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6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8/623


这就是文化软实力。
“鹏举,你说有朝一日,这些土地都会变成华夏乐土吗?”
岳飞显然不如赵桓乐观,“官家,说到底,能影响的也只是丝路周围,还有太多的部落,根本无动于衷。而且仅仅凭着通商,也养活不了所有人。臣甚至担心,过了些日子之后,这些懂汉语的,会拉大旗作虎皮,欺压其他的人,反过来坏了大宋的名声。”
赵桓无奈摇头,这个岳飞,就是会扫兴,虽然他说的多半可能会是真的,但赵官家也想听从此天下太平,宇宙混一一类的好话。
偏偏岳飞是不会说的,只可惜浪子宰相李邦彦也死了,不然有他跟着,就会快乐不少。
是啊,连李邦彦都死了。
就算回到了大宋,放眼望去,故人也不多了。
“我确实是老了,鹏举,你说以后人家会怎么评价朕?”
岳飞怔了怔,怎么评价,以如今赵桓的文治武功,历代帝王中,至少能挤进前五了。
谁会排在他前面?
首先,定义帝王文治武功的标杆,那就是汉武帝。
其次,统一六国,开创大一统的秦始皇。
再有,贞观盛世的李二。
大宋官家赵桓。
……
把这四个名字放在一起,总有做选择题,挑出错误选项的意思。
不过赵桓的确凭着自己的努力,挽救危亡,并且把大宋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无论是疆域还是民生,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赫赫扬扬,傲视历代。
岳飞心中感叹,情不自禁道:“官家,臣何其有幸,能遭逢官家,总算不负平生之志!”
赵桓微微骇然。
是岳飞有幸遇上了自己,还是自己有幸,遇上了这些忠勇之士呢?
这么长时间,赵桓几乎忘了上辈子的事情,忘了曾经的靖康耻,忘了莫须有……只剩下大宋天下无敌。
“鹏举,你说子孙后辈,会不会忘了咱们昔日的艰难,忘了国家的危亡,只会沉溺享乐安逸,渐渐文恬武嬉,有朝一日,再度天下崩坏……也不知道那时候还有没有鹏举一般的忠勇之士,力挽天倾,恢复社稷了?”
岳飞顿了顿,低沉浑厚道:“臣无关紧要,真正能力挽狂澜的,唯有官家一人!”
赵桓想了想,摇头道:“你还是高看了我的作用,说到底,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鹏举,咱们回去之后,陪朕去青化镇,看看昔日的战场,再陪着朕,祭祀吴晋卿。”
赵桓并没有忘记任何一个人,他没有忘记,别人也就不敢忘记,正因为如此,岳飞对未来也升起了乐观的情绪。
君臣走走停停,他们探查一路上的古迹,询问风土人情,跟商队聊天。
而在这一路上,赵桓还发现了不少年轻人,他们不满足简单的学习汉语汉字,竟然背着行囊,万里迢迢,顶着黄沙,向大宋进发。
路途虽然艰辛,但是在这些年轻人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的畏惧。他们笑着,说着,把大宋视作希望之地。
他们要去大宋求取学问,学成之后,改变自己的家乡。
赵桓还真有些担忧,生怕大宋担不起,高处不胜寒,此时的赵谌,应该体会到了吧!
没错,赵谌不但体会到了,还被彻底激怒了。
他比赵桓先离开大宋,随后官家又走……尽管大宋内政已经很成熟,但是没有了天子主持大政,仅凭着政事堂,还是远远不够。
这事情跟陈康伯等重臣还没多少干系。
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如果家长不在了,肯定闹腾起来。
大宋的情况也类似,平时赵桓可以不管事,但只要官家在,威慑就在,随时可以砍脑袋,问罪,流放。
官家走了,紧靠着政事堂,权威下降了一大截,人心一旦失去了敬畏,多数人都选择得过且过,糊弄公事,自然不免积累弊端。
光是户部亏空,就让赵谌脑袋大了三圈。
他不但没有继承什么财产,反而继承了三千万贯的亏空,这就是犬父无能啊!
赵谌在回国的第三个月,就正式下令,追查亏空。
这一查可不打紧,几乎每个部都有亏空,其中军费最多,足有一千八百万贯。很显然,这些烂账都算在了赵家爷俩身上。
这一次远征花销不少,但是带来的收益更大。有军械交易,有商货往来,尤其是他们爷俩还从非洲弄到了大批的黄金。
计算起来,远征是赚钱的。
这事情就有意思了,兵部亏空也就算了,其他各部呢?也都亏空,好处哪去了?被谁给吞了?
拿我当小孩子耍是吧?
赵谌一声令下,彻查到底。
许久波澜不惊的官场,掀起了滔天巨浪,起初大家伙还没当回事,以为是雷声大雨点小,太子不过是监国而已,又怎么会掀起大狱?
这些人彻底忘了一件事,赵桓教出来的儿子,肯定不走寻常路。而且赵谌当了快三十年太子,在草原上杀伐果决,还胜过他爹,这一次怎么会手软。
兵部,税部,营造部,三个侍郎被揪了出来,直接下狱。
随后定罪,处斩,当三颗血淋淋的人头挂起来的时候,人们终于知道,这位太子可不是好惹的,某种程度,他比赵桓还可怕三分!
“没错,父皇当年最大的心思是抗金,他老人家也太讲究情面,到了我这里,一概不听……在大宋,绝不给贪官污吏半点活路!”
第583章
新秩序
赵谌开始掌舵大宋,他和赵桓相差了十六岁而已,换句话说,这位已经相当成熟……对于一个成熟的天子来说,赵谌很清楚他需要做什么。
或者说,走到了今天的大宋,需要往哪个方向走。
文治武功,赵桓都已经达到了历代明君雄主的巅峰。
首先,从疆域来看,大宋绝对是空前的,哪怕大唐全盛的时候,也赶不上。虽然还有开疆拓土的余地,但是也很难震撼人心,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民生方面,也走在不断改善的路上。别的不说,光是吃的东西,大宋就傲世天下,尤其是肉食,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
这还不说什么教育水平,什么全民平等一类的东西。
怎么说呢,大宋还有完善进步的空间,但是很难有突破了。
赵谌很像是接了贞观之治的李治,或者接了永乐盛世的朱高炽。
老爹已经很牛逼了,能接住这个盘,不至于坏了局面,还能在小范围内改革完善,就绝对算得起是明君了。
所以说赵谌真的不容易。
分析到了这里,也就不得不感叹,赵桓对儿子的培养,也真是倾尽心力。北疆的历练,让他娶了大石的女儿,放他跟着辽国西征,开拓视野。
至此为止,赵谌是真正见识了整个世界的全貌。
他执掌大宋,就有一件事,如何让大宋真正君临天下。
“我们的军力是天下无敌的,但是如果一直用战争解决问题,即便我们的将士还英雄善战,国家财税也是会枯竭的。汉唐的老路,殷鉴不远。”
“我们的财富也是很充裕的,但同样的道理,也不能靠着钱财收买人心,结交四夷,让他们归附大宋。”
“刚柔两途,都不算是大宋的上上之选。”
赵谌面对着几位重臣,抛出了自己的构想。
他先是推翻了用兵,又否认了岁币外交,等于把以前的东西都给推翻了。
大家不免要问,你能拿出什么东西来?
靠着胡言乱语,可是没法驾驭大宋朝,更坐不了赵桓留下的龙椅。
果然,赵谌笑道:“大宋当下最重要的,是要凝聚出一个思想,一套确当的办法。不只是针对大宋,还要针对整个天下,我们要给所有人一个答案,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所在!”
赵谌的表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新君的格局上来了。
可是这个想法有必要吗?
朝野上下,很快就产生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老臣代表,胡寅首先抛出了自己的文章。
胡寅的身份很特殊,尤其是在吕本中死后,胡寅既是大儒,又是赵桓身边的近臣,在朝时,执掌大权,返乡后著书立说,门人众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8/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