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623


但却没有人敢质疑,因为他们清楚,赵桓不只是为了吴玠那么简单,他在亲手送别,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将军离去,名将凋零,百花沉寂,这一代的人杰,终归是要谢幕的。
岳飞不是个会劝人的,只能默然躬身。好在赵桓微微感伤一阵,就控制住了情绪。
“不管怎么说,咱们大宋的人才比起辽国厚实多了,尤其是鹏举你,有你在,我就放心多了。”
岳飞不喜不忧,似乎官家的夸奖,只是寻常,用不着在意。
“臣倒是担心,西辽未必能赢。”
赵桓收拾了心情,叹了口气,“根据消息,欧洲那边又凑了不少人,组建什么十字军,要跟西辽决战,保护君士坦丁堡。我那亲家母怕是也担心外援云集,难以应对,这才给大宋送信。”
岳飞立刻道:“官家可是打算出兵?”言词之中,透着一股子难以掩饰的兴奋……他早年想的是直捣黄龙,这便是最高的目标。
可当下黄龙府就在岳飞的治下,或许该有点更高尚的目标了,比如——征服全世界。
“鹏举可有把握吗?”赵桓笑着反问。
岳飞没有迟疑,他把握十足,“官家,这些年臣一直在练兵备战,如今以大宋的军力,和蛮夷争锋,问题不大。只是距离太过遥远,兵马过去,未必能得到用武之地。”
受限于距离,哪怕是岳飞这种神将,也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说这一仗打得不是军力。”赵桓笑吟吟道:“此战要了解当地情况,要能对症下药。还要咱们的将士能适应长途远征,一路上的军粮补给,都是顶大的事情。虽然西辽能提供一些便利,咱们也要有所准备才是。”
赵桓也并不是毫无安排,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收拢鹰堡少年,就是为了今天。养兵千日,终于到了用兵之时。
赵桓和岳飞筹划之后,准备派遣一支人马前去助阵。
由岳飞统帅,主战兵马三万八千人,另外配属文官、工匠、通译、学者等等人员,最后再加上相当数量的鹰堡少年,一共五万多人,一起出发。
他们主要走西域,沿着一个个的绿洲,跨越万里,经过巴格达等名城,直取君士坦丁堡。
如此长距离的行军,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不过一想到统帅是岳飞,赵桓的心就放下了许多。
岳飞能战,而比打仗更可怕的是岳飞治军的强大纪律,这才是确保远征成功的王牌。不然一支乱七八糟的队伍,出去没多远,自己就垮了,更谈不上万里远征了。
“鹏举,只能托付给你了。”
“请官家放心,臣必定不辱使命!”
而就在岳飞全力以赴,筹划着远征的时候,居然从东南送来了一封请战书,有人也要出动了。
而且相比起赵桓和岳飞的谨慎,这位一上来就是出动大船五百艘,将士三万人!
面对如斯恐怖的规模,赵桓都吸了口冷气。
“这个兔崽子,还真是能折腾!”
不出意外,提出请战要求的正是太子赵谌。
他给出的规模也让岳飞吃了一惊。
“五百艘大船,只有三万将士,是不是太少了点?至少有一百艘是多出来的。”
“哪里多了!”赵桓早就看透了儿子的心思,“他是把多出来的船只留给商人了。”
“商人?”岳飞愣了片刻,无奈摇头,“殿下还真是思虑周全。”
赵桓不屑道:“他现在是坐在了那个位置上,不给东南的商贾谋福利,他也过不去。”
岳飞赞道:“这么说来,殿下的确是成熟了,倒是臣,明明有那么多毛纺作坊,臣总是忘了他们,着实惭愧。”
“用不着。”赵桓摆手道:“从陆路运送羊毛织物,赚头不大。鹏举要是愿意,给北方分三十艘船只就好。”
岳飞点头,虽然他和商人没有过多来往,但总归是一方之主,不能不顾及治下民生。
赵谌搀和进来,让事情变得复杂了不少。
单纯帮着萧塔不烟作战,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经过和枢密院的商讨,赵桓拿出了一个等大的方案。
水师自不必说,在陆地上,除了宋军之外,再招募五万名蒙古骑兵,以乞颜部为主,随着岳飞一起西进。
这下子瞬间就热闹了,有人已经把萧塔不烟的西辽的形容为上帝之鞭,匈奴大帝之后,西方又一次灭顶之灾。
如今把蒙古人也送去了,契丹的铁骑,蒙古的弓箭,两个游牧民族伺候一个西方,这福分还小了?
尤其是赵谌还准备筹建一支庞大的海军,足足五百艘大船,绝对的水陆合并,快了加倍。
“弄得朕都想御驾亲征了!”赵桓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第551章
十字
赵桓的亲征打算并没有成型,不只是岳飞反对,就连赵桓自己都觉得荒唐……陆上不过是几万战兵,且万里迢迢,既不体面,又耗时太长,完全不符合天子亲征的条件。
走海路那就更扯淡了,毕竟赵桓不能抢了儿子的生意。
所以赵官家只能留在京城,继续运筹帷幄。
而就在不久之前,首相赵鼎辞官了,赵桓加封赵鼎为吴王,授予太师衔,平章军国重事……赵鼎和夫人返回了家乡。
这位辛苦了十几年的老首相,也是个天生的劳碌命,回乡之后,有感于家乡百姓读书艰难,竟然把家中的三百亩田都给卖了,用来办学。
用赵鼎的话讲,他有朝廷俸禄,自然用不着农田,至于他的儿子赵汾,那小子早年跟着太子殿下,已经在塞外置办了牧场,就不用浪费内地的田亩了。
赵鼎这个举动,气得不少人牙根痒痒的。
你不要,不代表别人不要啊!
而且你带头了,是不是所有高官都要放弃自家的土地,这算什么?我们不想多要,仅仅保留一小份也不行?
好在赵桓及时下旨,对赵鼎的选择表示敬重,但并不要求效仿。
总算是安抚住了人心。
继任赵鼎的首相不是别人,正是素来以理财著称的陈康伯。
这位在户部尚书任上干了许久,接任首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针对农村减税……陈康伯减的不是田赋,也不是地丁银。
而是减轻流通环节的税收。
比如说农民向城里贩运蔬菜,不许收税。
不但不收税,赵鼎还要求各地划出专门的区域,给农民用来买卖农产品。
同时,像什么生丝,粮食,桐油等等,全都减免运输的过路费,再有,陈康伯还鼓励饲养家禽家畜,尤其是家猪。
他还煞有介事,将猪鬃提升为和牛角牛筋一样的地位,变成十足的战略物资,各地设立收购站点。
纵观陈康伯的这些措施,就会惊奇地发现,整个赵宋王朝的施政已经相当细致,再也不是过去那种王权不下县,乡绅管四方了。
整个官僚集团也越来越专业。
这一次陈康伯拟定的内阁名单,破天荒,赵桓没有干涉,全数应承下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从此之后,首相的权柄会越来越重。
当然了,首相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必须承担施政的一切得失利弊。
整个大宋,就在这样快速进步之中。
置身其中,或许感觉不到什么,只有当大军西进,离开了大宋境内,巨大的落差一下子就显现出来。
天可怜见,岳飞的前锋进入西域之后,竟然遇到了马贼!
天啊!
居然是马贼!
在这大宋,已经堪称超级稀有物种了……这么多年持之以恒的打击,前后被消灭的土匪山贼,超过了三十万,被捣毁的匪巢过万,有五百万以上的百姓,拜托了匪患威胁……而这些功劳,都要归功给牛英,一个军中出身的治安部尚书。
“大宋的安宁和西域的兵荒马乱,还真是对比鲜明啊!”岳飞只是叹息了一下,他突然想起最近在大宋很热的一本,叫什么《西游释厄传》,是按照什么玄奘法师西行的故事演绎出来的。
据说当年玄奘法师也是从西域进入了天竺,在那烂陀寺苦修佛法,然后返回大唐,带回了无数的真经,弘扬佛法,堪称大功德。
岳飞自然也看了一些,只不过看过之后,岳飞就觉得有些奇怪……按理说唐朝想要求取真经,希望佛法庇佑,国泰民安。
既然如此,那西方必定是极乐世界,富贵之乡,安宁福顺,物阜民丰……可唐僧在大唐境内,一直相安无事。
等出了大唐,就遇到了贼人……而且是越往西走,就越是稀奇古怪,什么妖魔邪祟都出来了,各个国家也乱成了一团。
有的国君笃信道法,结果被妖精迷惑,还有为求长生,残杀儿童,种种乱象,难以形容。
最最讽刺,哪怕临近了西天,在佛祖的脚下,还有妖孽存在……直到师徒到了大雷音寺,求取真经的时候,似乎谜团揭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