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488

  封存道看着一千二的薪酬待遇,眼睛都开始充血了。
  虽然不能留在首都,可是江南也不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妈的,反正在学校待得也不如意,要不然,干脆试试好了,说不定就是另一番境遇了。
  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说明,生怕自己理解错误。
  可以先打电话去咨询,或者直接寄出简历,通过后对方会电话通知。然后会要求在七月中旬到苏城去面试,不管是否录用,都承诺报销来回路费及食宿。
  诚意十足啊!
  那就试试!
  封存道再也顾不得看报,骑上车,到了学校。工作间歇,他认真做了一份简历,然后趁下班时,将它装进信封,投入了邮筒。
  为了怕学校发现,他没敢留办公室的电话,而是留的胡同口的公用电话。
  等了约有一周时间,那天他下班在家,就听到胡同口张大爷喊他的名字,说是有电话,对方是什么中华制造的。
  他当时就热血涌上头,连拖鞋也顾不上穿,冲了出去。
  对方真的打电话来了。
  而且,对方也顾虑到他工作时间,按他说的,在六点下班以后打电话过来!
  太贴心了!
  他得领这份情!
  电话拿起来,他上气不接下气道:“喂!您……好,我是……封存道!”
  电话中,响起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封老师好!我叫白云天,是中华制造的技术总监。您的简历我看到了,您是华清大学的在职讲师吗?”
  “是的!”怎么这么年轻,封存道冷静了一下,回答道。
  “我再确认一下,你主要负责主讲半导体物理这门课,是吗?”
  “没错!”封存道怕守电话的大爷听见简短道。
  对方停顿了一下,然后调整口吻,非常正式地问道:“非常感谢您对我公司的信任,那么我想再确认一次,您真的愿意来我们中华制造,和我们一道开创未来吗?”
  “你们说的一千二工资,能兑现吗?”封存道犹豫了一下,捂着话筒低声问道。
  电话中,对方笑了:“您放心!以您在华清主讲老师的身份,我们最少会聘用您为助理教授!月工资不会少于一千五!并且还会有各种补贴,以及分配住房。总之,在物质待遇方面,您不会失望!”
  “那好,我决定了!我愿意过去!”封存道再也顾不得其他听见,大声说道。
  “再次谢谢您对公司的信任!请您于七月十五日,带上毕业证、工作证、身份证、户口本到我公司面试,不出意外,我们会直接签订合同。您看是邮局还是银行方便,我们将来回的路费,给您汇过来!”对方彬彬有礼地说道。
  真给路费!
  封存道心头,仅存的一点疑虑,也不翼而飞。
第三百零三章
主动上门
  如封存道这样接到白云天亲自打来电话的人是极个别,更多投递简历的老师,接到的是人事部工作人员的电话。
  而那些看中包分配,打电话过来询问的学生,都在一周以后接到了一封厚厚的十六开牛皮信封。
  信封中,是几套试卷,分别对应不同的专业。
  报考者可以则其一门来完成。
  试卷中没有填空之类的简单送分题,绝大多数是论述题,让报考人阐述对某个问题的理解。
  中华制造这次招生,并非是培养未来的潜力苗子。而是希望招来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培训之后,一毕业即能胜任相关的工作。
  故此,招生广告中,将年龄线划定为二十四至三十岁!
  其瞄准的方向,就是那些已经工作的专业人才。
  这个时代的人喜欢安稳,若是正常情况下,很难再招收到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生。
  但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下,大量的优秀人才,随着单位破产而纷纷下岗。数以百万计的下岗工作,为了生活而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乱撞,为自己、为家庭、为孩子寻求一线生机。
  他们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尝试各种以前绝对不会尝试的选择。
  而且有过这段不堪回首经历的人,更加知道机会的来之不易,会更加珍惜它。
  广告登出一周时间,人事部八部电话就没断过,累计接到询问电话过万人,单次通话时间平均达到了三分多钟。几乎每一个打电话来的人,都不厌其烦地咨询着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关于分配事项,更是翻来覆去反复询问,看得出来他们都将其视为了能否拯救自己的一项重大选择。
  这一周内,人事部一共寄出试卷八千六百余套,半个月内,总共寄出试卷两万零四十八套。
  即便是最后截止日已过,仍有无数的人打电话来,询问是否还可以报名。
  到七月十日,一共回收试卷一万八千四百零一套。
  由于是邮寄试卷,自然不可能闭卷考试。但这些题目基本都与实际工作有关,如果没有对该行业的深入实践,就算是抱着教科书,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白云天从研究人员、工程师中抽调了二十多人,专门来负责阅卷。
  经过初审,那些只知道照本宣科的试卷,首先被排除。随后再对剩下的一万两千六百份试卷进行认真的再审,从中筛选出两千份较有深度的答卷。
  审核组经过多次会议,确定了各专业所需人数,然后进行交叉阅卷,最终定出了一千七百人的录取名单。
  但在通知时,人事部给这两千名报考人员全部打了电话,通知他们立即来校报道。
  通知中,反复强调了这是中华制造招收人员内部培训,学习前就要签订用工合同。如经过培训,最后却转投其他公司,需补偿公司所有损失,连同学费、食宿、教学资源、实验设备、材料在内,赔偿金额不低于三万元!
  谁知工作人员的再三强调,对方不但没有被高额赔偿金吓住,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前来接受培训的决心。
  一些性急的人,放下电话就买了最近的车票,赶赴中华制造。
  幸好中华制造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外,都设立了长期接待点,随到随接待,才让他们不至于到了苏城两眼茫然,不知如何前往公司。
  公司地处远郊并没有让这些人望而却步,他们二话不说,背上行李就上了公司接送车辆,带着满腔希望,奔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一批批学员的到来,让新华机床厂、苏城电视机组件厂的职工放弃了幻想,大多数人很快和中华制造签订了用工合同,移往新厂区。只有少数年长,或是打算自己做点小买卖的职工,没有签约。
  ……
  在学员们接到人事部通知前几天,封存道等教师就络绎到来。
  最早来的人,在七月三号就到了,然后也没电话通知中华制造,就自己问路,找到了公司门口。
  “沙老师是吧,欢迎欢迎,我是中华制造技术总监白云天,欢迎来到中华制造!”接到门卫电话,赶过来的白云天,热情地伸手迎接道。
  以他过目不忘的记忆,这位沙为健老师可不简单,乃至前榕城工学院,后收归中科院,改名榕城科技大机械系的副主任,教授,这可是西南第一、在全国也能排名前十的工科学校。
  据他自己说,是在学校待得不痛快,所以辞职准备去南方下海。当他办好离职手续以后,恰在榕城晚报上看到了中华制造的招聘广告,就想过来看看,要是合适就留下。
  毕竟他教了一辈子书,让他穿西装打领带,去和别人谈生意他也不会,更拉不下这张脸。
  白云天不在乎他为什么离职,是如他所说,羡慕别人做生意发财也想去试试,还是内斗失败,又或是犯了事在学校待不下去,都没关系。
  他现在就是求贤若渴。
  国内人才很多,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数人才都在体制内,或者是国营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到私企工作,更何况还是私企下属的技校。
  只要对方肯来,他就敢要!
  沙为健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可能是教了一辈子书,身上有很浓的书卷味。可就是表情很严肃,总是板着一张脸,给人一股训导主任的感觉。
  面对白云天的迎接,他并无受到重视的欣喜,甚至连礼貌性的笑容都无,直接硬邦邦地问道:“你们只是一家外资企业吧?有办学资质吗?学生学出来了,真的能包分配吗?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学校你们是想认真办下去,办出个名堂,还是打算用来骗钱的?”
  白云天一听就明白,这位是真的在学校待不下去。
  以他的性格,能跟人处好关系才怪,能够混到系副主任职务,多半是看在他的教学能力上,而绝非管理。
  他不忙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带着他,在公司实地走了一圈,参观了各个车间,又看了各个办公室的自动化办公环境,再走马观花到各个研究部门走了一遭。
  在接待室,他还让对方感受了一下公司的内部网络。
  等坐下来,让工作人员送上茶,他才微笑着说道:“中华制造是以电动自行车项目起家,但并未固守老本行,而是在不断推陈出新,尽力追赶科技前沿,开发新的项目。
  可编程控制器、数字仪表、计算机主板,都是这个战略下的产物。
  这就对我们的研发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接的是原来航仪厂的老底子,厂里技术力量不弱,但多年退出研究领域,研发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已渐渐不堪重用。
  为此,我们一方面想方设法引进人才,一方面也尝试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以为公司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血液,夯实研究底蕴。
  这就是我们重视技校,从全国招聘人才,精挑细选学员的原因。当这批学员毕业后,只要合格,都会充实到从研发、到工程部门,或是一线技术岗位上,绝非欺瞒。
  这个答案,沙老师满意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