可观的水师人马……
毫不夸张讲,大宋朝达到了自创立以来的武力巅峰。
强兵猛将,韩世忠、岳飞、吴玠这些人,比起开国的功臣,也差不了太多。
但是到此为止了。
抛开军力之后,大宋朝就是一地鸡毛,乱七八糟。
“东南诸路,皆因为赋税沉重,急需抚恤,减轻负担,不然民变在即……两河和燕云之地,连年战乱,百姓十存一二,凋敝困窘,无以复加。而且连年战乱,黄河失修,必须拿出财力治水……还有,官家决心迁都燕京,营建新都,这又是一笔巨款……事情到了今天,要说没法跟金人打下去,我是不认同的。可要说一直打下去,还要大举动兵,不惜一切……便是杀了我也不能答应!”
刘韐目视着诸公,格外凝重认真。
“身为朝臣,务必要对祖宗基业负责,对天下苍生万民负责……有件事务必要看清楚,继续这么下去,各地民变在即,朝廷财税势必瓦解……财权不再,无法豢养强兵,又必然让兵马原地就食……这是什么?这就是藩镇!”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八年之间,藩镇遍地,盛唐烟消云散。若是我们不能小心谨慎,六年抗金,结果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真的该死了!”
刘韐的话半点也不客气,甚至说非常严重,但是大家伙却没什么反驳,甚至还频频点头,俨然可以视作文官们的共识。
其实对当下情形,赵桓也是心知肚明。
而如何医治创伤,也隐隐有两种思路,若隐若现……一个是传统的休养生息,偃武修文;而另一个则是赵桓目前倡导的,铲除巨室,均田平役,打造公平的框架,一举解决民怨,实现重塑乾坤的蓝图……
这两种思路,毫无疑问,后一种更有吸引力,只不过要付出的代价也更多,而且由于得罪人太多,能不能如愿推行,还真不好说。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是赵桓,也应该偏向议和的。
“那就见见韩昉吧?”
赵桓点头,在诸多朝臣的注视之下,韩昉前来拜见赵桓。
“外臣叩见陛下!”
赵桓心情不错,竟然笑道:“来人,给他搬个椅子,大老远的过来,也不容易……再给一碗姜汤。”
韩昉连忙谢恩,赵桓却是摆手,“你原是燕京人,从来没有入仕大宋,也不以宋人自居……朕只当招待外客,用不着多礼。”
韩昉讪讪无言。
等他坐下,喝了姜汤之后,赵桓随口道:“说吧,你们开出了什么条件?”
韩昉立刻打起精神,“承蒙陛下垂问,我大金愿意和宋朝约为父子之国。”
赵桓眉头挑了挑,玩味笑道:“所谓父子之国,便是朕为父,合剌为子……他才十几岁,貌似还没有朕的长子年纪大,朕貌似没有捞到什么便宜啊!韩昉,要不这样,咱们约为祖孙之国,你看如何?”
韩昉脸都黑了,却也只能无奈道:“回官家的话,如此怕是不合规矩吧!”
赵桓哦了一声,也没有继续纠缠,表现了理所当然的大度……“名分上的事情说完了,在实在的地方,你们又有什么打算?”
韩昉打起精神头,“回官家的话,敝国愿意将燕云之地悉数让给大宋……同时北迁四百里,作为两国分界,敝国保证,绝不南下,双方永为盟好……”
这一条出口之后,很显然大宋的臣子当中,有不少怦然心动事实上以大宋现在的实力,能推到秦长城一线,已经算是极限了。如果金国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北撤四百里,让出来一条宽阔的缓冲带。
大宋的边疆压力几乎顷刻就解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