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23


韩昉也注意到大宋百官的神情,他的心略微放下了一毫,毕竟真正做主的还是赵官家啊!
“陛下,两河燕云之地,还有不少金人猛安谋克遗留……大宋仁慈,不愿意赶尽杀绝,敝国感激涕零。我们愿意拿出三百万两白银,向大宋赎回这些人。没了他们的干扰,对大宋收复失地,治理地方,也会方便许多。”
“还有,自从议和完成,每年金国提供三万匹宝马良驹给大宋。”
“再有……若是大宋有憎恶的人员,也……也可以给敝国名单,敝国一定送到,听凭发落!”
……
韩昉侃侃而谈,开出来的这些条件,竟然让在场的大宋臣子怦然心动。
不管是里子,还是面子,全都给到了。
看得出来,金国议和,还真是有些诚意的。
“韩昉,话你带到了,可以先回馆驿等候吧。”
赵桓打发走了韩昉……一转身,对着群臣道:“大家伙怎么看……觉得可以议和的,不如站出来。”
众人一愣神,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不会又要钓鱼吧?
足足一盏茶的功夫,居然无人敢动,就这么傻傻站着。
赵桓看着众人,突然一笑。
“你们别怕,这和以往不一样,就算是议和,也不算偏向金人……大家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这一次众人微微一动,最后竟然是张叔夜主动站出来。
“官家,老臣也不说太多了,只讲一件事……大宋太疲惫了,该缓口气了……反正跟金人议和,大可以撕毁,不用太在乎的。”
张枢相给大家伙打开了思路……没错啊,谁说说话一定要算数的,毕竟是金人啊,跟他们讲仁义道德,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
随后,刘韐,吕好问,包括吕颐浩都似有议和之心。
赵桓看着自己的群臣,微微一笑。
“你们讲得都有道理,也都是为了大宋思考……只是朕想问大家伙一件事,金人为什么提议,要北迁400里,还要求赎回那些猛安谋克……在一堆条件里面,唯独这两条,让朕觉得含义非常……咱们君臣不妨好好剖析。”
众人一愣,退回四百里,制造无人区,不正好为了议和,防止交战吗?难道这还有阴谋?
赎回猛安谋克,也算是减轻了大宋的负担,怎么也有问题?
重臣陷入了思忖,赵桓微微轻叹,到底还是思维局限啊!
正在这时候,张浚突然向前一步。
“官家,臣,臣以为金人的提议,是在保护他们自己!”
赵桓眼前一亮,到底有个说出他心里话的。
“怎么讲?”
“官家……臣窃以为当下宋强金弱……金国想的不是什么南下大宋,而是担心大宋继续北伐……北扯四百里,中间没了游牧部落,没有歇脚所在。我军便没法长驱直入,不能直击金国腹地,金贼也就有了喘息之机!”
赵桓笑道:“好,那赎回猛安谋克呢?又有什么打算?”
张浚皱着眉头,“官家,莫非金人担心我们以这些人为前锋向导,出塞进军,直取草原大漠?”
“哈哈哈哈!”
赵桓终于大笑起来,而几位老臣听完,竟然也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对张浚投去了欣赏的目光。
“说来说去,其实只有一件事情……便是我们打赢了金人,恢复了故土,重塑了威严……可我们的心没有改过来。依旧是防备为主,生怕别人打过来,欺负咱们……因此听到四百里的隔离带,就欣喜若狂,见能把包袱甩出去,就欢呼雀跃……咱们还不是那么习惯当个强者啊!”
赵桓意味深长,“就算要跟金国议和……也要咱们主动提出条件,咱们制定规则……玉门关就在那里,出关入关……关门要在我们的手中啊!”
第396章
痛饮燕山
一道关,区分了华夷,定了主从,判断了文明和野蛮……秦出函谷关,一扫六合,由野蛮之国,变成天下之主:汉出玉门,凿穿西域,拓土万里,君临天下,由汉国变成了汉帝国……
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好吧……这里就不鞭尸赵二了。
总而言之,就是有这样的一道关,一条坎儿,到底该怎么面对,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心态气象。
从朝会下来,赵桓若有所思,转头问身边的虞允文。
“明天什么日子?”
“回官家的话,是二月二,龙抬头。”
“哦!”赵桓咧嘴笑了,“这是个好时候……朕打算宴请文武重臣,你给安排一下。”
虞允文咽了口吐沫,这种君臣同乐的大会,自然是露脸的好时候,尤其是他这种级别的官场新人,能把大佬们伺候高兴了,绝对是一项值得吹嘘的资本。
只是虞允文清楚,摊上赵桓这么个天子,什么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官家,这御宴有什么要求没?臣委实没什么经验。”
赵桓眼珠转了转,“朕也没有啊……这样吧,你去找太上皇,让他写个御宴的单子,然后你照着这个单子弄……朕给你批,批一千两……你就照着体面了弄吧!自从光复燕云,还没这么乐呵过呢!”
虞允文一听就知道了,这位官家又要整活儿了。
“臣斗胆说一句,一千两是万万弄不出什么像样御宴的……官家为了体面,怕是还要加钱。”
“那是多少?”
虞允文想了想,伸出三根手指头,“至少要这些!”
赵桓想了想,咬牙道:“别三千两了,我给你五千,从朕的稿费出……你赶快去办吧!”赵桓肉疼要命,吃顿饭怎么这么贵啊!都够养百十个骑兵了。
皇帝陛下丝毫没有注意到,虞允文垮下来的面皮……官家,你可真大方!
找太上皇出单子,又是请功,又是佳节……没有三万两能办得下来?
不过赵桓都出了稿费,又是一副割肉的模样,他哪敢多话啊!反正不行就去找吕相公,让他帮忙吧!
转过天,以吕颐浩为首的文臣,以韩世忠为首的武将,甚至包括太上皇赵佶和大宗正赵士?。
“我,我这心突突的……还是别来丢人了。”
赵佶老脸通红,连迈哪条腿都不知道了。
赵士?还能说什么,只有死死托住,“太上皇,今天露面……不光是你自己,也包括官家,还有咱大宋朝的体面,好歹你可要撑住了,不然人就丢大了。”
赵佶仰着头,努力平静了好一阵,这才以上坟的心,爱咋咋地吧!
跟着赵士?落座。
北宋的御宴,还是分餐制的,每个人前面一个条案……旁边有宫廷乐队,轻歌曼舞……宴会的菜肴也很有趣。
不是一股脑都上来,也不是一道一道来……而是论盏!
每一盏都有酒菜两种搭配。
比如第一盏和第二盏,就是酒水搭配点心,有炸的零食,精巧的甜品,还有筷子小碗,葱姜蒜……总之就是饭前小菜……等到第三盏酒,这时候就开始上正菜了,什么姜豉、什么爆肉,什么驼峰,什么熊掌……每一盏搭配几样菜,再算上桌上摆盘,一次御宴,保守估计也要百十来道菜。
为了和菜肴搭配,必须有相应的器皿,还要符合皇家气象,这些官窑瓷器的价钱,就相当惊人。
然后还有蜡烛……这可不是一根两根,一百根两百根……而是用桌案摆放的,一个桌上上面有百十根蜡烛,一个御宴全场,怎么也要几十个烛案,才能照得光亮气派。
再有御宴肯定要有节目……吹拉弹唱,粉墨登场……表演之后,还应该赏赐……给这些人赏钱,给臣子要不要赏赐……
所以弄一整套下来,别说五六千两,哪怕三五万两,也未必体面!
要不怎么说皇家奢靡起来,没有个限度呢!
拿赵佶来说,他当皇帝的时候,一年光是花在宴会上的钱,就要几百万缗,甚至都不止。
对于赵桓来说,这却是登基以来的第一次。
能说点什么呢?
吃好喝好?
赵桓端起了酒杯,从丹墀走下来,在诸多文武前面,缓缓踱步。
“金人来议和了……打到了今天,燕云之地也回来了……血海深仇还在,这笔账不算完……但也不是一定要倾尽所有,必须打下去,不能停下来……怎么说呢,咱们赢了,至少是救亡图存的战斗,我们彻底赢了!至于接下来还要怎么办,却是我们需要仔细思量的。”
“在这个关头,金人开出了不错的条件,向我们乞和,朕不好给这事下个定论……可朕想问问大家伙,金人主动提出议和,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有个谋划……大宋要什么?以大宋的实力,能做到哪一步?”
“朕说的不是中兴盛世,不是汉唐威仪,这些空的东西……朕要的是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方略……比如兀术提出北返四百里,他觉得有着四百里在,我们就奈何不了退入塞外的金人。朕反过来询问你们,你们觉得,如何才能保证大宋的安全?让你们去勾画边疆,设置防线,你们要怎么办……”
赵桓抓着酒杯,突然笑道:“在大家伙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满饮一杯……庆祝我们光复故土,拿回来燕云之地!”
“来……咱们干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