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0/623


提到了棉花,赵桓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没错,棉花可是一门大生意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几十年之后,一个叫做黄道婆的女子,会流落到海南,从黎族人手里学来纺织技术,四十年后,返回家乡,革新织机,推广棉纺……等到了明朝,苏州有丝绸,松江有棉布,堪称一对卧龙凤雏啊!
想到了这里,赵桓意识到了这十张龙被的价值。
赵谌这个兔崽子处心积虑,把他爹都算计进去了。
到了此刻,也就不用多说了。
“给太子下旨,让他拟一套推动纺织的章程出来,一定要考虑完全,不许出纰漏。”
没有这道旨意,赵谌就已经在做了。
有了父皇的旨意,那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他首先在苏州成立了纺织行业协会,把之前的政令悉数落实,随后又出钱扶持作坊扩大规模,扶持新人创业。
最最重要,就是悬赏革新技术。
前面提到过,江南已经有一次能纺织三十二根线的水力织机。
只是很遗憾,这种织机还没法用在丝绸生产上,只能对付粗劣的麻线。
江南的能工巧匠,把心思都放在了这上面,期待着突破。
令人意外的是,带来好消息的竟然是远在天边的黎族百姓。
这些年下来,均田制终于推广到了海南。
这对黎族百姓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许多黎族百姓第一次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由于拿到了田契,确定了归属,再也不用担心,有土地的争执。黎人和汉人的冲突都少了许多。
这些淳朴百姓一向是最知道感恩戴德。
一百多年来,大宋官家的恩泽第一次落到了黎族百姓的头上。
十张龙被,正是黎族百姓送给赵官家的一份厚礼。
而黎族百姓在纺织上的造诣远不止这些,他们拥有种棉花的技术,也有能纺三根线的脚踏纺车。
按照他们的想法,自然是要献给朝廷,献给官家的。
能得到百姓爱戴,自然是好事情,可作为天子,更要替百姓考虑。尤其是黎族,他们的日子远远算不上好。
礼物可以收,但是该给的东西不能少,还要加倍还回去!
引入黎族的技术,在江南推动棉花种植……雇佣黎族百姓,充当技工。
还有,联合改进织机,提升江南的棉纺织水平。
这一番举动下来,江南的情况骤然改变……整个纺织业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丝绸算是传统优势,棉纺又是新兴的优势项目。
江南大地,衣被天下。
不只如此,就连海南的黎乱也顺势化解了。
棉田,桑田,快速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忙活了许久的赵谌,总算松了口气……而此时此刻,他终于想起来,还有几个同门在大牢里面关着。
赵谌心情不错,索性来瞧瞧他们,顺便发落了了事。
当赵谌来到了大牢之后,顿时被一股浓重的霉味刺激到了,下意识打了好几个喷嚏。果然大牢不是人待的地方。
那这几位平时比皇帝还会享受的富贵公子,此刻又是什么模样呢?
赵谌只看了一眼,就差点笑出声来。
这几个人都干干净净,不剩下什么了,韩元吉的上身只有一个可怜巴巴的肚兜……没法子,谁让他们啃不了窝窝头,只好拿衣物来交换了……
第548章
举国之力
这几位豪门富商,江南有名的公子哥,竟然混到了衣不蔽体,祈求一饭的地步,着实是够凄惨的。
长期在大牢里待着,见不到阳光,他们的面容都呈现一种不正常的灰白色,加之蟑螂老鼠遍地,皮肤被咬坏,有的地方一片糜烂,有的地方尽是红疹,痛痒难耐之下,不得不用手抓挠,结果就是更严重的糜烂。
说句不客气的,这几位已经和鬼差不多了。
前面的笃定和信心,此刻全都付诸东流,他们只求能高抬贵手,给他们一条活路,实在不行,来个痛快也好!
这么不死不活,谁也受不了。
赵谌俯视着他们,心中很是不屑,却也知道,一个成熟的帝王,不能因好恶决定去留。
就比如浪子宰相李太傅,是公认的幸进之臣,但是不得不承认,哪怕到了今天,李邦彦依旧还在京城,每隔十天,都要进宫,和赵桓聊聊天。
哪怕没有什么事情,也会陪官家喝杯茶,下下棋。
有老李在,大宋朝廷就不会出现众正盈朝的局面,有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有人打理。
至少有关海外的事务,李邦彦就做得相当好,深得赵桓信任。
赵谌觉得自己也需要这样的人,而且还真有一些事情,需要有人去办。
“我听人说,离开你们,就没人能管得了作坊,丝绸供应不上去,税收锐减,到时候就算我这个太子,也是坐不稳的,对吗?”
几个人满脸凄苦,尽管他们不要脸,可嘴巴子抽过来,也是很疼的。
“殿下开恩,饶了小的们吧!”
赵谌微微哼了一声,“饶了你们?敢对抗朝廷,想要左右江南,把持产业……把你们当成反贼办了,诛灭九族,都没人拦得住!”
韩元吉几个瞠目结舌,惶恐不安,真是好大的罪过,好狠的赵谌!
“殿下开恩,殿下开恩啊!”
“闭嘴!”赵谌冷哼道:“你们的家产我已经没收了,你们的家族,也把你们除名了……现在你们就是一群活死人了,至于该何去何从,你们自己知道!”
“知道,知道!我们都是殿下的奴仆,听从殿下号令,唯命是从,马首是瞻啊!”
赵谌这才微微颔首,“行了,你们先去拾掇拾掇,把病治好了,回头还有事情交办。如果办不好,必定杀一个二罪归一!”
赵谌交代之后,急匆匆离开了江南,骑上快马,只用了七天时间,就返回了京城。
这也就罢了,赵谌回来之后,直接求见赵桓,连休息都没有。
一身风尘,疲惫之中,还透着兴奋。
“父皇,孩儿有要事上奏。”
赵桓披着宽大的道袍,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仔细打量眼前这个小子。
金人围城的时候,赵谌才十岁,弄得赵桓不得不许出一个皇太弟,以展示抗金之心,转眼之间,这个小子已经而立之年,早为人父。
时间过得还真是飞快。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赵桓着力栽培儿子,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但是当皇帝不是栽培就够的,不然也不会汉武帝和唐太宗的悲剧了,明君圣主,还真不一定能培养出合格的继承者了。
甚至可以说越是生活在强悍君主羽翼下的储君,就越容易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之下,不免走歪。
别管赵桓怎么看自己,在世人的眼里,他就是最强悍的君王,自然而然,给赵桓当儿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都说三十而立,父子之间,也就不用那么拘谨了……你去了江南一趟,最大的体悟是什么,给为父说说。”
赵桓笑容可掬,没有搭理赵谌的茬儿,反而主动发问。
赵谌略迟疑,突然咬了咬牙,仗着胆子道:“孩儿,孩儿明白了当年父皇站在开封城头,抵御金贼的心态。”
“哦?怎么说?”
“回父皇,当年父皇以抗金为大旗,团结了开封百万军民,笼络了数万大军,保住京城,保住了大宋的基业。这便是二十年来,父皇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大宋的根基!”
赵桓微微颔首,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
“没错,如果说艺祖立国,靠的是陈桥兵变,如今的大宋,全都靠抗击金贼。这便是为父的初心。”赵桓笑呵呵看着儿子,反问道:“那你的初心何在?可是找到了?”
“找到了!”
赵谌语气笃定,他抬起头,目视着赵桓,充满了自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0/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