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7/623


“官家,臣年纪小,经历的事情也少,加之官位低微,此等大事,还是归国之后,再和宰执商议才是。”陆游跪在了地上,痛哭流涕,“否则臣宁可自杀,也不敢遵旨!”
朱熹也连忙跪倒,同样是一副以身殉国的悲壮模样。
赵桓摆手,“你们啊,用不着小题大做……朕这些年,一直都在说实话,只可惜实话未必有人愿意相信,不过你们大可以放心,太子殿下虽然和朕有点像,但是到底不如朕硬气,他会容易伺候的。等到了朕孙子的时候,估计你们就能反客为主了,再过些年头,虚君实相,架空天子也未必不行啊!”
朱熹和陆游都站不起来了,这位官家是疯了吗?说的还有半句人话吗?
赵桓也不管他们,而是给岳飞下旨,要求岳飞跟他一起返回大宋。
来的时候,赵桓走的是海路,这一次回去,他想走陆路。
虽然陆地不好走,但是陆地的风光也远非海上可比。
万里丝绸之路,黄沙遍地,瀚海阑干,还有西域的沟壑纵横,山岭高峻,赵桓早就想领教一番了。
他现在状态还算好,如果再过几年,怕是有心身体也不允许了。
当然了,干这种危险的事情,身边还是要有个最稳妥的保镖,除了岳飞,不做第二选择。
此刻离开,似乎显得有些虎头蛇尾。刚刚打下了维也纳,还有那么多的城池没有解决,还有几十万欧洲的军队,正在集结反攻,撒手一走,不是前功尽弃吗?
貌似是有些不负责任,但是赵桓很清楚一点,如果继续战斗下去,欧洲就会成为大宋的财政包袱。
相隔这么远,大宋能有多少财力,支撑欧洲的战争?
并不要低估欧洲人,这是个封建林立,神权至上,又极度排外的倒霉地方。碎的像汽车压过的方便面似的。
巴尔干这一片,由于东罗马的关系,还能勉强讲一些道理,再往欧洲内陆发展,阻力就不可预计了,眼下的几班斧子能不能起到作用,就只有鬼知道了。
杀进来,还要从容退走,才是真正的高手。
赵桓要退走,是不是前面的成果都会消失殆尽呢?
很显然,不会这么简单地。
变革已经开始了。
首先,辽国还牢牢控制着君士坦丁堡,原来的东罗马地盘,包括塞尔柱在内,一个庞大的帝国,还是大辽的。
其次,在埃及等地,一个蒸蒸日上的,属于萨拉丁的帝国,也在快速发展,势头相当猛,这都是未来西方的劲敌。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力量,那就是西方本身。
见识了光明,就很难适应黑暗,如果没有宋军的远征,黑暗的中世纪可能继续维持……但是宋军的到来,彻底改写了西方的历史。
大宋带来的不是武力征服,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恐惧,而是文明,是发自肺腑的认同……大宋的皇帝是秉承民心的皇帝,不是君权神授的皇帝。大宋的将士是保护百姓的,不是维护贵族的。
大宋的文明是关心每一个人,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神!
大宋的治理是那样美好,简直是所有国家的典范。
如果世上还有天堂,那必定是遥远的东方。
如果真的存在上帝,必是我大宋官家!
欧洲酝酿着一股强烈的变革暴风……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向大宋学习,他们拿着翻译的《论语》和《礼记》热情歌颂大宋,号召建立新的国家,从蒙昧和黑暗中走出来。
如果把他们夸奖大宋的话集结起来,足以让任何一个大宋子民汗颜。
这已经不仅仅是在宋军打到的地方了。
包括巴黎在内……没有,又是老区巴黎,热情的法国人比其他国家更清楚宋军的情况,毕竟他们的俘虏最多。
让愚蠢的国王和贵族去死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们把这一句口号介绍到了国内,到处都是推翻贵族统治,还政于民的声音。
新旧两股势力,在巴黎激烈交锋,一共上百位主张向东方学习的人,被法国的主教抓了起来,架在十字架上,直接用火烤!
而就在此事爆发的第三天,巴黎附近的农民就爆发了起义。
巴黎的起义迅速向东蔓延,神罗也陷入了农民起义的深渊。
由于腓特烈一世的征发,大大超出了地方百姓的承受能力,包括一些小贵族在内,都加入了起义队伍。
烽火狼烟,席卷整个欧洲。
所有的力量都跳出来了,支持教廷的,支持国王的,主张变革的,主张学习大宋的……双方激烈交锋,互不相让。
“燕王,下官不准备回大宋了。”
王贵深深一躬,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岳飞眉头紧皱,“你可是大宋的武人,如今官家有旨意,你莫非想抗旨?”
扑通,王贵急忙跪倒:“末将不敢!末将只是觉得如今局面难得,朝廷不愿意继续留下来,末将愿意从军中退伍,留在欧洲!”
岳飞困惑道:“你……不打算返回大宋?”
“嗯!”王贵道:“大丈夫志在四海,既然出来了,不干出个模样来,如何有脸回去?”
“模样?什么模样?”
王贵呵呵一笑,“大王,末将算是看出来了,欧洲诸侯林立,比咱们战国时候还要乱,朝廷没法倾注太多的心血,但是末将不一样,我们可以水滴石穿,用个十年二十年,打出一片基业来!”
“你们?”岳飞忍不住问道。
王贵也不隐瞒,有同样想法的可不是一个两个……有差不多两成多的将士,想要留下来。
坦白讲,这个数量让岳飞也大吃一惊。
而就在这时候,另外一些人也源源不断,涌入了欧洲。
其中就有一个叫做辛弃疾的少年。
在一整船的年轻人中,他是年纪最小的,但却是功夫最好的,手持利剑,背后负弓,英气凛凛,赳赳武夫。
他们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批涌向西方的宋人了。
有人在西方发财,有人在西方寻找机会,施展抱负。
“三十年后,此地必衣冠华夏,尽书汉字,尽行汉礼,我辈少年,自当奋力!”辛弃疾冲着脚下的土地,大声宣告……
第582章
后继有人
“老亲家,这条丝绸古路,还真是风光无限啊!”赵桓骑在骆驼背上,感慨说道。
岳飞眯着眼睛,放眼望去,黄沙遍地,天高地阔,倒也有几分气势。要说风光无限,却是过了。
可转念想来,如今赵官家功成身退,放眼天下,豪情四溢,看什么自然都是好的。
“官家,如何不多留些日子,其实按照臣的意思,是让诸国站出来,拥立官家为天可汗,如此才能名正言顺。”
赵桓一笑,摆手道:“过犹不及,我走这一趟,不过是让中原百姓,华夏子民,能够放眼天下,不要故步自封,画地为牢。既然目的达到了,我也就该回去了,一国之主,又岂能真的肆意妄为!”
岳飞忍不住发笑,“官家,在世人的眼睛里,您早就是任性惯了的。”
赵桓愣了一下,苦笑摇头,他也不辩驳了。
君臣又前行了一段,发现前面居然有一片帐篷,似乎是饭店客栈一类的……赵桓还真没猜错,自从大辽西征之后,整个丝绸之路贯通,商货往来,十分兴旺。
陆上运输比不得海运,可是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没有海路可通,转运起来并不轻松。
因此在船队无法触及的地方,依旧是这种延续了千年的贸易方式。
驼队载着丝绸茶叶,由东而西,络绎不绝。
只不过这一次的商品更丰富,规模也更大。
就在眼前的帐篷里,居然有奶茶售卖,唯一的问题就是甜腻了几倍有余。赵桓只喝了一口,就交给了别人,他这个年纪,还是要重视养生,得了糖尿病可不是好玩的。
除了奶茶之外,还能看到一些教授汉语的学堂。
大凡家里有一点钱,就会把孩子送去学堂,让他们学汉语,写汉字。对于所有人来说,只要掌握了汉语,就等于有了一份优质生活的保障。
他们可以去大宋贩运货物,或者在当地服务过往的客商,都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宋辽的结盟,使得整个丝绸之路相对太平,再有完善的驿站,行商也比以往轻松太多……一条丝路,就是一条金河,也是一条文明的纽带。
通过丝路,大宋的实力辐射向远方。
赵桓最喜欢看到的,就是那些高鼻子,深眼窝的小孩,大声背诵论语,琅琅的读书声,让人心旷神怡,简直比最美妙的音韵还好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7/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