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623


首先,自然是成立银行,尽量稳住货币,同时赵桓干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以常平仓来给纸币背书。
也就是说,一贯钱引或许换不到一千文铜钱,但是绝对可以换到两石粮食。
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十多年的币值稳定。
“殿下,现在要大力发展纺织,采买原料,支付工钱,销售成品……哪一样都需要数量惊人的钞币,远不是现在这么一点啊!”
赵谌点头,“没错,父皇也说过了,朱学士,这里面可有问题?”
“自然是有。”朱熹沉吟道:“到了这一步,光是常平仓已经不足以维持币值稳定……殿下请想,有人经商赚了大钱,眼见得市面粮食上涨,他们会干什么?”
赵谌也不是傻子,尤其是刚刚经历一场商人掀起的风暴,自然猜得出来。
“朱学士是说有人会趁机囤积粮食?”
“不止。”朱熹道:“殿下,有些人作恶,大可以直接抓了,如果有人在钞币这块下手,殿下该怎么办?一样抓人吗?那就是不承认官方钱引可以兑换粮食了?这个后果殿下能承担吗?”
陆九思拧着眉头,反问道:“那就承认呗,又能怎么样?”
“哈哈哈!陆御史,承认了,商人就能榨干常平仓,到时候天下都是他们的了。”朱熹可不是危言耸听,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天下,古往今来,都是成立的。
这一瞬间,赵谌几个都沉吟起来,眉头深锁,高兴不起来。
这个破事真让人无语,想要发展工业,首先就面临两个要命的难关,一个是原料问题,一个是货币问题。
原料牵连到了粮食,而货币和粮食也勾在一起,这可不是几个丝绸作坊停工那么简单,一旦出事了,赵谌的小身板,还真扛不住。
赵谌沉吟良久,这才道:“粮食缺口,从海外运进来,难道不行吗?”
这一次开口的不是朱熹,而是虞允文,事实上他才是赵谌的第一谋士。
“殿下,弄到了粮食,也要有法子发下去才行,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虞允文酌量道:“臣以为可以在常平仓之外,开设一个平价粮行。”
“平价粮行?”
“对,所谓平价粮行,就是依托常平仓,出售一些价钱相对低廉的粮食,针对一些极其贫困的百姓,可以半价,甚至更低……总之,不能饿死人。这是底线!”
赵谌神色凝重,点头道:“没错,我是想着富国强兵,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让百姓活得下去,不然我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粮食这事情还算容易,可说到了货币,这就麻烦了。
该怎么办?
常平仓不足以给货币背书,还能有什么?
眼下大宋的金银缺口还是很大,铜倒是有了一些,但远远不够……货币不能捏在手里,如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其实这几个人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两宋之后,尤其是明朝,就被这件事坑死了。
很多人津津乐道,说隆庆开关之后,大赚世界白银,使得中国彻底进入了银本位时代。
只是说这件事的人,多半一知半解,他们并不清楚,白银是流入了不错,可随着西班牙的霸权衰落,美洲白银流入大大削减……没有了美洲白银补充,东南的货物失去了海外市场。
而前面又弄出了一条鞭法,税收以白银为主。
一个更可怕的银荒出现了。
偏偏这时候要对外用兵,四处派遣税监,朝廷和地方的冲突也增加了,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五人墓碑记了……
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绝不是官商勾结,东南的士人恶毒,或者是朝廷贪得无厌那么简单。
白银流入了几十年,朝野都习惯了使用白银……突然断了来源,东南的商贾百姓挣不到那么多钱了,朝廷的胃口却更大了,这要是没冲突就奇怪了。
更可悲的是,大明朝野,对此毫无觉察,没有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白银货币……不能稳定供应,自己不能说了算,大明君臣居然没有感觉到威胁,不想着弄清楚来龙去脉,也着实离谱。
带英或许都不知道,他们击败无敌舰队的同时,竟然造成了另一个帝国的财政危机,进而在几十年后亡国,只能说带英真的赚大了。
在汉唐之前,是贵金属不足,把握不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宋明之后,是贵金属的开采权力不在手里,货币的多少操控在外人手里,结果更加要命。
“殿下,不管是钱,还是粮,都是最紧要的事,关乎生死,务必要捏在手里啊!”朱熹恳切建议道。
赵谌面色严肃,思前想后,最后才道:“看起来,要想发展工商,这第一步居然是对外用兵!”
“好,既然如此,就立刻下令,全都准备起来……我这就给父皇上书!”
赵谌也没有料到,为了发展工业的议论,竟然吹响了对外用兵的号角……其实开拓海外,赵桓也极力主张。
只是在头些时候的局面远没有今天这般水到渠成。
赵谌的命令下去,迅速得到了回应,东南的商贾,船厂,市舶司,许许多多的人,都动了起来……而就在这时候,有一封从西辽传来的旨意,也到了大宋。
辽国皇太后萧塔不烟第三度兵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的皇帝成了瓮中之鳖,他的旨意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第550章
岳飞再出征
萧塔不烟已经是第三次进攻君士坦丁堡了,对于这座地理位置极其特殊的城市,她志在必得。
西辽需要一个核心之地,契丹人西征,也要有一个终点。
毫无疑问,君士坦丁堡都是个上上之选,只要占据了这里,至少能给西辽带来三百年国运。
能做到这一步,她也就对得起死去的大石了。
“鹏举,你咱们看西辽的图谋?”赵桓笑容可掬,在他的对面,站着身形雄壮的岳飞岳鹏举。
还不到四十岁的他,气度威严,正在鼎盛,微微眯缝着眼睛,颇有种睥睨天下的豪情。
事到如今,岳飞绝对堪称当世第一统帅,无人能敌。
他微微沉吟,就道:“官家,以臣观之,这个君士坦丁堡位于一条至关紧要的水道之上,谁霸占了这座城市,谁就能放心大胆,收取过路费。每年的商税就足以养兵,而且此地还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契丹人自然是要拿在手里,以为万年之计。如果此时不拿,他们也就没有机会了。”
“何以见得?”赵桓好奇问道。
岳飞淡然一笑,“官家如何不知?当年跟随大石的老人,已经凋零了太多,臣听说耶律奴哥已经死了……再过几年,这些老人不是死掉,就是病体沉重,老迈昏庸,还拿什么打仗?西辽就是趁着还有一口气,拿下此地,给所有人一个后路。”
赵桓略微思忖,也知道了萧塔不烟的打算,只是赵桓微微长叹,“岂止是西辽,我大宋人杰,也走了太多了。”
岳飞神色一怔,随后也跟着低下了头,陷入了悲伤……自从靖康十五年之后,就不断有人离去……老相公吕好问,前任首相吕颐浩,刘韐……伴随着这几位的相继离去,原来的抗金诸相已经凋零殆尽。
不只是如此,三年前,就连太尉高俅也死了。
而最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吴玠吴晋卿也去了。
吴玠的死震撼了整个大宋,可谓是举国震惊。
这位当年在关中,一战定下了乾坤,哪怕时至今日,兴汉侯的大名依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再过几百年,这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吴玠的死早有预兆,他受过重伤,此后一直恢复不那么好。直到最后,一年倒有半年躺在病床上。
对于一位沙场大将来说,缠绵病榻比杀了他还难受。
吴玠是靖康诸将当中,最早离开的。
他的死仿佛拉开了序幕……首先是王德去世,接着是呼延通染病离开……张荣在前不久也上书,说自己老病,请求早日挑选新的水师总兵。
除此之外,就连韩世忠也老病缠身,不复往日之勇……
按理说身为大将,能活到六七十岁,已经足以含笑九泉。
而且站在赵桓的角度上,他们不过是穿越游戏的NPC罢了,注定了的结局,有什么好伤心的?
奈何赵桓就是没法忘记,在黄帝陵,狼狈的吴玠,没法忘记一场场的血战……或许是人老了,最近几年的事情,赵桓倒是不那么清楚了,反而是牟驼岗,滑州,太原,青化镇……这一个个地方,一场场战役,让他刻骨铭心,如在眼前。
吴玠走的那天,赵桓就梦到了他们在黄帝陵前,君臣一起畅饮请功,开怀大笑……可醒来之后,赵桓才惊觉,他们并没有喝这场庆功酒……
皇帝陛下失魂落魄,就像是丢了什么似的。
按理说他应该给大家伙更多的东西,君臣之间,也该更亲密一些,甚至是不该把他们赶到苦寒之地戍边……
赵桓越想越觉得亏欠他们……理智并不能总是战胜感情,哪怕是对的事情,遇到了这么个结果,也是让人悲愤莫名。
在吴玠死后的第三天,赵谌下旨,让人在黄帝陵辟出一块区域,兴建华夏宗庙,供奉炎黄二祖,同时给予吴玠配享宗庙的待遇。
或许有朝一日,大宋朝会消失,但是只要华夏尚在,炎黄子孙犹存,历代以来,为中原正朔,迎战夷狄,捍卫华夏子民的英雄人物,便永世长存!
这是比大宋昭勋阁更高一级的待遇,吴玠是入祀华夏宗庙的第一人。
似乎还嫌不够,赵桓又亲自下旨,将青化之战的戏曲扩展成《兴汉传》,四处传播。
赵桓的这一番作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臣子的怀念,毕竟按照常理,只要辍朝几天也就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