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488


第三百零四章
内部教材
  有前面的观察作为基础,听完白云天的解释,沙为健板着的面孔稍许缓和,但仍非常严肃。
  “一批学生可以内部消化,两批也可以,三批四批还能吗?难道你们的技校,就准备只办两期?那到时候,我们这些教职工怎么办?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你是想用一个厂办的职工技校,达到普通、甚至是华清、科中大这样的全国重点工科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不说你异想天开,但确实很难。
  教师,你可以全国招聘,总有些不得志、或是家境不富裕的优秀教师,为了一个未来发展可能、高薪酬,愿意到这里来应聘。但这只是少数,而且极不成体系,大多数师资力量水平参差不齐,也无法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
  你的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我很难看好它的未来。”
  白云天表情不骄不躁,请他喝口茶,然后慢慢说道:“我们承诺包分配,自然是说到做到。先不说随着业务范围拓展,我们需要的人才会越来越多,未来办成一个几十万人的超大型集团,也不是不可能……”
  “几十万人?你们又不是国企,能允许你们办这么大?”沙为健鼻孔嗤了一声,冷笑道。
  白云天也不恼,仰天大笑道:“事物总是在发展的。国内现在在体制改革,未来能允许私营企业办多大,谁知道?现在不行的事,或许几年、十几年后就可以了。
  就算一直不许也没关系。
  我们可是港资企业,不能在内地搞那么大规模,那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地方搞么!香港、澳大利亚、东南亚、南美、东欧,甚至是非洲,一个跨国集团,几十万人不算多吧?
  而且有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你觉得那些学员,愿意接受吗?”
  沙为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如果给他们出国挣大钱的机会,怕是学生哭着喊着都要来!”
  白云天想不到他毫不因为自己的尖锐观点而生气,反而就这么接受了,不觉对他有了几分好感,真诚道:“话说回来,我们现在需要的高素质人员缺口大点,所以就多招点。以后需求没这么大,我们完全可以走精英教育路线,集中资源在少量尖子身上,提供他们成长的空间,还可以送他们去欧美留学,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我想这也会是一个重要的吸引点吧?”
  沙为健悚然动容:“公司可以为学员提供留学机会?”
  白云天哂然道:“不光是学员,我们的干部、职工、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各个机构的员工,只要工作优秀,都能有出国学习的机会!”
  沙为健从见面到现在,第一次流露出喜悦的笑容:“有这两条,这个学校就能办下去了!教师我还可以从科技大挖来一些,教材的话,我建议选用华清的,他们跟国外交流频繁些,对国外的技术进步追踪比较得力,许多教材就是直接采用斯坦福这些名校的教材,更适合培养实用性人才!设备要买好的,工科就是一个实践性学科,没有足够的实践,是培养不出人才的,这点很重要,不能心痛钱!”
  还没确定中华制造是否录用,他就以一名在职人员的身份,站在学校的角度筹划起来,让白云天为之失笑。
  “教材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知识点都是最新的,对于前沿课题,也有相当章节展开论述,保证学生学到的都是最实用的内容。在学习期间,也会组织大量的实验、实践活动,参与公司的研发项目,一旦学成,就可以无缝对接,直接上岗……”白云天给他介绍道。
  “教材呢,是公司从国外购买,还是别人推荐的?我要亲自审过,要不然我不放心!”沙为健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腾一下站起身,急匆匆说道。
  “现在就看?”白云天想不到他这么雷厉风行,说干就要干。
  “当然!”沙为健不悦道,耐着性子给他解释,“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基础歪了,学得再好都没用!其他的我不是太懂,但是机械方面的教材,我不看怎么能放心!”
  “那好吧!”
  白云天也不说是否录用他的话了,人都当他是自己人了,再说见外的话也没必要。他直接打开网络,向库房下了订单,通知将一套机械制造系的教材送到会客室。
  “你们这个内部网实在是太方便了,不用过去人,直接在计算机上点一下就行。我看你们是走到了全国其他单位的前面,率先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啊!”沙为健对这个内部网络非常欣赏,赞不绝口。
  白云天也很有兴致地教会他使用计算机,通过内部网络上论坛、发帖、查找资料、休闲娱乐等等。
  “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买东西?”听说只要在中华制造下属储蓄所办理一张卡,就可以在公司内部就餐、看电影、借阅读书、消费、登陆论坛,甚至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点选商品,让商场送货上门,沙为健吃惊不已。
  他感觉中华制造这个公司,简直就不像是在国内,各种科技的便利之处,比去考察过的欧美还要发达。
  起码国外,还做不到仅凭一张银行卡,就可以网络购物的吧……
  就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世界。
  几分钟以后,一个身穿中华制造制服的小伙子敲响了会客室的门:“白总,您要的教材给您送来了!”
  “这么快!太方便了,太方便了!”沙为健惊喜连连,顾不得白云天,上前就去接对方手上的教材。
  小伙子看看白云天,见他笑着点点头,便将教材交给了对方。
  白云天在回执上签字,作为对方送货的凭据,随后在计算机订单中确认已收货,并顺手给了一个五分的评价,以感谢小伙子的辛苦。
  这个评价,也是内部评定奖金的标准。
  沙为健一拿起教材,就翻阅起来,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时而兴奋,时而击节赞叹,竟是全然不顾白云天在旁,沉浸其中。
  白云天也不以为意,借着会客室的计算机,远程办起公来。
  “太好了!这个教材,我看比华清的还要好!一些精密加工的实现方法,大概是怕我们学了去,他们从国外选用的教材中也是闪烁其词,没有详细说明。但在这本教材里,全都说得清清楚楚,还给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法。更重要的,这还是中文版,学生完全不需要很好的英文基础,就可以直接学习!好,非常好!”
  不知过了多久,猛听到沙为健兴奋的叫声,他放下教材,在会客室内转了好几个圈,然后一个箭步冲到白云天面前,追问道:“这本教材你们是从哪里买的?我要推荐给榕城科技大,还有其他的理工科大学,都应该将其列为教课书!”
  白云天摇摇头,指指教材封皮。
  上面,明明确确印着一行大字:中华制造内部教材!
第三百零五章
知人善任白云天
  白云天不怕他编撰的教材,引发别人的怀疑。
  虽然教材完全符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各种新技术也详细列出了原理、实现方法,但并没有相关的工艺。
  如果要类比的话,就相当于将两千年的教材,删减修正一些内容后,在九四年发布出来。接受这种教材培训出来的学员,将更加贴合未来技术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这点并不难。
  尽管面临封锁,原理、实现方法这些基础的东西,国内只要有心去搜集,都能从国外的期刊、大学教材中找到。哪怕不一定完整,但也并不是完全无处寻觅。
  正所谓知识无国界。
  这些基础的东西,除非完全不进行交流、不培养专业人才,严格实行内部循环。否则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渠道,有意或是无意地流传出去,想要隐瞒也隐瞒不了。
  欧美也只能说是不让国内轻易拿到,真正传播出去了,也无可奈何。
  唯有设备和工艺,是必须严防死守。
  白云天编撰的教材只能说是更新更准确,更加成体系,却并没有触碰这根红线。他不是怕欧美特工,而是怕无从解释技术来源。
  小儿持金是什么后果,他很清楚。
  他的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具有最新知识体系,会使用各种研究设备,熟悉实验流程、手法,清楚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现状,理解他指引的研发方向,能够无缝对接,胜任研究室工作的研究人员,然后借他们的手,将一项项新技术“研发”出来。
  并不是要培养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斯特拉!
  可是即便有很大保留,他所编撰的教材,仍然比国内、国外通行的教材强出许多。
  作为识货的沙为健,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价值!
  白云天不反对将其传播出去,国内制造体系越强,他能得到的助力就越大。他这么费心费力,遮遮掩掩将一项项技术“研发”出来,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中华制造内部教材,就是以公司为掩护,将自己的影子从中消去。
  反正这套教材,无非是知识结构更新、更准确、更成体系,并没有什么敏感之处,沙为健要推荐就推荐吧。
  出于对技校未来的看好,当白云天正式向沙为健提出邀请时,他痛快地答应了下来,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用工合同,承诺担任技校校长一职。
  让他担任校长,是白云天深思熟虑的结果。
  沙为健这人或许有为人死板,爱较真,说话呛人等等缺点,但也乐于承认错误,用他当校长,正适合树立技校学风严谨的校风。
  大不了再给他配几个管理型副校长,协助他工作就是了。
  相对于技术型人才,这种纯粹的管理类人才,总是能找到几个的。
  封存道等教师到来以后,白云天故技重施,用给他们检查身体的名义,了解到了他们每个人的技能水平,强项弱点,一目了然。
  这批前来应聘的教师共有千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是从陇州过来的,一路上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据说他是看到陇州日报上的广告后,跟老婆讨论了好几个晚上,才下定了决心过来。
  这些教师水平,确如沙为健所说,参差不齐。
  以国内高校的平均教学水准为依据,这些教师绝大多数能达到平均线以上。
  毕竟没两把刷子,也不敢跨越千山万水,跑来应聘。
  但分数能达到八十分以上的优秀教师,却非常少,只有四十多人。想也知道,优秀教师都是各个高校的教学骨干,哪怕他(她)自己想走,学校也会极力挽留。
  教授级的一个也没有。
  他们来的目的也很多样,高薪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想到较为富裕的江南工作,再次是认为靠近临海市,有利于事业发展,其他还有配偶一方家在苏城、年纪大了想要落叶归根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对于中华制造,很少有人知道,大多数都是在看过广告以后,才得知有这么个企业。
  可以说,对于公司的忠诚度,并不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